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泽润.词的理论及其应用:中国语言现代化展望〔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113.
〔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48.
〔3〕 周庆生.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N〕.语言文字报,2020-11-25(2).
〔4〕 高天如.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 王浩宇.多民族国家视角下的国家通用语及其相关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4):79-84.
〔7〕 任晔,李馨.汉语拼音及其正词法是中华优秀文化:访问苏培成、彭泽润、李志忠〔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4):1-12.
〔8〕 张全生,张世渊.新疆南疆维吾尔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情况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19(1):63-69.
〔9〕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7.
〔10〕 吴玉章.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M〕//本书编委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第2卷)1954-1959.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1587.
〔11〕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
〔12〕 张会龙,冯育林.共同体视阈下的中华民族意涵分析及其可能限度〔J〕.思想战线,2017,43(3):63-70.
〔13〕 徐稳.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
〔14〕 周毅.“三个代表”与可持续发展先进文化与中国现代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7.
〔15〕 苏培成.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6〕 倪海曙.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纪事〔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340.
〔17〕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149-150.
〔18〕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网络语言生活调查分析〔J〕.双语教育研究,2014,1(1):68-73.
〔19〕 杨帆.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手机短信交际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20〕 张黎.维吾尔族大学生微信文本用字特点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知识经济,2015(22):119-120.
〔21〕 苏培成.语言文字应用探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64.
〔22〕 刘兴策.汉字规范化简史〔M〕//刘兴策.刘兴策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15.
〔23〕 黄行.中国民族语文事业七十年〔J〕.语言战略研究,2019,4(4):27-37.
〔24〕 郭振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鉴(2016年卷)〔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1149.
〔25〕 王爱云.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