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霞. 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特征及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D〕. 临汾: 山西师范大学, 2017.
〔2〕 徐铮奎. 全球紫杉醇市场格局改写〔N〕. 医药经济报, 2013-05-17(5).
〔3〕 檀丽萍,
陈振峰. 中国红豆杉资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21(6): 113-117.
〔4〕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等. 云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6): 651-656.
〔5〕 GENG Y F, LI Y Q, YUAN X L, et al.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Taxus yunnanensis〔J〕.
Mitochondrial DNA B Resour, 2020, 5(3): 2756-2757.
〔6〕 HAFEZI K, HEMMATI A A, ABBASZADEH H, et al.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Α-Conidendrin, a Polyphenolic Compound Present in Taxus yunnanensis, o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J〕. Phytother Res, 2020, 34(6): 1397-1408.
〔7〕 BIAN F Y, SU J R, LIU W D, et al. Dormancy Release and
Germination of Taxus yunnanensis Seeds during Wet Sand Storage〔J〕. Sci Rep, 2018, 8(1): 3205.
〔8〕 卞方圆. 云南红豆杉种子成熟、萌发与休眠机理的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9〕 杨国斌. 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11, 40(4): 48-53.
〔10〕 崔茂欢,
杨国斌. 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与评价〔J〕. 林业调查规划, 2016, 41(4): 64-68.
〔11〕 刘万德,
李帅锋, 张志钧, 等. 滇西北云南红豆杉群落结构与更新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12): 3024-3031.
〔12〕 张勇强,
李智超, 宋立国, 等. 密叶红豆杉自然分布及群落生态学特征〔J〕. 生态学报, 2020, 40(6): 1999-2009.
〔13〕 刘佳庆,李宁,熊天石,等.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不同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4,22(5): 479-485.
〔14〕 王磊,
孙启武, 郝朝运, 等. 皖南山区南方红豆杉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2): 272-278.
〔15〕 董明珠,
王立涛, 吕慕洁, 等. 濒危植物野生东北红豆杉群落特征及保护策略〔J〕. 植物研究,2020,40(3):416-423.
〔16〕 郭孝红.山西省野生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研究〔D〕. 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5.
〔17〕 李帅锋,
刘万德, 苏建荣, 等. 云南兰坪云南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33(4): 792-799.
〔18〕 康用权,
李轩, 陈迎辉, 等. 红豆杉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3): 90-92.
〔19〕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等.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510-515.
〔20〕 杨华,
范宏韬. 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 2014(4): 64-66.
〔21〕 李莲芳, 周云, 王达明. 云南红豆杉的濒危成因剖析〔J〕. 西部林业科学, 2005, 34(3): 3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