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J]. 建筑创作, 2006(8):197-202. [2] 董茜. 从衰落走向再生——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开发利用[J]. 城市问题, 2007(10):44-46. [3] 史勇. 工业遗迹保护:博物馆发展的新道路[C]. 中国博物馆学会. 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 中国博物馆学会, 2005:5. [4] 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J]. 建筑创作, 2006(8):195-196. [5] 单霁翔.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 北京规划建设, 2007(2):11-14. [6] 贺旺. 后工业景观浅析[D]. 北京:清华大学, 2004. [7] 解学芳,黄昌勇.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及与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2(1):52-58. [8] 刘伯英,李匡. 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 建筑创作, 2006(9):24-30. [9] 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16-19. [10] 骆高远. 我国的工业遗产及其旅游价值[J]. 经济地理, 2008(1):173-176. [11] 佟玉权,韩福文. 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估[J]. 商业研究, 2010(1):160-163. [12] 王颖,孙斌栋. 中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比较研究初探[J].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3(1):62-67. [13] 谭超. 应用CVM方法评估工业遗产的非使用价值——以北京焦化厂遗址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9, 38(3):323-328. [14] 张杰. 英国保护区的发展与现状[J]. 北京规划建设, 2000(4):16-18. [15] 刘伯英,李匡. 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 建筑创作, 2006(9):36-51. [16] 刘伯英,李匡. 北京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体系研究[J]. 建筑学报, 2010(12):1-6. [17] 邵龙,张伶伶,姜乃煊. 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建——英国工业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再生的借鉴[J]. 华中建筑, 2008(9):194-202. [18] 陈圣泓. 工业遗址公园[J]. 中国园林, 2008(2):1-8. [19] 张健,隋倩婧,吕元. 工业遗产价值标准及适宜性再利用模式初探[J]. 建筑学报, 2011(S1):88-92. [20] 张松,李宇欣. 工业遗产地区整体保护的规划策略探讨——以上海市杨树浦地区为例[J]. 建筑学报, 2012(1):18-23. [21] 甘信云,张希晨. 新媒体环境下无锡工业遗产活化应用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10):98-99. [22] 俞孔坚,方琬丽. 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 建筑学报, 2006(8):12-15. [23] 黄东,张健,杨光,石学文,汪华.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划分探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3):8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