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新军.产品责任立法中的利益平衡——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3.
[2] 孙大雄.宪政体制下的第三种分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
[3]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研究所.法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257.
[4] 陈水生.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 李昌麒.经济法学[M].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81.
[6] 胡鸿高.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从要素解释的路径[J].中国法学,2008(4):56-67.
[7] 盛学军.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71,222,341.
[8] 黄少安.制度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5.
[9] 仲伟周、王斌.寻租行为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
[10] 侯健.利益集团参与立法[J].法学家,2009(4):118-129.
[11] 邢乐勤,顾艳芳.论中国利益集团对地方立法的影响[J].浙江学刊,2008(5):166-171.
[12] 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79.
[13]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391.
[14] [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M].李贵方,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
[15] 秦国民.当代中国既得利益集团的生成机制及应对措施[J].理论月刊,2012(8):141-143.
[16] 冯兴元.地方政府竞争——理论范式,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0:121-167.
[17] 王保民,王焱.当代中国利益集团多元利益立法表达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法学,2011(2):5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