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明儒, 吕宗慧. 论我国新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J].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8(1): 27-32. [2] 卢勤忠. 无限防卫权与刑事立法思想的误区[J]. 法学评论, 1998(4): 75-80. [3] 赵秉志, 田宏杰. 特殊防卫权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9(6): 36-44. [4] 王汉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EB/OL]. (2000-12-07)[2021-08-10]. 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12/07/content_5003708.htm. [5] 陈家林, 汪雪城. 特殊防卫的司法现状及其刑法学分析——以98份裁判文书为样本[J]. 刑法论丛, 2017(1): 150-192. [6] 郭泽强, 蒋娜. 刑法第20条第3款与第1款关系研究——兼论第20条第3款条款的意义[J]. 法学家, 2002(6): 66-74. [7] 高铭暄, 马克昌. 刑法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135. [8] 陈兴良. 规范刑法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150. [9] 张明楷. 防卫过当: 判断标准与过当类型[J]. 法学, 2019(1): 3-21. [10] [美]E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 邓正来,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7: 11. [11] 周光权. 刑法总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16-217. [12] 王作富, 阮方民. 关于新刑法中特别防卫权规定的研究[J]. 中国法学, 1998(5): 88-96. [13] 魏建文. 对《刑法》第20条第3款的立法质疑[J]. 法治研究, 2008(5): 22-23. [14] 王作富. 刑法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07. [15] 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6: 197-207. [16] 周光权. 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5: 251-253. [17] 赵姗姗. 积极主义刑法观下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刑法适用——围绕司法解释性文件的展开[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2): 27-37. [18] 张明楷. 论偶然防卫[J]. 清华法学, 2012(1): 17-37. [19] 邹兵建. 偶然防卫论[J]. 刑事法评论, 2013(1): 129-170. [20] 谭德凡. "防卫过当"与"无过当防卫"的构成[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 293-296. [21] 陈璇. 正当防卫、维稳优先与结果导向——以"于欢故意伤害案"为契机展开的法理思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3): 79-80. [22]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 托马斯·魏根特. 德国刑法教科书[M]. 徐久生, 译.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7: 449. [23] [日]前田雅英. 刑法总论讲义[M]. 曾文科,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221-223. [24] 裴俊巍, 陈慧荣. 碎片化权威主义下协同治理的司法路径——以"中国政府采购第一案"为例[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5): 95-103. [25] 张帆. 法律家长主义的两个谬误[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4): 3-5. [26] 简筱昊. 积极主义刑法观下谦抑主义的坚守[J].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5): 1-7. [27] 张文显. 法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93-94. [28] 钱叶六. 参与自杀的可罚性研究[J]. 中国法学, 2012(4): 99-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