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10-20
    专家论坛
    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分析与非稳态成藏理论探索
    江同文 徐汉林 练章贵 单家增
    2008, 30(5):  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1
    摘要 ( 1484 )   PDF (403KB) ( 6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所存在的倾斜幅度很大的油水界面的东河砂岩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倾斜油水界面油藏的成因,排除了水动力和毛细管压力两种引起油水界面倾斜的原因,通过精细的构造演化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认为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构造变动是东河砂岩油藏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的主要原因。该油藏现今正处于油藏的调整过程之中,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非稳态性,进而提出了非稳态成藏的理论构想,认为油气从生成到成藏到油气藏枯竭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将油气从生成到散失的全过程分为前油藏阶段、油藏阶段和后油藏阶段,3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油气聚集类型。
    地质勘探
    塔里木盆地基底碎屑锆石定年的证据
    郭东升 邬光辉 张承泽 张宝收
    2008, 30(5):  6-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2
    摘要 ( 1195 )   PDF (1038KB) ( 5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碎屑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物源,测年结果表明志留系物源年龄有4期: 700~900Ma、400~500Ma、1450~1650Ma、 2000~2200Ma,志留系都具有新元古界物源,塔中具有古元古界物源,塔北、塔东具有奥陶纪与中元古界早期物源,不同地区物源时代具有明显差异。塔中与塔北、塔东地区志留系具有不同的物源区,塔东地区志留系物源主要来自阿尔金地区奥陶系火成岩,库车-温宿前寒武系基底是塔北志留系的主要源区,塔中志留系物源来自塔南隆起前寒武系基底。来自盆地内部碎屑锆石年代学数据表明塔里木板块早中元古代没有形成统一基底,南北塔里木块体演化各异,塔北微块体可能存在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时间一致的构造事件。南北塔里木在新元古界早期才发生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基底与演化进程,盆地内部碰撞拼合的时间可能始于前900Ma,大规模裂解期发生在前760Ma,并形成盆地碎屑岩最广泛的蚀源区,塔里木板块在新元古界与Rodinia超大陆具有相似的聚合与裂解演化史。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类型识别
    王振宇 李凌 谭秀成 代宗仰 马青
    2008, 30(5):  11-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3
    摘要 ( 1223 )   PDF (758KB) ( 6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准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3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根据地质、录井、钻井、地球物理等响应特征,分别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主要识别

    标志。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等组构选择型溶孔的发育,非组构选择型溶孔、小型溶洞、溶沟和溶缝及其渗流粉砂充填物的出现,大气淡水胶结物的产出等是准同生岩溶的主要识别标志;风

    化壳岩溶作用主要的识别标志包括:风化剥蚀及其伴生的风化残积层,高角度的溶沟、溶缝及落水洞,大小不等的各种溶蚀孔洞及其相应的充填物,充填物具有大气水参与的地球化学特征,钻井过

    程中的钻具放空以及泥浆的大量漏失,高自然伽马和低电阻的测井响应特征,相对低速的地震反射特征;埋藏岩溶作用一般可以根据地层水对原有孔洞缝的增溶并被油气充注的特征加以识别。指出

    准同生岩溶作用控制了早期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分布,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作用,埋藏岩溶作用则是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成藏研究探讨
    徐汉林 江同文 顾乔元 牛玉杰 张秋茶
    2008, 30(5):  17-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4
    摘要 ( 1234 )   PDF (886KB) ( 6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存在3个相互独立的油藏: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及中泥岩段薄砂层油藏、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油藏。它们的油气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具有相同的区域性盖层。多

    种成藏期次研究方法分析显示它们却具有不同的成藏时期。本文通过油气生排烃期、输导体系、断裂活动期等综合分析显示,它们都形成于海西晚期,但由于晚期的构造活动导致了它们经历了不同

    程度的油气调整过程,现今东河砂岩和薄砂层油藏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得出的结果,其实是古油藏晚期调整后形成的新油藏。提出了成藏研究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常规和非常规生标是

    否适用古老烃源岩;(2)现今常规成藏期次的研究方法如何识别出调整改造后的油藏。

    塔中地区走滑断裂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张承泽 于红枫 张海祖 张艳秋 陈莉
    2008, 30(5):  22-2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5
    摘要 ( 901 )   PDF (382KB) ( 7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塔中地区构造解析,识别出多条具一定规模的NE向走滑断裂体系,主要活动时期为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其形成与加里东末期塔里木克拉通南、北两侧发生的强烈碰撞作用以及盆地

    基底存在的北东向构造有关。走滑断裂对碳酸岩储层改造、火山活动、圈闭形成、油气运移以及成藏有控制作用。

    塔里木盆地东部震旦—寒武白云岩类型及成因
    刘永福 桑洪 孙雄伟 党青宁 朱长见
    2008, 30(5):  27-3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6
    摘要 ( 1685 )   PDF (1014KB) ( 7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详细的岩芯描述及镜下薄片观察,对塔东地区近年钻遇的震旦系至寒武系白云岩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该区白云岩主要由结晶白云岩(粗晶、中晶、细晶、粉晶白云岩和粉-泥晶或泥

    -粉晶白云岩)、残余藻纹层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组成。通过碳、氧同位素、均一包裹体测温、白云石有序度分析及微观岩石薄片研究将该地区的白云岩总结为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

    石化、高温热液(水)白云石化3种成因。其中,高温热液(水)白云石化作用最有利于本地区储集空间的发育。

    塔里木盆地井壁稳定性测井评价初探
    张辉 李进福 袁仕俊 吴庆宽
    2008, 30(5):  32-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7
    摘要 ( 959 )   PDF (1383KB) ( 5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井壁不稳定问题,开展井壁稳定性测井评价研究,主要从岩石力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测井信息计算地层岩石机械特性参数、地层孔隙压力、地应力分布、破裂压力等

    ,进而得到安全的钻井液密度范围,为钻探提供合理的工程参数。

    地层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的促进作用
    田丰华a;b 姜振学a;b
    2008, 30(5):  37-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8
    摘要 ( 1164 )   PDF (275KB) ( 5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层抬升剥蚀过程对于油气成藏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破坏性,还有建设性作用。研究认为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温度降低、砂体回弹及不均衡剥蚀造成的区域性水流等因素形成的异常低压,为油

    气运移聚集提供了动力;剥蚀卸载过程中的砂体回弹可为油气聚集提供更多的空间,实验表明:天然岩芯的回弹量最大可达1%;地层抬升剥蚀将地层暴露至地表,在风化剥蚀及地表水的淋滤作用下

    ,其储集性能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研究了地层抬升剥蚀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认为地层抬升剥蚀很可能是油气成藏的机理之一。

    油气圈闭评价计算机模拟研究
    陈国民;刘全稳 陶正喜 钟晓刚 胡海涛
    2008, 30(5):  37-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09
    摘要 ( 1491 )   PDF (725KB) ( 5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现阶段油气勘探具有综合勘探与精细勘探的特点,考虑到圈闭预探要求快速、经常性地对处于勘探目标地位的多个潜在含油气圈闭进行适时反馈评价以实现科学优选钻探目标,有效解决

    当前油气圈闭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在对圈闭评价的本质、主要内容、步骤等深入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圈闭综合评价概念并简要地剖析了其内涵,形成了圈闭评价的地质概念与数学

    模型以及模拟思想,设计了圈闭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并进行了软件研制,最后实现了以计算机为平台进行圈闭综合评价与优选。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模拟圈闭综合评价过程,可

    以达到硬件、软件、评价决策者以及评价信息的快速互动,从而为科学的勘探目标决策提供及时的、智能性的定性及定量的参考,保证了目标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南海北部边缘区域地质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何家雄 陈胜红 刘海龄 万志峰
    2008, 30(5):  46-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0
    摘要 ( 1083 )   PDF (490KB) ( 6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大陆边缘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

    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北部边缘以拉张裂陷为主,形成了具典型断拗双层结构的断陷裂谷盆地;南部则属拗曲—伸展与挤压多因素混合成因的复合叠置型边缘,形成了拗曲—伸展与挤压复合盆地;西

    部为走滑伸展型边缘,形成走滑伸展型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沉积盆地的类型及性质,进而控制了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其展布特点,因此,区域地质背景与油气运聚成藏存在成因联系与

    耦合关系。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西南斜坡带油气成藏分析
    曾军 康永尚;韩军 薛泽磊 邱楠生;
    2008, 30(5):  53-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1
    摘要 ( 1705 )   PDF (775KB) ( 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原油族群的划分和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的测定和分析,认为在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北三台西南斜坡带存在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个成

    藏期,构成了该地区的成藏过程。早燕山期以博格达山前二叠系为烃源灶,油气自山前凹陷由南向北沿三台-北三台构造梁运移最远至北三台南坡,晚燕山期以阜康凹陷二叠系和侏罗系为烃源灶,

    油气自凹陷向北东、东和南东方向运移,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的总格局与晚燕山期一致,在三台-北三台凸起高部位油气以垂向运移再分配为主。

    辽河西部凹陷地层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冷济高a;b 庞雄奇a;b 张凤奇 崔丽静 刘海波
    2008, 30(5):  58-6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2
    摘要 ( 1576 )   PDF (910KB) ( 6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西部凹陷886个水样分析化验测试数据表明,地层水型主要为低矿化度的NaHCO3水型,94.3%的地层水化学组分为HCO3、Cl、Na+,NaHCO3和NaCl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Na+在地层水阳离子中占有绝对优势,对地层水化学空间分布起控制作用,其形成与近源短距的富含长石母源物质有关,HCO3的形成除了受水岩相互作用影响外,与油气的大量生成存在

    较为密切的关系,Cl的形成主要是盐类物质的溶解所致。受基底形态及构造演化影响,西部凹陷地层水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流体活动单元,其中北区主要受弱蒸发NaCl型水影响,而南

    区则受控于强生烃作用形成的NaHCO3型水。

    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
    王勇;鲍志东 张春雷 郝立业 李慧莉
    2008, 30(5):  64-6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3
    摘要 ( 1178 )   PDF (1150KB) ( 3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早成岩A亚期、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

    3个成岩阶段,识别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蚀变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5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

    隙结构。总结了成岩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识别了5种成岩相,并指出了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辽东湾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特征及意义
    徐田武;曾溅辉;魏刚 马中良;孔旭
    2008, 30(5):  69-7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4
    摘要 ( 1118 )   PDF (963KB) ( 5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是辽东湾地区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且断层多具有同生性质

    ;以断层-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断层一侧高孔渗的砂体中,影响其输导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砂体和断层的展布及空间组合形式;以不整合面及砂体作为运移通道往往可使油气长距离

    运移形成各种地层油气藏,影响其输导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不整合面孔隙的发育程度以及侧向的连通性。不同的油气输导体系决定了油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辽东湾地区北部不整合面发育,是寻找各

    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带,中南部以断裂、砂体的复合输导为主,是寻找各类构造油藏的有利区带。

    官南气田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疏壮志;彭军 殷孝梅
    2008, 30(5):  73-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5
    摘要 ( 950 )   PDF (914KB) ( 5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官南气田主要含气层段须家河组的地层、砂体划分与对比等所存在的认识较肤浅,很大程度制约了官南气田油气勘探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也影响着勘探的成功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原理为指导,将官南气田须家河组划分为6个中期、22个短期、6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

    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等时对比、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小层砂体和单砂体的精细对比、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的确定等研究中的应用,为官南气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潼南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预测
    张光荣 卢晓敏 钟子川 蒋小光 王欣
    2008, 30(5):  77-8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6
    摘要 ( 836 )   PDF (896KB) ( 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潼南地区位于川中—川南过渡带,目前钻探成果充分显示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针对该区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单层厚度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与泥岩速度差异较小,开展储层定

    量预测存在一定难度,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从分析须家河组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入手,研究提出先利用自然伽马反演进行岩性预测,去除泥质后通过速度、孔隙度反演识别有

    利储层,最后利用双相介质理论进行油气丰度检测,提出了后续勘探目标的首选有利区,经钻探实际检验情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碎屑岩地区采用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和油气丰度检测,可以较为

    准确地预测岩性和储层展布,对下步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

    随钻声波测井数据实时压缩算法
    李传伟 慕德俊 李安宗 姚根虎 
    2008, 30(5):  81-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7
    摘要 ( 1664 )   PDF (1122KB) ( 5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随钻测井信号低传输速率特性,结合随钻声波测井时数据量大的实际,研究了波列数据实时在线压缩算法。在分析随钻声波测井信号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线和波形相结合的分段压缩

    模型,提出了预测编码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压缩方法。设计了符合基线变化的预测器来实现对预测值限幅后编码压缩,推导了与波形信号最佳匹配的小波函数,实现了基于提升算法的小波变换波形

    数据压缩,提高运算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通过对比原始信号及压缩恢复信号,验证了该算法能有效压缩信号,较好地保留信号波峰特征,并对信号中白噪声的消噪抑制具有很好的效果。

    基于双线性插值的三维地震波旅行时计算
    彭直兴 沈忠民
    2008, 30(5):  85-8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8
    摘要 ( 1532 )   PDF (1007KB)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地震波射线追踪方法中有效计算地震波旅行时及提高计算精度的问题,为克服传统射线追踪算法(即初值问题的试射法和边值问题的弯曲法)的不足,对三维介质模型下的地震波旅行时

    进行了研究。在线性插值计算二维地震波旅行时射线追踪方法(LTI)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基于双线性插值计算三维地震波旅行时的方法原理,并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计算、

    与解析解的对比,不仅证明了该方法原理的正确性,而且还证明了该方法原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多参数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丁熊 谭秀成 罗冰 黄勇斌 范玲
    2008, 30(5):  88-9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19
    摘要 ( 1118 )   PDF (1272KB) ( 6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因素多、孔渗关系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评价难度大的实际,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磨溪构造嘉二段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运用灰色模糊理论,优选孔隙度、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排驱压力、平均孔喉半径、储层有效厚度以及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极差等作为储层评价因素,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碳酸盐岩储层质量进行评价,从而解决了储层评价因素间的关联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其评价结果与油气实际产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这种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碳酸

    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切实有效。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新方法
    李松泉;程林松;李秀生;郝斐;
    2008, 30(5):  93-9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0
    摘要 ( 1111 )   PDF (424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采井距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目前主要根据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大小来确定。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的变化规

    律,得到其数学描述形式,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针对目前求解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局限性,基于修正后非线性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和叠加原理,提出求解特低渗透油藏合理

    注采井距的新方法。该方法除能考虑储层渗透率、注采压差外,还可以考虑流体粘度、预期产量、启动压力梯度以及介质变形程度的影响,同时形成了合理注采井距优化理论图版,方便现场应用。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李秀生;王灵碧
    2008, 30(5):  97-9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1
    摘要 ( 1143 )   PDF (1116KB) ( 6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是胜利油田重要的增储阵地之一,胜利油田目前在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小井眼和水平井钻井技术以及整体高效水力压裂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在储层渗流机理、注气混相驱

    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新的认识。为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今后开发技术的研究方向应主要关注于深化研究储层渗流机理和规律、加强注气混相驱、非混相驱或近混相驱研究、研究和引进国际先进

    的压裂技术和材料、研究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注水技术等方面,以提高储量动用率,有效利用石油资源。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水平,开发好和运用好低渗透油藏,对胜利油田以及我国的石

    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低渗透油藏垂直井未来流入动态的预测
    刘顺;姚军;胥元刚
    2008, 30(5):  100-10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2
    摘要 ( 1113 )   PDF (765KB) ( 5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渗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动态预测非常困难的问题。推导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溶解气驱油藏未来流入动态预测关系式,分析得出油井的采油指数和流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不同

    地层压力下的流入动态通过最大采油指数联系了起来。同时,以采液指数为桥梁,推导了三相流未来流入动态关系式。将此预测方法应用于现场实际,通过与其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得出方法可信

    度高。23个测试点预测数据显示,平均误差在11%以内,对油田的生产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水平井多级脉冲气体加载压裂及产能评价
    孙志宇 蒲春生 罗明良 周敏
    2008, 30(5):  104-10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3
    摘要 ( 1106 )   PDF (286KB) ( 5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向地应力和气体压力作用下水平井筒周围围岩的受力特点,通过引入加权函数,并采用与时间相关的爆生气体压力分布方程,应用弹性力学、断裂力学理论给出了多级脉冲气体加载压

    裂水平井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建立了多裂缝起裂扩展准静态方程,该方程可以模拟爆生气体驱动下缝长、缝宽的变化过程。根据产能方程分析了不同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多级脉冲气体加载压裂可沿着水平井筒轴线产生多条径向裂缝,裂缝沿着与射孔相位一致的方向延伸直到止裂,止裂后裂缝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闭合形成残余缝宽;不同的裂缝条数会产生不同的最终

    缝长;多级脉冲气体加载压裂水平井能够显著增加油井产量,裂缝的长度对油井产量的增加起决定作用,在现场施工中应对此压裂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与控制,增加裂缝长度,减少裂缝条数。

    水平井产能预测相关式研究
    陈伟a 段永刚b 方全堂a
    2008, 30(5):  108-1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4
    摘要 ( 1065 )   PDF (261KB) ( 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水平井的稳态产能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半解析耦合模型计算对比,发现在不同泄油体形态、水平垂直渗透率各向异性条件下,Joshi公式的误差变化规律:在厚油层、低垂向渗透

    率或短水平段情况下,预测值偏小约30%,在薄油层、长水平段或长条状泄流区情况下,预测值又偏高约30%。进一步利用半解析耦合模型计算出不同椭圆形泄流区条件下的水平井产能指数,通过

    SPSS统计软件进行非线性回归处理,获得水平井无因次产能指数预测相关式,相对误差控制在±1.5%范围内,显著提高水平井的产能预测精度。

    牙哈23凝析气田有效水体及驱动能量评价
    肖香姣;姜汉桥 王洪峰 正岩 乔霞
    2008, 30(5):  111-1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5
    摘要 ( 902 )   PDF (935KB) ( 5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哈23凝析气田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整体循环注气部分保压开发的凝析气田,进行有效水体及驱动能量的估算对充分利用天然能量、保持合理的回注比、实现气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意义重大。

    通过物质平衡法,求得牙哈23凝析气田凝析气地质储量及有效水体大小,建立了计算牙哈23凝析气田水侵量数学模型,同时计算了开采期间各驱动指数的变化情况,为该气田的动态认识及下步生产

    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国内外低压油气藏开发技术现状
    马涛 杨永毅 孙美丽 汤达祯 许浩
    2008, 30(5):  115-1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6
    摘要 ( 1078 )   PDF (413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压油气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开发低压油气藏的一些技术现状,包括钻、完井地层保护技术,开发井网调整技术,注水(气)增压开发技术,酸化压裂等油层改造增产措施。国内外

    低压油气藏开发实践表明:低压油气藏开发前期,必须在钻、完井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地层保护;提前注水或注气可以有效提高地层能量,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压裂提高地层导流能力可以有效提高采

    收率;采油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低压油气藏的采收率。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聚合物压裂液的一种多功能交联剂性能研究
    王煦 颜菲 赵文娜 黄秋伟 蒋尔梁
    2008, 30(5):  118-12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7
    摘要 ( 1184 )   PDF (622KB) ( 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聚合物压裂液所用金属化合物交联剂易引起地层二次伤害及与其他添加剂配伍性较差的问题,用工业原料研制了一种具有粘土防膨功能的有机交联剂(YJ),考察了YJ与某聚合物增稠剂

    (A-1)所形成冻胶的交联、耐温、破胶及防膨等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冻胶的微结构。结果表明,YJ和A-1在质量浓度比1∶1、pH值7时可形成最高粘度的冻胶,并于25℃、2h内

    可用常规破胶剂完全破胶;1%YJ的防膨率在2h接近70%、16h为54%;冻胶在30℃附近出现粘度最大、之后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冻胶体系具有层状空间网络结构的特征。

    疏水缔合聚丙烯酸与TX-10的相互作用及流变性
    杨军 王航 梅拥军 周洪
    2008, 30(5):  121-1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8
    摘要 ( 1174 )   PDF (1287KB) ( 5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酸共聚物(HMPA)水溶液及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存在条件下的流变特性和缔合行为。结果表明,HMPA水溶液存在一个聚合物网

    络结构完全形成的临界区域浓度C**,高于该浓度,溶液体系流变性将从粘性主导向弹性主导转变。TX-10对HMPA水溶液体系的模量和粘度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聚合物侧链的

    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在低浓度下促进分子内缔合向分子间缔合转变,构建了较强的网络结构,增加体系粘度;在高浓度下导致疏水基团的解缔合,破坏聚合物网络结构。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朱明;廖乾邑 魏玉君
    2008, 30(5):  126-1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29
    摘要 ( 1103 )   PDF (527KB) ( 5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AEM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钻井的功能单体。采用金属钙(Ca)为催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二甲氨基乙醇(DMAE)为原料,吩噻嗪为阻聚剂,用酯

    交换方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通过FT-IR、1HNMR、MS、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钙是合成甲基丙烯酸二

    甲胺基乙酯高活性和适用性的催化剂;在优化条件下,产物含量达到98.6%,反应产率为95.4%。

    微胶囊固体硝酸酸化液实验研究
    王绍先 陈学 吴文刚 熊颖
    2008, 30(5):  129-13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0
    摘要 ( 1150 )   PDF (664KB) ( 5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硝酸酸压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酸化技术,借鉴水力压裂微胶囊延迟破胶技术,先将固体硝酸微胶囊化,再用水基液携带固体酸颗粒带入地层裂缝,在裂缝中释放出H+,对地层实现深

    部酸化。用硝酸和尿素制备了固体酸,利用相分离法对该固体酸进行微胶囊包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乙基纤维素作第一层囊壁,壁芯比为1.5∶10.0,石蜡作第二层囊壁,

    壁芯比为1.5∶6.0时微胶囊具有较好的产率和缓释性能;该微胶囊固体酸的腐蚀速率,无论在常压还是高压下都低于常规盐酸酸液;其对岩石的溶解速率不同于常规盐酸酸液,随时间的增加而增

    加,这有利于实现深度酸化;同时它又具有与常规盐酸相同的溶解能力。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表明,用盐酸和固体酸形成混合酸液酸化后具有更高的裂缝导流能力。

    高矿化度产出水集输中的阻垢实验研究
    李洪建 李振志 陈宗林 杨进京 李光伟
    2008, 30(5):  133-1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1
    摘要 ( 1221 )   PDF (196KB) ( 5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九区42#站产出水矿化度高,文侧215-5井产出水中SO42-和HCO3- 含量分别为1734mg/L与2343mg/L;文215-10井产出水中Ca2+含量为12600mg/L;文215-2和文215-4井产出水离子成份复杂。预测结果和配伍性实验表明,此井站产出水混配有无机垢产生,由X衍射分析该沉淀大部分为硫酸钙水合物,这是因为混合体系中Ca2+

    和SO42-离子浓度高,CaSO4 过饱和所致。通过静态阻垢实验优选出适合此井站的阻垢剂CD-1,在pH为5~7时阻垢剂的阻垢效果最佳。当阻垢剂CD-1加量为200mg/L、助剂加

    量为0.5‰时阻垢率达97.2%,并且不会产生乳化现象,动态实验表明在此加量下阻垢率均在95%以上;现场应用表明,4口井产出液和N13-323等10口井产出液集输都没有垢产生,有效解决

    了现场结垢问题。

    关于西气东输天然气污液分析
    黄凤霞a 单华b 杨启林c 胡天堂a 朱勇a
    2008, 30(5):  137-1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2
    摘要 ( 1758 )   PDF (711KB) ( 5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气东输首站油田—末站轮南站,是一座塔里木各气田产品气的混合气与西气东输长输管道进行天然气商务交接的计量站。其天然气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下游的安全使用和计量。对西气东输油

    田末站排出污液的频率统计,发现进入冬季后,随着环境温度降低,析出液体渐多,排液的间隔缩短,排液频率增加。通过对主力气源克拉2与油田末站两处的析出液组分分析和排出液的物性数据,

    以及供气源沿线各测点水烃露点数据的分析认为,西气东输油田末站排出污液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克拉2二厂的天然气在处理工艺流程中未脱重烃,冬季由于管道内的温度降低,析出液量较多。烃的

    露点高于水的露点,所以管线或设备中析出液主要是凝析油,含有少量的水醇混合物。但在油田末站交接点天然气的水露点可满足要求。建议对污液进行回收。

    复合射孔压裂火药爆燃后气液作用分析
    赵旭 柳贡慧 李中权
    2008, 30(5):  141-14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3
    摘要 ( 1179 )   PDF (791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在复合射孔理论模型的研究中,国内外各石油公司及相关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火药的爆燃机理、岩石的压裂机理和裂缝的生成方面,但对于压裂火药燃烧结束后剩余高能气体及上部

    压井液体的水击压力对地层的作用研究较少的问题,研究了复合射孔过程中压裂火药爆燃结束后压井液及爆生气体对地层的作用特性,推导了高能气体作用下的压井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提出了一

    个火药爆燃结束后井底压力的计算方法,分别对复合射孔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井底压力变化、压井液体的水击作用、对地层的脉冲作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计算实例分析表明,

    压井液的水击及爆生气体的脉动作用对复合射孔的作用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电潜泵举升系统温度压力耦合计算方法研究
    何岩峰吴晓东贺甲元于继飞韩国庆
    2008, 30(5):  145-14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4
    摘要 ( 1088 )   PDF (164KB) ( 5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潜泵温度场的准确计算对于设备的选型和正常生产意义重大。针对前人的方法往往没有考虑到压力对温度分布的耦合作用或仅仅假设生产系统中为单相流体的实际,建立了电潜泵举升系统

    温度压力耦合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多相管流、动液面位置和环空对流换热的影响,能计算出井筒不同深度的传热系数,并给出了考虑多相管流流型变化的迭代求解方法。使用真实数据将计算结果

    与前人的模型进行了比对,证明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信号稀疏表示的研究及应用
    程文波;王华军
    2008, 30(5):  148-15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5
    摘要 ( 1043 )   PDF (841KB) ( 9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的信号分解方法中所存在的一旦信号的特性与基函数不完全匹配时,所分解的结果不一定是信号的稀疏表示的问题,在分析传统信号分解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从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

    号两方面探讨了基于过完备原子库的信号稀疏表示算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就国内外信号稀疏表示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指出基于过完备原子库的信号稀疏表示方法不但能有效实现数

    据的高效压缩,而且可以提高变换域的分辨率,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独特优越的性能,该方法对运用高分辨遥感影像进行油气勘探的数据表达将产生积极作用。

    基于Matlab的井眼校正网络系统的设计
    唐俊;
    2008, 30(5):  152-15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6
    摘要 ( 1360 )   PDF (543KB) ( 5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井数据共享及远程处理技术是测井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实现测井数据网络远程井眼校正,利用MatlabWebServer开发了基于Matlab的井眼校正网络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结构、功

    能、特点和相关技术。该系统由客户端计算机和服务器组成,客户端计算机只需安装IE浏览器,测井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对测井数据进行井眼校正,处理的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并

    以图形和数据表格的形式返回到客户端计算机,客户端计算机还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实现了测井数据远程处理、管理和共享,降低了系统建设维护成本,给测井数据分析人员带来了极大

    的便利。

    博导论评
    输气管道稳态计算公式改进研究
    李长俊 南发学 亢春
    2008, 30(5):  155-1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7
    摘要 ( 1172 )   PDF (791KB) ( 6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气管道工艺计算稳态公式在管道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有关规范中常用稳态计算公式忽略了流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实际,根据天然气

    管道中气体流动质量和动量守衡定律,得到了管道两端压力和流量变化的解析式,该解析式既考虑了地形起伏的影响,又考虑了流速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扩大了适用范围。由于地形

    起伏稳态计算公式是隐式形式,为了进行实际应用,开发出了计算机程序。应用分析表明,当管道两端压差较大时,应该考虑管道中气流速度变化的影响,同时增加管道上端压力或降低管道下端压

    力不一定能提高管道中的气量。

    探讨与争鸣
    应力敏感气藏产能方程研究
    杨滨 姜汉桥 陈民锋 甯波 方洋
    2008, 30(5):  158-160. 
    摘要 ( 685 )   PDF (936KB) ( 5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应力敏感气藏开发存在变渗透率的问题,定义了新的考虑应力敏感的拟压力,并从气体多孔介质渗流力学理论出发,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影响的气藏二项式产能方程,讨论了该方程参数

    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讨论了储层应力敏感性对应力敏感气藏产能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气藏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时预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值比渗透率为常数时预测的结果低,

    预测偏差幅度与储层应力敏感性大小相关,该研究对深入了解应力敏感气藏的产能评价及其开发动态预测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低渗储层应力敏感评价方法探讨
    罗瑞兰 冯金德 唐明龙 肖香姣 阳建平
    2008, 30(5):  161-1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5.039
    摘要 ( 986 )   PDF (935KB) ( 5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力敏感评价是储层保护以及油气井产能评价的重要依据,尤其对低渗储层更显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对油气储层的应力敏感评价方法及标准尚存在争议,通过对国内外曾提出的应力敏感评价

    标准进行研究,探讨了现行行业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传统理论研究所采用的渗透率模量概念存在的局限性。在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新的应力敏感评价指标,可以方便地表征任意初

    始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的关系,对油气井产能评价以及建立低渗变形介质油气藏渗流模型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