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2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2-08-20
    地质勘探
    南盘江地区二、三迭纪深水碳酸盐角砾岩
    1982, 4(3):  1-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2.03.001
    摘要 ( 736 )   PDF (7429KB) ( 5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盘江地区二、三迭纪碳酸盐角砾岩分布广泛。据角砾灰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与围岩地层的组合关系,该角砾岩主要属岩屑流和浊流沉积的深水碳酸盐岩。东吴运动形成了本区多方向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台地和断槽区的岩相和地貌分异十分明显,为碳酸盐重力流发育创造了地质条件。碳酸盐角砾岩的沉积模式是当时古构造地貌环境的具体反映。
    贵州罗甸边阳及紫云城关地区下三迭统碳酸盐岩岩屑流
    1982, 4(3):  18-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2.03.002
    摘要 ( 1148 )   PDF (1844KB) ( 5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论及的碳酸盐岩岩屑流分布于黔南地区下三迭统罗楼群中,主要发育在Ⅱ、Ⅲ岩性段。碳酸盐岩岩屑流具有以下特征:(1)角砾岩为块状,具有清楚的边界。底面平整或波状,下伏层无碎裂现象。(2)砾石成分复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斜坡沉积经破碎搬运而来;另一类来自台地或台地边缘沉积。(3)大小混杂,分选磨园均差。(4)角砾岩层呈现粗糙的递变。(5)横向分布有限,但可伸入盆地数公里或10余公里,呈席状、沟槽状或透镜状,被盆地相沉积包围,所以,赋存碳酸盐岩岩屑流的地方,是斜坡坡脚或盆地边缘环境。
    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区划碳酸盐岩沉积相
    唐杰 于廷辉
    1982, 4(3):  25-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2.03.003
    摘要 ( 1156 )   PDF (4470KB) ( 7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采自黔南、桂西晚二叠世的257块样品进行了沉积相的区划,依据对应分析的结果建立了本区晚二叠世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重塑了古环境。我们认为,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对应分析法可用于碳酸盐岩沉积相的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关于喷射钻头的井底流场设计
    廖荣庆 陈万模
    1982, 4(3):  37-4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2.03.004
    摘要 ( 1545 )   PDF (518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一定条件下,井底净化效率是影响钻速的重要因素。喷射钻头如果具有完善的井底流场设计,就能够及时地、连续而且稳定地有效净化井底,减少以至消除岩屑在井底的重复破碎现象。研究表明,要进一步发掘喷射钻井技术的潜力,仅仅对现有工作方式进行选择和在水力参数上进行调整是有限的、不够完善的。
    安徽全椒海泡石配浆性能研究
    黄林基
    1982, 4(3):  43-6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2.03.005
    摘要 ( 921 )   PDF (2174KB) ( 5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深井和地热井泥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抗高温。从72年到76年,Carnery(1976)在实验室内研究了用海泡石配制抗高温泥浆的可能性。结果发现,用海泡石和其它添加剂配制的泥浆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有合适的流变性和失水性能,适合钻地热井和超深井。到78年,美国和加拿大已经用海泡石泥浆打了90多口井。迄今世界上只有美、日两国能够生产配浆用的海泡石(海泡石原土并不能配浆)。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单喷咀能提高机械钻速
    徐华义
    1982, 4(3):  66-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2.03.006
    摘要 ( 1533 )   PDF (7859KB) ( 5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三牙轮钻头下的喷咀数量、组合对井底净化的影响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喷咀直径比值的减小和喷咀数量的减少,井底净化能力不断提高。在目前的喷咀布置下,以单喷咀最好。
    数字地震讯息的载波传输
    赵翼晋
    1982, 4(3):  77-8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2.03.007
    摘要 ( 702 )   PDF (616KB) ( 5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了用载波传输法取代数字地震仪“大线”的数字地震载波传输仪的方案。发信机中采用瞬时增益放大器和调制来完成振幅压缩和模数转换,用频分调幅解决线路复用。具有结构简便、工作可靠、精度较高等特点。讨论了有关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还给出了调制、脉码调制、模拟传输的优劣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