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世培.中日近代化过程中文化比较问题探讨〔J〕.日本学刊,2017,33(3):129-158.
〔2〕 杨德才,刘冰镜.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J〕.江苏社会科学,2017,38(5):52-59.
〔3〕 缪云台.缪云台回忆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4〕 颜色,辛星.银行系统如何传导政府的宏观政策?:基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银行数据〔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36(2):144-159.
〔5〕 杨德才.心智成本、有限理性与中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19(2):53-62.
〔6〕 王文光,龚卿.民国时期云南龙、卢彝族统治集团财税政策研究〔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9(1):198-203.
〔7〕 罗枢,白仲林.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与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3):60-71.
〔8〕 蔡志新.马寅初财政、金融改革建言的逻辑依据和理路〔J〕.民国档案,2011,27(2):119-125.
〔9〕 肖清.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60.
〔10〕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362.
〔11〕 孙代兴,吴宝璋.云南抗日战争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7.
〔12〕 谢本书.龙云传〔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13〕 卡尔·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M〕.黄树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4〕 李珪.云南近代经济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15〕 龙云.龙云自述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16〕 朱荫贵.抗战时期上海金融市场的运行与特色〔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34(2):29-40.
〔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85.
〔18〕 张黎波,周智生.民国时期云南官方民族人口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从《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说起〔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4,38(2):211-212.
〔19〕 曹龙骐.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
〔20〕 徐涛,杨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鄂豫皖地区的早期成功实践:对燕子河闻家店永佃权碑的历史考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4):137-140.
〔21〕 揣振宇.滇省夷人图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
〔22〕 王明东.民国时期云南城市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0):200-203.
〔23〕 郭亚非,宋明彪.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及特点研究〔J〕.学术探索,2009,17(6):83-86.
〔24〕 江南.龙云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77.
〔25〕 朱映占,翟国强,等.云南民族通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256.
〔26〕 余鸣.漫谈云南少数民族银饰〔J〕.装饰,1998,22(4):9-11.
〔27〕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15.
〔28〕 朱维铮.音调未定的传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5.
〔29〕 厉以宁.文化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12.
〔30〕 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J〕.财经研究,2014,
40(8):94-105.
〔3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649.
〔32〕 赵施迪.包容性制度演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7:32.
〔33〕 马克斯·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