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怡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新论》〔J〕.领导科学,2020(19):2.
〔2〕 梅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发展走向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7):152-159.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8.
〔4〕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M〕.方书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
〔5〕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7.
〔6〕 王易,许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7):10-16.
〔7〕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
〔8〕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11.
〔9〕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 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116-118.
〔11〕 常永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范畴之我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4):25-27.
〔1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0.
〔1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0-91.
〔14〕 侯树栋.思想政治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65.
〔1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61.
〔1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17〕 俞国良,谢天.大心理健康教育观:背景、内涵和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9(1):61-68.
〔18〕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29.
〔19〕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EB/OL〕.(2001-03-16)〔2021-03-20〕.http://www.moe.gov.cn/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411/s6874/s3020/201001/t20100
117_76896.html.
〔20〕 赵展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4):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