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范适用[J].法学, 2019(5):103-118. [2] 郑赫南.检察机关办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N].检察日报, 2019-01-31(1). [3]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惩治和预防金融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就第十七批指导性案例答记者问[EB/OL].(2020-03-25)[2020-07-09].https:www.spp.gov.cn/spp/xwfbh/wsfbt/202003/t20200325_457166.shtml2. [4] 石魏,贾长森.涉众型经济犯罪实证分析及应对策略建议[J].法律适用, 2019(9):103-112. [5] 司伟攀.非法集资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 2017(5):110-115. [6] 徐宏.共享单车"押金池"现象的刑法学评价[J].法学, 2017(12):124-132. [7] 郝艳兵.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金融风险及其刑事规制——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分析重点[J].当代法学, 2018, 32(3):40-47. [8] 彭新林.多方面完善P2P平台非法集资刑事规制[N].检察日报, 2018-07-08(3). [9] 张亚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保护法益及其司法适用[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9, 34(5):62-71. [10] 蒋涤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理解与适用[J].西部法学评论, 2019(6):55-71. [11]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6:778-780. [12] 欧阳洁.防范以"虚拟货币"等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N].人民日报, 2018-08-27(21). [13] 马强"网约货运"竟无一起货运红火背后必有"妖".[N].检察日报, 2019-03-25(4). [14] 孙静晶.大数据时代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机制创新[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9, 31(1):27-33. [15] 徐鹏.揭秘家庭仓储超市购物全额返现骗局[N].法治日报, 2018-11-22(8). [16] 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张树民,张菲雨.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8, 34(4):181-193. [17] 陈荣飞,肖敏.融资与投资错位互构下的被害人自冒风险——基于集资诈骗罪视角[J].兰州学刊, 2017(9):146-155. [18] 彭东,侯亚辉.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及应对策略[J].中国检察官, 2010(1):9-11. [19] 彭冰.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J].中国法学, 2008(4):43-55. [20] 刘宪权.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行为刑法规制论[J].法商研究, 2015, 32(6):61-71. [21] 梅腾,阎二鹏". P2P网贷债权转让"的刑法介入——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实质解释为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2(2):78-84. [22] 谢望原,张开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疑难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 2011, 29(6):138-144. [23] 李薇薇,黄俊杰.涉众型经济犯罪批捕证据审查机制实证分析[J].中国检察官, 2018(19):49-52. [24] 肖晚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J].东方法学, 2010(5):42-52. [25] 于志刚.口袋罪的时代变迁、当前乱象与消减思路[J].法学家, 2013(3):63-78, 117. [26] 孙海哲.当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侦办难点及突破——兼论防范对策[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 29(3):19-25. [27] 彭新林.P2P网络借贷平台非法集资行为刑事治理问题要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121-130. [28] 石魏,贾长森.涉众型经济犯罪实证分析及应对策略建构——以北京市近5年审理的385件案件为样本[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 31(2):53-61+75. [29] 王浩,曾子为.论预防式社会性监管——以化工行业风险监管为例[J].理论与改革, 2020(5):97-114. [30] 毛玲玲.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5):4-9. [31] 田宏杰.金融操作风险及其治理[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 28(3):70-76. [32] 梁鸿飞.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检察机关:组织环境与法理构造[J].法学家, 2020(4):100-113+194. [33] 刘晶晶.穿透思维在网贷类非法集资案件侦办中的实现路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5(1):53-60. [34] 蓝学友.互联网环境中金融犯罪的秩序法益:从主体性法益观到主体间性法益观[J].中国法律评论, 2020(2):130-145. [35] 杨昊.检察机关预防涉众型经济犯罪方略[J].人民检察, 2016(11):74-75. [36] 卢乐云.审查起诉阶段非法集资犯罪的法理与实务探讨[J].甘肃社会科学, 2009(6):165-169. [37] 蔡杰,娄超.论涉众型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审查与认定[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6):33-38. [38] 沈小军.论法官在消减同案异判症结中的功能定位[J].江苏社会科学, 2020(4):112-120. [39] 王晓东.论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的维权——以与维稳的衡平为视角[J].法学论坛, 2017, 32(5):77-82. [40] 王军,张勇,谢文哲.立足检察职能维护金融安全——首届金融检察论坛综述[J].人民检察, 2011(24):38-40. [41] 荆龙.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亮相[N].人民法院报, 2020-06-29(4). [42] 刘宪权,金华捷.论互联网金融的行政监管与刑法规制[J].法学, 2014(6):8-16. [43] 周林.试论行刑衔接制度之完善[J].法学杂志, 2011, 32(11):55-58. [44] 皮勇.论新型网络犯罪立法及其适用[J].中国社会科学, 2018(10):126-150, 207. [45] 仇晓光,杨硕.民间金融信用危机与法律机制建设——传统与现代信用比较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 2015(4):102-108. [46] 韩家平.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特点与趋势分析[J].征信, 2018, 36(5):1-5. [47] 吴国平.建立健全我国金融市场信用评级监管法律体系[J].征信, 2012, 30(5):43-48. [48] 徐继敏.论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的性质、正当性与完善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 2020, 28(3):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