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Vol.1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喉大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间的关系
    廖明光 付晓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1
    摘要1085)      PDF(pc) (385KB)(696)    收藏
    本文根据现有的压汞测试样品,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同层段的不同进汞饱和度时的孔喉大小玉孔隙度和渗透率间的经验公式。这种方法有可能利用常规岩心分析数据推测样品的毛管压力曲线和孔喉大小及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用随井追踪法确定油气藏边界
    张天伦 张伯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8-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2
    摘要741)      PDF(pc) (940KB)(630)    收藏
    本文提出的随井追踪法是三极梯度法中的一种野外工作方法。大量的水槽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一般的三极梯度法只适宜于确定油气藏短轴边界,油气藏长轴边界的确定还有赖于随井追踪法.等轴状油气藏边界的确定亦须采用随井追踪法。随井追踪法还可用于油气藏的垂向预测和开发监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用费歇二类判别分析确定TZ地区欧8井B油气层的分布范围
    牟中海 蒋裕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25-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3
    摘要1348)      PDF(pc) (549KB)(618)    收藏
    本文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提取了TZ地区各井井区20种地震参数,然后采用费歇二类差别分析,分别建立了油气井与干井的判别函数,并根据判别临界值对欧8井B油气层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看,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中弹性波运动方程的解-伪谱法
    石玉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34-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4
    摘要926)      PDF(pc) (149KB)(689)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解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中波传播方程的数值方法,并详细推导了该方法的计算公式.用此公式对单界面模型中地震波的传播进行了模拟,结果与Biot理论预测的相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偏心环空中稳态波动压力的理论研究
    钟兵 周开吉 谢清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38-4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5
    摘要792)      PDF(pc) (333KB)(458)    收藏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偏心环空中管柱上下运行时引起的波动压力,导出了偏心环空中幕律流体的稳态波动压力的计算公式,从而为波动压力的计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手段,为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井身结构设计及井内压力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方便现场使用,给出了有关系数的计算图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振荡脉冲射流喷嘴钻头井底压力特性研究
    熊继有 廖荣庆 陈德颉 孙文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46-5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6
    摘要878)      PDF(pc) (771KB)(602)    收藏
    本文以测试喷嘴射流轴心冲击压力为依据,对振荡脉冲射流喷嘴的有效喷距、射流和脉动特性、井底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脉冲射流喷嘴的有效喷距比普通连续射流喷嘴提高1.5倍,脉动幅值提高1.7倍,井底压力分布更有利于清除井底岩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百色盆地花茶那坤地区那读组泥岩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能研究
    黄进军 罗兴树 崔茂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51-5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7
    摘要753)      PDF(pc) (65KB)(570)    收藏
    那读组泥岩的井塌是干扰花茶那坤地区安全钻进的首要问题。本文详细地研究了那读组泥岩的矿物组成、孔隙裂缝状况以及泥岩的物理化学性能,为研究那读组井段不稳定的原因,找到行之有效的防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暂堵酸化试验研究
    赵立强 钟双飞 潘清川 陈翼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56-6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8
    摘要744)      PDF(pc) (525KB)(587)    收藏
    本文提供了一种暂堵剂酸化试验研究方法。对暂堵剂的油溶性、粒度分布及在酸液中的稳定性和暂堵剂与酸液的配伍性进行了试验分析,采用特殊设计的暂堵酸化试验仪器,分别研究了暂堵剂对岩芯的暂堵效率,在产出液中解堵效率,及不同渗透率岩芯的暂堵分流效率.模拟实际酸化过程的注酸顺序,进行了暂堵酸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Z-1暂堵齐,其油溶性好,在酸液中表现为惰性,与酸液及添加剂配伍性好,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暂堵分流,使低渗透岩芯吸酸量增大,均匀改善了各不同渗透性岩芯的最终渗透率,提高了酸化效果。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暂堵剂酸化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藏均匀吸酸,均匀解堵问题,而无需进行其它分层措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砂岩酸化新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混合网格在水平井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张烈辉 李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63-6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09
    摘要1507)      PDF(pc) (402KB)(621)    收藏
    由于流体在水平井附近呈径向流动,采用直角网格系统的常规油藏模拟器进行模拟不够可靠。本文用一种环绕井眼的混合网格加密方法,即将直角网格与径向网格相结合以模拟水平井眼附近流体流动。并利用第七届SPE考题所公布的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设计程序及应用
    杨桦 杨川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70-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0
    摘要1428)      PDF(pc) (1033KB)(795)    收藏
    本文全面介绍了优选管柱连续排液数学模式与诺模图的应用设计程序与方法,及其在实现产水气井高效开采和研究气水两相垂管流动特征中所取得的显著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泥浆滤液径向侵入特征研究
    刘向君 陈福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83-8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1
    摘要1739)      PDF(pc) (388KB)(611)    收藏
    本文利用多孔介质中两相渗流模型、不同矿化度流体间对流传递模型、阿尔奇公式,计算了不同地层条件下泥浆滤液侵入剖面上饱和度、电阻率的径向分布特征.对电阻率测井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气田开发后期管网改造方案研究
    王寿喜 喻平仁 李长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89-9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2
    摘要813)      PDF(pc) (398KB)(577)    收藏
    川南气田经30多年的开发已全面进入气田开发后期的低压开发阶段,气田地层能量衰竭使地面集输系统不相适应,影响到气田的进一步开发。本文根据川南气田的开发现状,综合考虑地面集输系统采、输、配各个环节,提出天然气地面集输系统干线降压方案,从而协调天然气采、输、配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单牙轮钻头研究
    邓嵘 杨世良 喻开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96-10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3
    摘要781)      PDF(pc) (418KB)(595)    收藏
    本文简述了单牙轮钻头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采用空间解析几何学的方法,毫无简化地、完整地建立了单牙轮钻头几何学和运动学基本方程,通过台架试验对单牙轮钻头轴承载荷进行了测试分析,并根据单牙轮钻头运动基本方程编制了计算机仿真软件.采用本文的研究方法,能完成单牙轮钻头几何结构设计、性能设计,能在短时间内作出许多设计方案的对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厚壁方筒应力分析
    宋瑜 陶春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101-10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4
    摘要1012)      PDF(pc) (357KB)(499)    收藏
    本文针对外壁为矩形,内壁为圆形的厚壁方筒的应力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用有限元法对厚壁方筒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厚壁方筒应力发布的规律,并拟合出了厚壁方筒内外壁危险点应力集中系数的表达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电路模拟分析机械隔振系统
    焦培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110-1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5
    摘要886)      PDF(pc) (140KB)(581)    收藏
    本文介绍了用电路摸拟分析机械隔振系统的优越性,这种方法用于分析更复杂的机械振动问题或其它动力学问题也是行之有效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静压式井下增压器的动力分析
    王德玉 何东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115-12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6
    摘要1312)      PDF(pc) (352KB)(568)    收藏
    本文分析了静压式井下增压器的动力传递方式与要求,提出了深井钻井中地面钻井泵应以小排量高泵压的方式供给井下增压器的动力为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化及性能
    马喜平 罗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121-1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7
    摘要852)      PDF(pc) (308KB)(603)    收藏
    用甲醛、二甲胺与丙烯酰胺聚合的产物进行反应得到改性的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改性前后产品的粘土防膨、絮凝、抗盐、缓蚀性能对比实验表明:改性产物优于聚丙烯酰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光涂复层裂纹及其磨损性质的研究
    汤富荣 冯志刚 马德岩 彭胜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126-13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8
    摘要854)      PDF(pc) (799KB)(556)    收藏
    本文着重对激光涂复层裂纹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探讨了涂复层裂纹倾向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关系。为球墨铸铁激光涂复涂层材料的选择以及激光涂复工艺的制定提供实用性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多个气藏优先开发排序问题研究
    张吉军 李光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132-13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19
    摘要867)      PDF(pc) (217KB)(567)    收藏
    本文对勘探结束待开发的若干个气藏建立了优先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模型。将改进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点法结合在一起,在既考虑开发效果又考虑开发投资的情况下,成功地对待开发的多个气藏进行了优先开发排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倍极比双速电机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简化及相关计算
    张开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1): 139-14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1.020
    摘要1486)      PDF(pc) (127KB)(579)    收藏
    本文通过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简化原则,导出了倍极比(4/2极)电机绕组的简化展开图,并给出了相关计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川东嘉二段滩微相组合的储层特点和气藏类型
    黄继祥 曾伟 张高信 冉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1
    摘要1463)      PDF(pc) (568KB)(616)    收藏

    变浅暴露滩微相的岩石组合是孔隙层和储渗体形成的基础。孔隙层以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有两种孔隙~吼道组合,主要为II、III类储层。孔隙层呈透镜体展布,在背斜圈闭内可形成三种类型的储渗体和相应的气藏类型。嘉二段滩微相组合的气藏其有现实和长远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黄骅拗陷构造运动程式探讨
    刘学锋 卢顺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8-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2
    摘要863)      PDF(pc) (460KB)(689)    收藏

    黄骅拗陷是勃中三叉裂谷系中的一支裂谷,其有地幔隆起,高热流和火山活动频繁有等特征。拗陷中发育着四套构造地层组合,对应着三个构造层次。裂谷盆地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方向的构造运动程式:(1)前裂谷阶段经受印支运动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燕山早期运动北西—南东向的挤压作用及燕山晚期运动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挤压作用等;(2)裂谷阶段经受两期裂陷作用,为北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的引张作用;(3)压裂谷阶段裂谷萎缩引起的垂向下陷运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试论缝洞系岩溶及其地质意义
    唐正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16-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3
    摘要982)      PDF(pc) (458KB)(717)    收藏

    本文提出动压办—变容岩溶机理,以探讨碳酸盐岩缝洞系岩溶作用和特征。作者认为构造水平应力场主要拉制缝洞系岩溶强度和分布,缝洞系岩溶作用是造成天然气储层异常高压和天然气富集程度较分散子地质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塔北阿克库勒南部三叠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李德发 刘文碧 王洪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22-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4
    摘要953)      PDF(pc) (507KB)(648)    收藏

    根据9口井369个岩心压汞资料,研究了三叠系储层的主要流动唯道半径平均值(Rz)、吼道偏离系数(α)、喉道结构系数(F)等孔隙结构参数和喉道类型,得出了孔隙结构参数与储层物性相关分析式。做了有效应力下水平单向流动压汞试验,第一次取得了地层应力条件下的孔喉分布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磨溪气田香四储层孔隙度
    夏宏泉 刘红歧 张宏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31-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5
    摘要985)      PDF(pc) (411KB)(718)    收藏

    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未,它可用来解决测井解释和油藏描述中的模式识别和参数估算等问题。本文利用取心并的储层孔隙度与测井数据,应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川中磨溪气田香四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的预测模型。与传统方法~回归方程、灰色方程和测井解释相比,其精度及实际预测效果均令人满意。该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川东高陡构造石炭系储层预测试验
    江玉乐 钟本善 李永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37-4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6
    摘要831)      PDF(pc) (421KB)(683)    收藏

    针对川东地区高陡构造,石炭系储层埋藏很深,地震反射波信噪比低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气藏预测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二条剖面进行了学习和预测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特别提出了模型法归位计界,经钻探检验,对于构造归位和预测点归位两类问题的计算,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天然气中微量单体烃浓缩富集分析方法的研究
    王海清 廖细明 段再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43-4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7
    摘要973)      PDF(pc) (262KB)(657)    收藏

    本文主要探讨了天然气中微量重组分及C9,前的单体经的分析方法。在解剖了目前存在的天然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简单新型浓缩方法,用于对天然气中微量重单体经的分析侧定。通过实脸,给果表明,该法足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石油地质特征
    罗俐 沈昭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49-5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8
    摘要919)      PDF(pc) (526KB)(632)    收藏

    塔里木盆地是在古生代地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由于盆地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这就为油气的生成、聚集、保存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从盆地内发现的多处地面油气显示和目前钻井获得的高产油气流,都证实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在盆地内发现的多套生油层来中,寒武—奥陶系为最佳。为此,本文就从寒武—奥陶系的石油地质特征入手,来探讨油气的分布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土哈盆地西山窑八道湾煤层井壁不稳定机理探讨
    王平全 梁大川 崔茂荣 罗平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55-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09
    摘要736)      PDF(pc) (882KB)(598)    收藏

    本文分析丁吐哈盆地西山窑、八进湾煤层井下复杂情况及其原因.着重探讨了煤层井壁不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煤层井壁不稳定是物理、化学、力学与机械等因素的综合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反循环压井方法
    郝俊芳 唐林 伍贤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65-7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0
    摘要1603)      PDF(pc) (473KB)(861)    收藏

    反循环压井方法过去在修井井控中使用较多,它具有排除溢流时问短、地面泥浆增量少,以及套压低等优点,因此必要时在完井或钻井井控中心也可以考虑使用.本文介绍了反循环压井法的工艺要求,给出了包括流动阻力影响的立压与套压计算方法,并用计算实例对这种方法与普通司钻法及工程师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水平井渗流分析
    范学平 任书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72-7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1
    摘要767)      PDF(pc) (357KB)(535)    收藏

    水平井是开采裂缝油气藏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裂缝性油藏和各向异性渗进性油或的渗流特点,推导建立了水平井渗流模型,用有限傅氏交换方法得到其解,并绘出了无因次压力和无因次速度图版。根据无因次压力和无因次速度随时问和空间的交化规律,给出了上述两类油藏水平渗流特征、水平井水平段有利的延伸方位、以及有效的增产工艺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用屏蔽桥堵技术提高长庆油田洛河组漏层的承压能力
    蒲晓林 罗向东 罗平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78-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2
    摘要1084)      PDF(pc) (419KB)(517)    收藏

    针对长庆油田陇东地区易漏失的洛河组砂岩物性特点,利用屏蔽桥堵原理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调整碳酸钙的粒度分布,选择惰性降失水剂作填充粒子,建立了合理的桥堵体系。室内和现场试脸表明,该体系能够提高漏层的承压能力,满足钻井、固井工程施工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东海现代DST试井分析方法及软件研究
    李小云 贾永禄 杨鼎源 汪龙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85-9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3
    摘要1464)      PDF(pc) (521KB)(661)    收藏
    东海西湖凹陷地质结构复杂,尤其是流体性质更为复杂,十余口试油井资料表明:有纯油、纯气、凝析气、高挥发性油、油水两相、气水两相等.文中对DST测试解释、Slug测试解释理论方面作了透彻的研究,制作了一套适合东海复杂地质结构和复杂油气流的DST现代试井解释软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可变径稳定器的强度设计与刚度设计
    董事尔 黄春申 刘琪 董时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95-10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4
    摘要933)      PDF(pc) (377KB)(651)    收藏
    可变径稳定器与整体式稳定器(固定径)相比,它更能有效地保证井身质量,是目前较先进的钻井工其之一,目前我国还没有同类产品生产。本文所分析的可变径稳定器,是我院与四川石油管理局某机械厂联合研制的深井可变径稳定器,目前正在试制之中.本文利用有限元法,详如分析了该型号稳定器的强度和刚度,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往复泵不同吸入系统配置的实验研究
    梁红 孟英峰 张万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103-10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5
    摘要1183)      PDF(pc) (308KB)(666)    收藏
    往复泵吸入性能好坏与吸入来统配置有关。为了研究吸入系统配置对往复泵吸入性能的影响,实测了不同吸入系统配置时往复泵的工作特性。分析了吸入性能与吸入系统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佳吸入系统配置方案。通过对实测结果分折,得出泵阀滞后现象不仅与吸入性能有关,还与泵的轴向间隙和排出压力有关,且总是存在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除泥旋流器试验分析
    吕瑞典 李君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108-11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6
    摘要761)      PDF(pc) (469KB)(607)    收藏
    油井产液除砂用旋流器与钻井液处理用旋流器,在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这些差异,通过室内模型旋流器试脸,讨论了影响油井产液除砂旋流器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其主要设计、使用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一种新型阳离子聚合物的研制及评价
    马喜平 胡星琪 杨斌 杨远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114-1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7
    摘要803)      PDF(pc) (365KB)(630)    收藏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于聚合物—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AM—DM)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抗温、抗盐、缓蚀和粘土防膨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阳离子聚合物研究*I N, N—二甲基乙基丙烯酰胺氯化铵单体的制备及聚合
    唐蜀忠 颜邦民 胡星琪 缪颖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119-12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8
    摘要986)      PDF(pc) (202KB)(683)    收藏
    本文叙述了由丙烯酰胺、氯乙醇、二甲胺制备阳离子单体的方法.由制备的正氮阳离子单体合成了N,N-二甲基乙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N,N-二甲基乙基丙烯酰胺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并且确定了聚合的条件,对聚合物结构参数作了某些测定。对配浆用粘土作了防膨性能同共聚物组成关来的分析,确定了聚合物随粘土防膨要求不同,阳离于度可由聚合条件给予调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含铁芯的四端网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张开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124-12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19
    摘要1587)      PDF(pc) (192KB)(642)    收藏
    对由自感电动势、互感电动势建立微分方程的方法与由主磁通φ建立电压平衡方程和磁势平衡方程的方法作了联系和对照,结果完全一致。因而用自感电动势、互感电动势建立微分方程的方法既可以讨论含铁芯变压器,亦可用于对空芯变压界的探讨,因此是一个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砂岩基质酸化地层温度分布数学模型的精确解
    雷永声 周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17 (2): 128-1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5.02.20
    摘要731)      PDF(pc) (165KB)(716)    收藏
    本文在一定条件下给出砂岩基质酸化地层温度分布数学模型的精确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