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6-10
    序言
    序言
    2022, 44(3):  0-0. 
    摘要 ( 135 )   HTML ( 18)   PDF (115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专刊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稳产关键技术与展望
    郭彤楼
    2022, 44(3):  1-11.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4.02
    摘要 ( 177 )   HTML ( 0)   PDF (3789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类型复杂,河道砂叠置复杂,砂体展布不稳定,储量品质低,气水关系复杂。单井自然产能低、稳产能力差、可采储量低,气藏动用程度低、采收率低。为实现气藏持续上产、稳产,以地震老资料重处理与解释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地球物理及测井精细评价技术体系,实现了河道砂岩精细刻画、储层精准预测及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评价。以“少井高产”为目标,依托地质工程一体化对难动用储量优选地质及工程双甜点,形成了平面上“一”字形、“Y”形、“X”形、“V”形等多形式组合,纵向上多层位、多井型井组优化的“一场多井、一井多层”混合井网+大规模多段多簇体积压裂储层改造工艺技术体系,施工排量从5$\sim$8 m$^3$/min提高到16$\sim$18 m$^3$/min,加砂强度由0.4$\sim$0.7 t/m提高到4.0$\sim$4.5 t/m,裂缝数量由20$\sim$30簇提高至50$\sim$80簇,单井产能从5.07$\times$10$^4$m$^3$/d提高到15.64$\times$10$^4$m$^3$/d。以地震—地质—建模—数模—工程—经济一体化为手段,摸清剩余气成因及规模,提出加密调整、转层、侧钻、重复改造及工艺维护等措施,提高气藏采收率,实现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20$\times$10$^8$m$^3$以上持续稳产18 a。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十四五”期间西南油气分公司致密天然气年产量有望保持30$\times$10$^8$m$^3$以上并持续稳产。
    中江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一体化”甜点评价技术
    刘言
    2022, 44(3):  12-25.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7.03
    摘要 ( 177 )   HTML ( 0)   PDF (11342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整体呈“三隆夹两凹”的构造格局,构造高部位的“三隆”区已经实现高效开发,但构造低部位“两凹”区河道甜点评价技术尚不完善。针对现有地质甜点着重评价储层品质,而含气性预测依赖地震解释,且多解性强的问题,将成藏与地震研究相结合,形成含气性预测精度更高的地质甜点预测技术。在地质甜点评价基础上,对甜点进行分类评价,明确各类甜点的特点与差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程改造技术,形成针对性的工程甜点评价技术。深化深源浅聚次生气藏的差异化成藏研究,多学科融合,形成“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有机融合的“一体化”甜点评价技术。基于一体化甜点评价结果,结合水平井体积压裂新工艺,突破了常规储层下限,大幅提高了单井产能,实现了“两凹”区的有效动用开发。“一体化”甜点评价技术可有效评价压裂新工艺所适宜的低品质河道,推动气藏更低部位、更差储层河道的建产开发。
    川西新场—什邡地区三维连片河道砂岩处理技术
    马昭军, 刘红爱, 凌航
    2022, 44(3):  26-3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4.01
    摘要 ( 141 )   HTML ( 0)   PDF (2875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中浅层河道砂体厚度薄、宽度窄,地震识别难度大,保持地震反射振幅与波形的相对变化关系是地震技术识别砂体展布的前提。新场—什邡地区10块三维区块资料由于采集年代跨度大、采集仪器不同、观测系统不一样,导致单块数据之间存在系统时差以及振幅、频率和波形等不一致问题。在分析原始数据基础上,明确了三维连片河道砂岩目标处理面临的问题及难点,建立了一套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与思路。资料处理以提高中浅层成像效果和突出河道砂岩地震响应特征为目的,主要对时差校正、去噪、静校正、振幅恢复与补偿、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处理、剩余静校正、数据规则化、速度分析、偏移成像和道集优化等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和分析,并完成实际数据处理。处理成果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较高保真度的特点,区块之间波组连续稳定一致性好,可为后续构造解释、砂体刻画、储层预测和含气性识别等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资料。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暗点”型河道砂岩识别方法
    王荐, 段文燊, 毕有益
    2022, 44(3):  37-4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5.01
    摘要 ( 141 )   HTML ( 0)   PDF (2280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拗陷东部斜坡带沙溪庙组气藏为致密河道砂岩气藏,大多数河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波谷振幅、低阻抗的“亮点”反射特征。随着该气藏评价、开发的深入,一些井在非目的层钻遇的河道砂体也有较好的油气显示。但这些河道的在叠后地震资料上具有“中弱波谷振幅”特征,导致地震振幅平面属性上河道外形不清、连续性差、难以识别,称之为“暗点”型河道砂体。首先,通过从“暗点”型河道砂岩地震响应形成机理研究出发,开展正演模型分析,确定了物性差是“暗点”河道形成的关键因素;然后,利用叠前AVO响应特征分析,明确了“暗点”型河道在叠前道集上具有I类或II$_{\rm a}$类AVO特征;最后,利用优势入射角部分叠加技术解决了“暗点”型河道砂体识别问题。实钻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力地推动了该气藏的高效评价建产。
    中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及主控因素
    熊亮, 衡勇
    2022, 44(3):  47-58.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7.02
    摘要 ( 255 )   HTML ( 0)   PDF (3213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中江沙溪庙组深源浅聚型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应用岩芯分析、测井、试气、生产、核磁共振和地层水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地层水的微观赋存状态、宏观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江沙溪庙组地层水矿化度为III$\sim$V类CaCl$_2$型地层水,地层水以束缚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赋存于储层中,宏观上气水分布受断砂配置、局部构造和河道内部非均质性控制。断层既是天然气充注的基础,又是散失的通道,控制着气、水的宏观分布特征;近断层处天然气易散失,以气水同层为主。河道内部非均质性和局部构造共同控制气、水的局部分布特征,其中,河道内部发育的岩性(物性)封堵能阻止天然气向高部位断层处的运移和散失,并使得气水呈“香肠式”分布,构造低部位也可见气层发育。无岩性封堵河道气水呈“上气下水”分布模式,局部构造高部位为气层,构造相对低部位为水层或气水同层。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测井评价技术及其发展展望
    刘成川, 陈俊, 程洪亮
    2022, 44(3):  59-69.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5.03
    摘要 ( 170 )   HTML ( 0)   PDF (8480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孔隙结构多样、气水关系复杂的地质特征,使得传统测井评价技术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参数精度偏低,测井评价容易产生偏差,因此,亟需开展有针对性测井评价技术研究。以中江沙溪庙组复杂河道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藏勘探开发实践,形成了以基于沉积微相约束的测井曲线标准化为基础,以多元回归、BP神经网络、基于流动单元的储层物性评价技术和多因素交会、基于多因素判别的流体识别雷达图、变$m$、$n$参数的饱和度评价模型为核心的致密砂岩气藏测井评价技术体系,为中江沙溪庙组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形成的致密砂岩气藏测井评价技术体系为同类型的气藏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詹国卫, 顾战宇, 庞河清, 蔡左花
    2022, 44(3):  70-8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4.07
    摘要 ( 127 )   HTML ( 0)   PDF (2214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是致密油气地质评价的核心研究工作。通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常规压汞、恒速压汞及气水相相对渗透率等多种实验分析手段,研究了川西中江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孔隙结构差异性成因,并分析孔隙结构对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江气田沙溪庙组致密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受原生矿物组合与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产物的影响,其中,石英对储层的渗透率贡献相对明显,对孔隙度影响不明显,黏土矿物、方解石都对孔隙度和渗透率影响明显,均呈负相关;在孔隙结构参数中,孔喉组合关系、喉道大小决定储层渗流能力,以大孔喉对储层渗透能力的贡献最大;孔隙结构对产能及气井生产特征影响明显,孔隙结构均质性越好所对应的气井产能及平均日产气就越高。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及气井开发效果差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能为气藏合理开发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致密气藏边界流晚期定流压产量递减模型研究
    詹泽东, 邓伟飞, 严焕榕, 颜学梅
    2022, 44(3):  85-92.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4.06
    摘要 ( 132 )   HTML ( 0)   PDF (590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展定容性致密气藏边界流晚期产量递减模型研究,为致密气藏动态分析及指标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依托致密气藏渗流机理实验,在致密气藏渗流微分方程描述的基础上,以定容致密气藏边界流晚期拟稳态由定产的生产方式转为定流压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结合物质平衡方程,建立定容致密气藏边界流晚期产量递减微分方程,并推导求解产量递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与常规气藏相比,致密气藏非达西流压力损耗由3部分组成,为流体内摩擦力、启动压力和紊流效应的消耗,其中,启动压力也是造成二项式产能方程异常的重要原因;(2)因为紊流效应及启动压力的存在,定容致密气藏边界流晚期,时间—产量关系不再遵循Arps递减模型,启动压力梯度和紊流效应对气井产量递减具有减缓作用,当紊流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趋于0时,再以拟平衡时间为时间轴的产量—时间递减曲线遵循指数递减模型;(3)实例分析表明,引入启动压力项可有效消除二项式产能方程异常现象,新模型可以实现气井动态储量、启动压力梯度等地层参数的计算。基于渗流机理的新模型的建立,为致密气藏二项式产能方程异常处理、产量递减主控因素特征提取、地层参数反演以及动态指标求取奠定了理论支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开发潜力定量评价
    曾焱, 曹廷宽, 高伟
    2022, 44(3):  93-101.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5.02
    摘要 ( 170 )   HTML ( 0)   PDF (1231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复杂、开发潜力难以定量评价,制约了开发中后期的加密调整。针对剩余气定量表征存在的问题,以川西地区新场气田沙二气藏为例,综合数值模拟、已实施加密水平井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确定了影响剩余气潜力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层压力、储量丰度和渗透率。为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对剩余气区加密井经济可采储量的贡献,定义了剩余气潜力指数,并结合经济评价建立了剩余气潜力指数与加密水平井经济可采储量的数学表达式,实现了对剩余气开发潜力的定量化表征。实例分析表明,新场气田沙二气藏中剩余气开发潜力指数大于0.7的井区具有利用水平井加密的潜力。据此,在主力开发层系J$s_2^4$气层东北部筛选出剩余气潜力区1个,通过实施部署水平井实现了对边部高含水剩余气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部署的加密水平井效果良好,验证了所建立剩余气开发潜力定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新场蓬莱镇低渗致密气藏效益潜力评价新方法
    刘露, 段永明, 邹陈蓉
    2022, 44(3):  102-109.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4.04
    摘要 ( 136 )   HTML ( 0)   PDF (3293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场蓬莱镇组气藏为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开发最早、采收率最高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目前气藏已进入开发后期,地层压力及剩余储量丰度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并获得经济效益难度大。为保证气藏持续效益开发,需定量评价气藏效益开发潜力。为此,以建模数模一体化为手段,以经济技术一体化评价为核心,开展气藏采收率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研究不同气价、不同内部收益率及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的不同井型效益开发储量丰度下限,建立气藏效益开发潜力评价动态模型,评价不同开发阶段及不同经济政策下气藏开发潜力。经实际开发井验证,效益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准确度高,与实际部署井经济效益符合率达到88%,净利润1 087万元。
    大型高叠置致密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李华昌, 黎华继, 李峰, 许鑫
    2022, 44(3):  110-12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4.03
    摘要 ( 152 )   HTML ( 0)   PDF (1044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储层致密、特低渗、低孔,自然产能极低,主要通过人工压裂开发,通过系统分析影响气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形成了以气藏精细描述及分类评价为基础,建模—数模一体化的剩余气分布规律定量评价和利润为约束的剩余储量开发潜力评价为核心,井网立体开发及差异化对策优化为手段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藏依靠单一技术提高采收率非常有限,多种技术联合攻关能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切实提高新场沙溪庙组气藏采收率31.71%。多轮次的气藏精细描述为提高采收率对策选择奠定了基础,复算储量误差率小于2%;剩余气定量描述及潜力评价为气藏加密调整及效益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明确了气藏剩余气类型及其效益开发界限,提高采收率8.28%;多层组混合井网立体化开发和差异化开发对策是气藏实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提高采收率23.43%。
    考虑差异化相渗的致密气藏开发效果分析
    王勇飞, 方全堂
    2022, 44(3):  121-13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2.16.02
    摘要 ( 123 )   HTML ( 0)   PDF (1474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裂改造是低渗致密气藏增产的重要措施,而考虑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气藏开发动态预测是致密气藏开发的热点问题。大规模水力压裂也会造成改造区相渗与未改造区相渗出现差异,并且不同储集层类型也对应着不同的相渗关系。因此,基于差异化相渗的致密气藏一体化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工程—地质一体化建模流程入手,考虑基质和裂缝的相渗差异,并结合3种储层地质及相渗关系形成了考虑差异化相渗的模拟流程,该模拟方法能有效解决前期返排阶段产水量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考虑差异化相渗的一体化模拟对低渗致密气藏3种储层类型的开发特征和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建立无因次压降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图版,用于评价气藏不同时期的开发效果。研究表明,残余气饱和度的高低决定了气井开始产气的滞后时间,残余气饱和度越低,气井返排期越长;在考虑差异化相渗的情况下,含水饱和度对采收率影响最为显著、渗透率次之,孔隙度与有效厚度影响较小。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不同储集层物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对指导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致密气藏多尺度支撑机理研究与应用
    陈迟, 郭建春, 路千里, 慈建发
    2022, 44(3):  131-138.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2.23.01
    摘要 ( 164 )   HTML ( 0)   PDF (1465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实现有效开发。选取四川盆地致密砂岩露头岩芯,雕刻制作粗糙裂缝面岩板开展多尺度裂缝导流能力和支撑剂回流实验,分析导流能力及支撑剂回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为了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导流能力,近井主裂缝需要有足够的支撑剂以提供更大的剩余缝宽,远井剪切裂缝只加入少量小粒径支撑剂也能有效改善高闭合应力条件下的导流能力;对于支撑剂充填的主裂缝,裂缝导流能力随着闭合应力和支撑剂浓度的变化存在临界闭合应力及临界支撑剂浓度。在支撑剂充填层中加入纤维,临界出砂流速呈数量级增长,可以有效预防压后裂缝的支撑剂回流。致密气藏多尺度支撑理念在四川盆地川西拗陷致密气储层开展的压裂工程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中国致密气藏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支撑和借鉴。
    致密砂岩气藏纳米封堵型低伤害压裂液研究
    谭佳, 刘殷韬, 潘宝风
    2022, 44(3):  139-147.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6.04
    摘要 ( 124 )   HTML ( 0)   PDF (3756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常规胍胶压裂液对致密砂岩气藏伤害大的难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正交实验,研制了一种纳米封堵型低伤害压裂液,在致密气藏压裂施工中能封堵部分压裂液于储层基质外,施工后液体能快速返排,从而有效降低稠化剂分子的滞留吸附与液相伤害。该压裂液在35$\sim$140℃、170 s$^{-1}$条件下剪切120 min,终黏度大于80 mPa$\cdot$s;能彻底破胶,残渣含量低,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5.91 mN/m,对致密砂岩岩芯伤害率低于15%,封堵性能及其他综合性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该压裂液在ZJ125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施工后液体返排快,返排率高达75.94%,比邻井提高47%,天然气产量1.647 5$\times$10$^4$m$^3$/d,是邻井JS316HF井产量的两倍,显示了其在致密砂岩气藏中良好的低滞留特性。
    中江气田致密砂岩体积压裂应用
    林永茂, 缪尉杰, 刘林, 王兴文, 邱玲
    2022, 44(3):  148-15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5.06
    摘要 ( 237 )   HTML ( 0)   PDF (998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川西中江气田致密砂岩具有河道砂体展布不均、水平应力差大、脆性指数低、天然裂缝不发育、延伸压力梯度高的特点,前期施工压力较高排量偏低,使得改造整体加砂强度偏低,压后产量不理想。借鉴“流动距离最短,流动阻力最小,控制范围最大”理念,依托地质—工程一体化,以多向量强支撑体积改造为关键,研究川西致密砂岩体积改造工艺。基于均衡扩展精细布缝技术,优化川西致密砂岩双甜点分段分簇,大幅度增加横向动用率。以二级组合支撑、高排量连续加砂及变黏液体实时调控的强加砂技术,实现复杂裂缝耦合支撑剂组合的多向量强加砂。通过簇间多粒径暂堵球、缝内多组合暂堵剂的双重复合暂堵强制分流提高横向裂缝复杂程度。研究成果在川西中江气田已成功应用并逐步进行推广,加砂强度由前期0.50 t/m提高到4.18 t/m,加砂强度提高7倍多,已实施井平均无阻流量55.7$\times 10^4{\rm m}^3$/d,平均有效控制储量1.33$\times 10^8{\rm m}^3$,改造效果较前期显著提高。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井筒积液储层损害机理研究
    李胜富, 李皋, 吴建忠, 李泽
    2022, 44(3):  157-16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9.02
    摘要 ( 125 )   HTML ( 0)   PDF (7224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储量丰富,但存在井筒积液现象,储层损害严重,从而影响开发效率。深入认识井筒积液储层损害机理是从根本上解决积液储层伤害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气井井筒积液储层损害问题,开展井筒积液储层损害定量化评价实验,分析其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储层含水敏性矿物,易与液体产生反应;且中小孔隙多,造成毛管压力高,导致井筒积液损害严重。井筒压力每增加1 MPa,储层损害程度增加约6%;泡排剂对储层的损害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泡排剂与凝析油作用后对地层造成的损害更大,泡排剂浓度大于0.5%时,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可达90%以上。研究结果为揭示川西致密砂岩气藏井筒积液储层损害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油-气-水三相流水平井携液临界气量计算方法
    王旭, 鲁光亮, 罗程程, 刘永辉
    2022, 44(3):  167-175.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6.03
    摘要 ( 179 )   HTML ( 0)   PDF (1093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中浅层水平井不同程度产液,当气井积液时,需实施泡排等工艺技术排液后才能稳产,而判断积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气井携液临界气量,气井携液临界气量计算常用液滴或液膜模型,此两种模型均基于液滴或液膜反转作为判断积液标志而建立,应用结果与实际符合率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积液规律模拟实验及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液滴或液膜反转时,井筒均未积液,以液滴或液膜反转判断积液建立的模型计算的积液时间比实际偏早,进而基于实验现象,分析气体带液能力,建立新的气井积液判断标准;倾斜段携液临界气量随井斜角度的变化先增加后减少,40°时携液临界气量最大;基于实验测试数据,考虑含油率、井斜角对携液临界气量的影响,建立了携液临界流量计算模型,应用于中浅层水平井油—气—水三相流井筒积液判断,符合率91.4%,在同类气井具推广应用价值。
    川西老区中浅层新型泡排药剂研发与应用
    李祖友, 唐雷, 殷鸿尧, 冯玉军
    2022, 44(3):  176-187.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6.01
    摘要 ( 131 )   HTML ( 0)   PDF (824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老区中浅层气井已总体处于低压低产阶段,井口压力低于1 MPa占比76.13%,产量低于0.2$\times$10$^4$m$^3$/d占比57.14%,80.62%的气井已介入泡排工艺,但泡排工艺效果逐渐变差。针对高含凝析油气井泡排效果差、低压低产气井泡排低效及积液与乳化并存致气井治理难度大等问题,研发了3种新型SCU系列泡排剂。通过建立CHSB—SDS—PFBS三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研发了高抗凝析油泡排药剂SCU—2,可将气液表面张力降低至26.73 mN/m,抗凝析油含量达50%;优选反应体系及催化剂,研发了自生能量型泡排药剂SCU—3,可在井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_2$,并释放热量,提高低压低产井泡沫举升效率;优选复合酸与抗油性表面活性剂复配,研发了净化与排液一体化药剂SCU—6,同等浓度下降黏能力优于常规净化剂,起泡能力优于常规泡排剂。SCU系列药剂应用138口井,有效率89.73%,增产天然气774$\times$10$^4$m$^3$。新药剂拓展了泡排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
    川西致密砂岩气田采气工艺实践与效果
    杜洋, 郭新江, 刘通, 张国东
    2022, 44(3):  188-19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2.28.01
    摘要 ( 154 )   HTML ( 0)   PDF (1724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侏罗系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无明显边底水、层间水,气井生产少量产水。随着气田不断开发,气井井底积液加剧,造成产量压力双递减,稳产期短,低压低产生产时间长,排水采气是气藏长期稳产的关键技术。为探寻适用于川西致密砂岩气田的排水采气工艺及管理体系,基于25 a的研究和实践,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基于流压实测、回声仪、模型及矿场经验法的产水气井多元化井筒诊断技术,根据气井自身能量变化规律,形成了差异化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为主体,互补型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为辅助,以连续油管和柱塞气举为补充的致密气田排水采气体系,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发展,提出了“精细诊断+智能工艺一体化”的排水采气精细化管理体系,研制了积液在线诊断、丛式井整体式泡排及柱塞气举等智能化配套设备,并通过1 200余口气井的现场应用,有效提高了气井排液稳产效果,降低了老井综合递减率,对国内外类似气田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致密砂岩气藏反凝析伤害及开采对策研究
    李凤, 张本艳, 朱婧
    2022, 44(3):  197-20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4.05
    摘要 ( 113 )   HTML ( 0)   PDF (865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反凝析伤害导致气井产量下降的问题,基于沙溪庙组气藏流体相态变化特征研究,通过长岩芯反凝析伤害实验及数值模拟分析评价反凝析对气藏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反凝析将导致储层中气相渗透率大幅降低,储层渗透率伤害率达32%,最大含凝析油饱和度1.8%,压裂改造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气藏反凝析伤害,且储层渗透率越高,气藏反凝析对气井产能影响越小。根据中江沙溪庙组气藏生产特征分析,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更为适合,建议开采初期通过气井合理配产,延长气井露点压力以上生产时间,后期可介入泡排、柱塞气举等工艺排出井筒积液,确保气井稳定,最终达到提高气藏开发效益的目的。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复合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雷炜, 许剑, 赵哲军, 刘通
    2022, 44(3):  207-21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8.01
    摘要 ( 120 )   HTML ( 0)   PDF (2839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储层污染的问题,首先,开展了污染物特征及组分全分析,明确了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主要的污染类型;其次,研发了多功能复合解堵剂,开展了新药剂物理特性、溶垢能力、破乳降黏、岩芯驱替等评价测试;再次,建立了压裂井近井带污染模型,提出了“大液量注入、液氮强顶替、放喷助排”的深度净化工艺;最后,在新场气田、中江气田及洛带气田10口井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措施有效率90%,增产天然气1 923$\times$10$^4$m$^3$,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污染为液锁、起泡剂乳化、压裂液伤害、结垢结晶的复合型伤害;(2)多功能复合型解堵剂具有溶解无机垢、破乳降黏及解水锁等多项功能,驱替污染岩芯后渗透率提升1.74$\sim$2.40倍;(3)“大液量注入、液氮强顶替、放喷助排”的深度净化工艺,能够提高净化剂在致密储层的穿透深度,提高污染物返排效率,在同类气藏中具有推广价值。
    中江气田地面高效集输关键技术与应用
    付先惠, 姚麟昱, 王全, 罗林杰, 王孝刚
    2022, 44(3):  215-223.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1.28.02
    摘要 ( 214 )   HTML ( 0)   PDF (1067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江气田滚动开发、快速上产导致管网压力高、低压低产井生产困难、同井场井间干扰制约低压井产能释放等问题,开展了针对管网、站场、气井的3项地面高效集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首先,基于现有管网开展多方案结构优化模拟,建立了8字型“枝状+环状”复合型管网,集输能力提升两倍、气田远端回压降低0.5 MPa,确保了天然气顺利外输;其次,针对轴向分布低压低产气井,开展了5$\sim$10 km多节点增压半径技术经济界限系统评估,形成中江气田10 km长半径增压方案,覆盖范围提升30%,建设成本降低25%,实现狭长带状分布气井低成本增压;最后,针对同井场高低压气井研制了“活动式+低压差”引射装置,将常规引射压差由3.0$\sim$5.0 MPa降低至0.4$\sim$1.0 MPa,实现了在无外部动力源条件下,同井站相对高压井对低压井的引射增压,被引射低压井油压最高降幅达0.9 MPa、产量提升20%$\sim$140%,避免了同井场高压气井对低压气井生产的抑制;中江气田地面高效集输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了气田产量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障“采的出、输得走”。
    带开关功能的不限级滑套研制及应用
    胡丹, 胡顺渠, 陈晨, 侯治民, 周怡君
    2022, 44(3):  224-23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22.02.07.02
    摘要 ( 125 )   HTML ( 0)   PDF (1232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岩石致密,自然产能低,水平井无限级压裂是高效开发的必要手段。常用的投球滑套分段级数受限、管柱缩径,难以实施储层评价、井筒维护等措施作业,泵送桥塞工艺虽可实现无限级分段,但施工不连续、作业成本高;同时,上述压裂装置均存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生产控水等需求。根据气藏开发对工具“不限级、全通径、可开关、工序联作”的功能需求,创新全通径不限级滑套设计方法、提出环状凸齿与凹槽唯一配对的无限级实现方式,设计出具有复合弹片—多功能球笼的开启组件以及带选位槽和内藏胶筒的滑套本体,形成了全通径无限级可开关的滑套结构。工具系统已在川西中浅层致密砂岩气藏近200口推广应用,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作业效率可提高50%;成功在DS103—2等井实施选择性开关作业,为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了全新的工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