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学报

• 语言学-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保罗·奥斯特《玻璃之城》互文性分析

栗霞,王蓉,郭萌   

  1.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呼和浩特 010080
  • 出版日期:2020-11-15 发布日期:2020-11-25
  • 作者简介:栗霞,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
  • 基金资助:
    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YJG2018016)

  • Online:2020-11-15 Published:2020-11-25

摘要: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它指出了不同体裁、不同时期的作品存在的必然联系,打破了历时与共时的研究界限,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文学研究理论。可以以Paul Auster的《玻璃之城》为例,分析其与《马可·波罗游记》《堂吉诃德》《失乐园》《圣经》等作品的互文性,揭示作者通过搭建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作品的互文关系,力图探索原本为人类交流工具的语言在后现代背景下的新内涵。

关键词: 玻璃之城, 互文性,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