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春华. 证明责任分配、证明责任倒置与证明责任移转——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 现代法学, 2008(2):99. [2] 赵新华. 票据法论[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69. [3] 吕来明. 票据法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41. [4] 林建益.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基础关系举证责任辨析[J]. 人民司法, 2013(18):100. [5] 霍海红. 证明责任的法理与技术[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14. [6] 张卫平.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要点解读[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5:66. [7] 李光宇,王艳梅. 论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与行使要件[J]. 广东社会科学, 2013(5):252. [8] 景汉朝. 民事案件案由新释新解与适用指南[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7:1120. [9] 法国商法典[M]. 金邦贵,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418. [10] 曾世雄. 票据法论[M]. 台北:三民书局, 1998:118. [11] [德]哈里·韦斯特曼((Harry Westermann),哈尔姆·彼得·韦斯特曼(Harm Peter Westermann). 德国民法基本概念[M]. 张定军,葛平亮,唐晓琳,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87. [12] 张卫平. 民事证据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298. [13] 占善刚. 民事诉讼证据调查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65. [14] 陈刚. 论我国民事诉讼抗辩制度的体系化建设[J]. 中国法学, 2014(5):213. [15] 王泽鉴.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135. [16] [德]普维庭. 现代证明责任论[M]. 吴越,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356. [17] 王轶. 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J]. 中国社会科学, 2004(6):106. [18] [日]谷口安平.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 王亚新,刘荣军,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298. [19] [德]莱奥·罗森贝克. 证明责任论——以德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为基础撰写[M]. 庄敬华,译.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95. [20] 陈刚. 美国证明责任法理序说[J]. 诉讼法论丛, 1998(2):657. [21] Winforge.Inc.v.coachmen industries,Inc[J].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Seventh Circuit, 2012(6):28. [22] [日]高木丰三. 日本民事诉讼法论纲[M]. 陈与年,译. 洪冬英,勘校.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271. [23] [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 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M]. 周翠,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276. [24] 王小能. 中国票据法制度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85. [25] 郑洋一. 票据法之理论与实务[M]. 台北:三民书局, 2001:139. [26] 韩波. 论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J]. 证据科学, 2009(2):206. [27] [日]新堂幸司. 新民事诉讼法[M]. 林剑锋,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399. [28] 姜世明. 新民事证据法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7:215. [29] 何家弘. 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J]. 中外法学, 2008(6):867. [30] 雷万来. 民事诉讼法[M]. 台北:台湾国立空中大学, 2005:229-230. [31] 王亚新. 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构造[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31. [32] Edmund M,Morgan.Presumptions[J].Rutgers Law Review, 1956(10):515. [33] 何家弘. 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J]. 中外法学, 2008(6):878. [34] 何家弘,刘品新. 证据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