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EDFELD P,WEISS R S.Loneliness: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J〕. Behavior Therapy, 1977,
8(1):120-121.
〔2〕 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690-693.
〔3〕 尹倩兰,邓光辉.大学生孤独感对心身健康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5):795-800.
〔4〕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53-59.
〔5〕 曹睿桐.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65-66.
〔6〕 张秀芳,张淑娟,张顺,等.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81-482.
〔7〕 曲珈慧,雷雳,SCHARF M,等.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孩子的作用机制〔J〕.基础教育参考,2020(9):15.
〔8〕 鱼茹江.大学生父母心理控制对抑郁的影响:自尊、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
〔9〕 王庆.父母心理控制如何影响儿童情绪发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3):28.
〔10〕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67.
〔11〕 高蓉,朋文佳,江婧,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89-1393.
〔12〕 马蔚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3〕 疏鹏,许艳凤.大学生孤独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社交回避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25-128.
〔14〕 潘亚姝,郭芮彤.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原因及干预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2020(20):169-170.
〔15〕 张晓凤.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分析与原因探究〔J〕.智库时代,2019(13):245-246.
〔16〕 程利娜,杨洋.大学生孤独感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4):635-640.
〔17〕 严婷丹.大学生父母心理控制、自尊异质性与拒绝敏感的关系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8.
〔18〕 宋志一,朱海燕,韦晓.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心理素质发展影响的测验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74-78.
〔19〕 简佩玲,关荐.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5):76-79.
〔20〕 喻承甫,吴琪玲,张卫.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亲子关系的调节作用〔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
38(4):42-48.
〔21〕 童辉杰.孤独、抑郁、焦虑与心理控制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196-197.
〔22〕 聂苗卉.父母心理控制及自主支持与大学生未来规划:双元自主的中介作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