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龚平.中西天人观的比较及启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2-45.
〔2〕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中国文化,1991(1):93-96.
〔3〕 季羡林.“天人合一”方能拯救人类〔J〕.哲学动态,1994(2):36.
〔4〕 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1):3-10.
〔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3.
〔6〕 汤一介.论“天人合一”〔J〕.中国哲学史,2005(2):5-10.
〔7〕 李慎之.泛论“天人合一”:给李存山同志的一封信〔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2):4-9.
〔8〕 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 林晓希.近三十年来“天人合一”问题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4):20-25.
〔10〕 季羡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J〕.中国文化,1994(2):13-22.
〔11〕 佟德富.蒙古族生态观之思想渊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72-77.
〔12〕 陈家柳.壮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J〕.广西民族研究,2000(3):57-61.
〔13〕 苏克明,刘俊哲.试论彝族先民的天人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6):15-20.
〔14〕 李国文.东巴文化与纳西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15〕 杨光,高恒建.简述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J〕.世纪桥,2010(11):42-43.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加拿大国家概况〔EB/OL〕.〔2020-08-19〕(2021-02-20).http://ca.china-embassy.org/chn/jndgk/.
〔17〕 阮西湖,刘晓丹.加拿大的土著民族〔J〕.世界民族,2006(1):78-80.
〔18〕 王力,岑麒祥,林焘,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78.
〔19〕 马晓京.波多拉支的兴衰与图腾柱文化传统的失落:加拿大印第安人图腾柱文化象征阐释〔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59-64.
〔20〕 冯瑞熊,崔源明.温哥华华埠125年风雨路之一:诞生于歧视排挤声中〔DB/OL〕.〔2010-11-03〕(2021-02-20).http://www.chinanews.com/hr/2010/11-03/2630665.shtml.
〔21〕 伍荣仲,罗丽.1898年至1919年:温哥华唐人街早期的粤剧演出:以永康年戏班公司的跨国商业活动为例〔J〕.南国红豆,2007(6):17-20.
〔22〕 阮西湖.加拿大印第安人的早期社会组织〔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2):99-103.
〔23〕 张少徽.研究苗夷族之内容及方法刍议〔M〕//段金生.中国近代边疆民族研究的方法与理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283.
〔24〕 梁浩翰,陈耀祖.21世纪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挑战与争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41-48.
〔25〕 迪克·加尔诺.印第安人:加拿大第一民族的历史、现状与自治之路〔M〕.李鹏飞,杜发春,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6〕 JORDAN W .Gathered together: Listening to Musqueam Lived
Experiences〔J〕.Biography,2016,39(3):470.
〔27〕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9年9月“中国好书”〔J〕.中国图书评论,2019(12):3-7.
〔28〕 佟德志.当代西方族际民主模式的比较研究〔J〕.民族研究,2013(6):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