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10-20
    地质勘探
    基于云模型和灰关联的油气圈闭多域信息评价
    吴国平a 敖敏思a 吴亦奇b 徐红燕 王晓明a
    2009, 31(5):  1-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1
    摘要 ( 1529 )   PDF (279KB) ( 4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模型是在传统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的基础上提出的定性、定量转换模型。为了建立油气藏与圈闭面积、圈闭闭合幅度、油气运移通道、地层孔隙度、烃源生油与圈闭形成时间、空间匹配性等因素的定性定量关系,传统的多域信息评价方法多采用因素硬化值构建定性定量关系模型,这很大程度受制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结合云模型和灰关联分析,考虑油气圈闭评价因素的模糊性、随机性和小样本不确定性,实现圈闭多域信息的定性与定量间的转换,提出了一种油气圈闭多域信息评价新方法。对中国西北顺托果勒某地区提取的圈闭进行评价,分别划分出了Ⅰ、Ⅱ和Ⅲ类圈闭,其中Ⅰ类圈闭占圈闭总数的37.5%;Ⅱ类圈闭占圈闭总数的37.5%;Ⅲ类圈闭占圈闭总数的25%,与实际开发评价结果吻合。
    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识别废弃河道
    金志勇 高文凯 韩东 张云怡 尹德森
    2009, 31(5):  6-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2
    摘要 ( 1357 )   PDF (295KB) ( 4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随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到识别废弃河道沉积微相中,将地层垂向测井序列看做是沉积事件在测井相上的反映,每一个测井点都是沉积历史中相应沉积事件的反应,提出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中的自回归模型对垂向测井序列进行描述。利用最小二乘的辨识方法对模型进行辨识,用辨识的模型对相邻井相同层段的测井曲线进行预测。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大庆油田的三次加密井的废弃河道沉积微相的识别中,结果表明:对于位于同一河道砂体的测井曲线,其预测结果和实际值的误差较小;对于废弃河道上的砂体的测井曲线,其砂体上部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值的误差较大,由此可以识别废弃河道砂体实现。实验结果显示出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区分废弃河道砂体和河道砂体。
    一种感应测井趋肤效应校正的新方法
    宋汐瑾 李利品 党瑞荣
    2009, 31(5):  9-1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3
    摘要 ( 1005 )   PDF (466KB) ( 5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感应测井中测量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趋肤效应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视电导率实部分量或视电导率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之和,通过对趋肤深度进行迭代实现复合线圈系感应测井测量信号趋肤效应校正的方法。使用视电导率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之和进行迭代,校正结果与地层电导率几乎完全一致;使用视电导率实部分量进行迭代,无需测量视电导率虚部分量,迭代误差虽稍有增大,但可以通过增加迭代次数的方法加以改善。在通常的地层条件下,该迭代法的收敛条件均能满足。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迭代公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校正结果精度高,且适用于各种线圈系结构,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磨溪地区嘉二段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赵辉 戴诗华 司马立强 颜其彬
    2009, 31(5):  13-1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4
    摘要 ( 805 )   PDF (444KB) ( 5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常规物性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方面看,嘉二1亚段与嘉二2亚段具有类似的储层特征,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储集性。嘉二段岩芯的核磁共振实验分析表明,嘉二1亚段与嘉二2亚段孔隙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嘉二1亚段虽有较大的孔隙度,但孔隙空间主要被束缚流体所占据,利用岩芯的核磁共振实验资料可对储层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由于嘉二2亚段孔隙空间主要被可动流体所占据,可采用喉道半径法来确定有效储层的下限值,以此为标准作为有效储层的判别依据。
    气体泡压法在测试储集层孔隙结构中的应用
    谢晓永;a 唐洪明;b孟英峰;a 李皋;a 赵峰;b
    2009, 31(5):  17-2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5
    摘要 ( 849 )   PDF (333KB) ( 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储集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常规方法是压汞和铸体的薄片图像分析法,气体泡压法利用流体在孔喉内流动的物理规律来测定孔隙结构特征,能较真实地反映流体通过喉道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气体泡压法与压汞法测试结果,后者测试出的主流孔喉直径是前者的2~4倍,前者测试储集层中参与渗流的有效喉道的分布特征,且更切合工程实际需要;对岩样酸化前后以及含水敏性矿物的岩样在水化前后的有效喉道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能够明显地表征出酸化及水化前后有效喉道分布特征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的对比性强、价值高。气体泡压法为测试储集层孔隙结构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判断水力压裂裂缝高度
    易新民 唐雪萍 梁涛 刘向南
    2009, 31(5):  21-2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6
    摘要 ( 871 )   PDF (686KB) ( 6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力压裂裂缝的高度与压裂施工时采用的方案密切相关,是对储层酸化压裂效果评价的重要参数。以前对此的预测和评价都没有较好的量化方法,只能根据施工后的参数进行定性评估。经过研究,利用阵列声波资料、过套管交叉偶极横波测井资料,可准确地预测和检测水力压裂裂缝的缝高,从而可以定量地对压裂施工作业进行指导和评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水力压裂裂缝延伸高度。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模式
    吴孔友
    2009, 31(5):  25-3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7
    摘要 ( 798 )   PDF (956KB) ( 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夏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3个层系的10个层组发现了油气,依据成因和遮挡条件,将油气藏分为背斜型、断块型、不整合型、稠油封堵型、岩性尖灭型和断层-岩性型6种类型。多期的构造运动,在该区形成了多期断裂体系、多个不整合及多套连通砂体,构成了立体网状输导体系。其中,中、下三叠统砂体发育广泛,连通性最好;侏罗系底部不整合分层结构明显,是油气运聚的良好场所;印支期断层活动与烃源岩排烃相匹配,构成垂向运移通道,印支期后活动减弱,油气被阻挡在断裂下盘成藏。根据油气来源、运移通道与方向、成藏期次等,将乌夏地区划分为“一”字型成藏模式、“Y”字型成藏模式、“Z”字型成藏模式和“多”字型成藏模式4种。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中的关键地震技术
    帕尔哈提 钱根宝 蒋在超 ShakirShamshy 肖立新
    2009, 31(5):  31-3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8
    摘要 ( 692 )   PDF (917KB) ( 5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非常差,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成像难度大、构造成图精度低等难题,提出了山前复杂构造研究思路、方法和流程,采用了静校正、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成像、构造建模、变速成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对南缘重点构造目标(霍尔果斯背斜)进行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落实了一批有钻探价值的构造圈闭并提供了井位建议,对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原型盆地及其演化
    彭兆蒙 彭仕宓 吴智平 李伟 孔旭
    2009, 31(5):  37-4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09
    摘要 ( 828 )   PDF (1190KB) ( 4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青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分析
    时丕同 方旭庆 陈涛 付兆辉 张在振
    2009, 31(5):  43-4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10
    摘要 ( 809 )   PDF (873KB) ( 5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青东凹陷构造、地层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凹陷的成藏条件,认为受沂沭断裂带活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形成东断西超、洼垒相间的构造格局。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为Ⅰ—Ⅱ1干酪根且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古近系沙河街组表现为砂泥频繁间互的特征,可以形成“自生、自储、自盖”的生储盖组合类型。由于青东凹陷构造分割性很强,主要断层晚期活动弱,生、排烃期均较晚,油气以侧向近距离运移为主,临近深洼陷与断层伴生的圈闭最为有利。
    英台地区储层内部毫米级泥膜对开发的影响
    王永卓;郭洪岩 陈国勋 王海侨
    2009, 31(5):  49-5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11
    摘要 ( 714 )   PDF (1287KB) ( 4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油田西部英台地区白垩系三角洲前缘粉砂岩储层中发育大量毫米级泥质薄层——泥膜,厚度在3mm以内。泥膜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环境中,河口坝次之,水下分流河道中最少。根据岩芯观察统计,英台地区席状砂储层中的泥膜最大发育频率可以达到48条/米,频繁发育的泥膜在开发时能够改变砂岩内部的油水运移路线,间接起到了降低砂岩孔渗特征的作用。通过对同一个油藏模型在发育和不发育泥膜两种情况下开发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比,定量确定了泥膜的存在对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开发周期的影响,并对英台地区的泥膜发育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应对措施。
    柴达木盆地跃西地区藻灰岩储层的测井识别
    李延丽 苟迎春 曹正林 孙秀建
    2009, 31(5):  56-60. 
    摘要 ( 696 )   PDF (1376KB)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藻灰岩在柴达木盆地跃西地区第三系湖相地层中广泛分布,是该区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一类油气储层。该类储层储集性能优良,单井获高产工业油流,是跃西地区近期一个新的勘探领域。但由于藻灰岩厚度薄,且与多种岩性互层沉积,加之藻灰岩本身具有多样性,导致了该类储层识别难度的加大和评价精度的降低。从藻灰岩测井响应特征入手,在应用岩性测井曲线与声波测井曲线重叠,刻画识别储层的基础上,再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重叠识别藻灰岩,效果较好,为识别此类复杂储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湘西北地区震旦—三叠系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李聪 陈世悦 张鹏飞 杨怀宇 栾守亮
    2009, 31(5):  61-6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13
    摘要 ( 788 )   PDF (1237KB) ( 4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门—桑植震旦系—三叠系地层中发育的储层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碳酸盐岩和砂岩。在对大量普通薄片、铸体薄片详细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孔隙的成因及结构,将石门—桑植震旦系—三叠系储层的储集空间划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窗格孔隙、超大溶蚀孔、裂缝。通过储层物性特征分析,认为沉积作用及成岩后生作用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其中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地层中的储层类型多样,但储层物性较差,多数为低孔、低渗储层,只有上三叠统鹰嘴山组中的砂岩储集性能较好。
    火山岩储层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石磊a 李书兵b 黄亮a 彭军b
    2009, 31(5):  68-72.  DOI: TE122.2
    摘要 ( 784 )   PDF (241KB) ( 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火山岩储集层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在调研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储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火山岩储层的特殊性、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储集空间的演化特征以及储集层类型。火山岩储层不具岩石类型的专属性,与沉积岩储层有着很大的差异。火山岩储集空间按成因可以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原生裂缝、次生裂缝4大类,其形成与演化经历了原生形成阶段、风化淋滤阶段、浅埋成岩阶段、构造断裂阶段、深埋溶蚀阶段。最后指出了火山岩储层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低渗储层特征
    肖淑明;钟建华;王勇 马锋
    2009, 31(5):  73-7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15
    摘要 ( 891 )   PDF (771KB) ( 4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岩芯、测井和地质模型等资料,对濮城南区沙二上4~7储层进行详细研究,认为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组合为主;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歪度小,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渗透率较低。储层质量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低渗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其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利用支持向量机优化压裂加砂规模研究
    郭建春 邹一锋 邓燕 傅春梅
    2009, 31(5):  79-8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16
    摘要 ( 868 )   PDF (346KB) ( 4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裂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工艺参数、储层条件等影响因素之间是一种非线性映射关系。针对压裂设计过程中确定加砂规模难的问题,利用前期压裂井数据作为样本,考虑储集层有效厚度、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加砂规模、砂比对压后效果的影响,通过支持向量机的学习训练,建立影响因素与压裂效果之间的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加砂规模下的压后效果,从而优选出最佳的压裂加砂规模。对压裂井进行实例计算并通过现场实施,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小样本难题并且收敛速度快,优化结果与实际压裂效果吻合度高,对压裂加砂规模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油气藏相渗特征参数的非线性参数识别
    李海涛a 唐庆 吴杰生 谭灿b
    2009, 31(5):  83-8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17
    摘要 ( 785 )   PDF (362KB) ( 4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多相流体体系相渗特征曲线是认识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和进行数值模拟及油气藏开采动态预测的基础。利用非稳定法实验原理,采用室内实验获取非稳定驱替过程的压力历史和各相的生产资料,根据非线性参数识别技术,通过LMF算法和最优控制算法来实现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变化步长的自动调节,使模拟压力拟合非稳定流实验的压力历史数据,解决了复杂多相流体渗流相渗特征参数的识别问题,由此获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但快速、饱和度范围宽、曲线形态好,而且消除了常规方法假设条件带来的结果误差。非线性参数识别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
    熊伟 刘华勋 高树生 胡志明 薛惠 
    2009, 31(5):  89-92.  DOI: TE348
    摘要 ( 738 )   PDF (437KB) ( 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低渗透储层特征差异大,储层特征对渗流能力和开发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庆和长庆低渗透储层岩芯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启动压力梯度、粘土类型与含量分析测试,对比研究了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主流喉道半径是渗流能力的主控因素,粘土类型及含量和可动流体饱和度进一步减小了储层的有效渗流空间,特别是大庆低渗透储层粘土含量高,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对渗流空间影响很大。气测渗透率相近的储层,长庆低渗透储层与大庆低渗透储层相比,主流喉道半径大、可动流体饱和度高以及启动压力梯度小。这些特征参数揭示了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差异的原因。
    复杂断块油藏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胡书勇 胡仁权 刘启国
    2009, 31(5):  93-96.  DOI: TE347
    摘要 ( 789 )   PDF (300KB) ( 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QL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已总体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更趋复杂。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静态参数(地质因素)出发,根据储层沉积相带及其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构造和砂体分布形态等建立流动单元的地质模型,准确、合理地划分出流动单元。结合动、静态资料,研究了不同流动单元的水驱油特征与水淹模式,对水淹后油气水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明了挖潜上产的有利区域,指导油田挖潜实际效果显著。对同类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毛细管数效应对碳酸盐岩凝析气井产能的影响
    李勇 胡永乐 李保柱 张晶
    2009, 31(5):  97-10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0
    摘要 ( 808 )   PDF (367KB) ( 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凝析现象对地层污染严重,而毛细管数效应则弱化了凝析油的堵塞作用。随着国内塔中I号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投入开发,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从而指导气田的开发。介绍了毛细管数效应的定义及其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通过建立双重介质单井径向模型,研究了毛细管数效应在不同流体性质、地层渗透率、地层压力降落速度情况下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细管数效应使气井产能明显得到了改善。当地层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毛细管数效应对产能没有影响;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以后,毛细管数效应的影响最为明显,之后对产能的影响逐渐变小。基本规律为初始生产气油比越大、地层压力降落速度越快、岩块系统和裂缝系统渗透率越低,毛细管数效应对产能的影响越大。
    混CO2气井相态特征
    任双双 杨胜来 朱海鹏 范照伟 沈飞
    2009, 31(5):  101-10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1
    摘要 ( 735 )   PDF (367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实验对不同含量CO2天然气偏差因子、密度的相应高压物性变化规律进行相态变化研究,针对沿井筒相态的关键参数压力、温度等变化规律复杂,而多个参数关联起来变化可能性更多,不可能通过实验一一测定,对不同含量CO2气井应用常规天然气井压力温度计算模型加不同CO2含量状态方程修正偏差因子,从而通过数值方法对非线性方程编程计算压力温度分布,并进一步计算相态参数偏差因子、密度分布。通过相关实例研究混CO2气井相态特征,得出混CO2气井流动气柱时成饱和蒸汽相、不饱和蒸汽与气相分布;而静止气柱时成液相、液气过渡相、气相,呈现重上轻下的倒置现象,实验结果与相关油田测试结果比较,相态特征基本吻合。
    乌里雅斯太凹陷压裂选井选层研究
    曾凡辉 刘林 王文耀 王兴文
    2009, 31(5):  105-10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2
    摘要 ( 827 )   PDF (326KB) ( 6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里雅斯太凹陷砂砾岩油藏具有储层敏感性强、微裂缝发育、隔层应力低、射孔投产后产能低以及压裂后效果相差悬殊等特点。如何准确、定量优选出最具潜力的压裂井层已成为该油藏开发的瓶颈。根据对前期压裂井资料的统计分析,选取了地层系数、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参数以及排量、前置液百分数、加砂强度等工程参数作为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压裂井的专家数据库。利用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对3口待压裂井进行了优选。实践表明,各影响因素与压裂效果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线性回归不能满足优选压裂井的需要;二次回归和神经网络方法的拟合误差为0,预测误差不超过2%,可以满足现场压裂选井选层的需要。
    高含硫气藏硫沉积机理研究
    付德奎 郭肖 杜志敏 刘林清 邓生辉
    2009, 31(5):  109-111.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3
    摘要 ( 903 )   PDF (298KB) ( 4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沉积是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高含硫气藏硫沉积机理研究是研究高含硫气藏硫沉积预测技术、准确掌握地层硫沉积动态以及指导高含硫气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在分析高含硫气藏气体开采过程中硫化氢含量变化规律基础上,引入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平衡理论,建立了由多硫化氢分解析出元素硫的地层含硫饱和度计算方法,以W气田为例,预测了地层压力下降到不同程度时距离井筒不同距离处由多硫化氢分解析出元素硫的量,并与利用解析模型计算的总析出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在硫化氢含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多硫化氢(H2Sx+1)分解析出的硫的量占总析出量的比例很小,即物理沉积是硫沉积的主要方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元素硫的沉积理论,为认识和解决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在地层发生元素硫沉积、合理高效地开发高含硫气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碳酸盐岩基质岩块底水驱替作用分析
    徐婷 张学洪 谭中良 伦增珉 吕成远
    2009, 31(5):  112-11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4
    摘要 ( 805 )   PDF (515KB) ( 4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碳酸盐岩亲油岩块的毛细管渗流方程,讨论了岩块高度、原油黏度、岩石表面润湿性和孔喉大小分布对不同底水驱替速率下的岩块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因润湿性不同,岩块高度对原油采出程度影响有较大差别。水湿岩块,高度越小,采出程度越大;而油湿岩块,高度越高,采出程度越大。随着底水驱替速率增加,水沿着阻力最小的大型裂缝迅速突破,各种影响基质岩块采出程度的因素,都改变不了剩余油大量滞留于这部分孔喉空间的事实。
    细胞疏水性对采油微生物运移吸附作用的影响
    刘洋 李蔚 单厚菲 王蕊
    2009, 31(5):  117-12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5
    摘要 ( 752 )   PDF (420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采油的驱油机理是采油微生物在油藏中通过向原油运移并吸附于岩石表面。在运移吸附过程中,细胞的疏水性起着重要作用。从油田采出液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分别命名为DQ112、1507、HX、QF、CU。利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MATH),对采油菌种细胞表面疏水性及其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疏水性随培养时间、碳源的种类、环境温度与pH值的变化而改变,添加一定量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提高菌体细胞表面疏水性。
    水平气井产能公式探讨
    崔丽萍 何顺利 宁波
    2009, 31(5):  121-12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6
    摘要 ( 831 )   PDF (202KB) ( 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应用于天然气藏,确定准确预测水平气井产能公式意义重大。基于国内外学者由油藏推导的水平井产能公式不能直接应用于气藏,在详细介绍了水平井产能公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利用陈志海等提出的方法对不同学者的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进行改进,得到了气藏水平井产能公式。通过实例计算对比发现,被广泛用来计算油藏水平井的Giger、Joshi公式在计算气藏水平井产能时精度太低,而Borisov、Renard和Dupuy、郎兆新、陈元千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产量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更符合现场应用的需要。对以后的气藏水平井产能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海洋水合物钻井用甲酸盐钻井液体系研究
    蒋国盛 宁伏龙 张昊 涂运中 张凌
    2009, 31(5):  125-12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7
    摘要 ( 812 )   PDF (337KB) ( 4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实验测试,对甲酸盐钻井液体系的低温稳定性、水合物抑制剂对体系的影响以及钻井液体系的水合物抑制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以海水+3.0%HCOONa+3.0%SK2+0.2%KPAM+0.1%LVPAC+2.0%SMP2+0.3%改性淀粉为基本体系(基液)的甲酸盐钻井液低温(-5~20℃)稳定性比较好,热力学抑制剂NaCl和KCl对体系流变性能没有太大影响,而动力学抑制剂PVP(K30)虽然加量很少,但对体系黏度和切力影响比较大。甲酸盐钻井液如果不添加水合物抑制剂,在水深超过1400m后,混入大量天然气,会很容易形成水合物。低剂量的动力学抑制剂PVP(K30)能有效提高甲酸盐钻井液的水合物抑制性,其加量在0.5%左右较为合适。因此,添加较高含量无机盐和较低含量动力学抑制剂的甲酸盐钻井液体系可以较好地满足水合物钻井需求。
    天然气膜基吸收法脱除H2S过程模拟
    赵会军 邢宪锋 赵书华 宫霁晖
    2009, 31(5):  130-13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8
    摘要 ( 824 )   PDF (326KB) ( 4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微分方程和阻力方程组合模型,模拟了以MDEA(N-甲基二乙醇胺)为吸收剂,聚丙烯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吸收H2S的传质过程。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制成膜接触器,以MDEA溶液为吸收剂,进行天然气脱除H2S实验。对实验值与模拟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膜组件出口气H2S浓度作为衡量标准,在低气速和低液速的情况下,模型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在高气速和低液速的情况下,实验值高于模型值,但相差不大。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膜基吸收法脱除H2S的过程。
    聚合物对石油磺酸盐体系驱油效率的影响
    李阳;段友智
    2009, 31(5):  135-13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29
    摘要 ( 728 )   PDF (316KB) ( 4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例,考察聚合物对石油磺酸盐油/水体系的动态及平衡界面张力的影响,验证了在该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聚合物只改变该体系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和变化过程,不影响该体系的洗油能力。改变聚合物和石油磺酸盐驱油体系注入顺序和方式的室内模拟驱油和驱替吸附实验表明,聚合物驱后再进行石油磺酸盐驱油体系可获得更高的驱油效率。通过动态吸附实验分析其原因在于滞留的聚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在岩石表面的吸附减少了岩石表面可吸附石油磺酸盐的吸附位,石油磺酸盐在地层表面的吸附损失减少;比较聚合物及石油磺酸盐的混溶体系,残留聚合物与石油磺酸盐通过疏水缔合作用所形成的缔合体数量较少,均相对增加了石油磺酸盐可吸附于油水界面上的分子数量,从而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
    油溶性暂堵剂YRC-1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陈绪清;胡守志
    2009, 31(5):  139-14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0
    摘要 ( 736 )   PDF (187KB) ( 4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暂堵剂能否用于储层堵漏,关键看它是否具有较高的暂堵转向强度,而且在开井生产时能否被油流溶解而自行解堵。通过选用不同型号的树脂,添加合适的分散剂、稳定剂,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油溶性暂堵剂YRC-1。在静态条件下对该暂堵剂的油溶性、酸溶性和悬浮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岩芯流动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该暂堵剂暂堵率和解堵率的影响情况,给出了该暂堵剂的现场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YRC-1暂堵剂具有较好的油溶性、酸不溶性及较好的悬浮稳定性,并具有暂堵率高,暂堵转向效果较好,施工后能自行解除暂堵,保护油气层,现场施工简单等优点。
    XN-P大孔道封堵剂室内研究
    徐卫东 李科星 蒲万芬 赵冀
    2009, 31(5):  143-14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
    摘要 ( 751 )   PDF (280KB) ( 4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孔道地层胶结疏松,堵液易流失的特点,在80℃下采用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作为主剂与交联剂反应生成一种可用于大孔道封堵的凝胶。该封堵体系含聚丙烯酰胺1.0%~3.5%,交联剂0.8%~1.4%。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主剂浓度、交联剂浓度、温度和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对堵剂成胶时间和强度的影响。通过单岩芯物模实验,考察了堵剂的注入性和封堵能力。根据实验结果,该封堵体系成胶时间8~72h,在80℃下密闭保存7个月无变化。在大孔道或特高渗透地层(14644×10-3靘2)中阻力系数20.8,具有27.93MPa/m的强度和93.2%的封堵率;并具有成胶时间可控、强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够满足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堵水的需要。
    川中气田卤水处理中钙镁沉淀的絮凝剂研究
    刘长坤 李春福 朱闪闪 赵海杰
    2009, 31(5):  147-14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2
    摘要 ( 680 )   PDF (167KB) ( 5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综合利用气田卤水,最有效的方法是卤水制盐。但川中气田卤水含有较高质量浓度的钙镁离子。为防止制盐工艺中蒸发浓缩设备结垢,一般是预先将其沉淀除去。由于钙镁沉淀的颗粒太细、沉降时间较长,已严重影响了制盐的生产效率,故需要采用沉淀絮凝法来解决,关键是恰当地选择及使用性能优良的絮凝剂。为此,以沉降时间和水体浊度为指标,通过模拟卤水,研究了絮凝剂对其钙镁沉淀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25℃、最佳用量50mg/L及搅拌速度500r/min时,沉淀的沉降时间最短,水体浊度最低。
    污水配制活性碱/聚二元复合驱体系实验研究
    杨怀军 杨德华 潘红 于娣 张杰
    2009, 31(5):  150-15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3
    摘要 ( 808 )   PDF (458KB) ( 4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现场试验过程中,碱与配制用污水或地层水出现不匹配的问题,造成地面管线大量结垢及驱油体系性能大幅度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大港羊三木油田三断块馆Ⅱ上油组油藏为依托,开展了污水配制碱/聚二元复合驱体系评价实验研究。选用污水匹配的活性碱(多元复合碱)及碳酸钠进行对比试验,在羊三木油田污水条件下,活性碱与污水的匹配性较好,比碳酸钠溶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低2个数量级,达到10-3mN/m,抗钙镁能力达到500mg/L,并且与原油的乳化性强;二元复合驱体系对五种聚合物与碱进行了配伍性实验,其中污水聚合物HTPW-111与碱的匹配性好。研究表明,污水配制的活性碱/聚二元复合驱体系保持了聚合物驱的增黏性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
    复合驱中化学剂浓度同时测定方法研究
    汤小燕 张伯新 刘之的 王晓光
    2009, 31(5):  155-15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4
    摘要 ( 733 )   PDF (192KB) ( 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田复合驱中多种化学剂共存,目前所采用的单组分样品分析法同时测定其组分难度较大,提出了导数光谱法。利用该法测定了复合体系中KY、XCC和AOS的浓度,对其精密度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KY、XCC、AOS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100mg/L、3~60mg/L和2~100mg/L范围内,对应的波长分别在229.5,208.5,235.5nm处,其导数光谱服从比尔定律,并且三者的吸光度具有很好的加和性。测定所得的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最小二乘法解析,从而对三种化学剂浓度分别进行测定。该法能在复合体系不经分离提纯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检测三种化学剂浓度,为复合驱中多组分溶液浓度的同时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限定井眼方向待钻轨道设计的代数法
    鲁港
    2009, 31(5):  158-16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5
    摘要 ( 771 )   PDF (266KB) ( 6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限定了井眼方向的待钻井眼轨道设计问题需要求解一个7元非线性方程组,通常使用的数值迭代方法有许多固有的缺点,提出了一个新方法──代数法:将原始非线性方程组化简成一个三元多项式方程组,再进一步归结为求一个10次多项式方程全部正实数解问题和一个二元线性代数方程组问题。给出了代数法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数值稳定性好、存储需求小等特点。代数法具有与解析法相近的良好数学性质,能够对问题是否有解做出事前判断;在问题存在多个解的情况下,能够正确求出全部的解。所使用的数学化简技巧能够推广应用到求解定向井、水平井的井眼轨道设计问题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单作用直线电机三缸往复泵运动特性研究
    侯勇俊 李蓓蓓 张培志 冷曦 李刚
    2009, 31(5):  163-166. 
    摘要 ( 780 )   PDF (339KB) ( 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单作用三缸往复泵结构复杂,排量、压力波动大,排量调节困难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技术的单作用三缸往复泵,介绍了该往复泵的工作原理,提出了能使该种往复泵理论上实现“恒排量”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相位,讨论了运动相位误差对往复泵排量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运动规律和运动相位下,往复泵的冲程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是影响其排量不均匀度的主要因素,控制精度越高,冲程越长,排量不均匀度越小。通过实例计算可以看出,单作用直线电机三缸往复泵不需设置排出空气包就可以使排量不均匀度达到曲柄滑块机构单作用三缸往复泵的使用高性能排出空气包的水平。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的“恒排量”往复泵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缺货条件的成品油二次运输成本优化
    余晓钟;刘鸿渊;陈健声
    2009, 31(5):  167-17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7
    摘要 ( 838 )   PDF (211KB) ( 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成品油短缺的营销环境下,成品油销售企业对加油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送量选择与运输成本优化,是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减少利润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成品油物流配送中的二次运输成本为目标,应用运输规划原理,建立了缺货条件下的成品油运输成本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优化过程与计算方法。以某市级大型石油销售公司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并在不同缺货限量约束情形下,讨论了加油站运输成本的灵敏度分析。研究表明:运输成本随加油站的最低需求限量提高而增大;通过变动模型的约束参数,编制计算软件,使模型得到广泛应用。
    X70管线钢焊接接头组织及其海水腐蚀规律
    范舟a 刘建仪b 李士伦b 张天江
    2009, 31(5):  171-17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8
    摘要 ( 752 )   PDF (591KB) ( 5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X70管线钢现场实际焊接工艺下的焊接接头,采用显微镜、电化学方法及失重法等方法和手段对母材、焊缝、热影响区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在海水中的极化曲线、腐蚀速率的测试,研究焊接接头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性能。研究表明,X70管线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组织不均匀,实验室模拟海水环境下的电化学行为、腐蚀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在海水腐蚀过程中腐蚀电位和腐蚀速率会发生变化,热影响区(HAZ)与母材及焊缝形成电偶腐蚀,接头腐蚀以点蚀为主。
    五柱塞注水泵曲轴模态分析
    祝效华 邓福成 滕照峰 赵红超 魏刚
    2009, 31(5):  175-17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39
    摘要 ( 739 )   PDF (355KB) ( 4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曲轴固有振动特性影响注水泵的工作力学性能与泵效,采用有限单元法,借助现代CAE软件开展了五柱塞注水泵曲轴固有振动特性研究,计算了曲轴前30阶固有频率,获得了每阶固有频率对应的模态特征,给出了固有振型的图形显示。通过计算发现,该曲轴的低阶固有频率较密集,仅有两个可用的激振频率区间,当前激振频率位于可用区间之一即[15,16]阶固有频率区间,另一可用的区间为[23,24]阶固有频率区间。两个可用频率区间的带宽与工程惯用标准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注水泵工作时应严格控制输入转速和负载波动,以避免形成共振而导致内部构件失效。
    博导论评
    层间窜流的双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
    张烈辉 王海涛 贾永禄 刘洋
    2009, 31(5):  178-18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40
    摘要 ( 813 )   PDF (463KB) ( 5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对层状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均质油藏方面,忽视对双孔介质层状油藏研究的现状,在Bourdet对具有层间窜流的单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和WarrenRoot对单层油藏双孔介质渗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具有层间窜流的双重孔隙介质双层油藏的复杂渗流机理,经过认真、严格、详细的推导,首次合理地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正确求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和计算机编程,绘制了井底流压的典型曲线,最后从渗流机理和渗流过程上分析了地层参数对曲线形态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有助于正确地认识此类复杂油藏的渗流机理,可用于试井分析、油藏产能研究等,为合理开发此类油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探讨与争鸣
    不能用净应力评价低渗砂岩岩石应力敏感性
    李闽 肖文联 赵春兰 郑玲丽 李丽君
    2009, 31(5):  183-18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5.041
    摘要 ( 748 )   PDF (357KB) ( 5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研究表明,低渗岩石由于存在微裂缝,净应力不等于有效应力。为了进一步论证净应力与有效应力的关系,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实验包含了老化处理和4个不同围压下的降内压实验,采用稳态法测定内压下降过程中各个压力点的渗透率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围压下,净应力相等的点对应的渗透率值不相等,不能用净应力替代有效应力评价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此外,在低围压下渗透率的变化幅度较大;在高围压下,渗透率的变化幅度较小。最后,对实验岩样进行了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该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表现为中等应力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