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度百科. 吃瓜[EB/OL]. (2018-12-17)[2022-11-09].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83%E7%93%9C/23207905. [2] 高宇. "吃瓜":社交媒体时代的狂欢与审视.[J]. 传媒论坛, 2023, 6(9):35-38. [3] 门豪. 互联网"吃瓜"的意义构成——集体欢腾新面孔[J]. 天府新论, 2022(1):143-150. [4] 张淑华. 试论网络围观的舆论监督功能及其发生机制[J]. 现代 传播(中国 传媒 大学 学报), 2012, 34(9):46-50. [5] 滕国鹏,张青杨. "看客心理"的再解析——转型期"围观"行为的道德驱动机制[J]. 未来与发展, 2023, 47(4):43-49, 36. [6] 赵晓云. 社交网络中"吃瓜"现象的生成动因与社会效应[J]. 理论观察, 2022(10):92-96. [7] 杜智涛. 从围观到失序"吃瓜"舆论场的"次生舆情"形成与演化[J]. 人民论坛, 2020(27):108-111. [8] 马晓红. 领导者如何管理"吃瓜员工"[J]. 领导科学, 2019(21):36-38. [9] 郑根 成. 网络 围观 的伦 理审 视[J]. 伦理 学研 究, 2017(2):130-134. [10] 姚媛. 网络围观下的"吃瓜"乱象及治理[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12):117-118. [11] 卓兰花,郑海妹. 后真相时代受众传播行为的异化归因与破解趋向——从"网络围观"到"过度解读"现象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23(1):152-160. [12] 栾轶玫. 网络围观现象的多重动因及价值引导[J]. 人民论坛, 2022(22):118-121. [13] KOZINETS R V.Netnography:doing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line[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010:60. [14] 卜玉梅. 网络民族志的田野工作析论及反思[J]. 民族研究, 2020(2):69-85. [15] 罗伯特V库兹奈特. 如何研究网络人群和社区:网络民族志方法实践指导[M]. 叶韦明,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71. [16] 李贝涵. 直播"种草"带货现象背后的产生原因——基于态度理论[J]. 现代商业, 2020(27):3-6. [17] 梁玲,袁璐华,谢家平. 基于ABC态度理论的直播带货用户购买行为机理实证[J]. 软科学:1-12. [18] [美]伊莱·帕里泽. 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M]. 方师师,杨媛,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14-15. [19] 章瑞,钱敏. 追随、缄默与群体极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羊群效应[J]. 铜陵学院学报, 2020, 19(6):65-67, 86. [20] [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模仿律[M]. 何道宽,译.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 2020:1, 18. [21] 林静雯. 从"消极旁观"到"积极行动":青少年网络欺凌中旁观者的角色选择与干预策略研究[D].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22. [22] 莫梅锋,宋飞颐. 道德推脱与身份转化:社交网络欺凌中的旁观者效应[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4(2):156-160. [23] 柯泽,宋小康. 从"镜中我"到"雾中我":虚拟现实中 社会 互动 的畸 变与 理论 危机[J]. 新闻 与写 作, 2021(8):75-83. [24] 陈伟宏. 论道德冷漠及其化解路径[J]. 哲学动态, 2017(11):75-80. [25] 卜建华,黄一. 网络社会青年道德信仰冷漠化风险及应对策略[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2):57-67, 126. [26] 孙跃纲,张陶然. 网络主体:主体性的张扬与迷失[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1):19-23. [27] 邓志文. 主体交流异化与现代性迷失——人工智能的精神生态风险[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2):173-180. [28] 邹火明. 网络时代大学生主体性迷失的表征[J]. 新闻爱好者, 2011(24):137-138. [29] 年大琦.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机理与引导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18):35-39. [30] 荣格.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11, 47. [31] 韩静文. 当代青年"饭圈文化"价值审视及其引导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20):6-9. [32] 陆士桢,王玥. 青少年社会工作[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42. [33] 刘斌 志,赵茜. 网络 疗法:社会 工作 服务 的数 字转 向[J]. 西华 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0(5):47-58. [34]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9. [35]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委会.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