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海东. 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M].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35. [2] [日]大谷实. 刑法总论[M]. 黎宏,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3] [日]前田雅英. 现代社会与实质的犯罪论[M]. 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 1992:24. [4] [日]前田雅英. 刑法的基础·总论[M]. 东京:有斐阁, 1993:37. [5] 张明楷. 刑法的基本立场[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137. [6] 阮齐林. 新刑法提出的新课题[J]. 法学研究, 1997(5):93-105. [7] 陈兴良.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J]. 中国法学, 2010(4):27-48. [8] 周祥. 刑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J]. 法学研究, 2010(3):57-70. [9] 张明楷.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J]. 中国法学, 2010(4):49-69. [10] 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2003、2007、2011. [11] 陈兴良. 刑法知识的转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2] 程红.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对立的深度解读[J]. 法律科学, 2012(5):79-86. [13] 劳东燕. 刑法解释中的形式论与实质论之争[J]. 法学研究, 2013(3):122-139. [14] 刘艳红. 实质刑法观[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15] 李立众,吴学斌. 刑法新思潮——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探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67. [16] 陈兴良. 定罪的四个基本原则[N]. 检察日报, 2009-11-05(3). [17] [日]曾根威彦. 刑法学基础[M]. 黎宏,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18. [18] 陈兴良. 当代中国刑法理念[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3):136-150. [19] 周光权. 刑法总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93. [20] 许玉秀. 当代刑法思潮[M].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5:59. [21] 周光权. 刑法各论讲义[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48. [22] 张明楷. 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86. [23] 陈兴良.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刑法学的反思性检讨[J]. 法学研究, 2008(6):96-111. [24] [日]前田雅英. 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M]. 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 2001:74. [25] 张明楷. 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68. [26] 许浩. 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对实用主义法律观的论证[J]. 东方法学, 2008(6):137-148. [27] 陈金钊. 文义解释:法律方法的优位选择[J]. 文史哲, 2005(6):144-150. [28] 陈新明. 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册[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92. [29] 陈兴良. 刑法学:向死而生[J]. 法律科学, 2010(1):1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