全年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 Vol.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南盘江地区晚二迭世沉积环境模式及构造控制
    黄继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1-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1
    摘要842)      PDF(pc) (709KB)(464)    收藏
    据晚二迭世沉积相展布和各相带特征分析,南盘江地区晚二迭世可分为大陆、滨海·亚浅海和浅到半深海沉积区,相应地发育了两种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深水海槽相沉积。沉积海盆的上述特性,同区域板块构造发展史有关,并直接受区内古断裂活动的控制。从本区的构造活动性提出了石油勘探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油气储量计算与表示的新方法
    武国英 李绍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11-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2
    摘要660)      PDF(pc) (376KB)(340)    收藏
    容积法是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容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参数选值,习惯用大平均值、大面积计算,这不仅精度难保证,而且不能表达非均质性储层特性;不能适应当代测井新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当前油藏工程对地质参数高精度的要求。 通过对非均质油气藏地质特点的研究,我们提出用单元体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并用其结果编制油气储量分布图。计算结果不仅可得到一个总的储量数据,而且可以表示出油气藏范围内油气地质储量的分布情况,这在油气层非均质性研究、油气工业勘探、开发布井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 笔者等用这种计算方法和表示法,实际计算了某油气田凝析气顶的油气储量,其结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香溪群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
    杨远聪 王廷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18-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3
    摘要719)      PDF(pc) (516KB)(441)    收藏

    本文根据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香溪群的天然气、凝析油和生油(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本区天然气的成因。认为本区天然气属于比较典型的煤成气。从天然气,凝析油和生油(气)岩的一系列对比,认为本区南部的天然气受下伏雷口坡组的影响,而北部为自生自储。所以本区雷口坡组可能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本区雷口坡组寻找风化壳类型的油气圈闭是值得今后进一步勘探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热力采油中套管的应力分析
    李宾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31-4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4
    摘要692)      PDF(pc) (588KB)(486)    收藏
    本文应用热弹性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热力采油井中的套管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单向线膨胀计算套管中的热应力不足之外,并得出了较精确地计算套管中热应力的公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对流扩散方程显式差分格式的稳定性
    赵碧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42-5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5
    摘要1464)      PDF(pc) (365KB)(553)    收藏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进行酸压施工设计,求解描述酸液浓度沿裂缝分布状况的对流扩散方程时,由于某些技术上原因均未考虑氢离子有效传质系数D_e随酸浓度C_D的变化规律。本文给出了在考虑D_e随C_D变化的条件下,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对流扩散方程的过程。给出了对流扩散方程差分格式稳定性的求证方法以及该差分格式的稳定条件,并进一步给出了利用此稳定条件选取合理计算步长进行计算的结果。 在进行数理推证时,充分考虑了每一个物理量的特征,从而使推证简化。展示了数理方法求解工程问题的一个途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高铬铸铁丁腈橡胶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一)
    周锡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51-6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6
    摘要660)      PDF(pc) (701KB)(542)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不同硬度,不同光洁度的高铬铸铁试环对磨不同硬度的丁腈橡胶试块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作出了环与块间的摩擦系数和滑动速度关系曲线(f—n曲线)和三组不同材料硬度,不同光洁度匹配情况下的磨损曲线。初步得出了高铬铸铁材料硬度、光洁度与丁腈橡胶材料硬度的合理匹配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前置式游梁抽油机主体参数优化的探讨
    孟坤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63-7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7
    摘要1298)      PDF(pc) (317KB)(466)    收藏
    本文从分析前置式游梁抽油机的工作特点出发,按现代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此类抽油机主体参数优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降低减速器输出轴净扭矩的最大波动值为设计目标,来确定主体机构尺寸、平衡块重及平衡块偏置角;为不同系列的前置式抽油机主体机构方案拟定和承截能力计算提供合理的参数数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气动泥浆振动筛探讨
    杨国俊 李培基 张明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73-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8
    摘要1425)      PDF(pc) (478KB)(502)    收藏
    者通过对气动泥浆振动筛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以及动力学研究,得出气动振动筛和激振器的计算方法。并指出气动振动筛的筛面倾角、激振频率和振幅都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从而为设计新型泥浆筛探索出一条路子。 目前,用于净化泥浆的筛分机械几乎都是单轴惯性振动筛,这种泥浆筛的频率不能改变,振幅和筛面倾角的调整范围较小。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筛子处理量和筛分效果的众多因素中,振幅、频率、筛面倾角等运动学参数的大小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新一代的泥浆筛,不但要具备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而且应当能方便地调节振幅、频率和筛面倾角,才能满足对不同性能、不同岩屑含量和不同排量的泥浆的处理要求。气动泥浆振动筛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要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泥浆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薄板极限载荷的权余法解
    林木 唐俊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82-8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09
    摘要608)      PDF(pc) (193KB)(452)    收藏
    本文将权余法用于结构的极限分析,计算了简支和固支圆板、简支方板和矩形板的极限载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热屈曲问题的权余法解
    林敏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89-9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10
    摘要852)      PDF(pc) (287KB)(485)    收藏
    本文对圆柱长杆在两端铰支、两端固定、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以及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四种不同约束条件下,因温度上升而在杆件中发生热屈曲现象时的临界温度T_k用新计算方法,即加权余力法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出临界温度T_k的计算通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捷准确,它也是求解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资源卫星图片光学综合处理方法研究
    马德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1): 96-10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1.011
    摘要1560)      PDF(pc) (3887KB)(491)    收藏
    本文继《地震记录和岩层剖面的相干光学处理研究》之后,将相干光学和非相干光学相结合,提出了图片的光学综合处理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资源卫星图片世行翻拍、滤波和光栅调制,实现图象的反差增强和假彩色增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对黔南桑朗石炭系深水沉积深度的探讨
    何远碧 黄兆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2): 1-1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2.01
    摘要836)      PDF(pc) (1439KB)(421)    收藏

    桑朗石炭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如砂屑、生屑泥粒岩、海绵骨针粒泥岩和含放射虫灰泥岩,并夹海绵骨针硅质岩、层凝灰岩(?)、和白云岩等。它们形成韵律性沉积。在其正常的深水沉积中,有放射虫、硅质海绵骨针和浮游有孔虫等深水生物化石,而缺乏贝类等底栖动物群。浅水生物化石碎片只出现在浊积岩中。在所有的岩石中,均缺乏文石质壳的生物。根据现代深海和半深海的资料,其沉积深度应位于碳酸盐补偿面以上,文石补偿深度以下或其附近,水深500~600米以下的无氧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150型与OF型灌注泵性能试验分析
    张仲良 张宗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2): 13-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2.02
    摘要665)      PDF(pc) (604KB)(513)    收藏

    150型灌注泵是按照OF型泵测绘仿制的,但两泵实际性能差异较大。文中对比分析了两泵性能的优劣,指出150型灌注泵很难满足3NB—800三缸泵的性能要求。文章还对两泵性能不同的原因和OF型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V形圆扣套管联接螺纹滑扣的机理分析
    崔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2): 22-2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2.03
    摘要1459)      PDF(pc) (831KB)(531)    收藏

    本文对V形圆扣套管联接强度失效的主要形式,即套管联接螺纹滑扣(或滑脱)失效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套管联接螺纹滑扣机理的过程中,得出一些新的螺纹滑扣认识,并提出新的滑扣机理。对研究套管联接螺纹滑扣现象和固井工程中的套管柱防滑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交变拉伸与横向弯曲复合载荷作用下的裂纹疲劳扩展试验研究
    战人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2): 30-3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2.04
    摘要733)      PDF(pc) (309KB)(470)    收藏

    利用了特制加载架,实验研究了在轴向交变拉伸与横向弯曲复合载荷作用下的裂纹疲劳扩展规律,提出对这类受载构件疲劳强度的简单且安全的处理方法。然后提出了在这种载荷作用下的裂纹疲劳扩散速率公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充内压截头圆锥壳的极限分析
    高德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2): 40-5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2.05
    摘要732)      PDF(pc) (573KB)(483)    收藏

    本文使用Drucker的基本方法川,研究了充均匀内压截头圆锥壳的极限承载能力问题,在单矩弱作用极限条件下,获得了问题的完全解,所得极限载荷不大于用能量法〔2〕分析的结果,并与现有的实验数据〔3〕相符合。本文借助于计算机,通过直接解代数方程来确定负铰圆坐标参数ry,从而指出了参考文献〔3〕中近似计算式的局限性。另外本文还使用一种下限极限曲面〔4〕,求得了截头圆锥壳的实际极限内压力的下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奇异函数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
    周国佑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2): 52-5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2.06
    摘要700)      PDF(pc) (373KB)(516)    收藏

    本文运用奇异函数的概念及其微积分规则,把作用在物体上的不连续载荷看成连续载荷。用该法求解材料力学中的某些问题,简便易行,概念清晰。文中还列举了一些例题说明该法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用对称三角波作为磁通门探头磁场激励波形的探讨
    王本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2): 60-6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2.07
    摘要841)      PDF(pc) (487KB)(504)    收藏

    本文对磁饱和式磷力仪探头的灵敏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励方法.用对称的三角波激励可以减小测量线圈输出的二次谐波电压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而且克服了磁饱和磁力仪的测量误差随场强增加而高挂增大这一弱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Li原子极化率的近似计算
    苏万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2): 70-7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2.08
    摘要933)      PDF(pc) (458KB)(650)    收藏

    本文用斯莱特波函数和势函数,并将徐光宪等确定屏蔽常数的一条规则加以改进,用近似计算方法针算Li原子的静态极化率。同APProx,UCHF法相比,本文的计算方法简单得多,所得的结界也精确得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贵州二叠系及三叠系牙形刺颜色变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周希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3): 1-1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3.001
    摘要1464)      PDF(pc) (764KB)(602)    收藏

    本文研究了贵州二r系及三叠系牙形刺的颜色变化。根据牙形刺颜色变化指标序列
    可以区分出CAI=1.5至CA I = 5等若干个等级。上二叠统及下三叠统CAI等值线的分
    布呈“X”形(参见图1—2),可以分成四个不同的CAI流区:黔东北一黔东南和黔
    西CAI低值区(CAI=1.5-2),黔北CAI中欣区(CAI=2,5-3.5)及黔南一黔西
    南CAI高值区(CAI=3.5-5)。这些区分别与镜质体反射率低涟或高值区相对应(参
    见图3)。

    本文对用CAI计算古地温、古地温梯度及原始埋藏深度作了讨论,认为温度计算结
    果偏低,但能够根据牙形刺色变指数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校正

    野外资料及计算结果表明,中或高CAI值区直接与较大的原始埋深和较高的古地温
    梯度有关,而低CAI值区贝与较小的原始埋深和较低的古地温梯度有关。
    本文也讨论了CAI欣与烃类产状之间的对应关系。低欣区对于石油的生成及热
    力保存较有利,中和高CAI位区对石油的生成和保存不利,但这些地区能够生成干气,
    在构造保存条件较有利的地区,如黔北赤水地区能够保存下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多重介质组合油藏非定常非达西高速渗流问题的解析研究
    冯文光 葛家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3): 14-2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3.002
    摘要901)      PDF(pc) (366KB)(590)    收藏
    本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修正了Forchheimer方程,用组合油藏的研究方法,建立
    了单一介质、双重介质、三重介质非达西高速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获得了单一介质,
    双重介质、三重介质非定常非达西高速渗流无穷大地层的解及相应的长时渐近解。单一
    介质、双重介质、三重介质非定常达西渗流及组合油藏达西渗流,只是上述问题的特殊
    情况。从长时渐近解可知,三重介质的压力曲浅有两个台阶,双重介质的压力曲线有一个
    台阶,单一介质的压力曲线没有台阶。当产量很高时,压力曲线都会变成丁字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凝析气藏数值模拟方法
    李允 葛家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3): 28-4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3.003
    摘要670)      PDF(pc) (435KB)(684)    收藏
    本文描述了一种凝析气藏数值模拟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到了反凝析现象及凝
    析油的重新汽化现象,还考虑到了任一意油田形状,布井方式和非均质性,由于本方法是
    在体积系数分析(或称BeTa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BeTa分析又与传统的黑油模
    型分析法类似,所以本文提出的方法在计算上是简便有效的。
    本文中还给出了应用此法模拟一个实际凝析气田的某些例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高铬铸铁—丁倩橡胶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二)
    彭胜商 杨启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3): 43-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3.003
    摘要806)      PDF(pc) (956KB)(594)    收藏
    本试验针对钻井泵缸套—活塞摩擦副不同的表面硬度和光洁度,对其在摩料磨损
    情况下的耐磨性的影响进行3个项目的试验,取得500多个数据。它为摩擦副表面硬度
    值和光洁度值要求的最佳匹配方案和在自己设计的综合试验台上的进一步试验提供了
    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模糊综合评判在油田地质中的应用
    周南翔 蔡正旗 王寿庆 何祖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3): 53-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3.005
    摘要703)      PDF(pc) (494KB)(587)    收藏
    本文将一级、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同时用于双河油田核三段姐油组油层评价,并探讨了各个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的应用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关于具有集中的气体输出的输气管道中不稳定流动方程的基本解
    江茂泽 曾自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3): 65-7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3.006
    摘要1502)      PDF(pc) (7859KB)(502)    收藏
    本文借助于基本解的概念,对具有集中气体输出的输气管道中的不稳定流动方程,
    给出了三种定解问题的基本解,然后构造出三类复杂问题解的一般表达式。这个方法,
    还可应用于一些更复杂、更一般的问题。同时,我们还修正了参考文献(1〕中一些
    计算错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铁磁性材料居里点的简易测定
    王宇勤 汤富荣 殷家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3): 74-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3.007
    摘要861)      PDF(pc) (431KB)(586)    收藏
    本实验描述了一种测量铁磁性材料居里点的方法,其原理是观察磁滞回线的消失。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直观、形象、测量准确的优点,而且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对铁和镍的测景结果表明,测最误差与文献值相比在摄氏两度以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色散关系的微机研究
    罗献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3): 82-8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3.008
    摘要792)      PDF(pc) (298KB)(569)    收藏
    本文用微机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可见光区域内正常色散的特性,得到了拆射率随入射
    光波长变化的关系。这个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一关系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广西田林县浪平公社甘洞子石炭纪大塘期的苔鲜虫—珊瑚格架礁
    方少仙 侯方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1-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1
    摘要1502)      PDF(pc) (2001KB)(568)    收藏

    广西田林县浪平公社一甘洞子石炭纪大塘期的苔鲜虫—珊瑚格架礁是1978年我室发

    现的。1982、1983年又先后三次对礁核、礁侧翼进行了追踪和剖面丈量,证实为一发育良

    好,具四次生味旋迥的生物格架点礁,填补了石炭纪礁地质发育史土的空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重力勘探中布格改正公式的探讨
    杨再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16-2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2
    摘要881)      PDF(pc) (344KB)(457)    收藏
    本文分析了引起布格改正的误差的原因,指出引起布格改正误差的原因之一是由子中间层改正项系数不准造成的,给出了新钓中间层改正公式和一个简单而精度较高的布格改正公式。
    鉴于目前微型计算机日益普及;作者建议利用改进的残球壳模型进行中间层改正和地形改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测井在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凌代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28-3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3
    摘要621)      PDF(pc) (513KB)(423)    收藏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油藏未来于动态和提出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方法和途径。
    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需要某些地质和岩石物理参数以及与油藏动态特性有关灼某些参数。这些资料可以从各种测厂卜响应中取得。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测井方法求得这些参数以及使用它们今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单喷嘴井底平面流场的初步探讨
    徐华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40-4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4
    摘要1381)      PDF(pc) (387KB)(552)    收藏
    本文通过某些简化并应用流体力学基木理论,对单喷嘴井底平面流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推导了单喷嘴井底平面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规律的近似式。多个喷嘴,多股射流冲击到井底后形成的流向不同的横向流将产生相互干扰,但在未受千扰的各自流动区域中,本文的分析结果仍可适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平衡钻井的合理泥浆比重
    郝俊芳 唐林 黄卫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47-5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5
    摘要732)      PDF(pc) (233KB)(582)    收藏
    本文分析了井内温度、环空岩屑含量、波动压力及环空压降等对井内泥浆液柱压力的影响,分别介绍了它们的计算式,得出了正常钻进和起钻时不致反失井涌的合理泥浆比重计算式,并编写了适用于PC一1500计算机的电算程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罗伯逊—斯蒂夫模式液体的流变参数的最小二乘解
    李华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54-6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6
    摘要626)      PDF(pc) (7859KB)(510)    收藏
    本文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应用计算机解出了三参数非牛顿液体——罗伯逊一斯蒂夫模式液体的流变参数,并与三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出它具有计算迅速、精确、合理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高铬铸铁—丁腈橡胶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三)
    罗安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63-8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7
    摘要719)      PDF(pc) (2860KB)(520)    收藏
    试验研究是在本系列试验(一)、(二)的基础上,采用石油井场泥浆作介质进行试验研究,以寻求高铬铸铁与丁腈橡胶对磨时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是在MLD一10型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土进行的,对不同表面硬度和光洁度的高铬铸铁试环和不同硬度的丁腈橡胶试块,共进行了六个项目多组的试验,取得了1000多个数据,得出了高铬铸铁与丁腈橡胶对磨时高铬铸铁的表面硬度和光洁度及丁腈橡胶硬度的具体匹配值。同时得出了高铬铸铁表面硬度、光洁度,丁腈橡胶硬度,介质等诸因素对高铬铸铁、丁腈橡胶耐磨性影响的大小。进而提出了泥浆泵缸套活塞的有关工艺参数和使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动态广义塑性区寸尺因子断裂判据的探讨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81-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8
    摘要589)      PDF(pc) (172KB)(559)    收藏
    本文从广义米赛斯准则出发,利用裂纹尖端附近奇异应力场,得出了动态广义塑性区尺寸因子断裂判据,为解决动态裂纹的扩展,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DFS—V数字地震仪低通滤波器中双T网络的分析
    王本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85-9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09
    摘要637)      PDF(pc) (288KB)(545)    收藏
    本文通过对DFS V数字地震仪低通滤波器中的双T网络进行分析指出这种网络不同于普通对称的双T网络及这种网络的设计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相关系数试差法确定速度方程
    尹代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7 (4): 96-10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5.04.010
    摘要1570)      PDF(pc) (219KB)(559)    收藏
    速度方程的确定是反应动力学的重要课题,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反应级数。在确定反应级数的诸方法中,试差法长期被认为是笨拙而粗糙的方法。一些中外作者过去对试差法的评价为“方法繁杂,……不同级数往往难以区分。试差法一般适用于整数级。”〔1〕“由于难于判断哪种关系图最接近于直线,因此使用试差法有很大的危险性,常常会得到错误的级数,……。”〔2〕然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试差法面目一新,它将优于确定反应级数的其它诸方法。相关系数试差法就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试差法。由于它基于最小二乘法,避去了人工作图,二次作图,目测等,故它比微分法、半衰期法、坡威(Power)作图法等准确;又由于它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计算又十分快速。因此,相关系数试差法是既准确又快速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