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约翰. 罗尔斯. 正义论[M]. 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2] 宋晓. 当代国际私法的实体取向[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52.[3] 西蒙尼德斯. 20世纪末的国际私法——进步还是退步?[M]. //民商法论丛.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 荣格. 法律选择与涉外私法[M]. 霍政欣,徐妮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刘仁山. 国际私法[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31.[6] 许庆坤. 美国冲突法理论嬗变的法理——从法律形式主义到法律现实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 R Leflar. Choice of Law:Torts:Current Trends[J]. Vand erbilt Law Review, 1952-1953(6):461.[8] E Scoles,P. Borchers,S.Symeonides.Conflict of law[M]. St. Paul:Thomson West, 2004:53-55.[9] W Reese.American trends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 academic and judicial manipulation of choice of law rules in tort cases[J]. Vanderbilt Law Review, Vol.33:725[10] D Cavers. The value of principled preference[M]. Duke University Press,1985:206.[11] 王莉. 解读美国冲突法革命——透过荣格的目光[J]. 武大国际法评论,2005(5):267.[12] 加拿大魁北克国际私法[M]. 粟烟涛,杜涛,译. 韩德培,校.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58 一576.[13] 徐伟功. 法律选择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的运用[J].法学,2013(9):27.[14] 欧盟合同冲突法的嬗变——从《罗马公约》到《罗马条例Ⅰ》[J]. 武大国际法评论,2012(2):374.[15] 肖永平,王成志. 第三次冲突法重述:美国学者的新尝试[J]. 武汉大学学报,200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