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 Vol.10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四川重庆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郭一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1-1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1
    摘要1556)      PDF(pc) (2473KB)(524)    收藏

    本文着重探讨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群的成岩作用特征,本区主要有:泥晶化作用、填积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溶解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根据生物礁群成岩历史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特征,可以识别出四种主要成岩环境,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渗流和潜流成岩环境,浅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 结合四川盆地的地质发展史与碳酸盐岩的成岩特征讨论了孔隙的演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碳酸盐岩等在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超微化石的研究
    孙逢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13-2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2
    摘要734)      PDF(pc) (5539KB)(568)    收藏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地质时代的碳酸盐岩及硅质岩中的超微化石、微孔隙、微裂缝、岩石结晶形态、颗粒大小和它们互相之间的接触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这些超微结构和超微化石对进一步揭示岩石、地层的奥秘,对找油、找矿,生命起源以及微古生物学的发展,生物硬体的形成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复杂成组凝析油气田开发规划的递阶优化方法
    廖贻助 葛家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24-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3
    摘要781)      PDF(pc) (643KB)(527)    收藏

    对于带油环带底水的复杂成组(多个)凝析油气田,本文在研究解决开发中的综合技术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运用动态规划进行单个疑析油气田最优开发规划的思想,提出并初步运用了大系统分级规划及递阶控制原理进行复杂开发系统最优规划的思想。本文建立并求解了复杂成组凝析油气田开发系统最优规划的二级递阶优化数学模型。第一级是高阶的总体最优协调模型,第二级是低阶的动态规划模型群。并将全部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我国华北苏桥地区复杂成组凝析油气田开发系统最优规划决策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碳酸盐岩和盐酸反应动力学的试验研究
    赵立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34-4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4
    摘要1727)      PDF(pc) (574KB)(677)    收藏
    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层的一种重要的投产和增产措施。酸化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酸化施工设计的水平,进行完整的、准确的酸化施工设计依赖于对设计参数的选择。本文给出了酸-岩反应动力学的部分试验研究成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对实际酸处理及施工有益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气井失控井喷数学模型及其计算机模拟
    刘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42-5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5
    摘要925)      PDF(pc) (335KB)(516)    收藏
    本文把地层与井筒考虑成一个连通系统,利用地层气体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气井失控井喷的原始地层压力、喷量、气体喷出总体积以及井底压力、地层内各点压力等参数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并用计算机对这些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求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三维介质中复合型裂纹扩展的断裂准则
    易先忠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52-6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6
    摘要918)      PDF(pc) (800KB)(521)    收藏
    断裂准则是评定含裂纹构件或结构的工作状态是否安全的基准和依据。本文从三维介质中复合型裂纹问题的分析入手,考虑裂纹尖端小范围屈服区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提出了描述三维介质中任意形状裂纹扩展规律的F0准则和E0准则。这两个准则均与现有的实验资料吻合得很好,而且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即能反映Ⅰ—Ⅱ—Ⅲ型复合裂纹和Ⅱ—Ⅲ型复合型裂纹中KⅢ对裂纹开裂角的贡献。这一特点是S准则[1]、MG准则[9]、C判据[10]和W判据[11]等一些断裂准则不具有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高速循环十进制A/D转换器的设计
    王本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68-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7
    摘要1603)      PDF(pc) (323KB)(461)    收藏
    为了适应多道信号检测系统对A/D转换器具有高转换速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速A/D转换器的设计方案,用该A/D转换器对一个模拟量进行转换时,可直接得到该模拟量的十进制数字表达式(-9.9999伏~+9.9999伏),也可以得到该模拟量的二一十进制表达式。同时,对它的基本原理、主要电路、转换速度和转换精度均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求解线性定解问题的算子级数法
    吴小庆 董奉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77-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8
    摘要786)      PDF(pc) (206KB)(542)    收藏
    [1]中用算子级数法较为容易地求解了某类偏微分方程的初边值问题,本文将结果推广至更一般的情形,从而使算子级数法能求解较广泛一类定解问题(其中包括某些微分方程、微分积分方程的Cauchy问题、半无界问题、初边值问题,等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廊固凹陷固安-旧州地区沙三-4 2下段重力流沉积特征
    钟大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85-9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09
    摘要879)      PDF(pc) (1959KB)(479)    收藏
    本文根据沉积物的主要支撑机制在廊固凹陷固安——旧州地区识别出了泥石流、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四种重力流沉积物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沉积物特征、纵横向演化规律以及砂体的空间展布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了本区重力流沉积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黄骅拗陷沙三段块体重力搬运沉积
    赵汉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97-10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10
    摘要795)      PDF(pc) (1167KB)(486)    收藏
    黄骅拗陷沙三期为强烈断陷期,广泛发育泥石流碎屑流、颗粒流、浊流和滑塌五种块体重力搬运沉积,形成近岸扇、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三种以正旋回为主的沉积体。本文以柏格庄—柳赞、港中和羊二庄地区为重点,全面分析研究了沙三期各扇体的块体重力沉积特征、扇体的发育演化及分布,建立了各种扇的沉积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贵州普安铅厂泥盆纪深水碳酸盐沉积
    魏魁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107-11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11
    摘要1182)      PDF(pc) (1195KB)(484)    收藏
    贵州普安铅厂泥盆纪主要发育中晚泥盆世的地层。区内出露有硅质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碳酸盐沉积占主导地位。地层总厚1056米,由碳酸盐角砾岩、泥灰岩、灰泥岩、砂屑生物屑泥粒岩和粒泥岩、礁灰岩、含石英粉砂质泥岩、硅质泥岩和硅质岩等组成,碳酸盐岩共占83%左右。剖面上微体生物竹节石类发育,硅质放射虫和硅质海绵骨针依稀可见。区内各地重力流沉积屡见不鲜,计有碎屑流沉积、高密度浊流沉积和少量颗粒流沉积。罐二段发育深水丘状生物礁。 铅厂中晚泥盆世以深水沉积为主,包括盆地相、盆地边缘相和下斜坡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多变量实验研究中设计矩阵的优化
    李天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1): 114-12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1.012
    摘要566)      PDF(pc) (539KB)(553)    收藏
    本文推荐了一种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的方法,它在不增加实验次数、不专门考虑交互作用、不专门作方差分析的情况下,可以多安排实验因素,并能很快地得到优化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四川盆地二叠系牙形石研究及其油气意义
    蒋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1
    摘要869)      PDF(pc) (514KB)(642)    收藏

    二叠系以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为主,是四川盆地的重要产气层之一。作者对33条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工作,在取得丰富牙形石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二叠系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二叠系至三叠系底部的Neogondolella和Anchignathodus属的演化系列,沉积相与牙形石的关系,和根据上二叠统牙形石色变判断上三叠统油气成熟度指标等进行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龙门山雁门坝地区下、中泥盆统界线的腕足动物序列
    邓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11-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2
    摘要1600)      PDF(pc) (1521KB)(545)    收藏
    本文在龙门山雁门坝泥盆系剖面下中统交界区划分出4个腕足化石带。依据现代终层学原则,将下中统界线确定在甘溪组顶部,以Xenospiriferfongi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此界线与国际界线层型相当。文中提出了在无指定化石带地区确定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方法。论证该段剖面沉积环境属泥质浅海陆栩。描述4个腕足动物新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原油和凝析油轻烃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法的改进
    王海清 王廷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22-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3
    摘要998)      PDF(pc) (260KB)(512)    收藏
    分析原油和凝析物的C4~C8轻烃,一般首先蒸馏切割原油或凝析油,然后用一根长的高效毛细管色谱柱进行GC分析。为了避免蒸馏带来的轻烃损失,我们改用了凝析油直接进样分析、原油或混油凝析油在丙烷脱沥青和A12O3脱胶质后再直接进样分析、He抽提法分析C4~C8轻烃等三种方法。与此相适应,我们设计并制成了耐高温的微型毛细管柱无死体积联结器和其它辅助设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正确认识管柱“中和点”
    吴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29-3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4
    摘要1176)      PDF(pc) (611KB)(533)    收藏
    本文全面、详细地分析了历来的各种“中和点”定义和提法,对“中和点”的物理力学特性作了详细分析,时“中和点”与“零轴向力点”、“中性截面”间关系、“中和点”是否管柱弯曲失稳分界点等问题给出了结论。本文对于正确认识“中和点”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是有所稗益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三维定向井轨迹设计及计算
    彭良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39-4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5
    摘要884)      PDF(pc) (245KB)(515)    收藏
    本文对三维定向井轨迹设计及计算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推导,建立了求解三维定定向井轨迹坐标的数学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以精确地计算三维定向井轨迹上任一点的空间位置。可用于三维定向井轨迹的设计及计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页岩滚动实验重现性的初步探讨
    张孝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50-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6
    摘要633)      PDF(pc) (696KB)(511)    收藏
    通过大量实验探索,改进了页岩滚动实脸方法,提高了该实脸回收率的重现性。另外发现了品脱瓶材质时滚动实验回收率有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应用特征线方法数值解弹性动力学的一维平面问题
    蒲洪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61-7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7
    摘要878)      PDF(pc) (609KB)(437)    收藏

    本文简要介绍应用转征线方法数值解弹性动力学一维问题。文中计及了密度的改变,建立了特征线方程,求出了黎曼不变量,计算了一个例子。计算结果与例子的物理过程相吻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土般)土中石英含量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罗修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74-7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8
    摘要673)      PDF(pc) (315KB)(389)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红外光谱测定(土般)土中石英含量的方法,讨论了制样时研磨时分析结果的影响。(土般)土;石英;定量分析;红外光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再论磁通门磁力仪探头磁场激励波形问题一答杨再朝同志商榷
    王本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79-8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09
    摘要513)      PDF(pc) (465KB)(48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美、苏几种新型的钻井泵活塞
    周锡容 彭胜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87-9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10
    摘要480)      PDF(pc) (1778KB)(47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美国牙轮钻头的新发展
    杨世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2): 96-10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2.11
    摘要498)      PDF(pc) (4542KB)(54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双河油田核三段砂岩次生孔隙体系的镜下观察及目估采收率
    马青 刘学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1-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1
    摘要885)      PDF(pc) (160KB)(469)    收藏
    我们通过铸体薄片观察了双河油田、核三段砂岩的次生孔陈体系特征,划分出四种孔隙度区域和9种孔隙网络类型,并给出了相应孔隙网络的压汞曲线和孔隙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每种孔隙网络的目估采收率范一围,最后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双河油田核三段原油采收率4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利用圆域法进行电算地改值的进一步探讨
    杨再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11-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2
    摘要1221)      PDF(pc) (239KB)(396)    收藏
    本文讨论了重力测量中的方域地形校正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用矩形网络的高程数据进行圆域地形校正的方案。在计算时对比了方域地形校正结果(用一压缩物质线和二维数值积分法计算〔1))和国域地形校正结果与真值之差后,认为本文所提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一个新的三次方型状态方程
    李士伦 黄瑜 孙雷 孙良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17-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03
    摘要887)      PDF(pc) (584KB)(530)    收藏
    从分析近年来常用的三次方型状态方程出发,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次方型状态方程。通过时CH4到C16H34, N2.CO2等纯物质及文72井混合的气相、液相密度数据的验算,表明新方程能在更为广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描述体系的容积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泡沫酸在动态裂缝中的流动计算
    熊友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26-3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04
    摘要813)      PDF(pc) (575KB)(441)    收藏
    本文建立了动态裂缝中泡沫酸的温度、压力、流速及泡沫质量分布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变缝宽裂缝中确定此四参数分布的迭代计算方法。最后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泡沫酸酸压设计计算中必须考虑裂缝温度场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屈服准则与裂纹开裂判据
    战人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36-4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05
    摘要732)      PDF(pc) (617KB)(472)    收藏
    本文提出了在裂尖附近的弹塑性交界线上,选择并比较有关的力学参量,以预测复合型裂纹的失稳扩展的方法。分别用Mises,Tresca,Twin shear stsess屈服准则讨论了裂尖附近的塑性区形状与大小,进而在其周界上选择周向应力σ_θ,周向应变ε_θ,塑性区长度γ_P作岛裂纹失稳扩展的控制参量,以预测其失稳扩展的方向及条件。对不同准则与不同控制参量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一类随机决策过程及其最优性
    张明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45-5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06
    摘要652)      PDF(pc) (648KB)(379)    收藏
    假设给定区间上的单峰函数的峰位点服从一给定的概率分布,对于任一给定的试脸策略,本文定义了相应的多阶段决策过程‘时任a给定的精度标准。和两试验点间最小允许距离do(do 为最优指标,讨论了随机意义卞的优选法问题,建立了时应于任一给定试验策略的随机决策过程,得到了最优试验策略应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它是一组迭代方程,通过时这组方程的求解就能得到具体的试验策略,并能预报所需试验次数之数学期望的最优值。文中还考虑了限定做m批试验的优选问题,以试验后的s精度的数学期望最小为最优指标,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与无质量旋量场祸合的Robertson-Walker度规的量子化
    王文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56-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07
    摘要680)      PDF(pc) (190KB)(400)    收藏
    本文存到了与无质量旋奎场藕合的Probedson-Walker几何相应的Wheeler-Dewit方程的严格解。证明了这种情况下代表量子引力中算符次序模糊的参数p<1。我们还证明了此模型中宇宙不会塌缩成奇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同步时序电路设计新方法
    苟阳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61-7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08
    摘要793)      PDF(pc) (327KB)(547)    收藏
    本文在研究具有冗余态的同步时序电路的自启动问题的基础上,提
    出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新方法。它不仅适合于具有冗余态的同步时序电路的设
    计,也运合于完全确定的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新方法的特点在于,直现、简
    捷、更易于求得能自启劫的最简逻拜函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无铬木质素中铜的分析—碘量法及其改进
    杨世珖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71-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09
    摘要833)      PDF(pc) (479KB)(479)    收藏
    本文在改进铜的碘量法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无铬木质素中铜的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和改进无铬木质素的性能有重要作用。其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先以(NH4)2S2O8氧化分解木质素,再以NaCl除尽多余的(NH4)2S2O8,适度浓缩驱赶HAc。尔后调整PH,以NaF+K2[CH(OH)COO)2为掩蔽剂兼缓冲剂,KSCN为沉淀剂,倾入准确的过量Na2S2O3标准溶液,淀粉为指示剂,用标准液I2滴定之。该法抗干拢性强,终点鲜明,重现性好,检出下限达1mg铜,完全满足无铬木质素中铜分析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彩色正片特性的分析
    刘远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77-8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10
    摘要620)      PDF(pc) (280KB)(407)    收藏
    本文以颜色理论为基础,对彩色正片的层间效应做了实验浏览,分析了彩色正片的感光度、灰雾度和灰差度等特性;指出了相应情况下,颜色不平衡的校正方法。对于彩色正片的洗印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单个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
    刘朝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81-8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11
    摘要3255)      PDF(pc) (247KB)(827)    收藏
    本文根据动力学普遍方程和单个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规律,给出单个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到极端位置时的动力学表达式,可用来直接计算单个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须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旋转磁场的一类新解法
    罗旭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86-9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12
    摘要640)      PDF(pc) (434KB)(523)    收藏
    本文提及的旋转磁场的分析方法,是向量图解法的补充和发展,这类新解法,时分析电动机三角形联接旋转磁场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杯械优化设计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汪骏 崔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3): 94-9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3.013
    摘要514)      PDF(pc) (242KB)(52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中国南方泥盆纪、石炭纪深水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构造活动及含油气性
    侯方浩 黄继祥 方少仙 赵劲松 沈照国 董兆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4): 1-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4.001
    摘要872)      PDF(pc) (2205KB)(706)    收藏

    中国南方在泥盆、石炭纪时,裂陷运动在被动陆缘和陆内产生许多裂陷槽,形成相对于浅水碳酸盐台地的台间斜坡—海槽深水沉积环境。台间海槽可分为继承性深水台间海槽和泥盆纪时发育起来的台间海槽;台缘斜坡分为跌积边缘型和沉积边缘型。文章描述了上述各深水环境相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和海槽分布方向性、分组性、火山活动、断裂差异升降方面论述了斜坡—海槽的构造活动性。斜坡—海槽的深水沉积环境和岩相,提供了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聚集和保存的有利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论确定有效运移系统及超压项界的重要意义
    李绍墓 王庭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4): 20-2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4.002
    摘要912)      PDF(pc) (574KB)(748)    收藏

    应用数值模拟和求解运移方程在研究油气运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其中最重要点在于划分有效运移系统(x、y、z、t);超压顶界可以作为z、t的参考值。文中并对“差异聚集”和“区域水动力系统”等概念提出了质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微机积分计算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周南翔 吕国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4): 28-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4.003
    摘要977)      PDF(pc) (599KB)(675)    收藏

    容积法计算石油与天然气储量,在我国长期来使用参数平均值进行手工计算。本文是作者参加某气田开发设计时,进行天然气储量核算的研究成果。它取得了三方面的进展:把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算术公式转变成了积分公式,理论上迈进了一步;储量计算在微机上实现了软件化;它提出了物性场的概念,并以微机描述物性场特征,这不仅是储量计算的基础,它还为油气田数字模拟及开发工程提供了依据。它输出的储量分布图反映了油藏的非均质性,有利于开发布井和动态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演化及勘探方向
    杨传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10 (4): 37-4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8.04.004
    摘要894)      PDF(pc) (1501KB)(586)    收藏

    本文对黔南拗陷生油岩地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拗陷生油条件好,生油岩丰富,有机质主要为腐泥型,生烃潜力好。按有机质成熟度大致分为三个区即:低值区、中值区和变质区。并对生油岩热演化史作了论述,对油气演化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拗陷进一步的勘探方向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