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2-20
    专家论坛
    H2S对固井材料的腐蚀过程研究
    阿格扎莫夫.法里特.阿克拉莫维奇
    2010, 32(6):  1-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1
    摘要 ( 690 )   PDF (535KB) ( 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气田开采中固井水泥石易受损害、不够牢固的问题,开展了H2S对固井材料腐蚀过程的研究。研究分为两个方面:通过对H2S气体与碳酸钙和弱碱性含水碳酸盐的腐蚀过程的研究,获得了水泥石中所有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对腐蚀产物体积变化研究后认为,水泥石的破坏是因为在水泥石孔隙空间积累了腐蚀产物;通过对溶解在液体中的H2S对水泥石的腐蚀研究,得到了H2S对水泥石腐蚀的影响因素,认为,降低与固井水泥石接触的岩层的孔隙率和渗透性,可以降低水泥石的被腐蚀速度。研究成果对高含硫储层的开采具有一定意义。

    地质勘探
    南海准被动陆缘深水油气与水合物共生意义
    何家雄;颜 文;马文宏;祝有海;陈胜红
    2010, 32(6):  5-1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2
    摘要 ( 1301 )   PDF (11803KB) ( 7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区处在欧亚、印-澳和太平洋-菲律宾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属性和典型断拗双层或三层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相邻的北部陆架浅水区一样具备基本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地质条件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油气富集区基本类似,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性。南海北部深水油气运聚成藏及其空间分布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纵向上的共生组合关系及烃源供给上的成因联系,其油气地质意义在于其浅层油气及海底水合物显示可以指示深部油气藏的存在或作为深部油气藏勘探的指向和示踪,而这种空间上的共生叠置关系,亦拓宽了资源勘探领域,扩大了其资源规模及潜力。
    利用孢粉信息反演辽东湾古近纪气候变化
    吴伟
    2010, 32(6):  11-1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3
    摘要 ( 629 )   PDF (2705KB) ( 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利用孢粉、地震等资料划分辽东湾古近纪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孢粉气候信息函数的方法反演辽东湾古近纪温度和湿度变化曲线,将其划分为1个一级气候旋回,4个二级气候旋回和10个三级气候旋回,结合湖平面变化曲线分析气候旋回的作用,得出气候与湖平面变化相关性高、控制部分层序和沉积发育以及对烃源岩分布的绝对控制作用。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及在剩余油挖潜中应用
    李学慧;;陈清华;杨超
    2010, 32(6):  16-2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4
    摘要 ( 691 )   PDF (2635KB) ( 7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以河流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沉积、露头调查为依据,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和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方法对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储层可划分为十个层次,并将储层精细解剖到第七层次,识别出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等七种建筑结构要素。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以单一河道砂体追溯为核心建立单砂体建筑结构模型的方法,并探讨了这种地质结构模型对于油田开发挖潜的重要意义。
    辫状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研究
    白振强
    2010, 32(6):  21-2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5
    摘要 ( 764 )   PDF (6595KB) ( 6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宝浪油田储层夹隔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刘 斌;何勇明;段新国
    2010, 32(6):  25-2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
    摘要 ( 680 )   PDF (7859KB) ( 6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三工河组为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河道类型分析,运用沉积旋回原理划分出4个退积式叠置的短期旋回。不同沉积旋回导致河道类型、砂体规模、夹层分布、储层厚度、砂体拼接方式等非均质特征呈规律性变化,可容空间变化引起储层非均质改变。夹层的成因、类型、分布特点是造成该区储层严重非均质的主要原因。准确认识砂体叠置关系及储层夹隔层特征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对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现实意义。

    川东T构造须家河组储层地震响应及形成机制
    王长城;
    2010, 32(6):  29-3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7
    摘要 ( 644 )   PDF (8626KB)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川东T构造须家河组含气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互馈结合的手段,通过合成记录正演、储层置换的方法进行了其地质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T构造须家河组含气储层主要表现为低频率、弱振幅(近空白)反射,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含气层速度的降低导致振幅减弱,在薄层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含气层下部出现弱振幅;二是含气层对高频的吸收作用,低频率导致砂泥岩互层无法分辨,表现为弱振幅。最终形成的低频率、弱振幅特征是这两种因素的综合响应,该特征在T构造高部位可以作为识别含气储层的标志。


    蠡县斜坡中北部沙二段—沙一段层序地层研究
    国景星;袭著纲;赵晓颖;张健;许丽丽
    2010, 32(6):  33-4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8
    摘要 ( 1475 )   PDF (3357KB) ( 5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研究区岩芯、地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沙二段—沙一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归为2个三级层序,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3种类型的6个体系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沉积演化研究。工区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主,沙二段平原亚相广布于斜坡外带,前缘亚相呈北东向沿斜坡中带展布;沙一段为广盆浅水环境,三角洲沉积范围较沙二段明显缩小,中期发育了一套全区最重要的烃源岩,受博野水系强物源的影响,仅在大百尺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斜坡中带毗邻生油洼槽的前缘砂体及雁翎、西柳地区的滩坝体系是成藏的有利区带。
    准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评价及重要意义
    贺 凯;庞 瑶;何治亮;曾良雄;职文栋
    2010, 32(6):  41-4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9
    摘要 ( 682 )   PDF (2057KB) ( 6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4个层组(下统塔木岗组、滴水泉组,上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石钱滩组)均发育烃源岩。相对而言,塔木岗组及石钱滩组分布范围较有限,钻探程度较低,目前还难以准确评价;而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生烃强度较高,目前已达到湿气演化阶段,是准北地区重要的源岩;与滴水泉组烃源岩相似,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分布广泛,生烃指标较好,目前已达到生油高峰,是准东南部北三台—吉木萨尔地区石炭系重要的源岩。五彩湾地区、北三台地区均找到了与这两套源岩有关的油气藏,表明了石炭系良好的勘探前景。

    柴达木盆地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袁亚娟;吕宝凤;刘见宝;郭 峰;施秋华;
    2010, 32(6):  46-5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0
    摘要 ( 816 )   PDF (4195KB) ( 5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精细地震解释为依托,以平衡剖面技术为手段,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发展演化史及在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挤压+走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柴达木盆地形成北部、南部和西北部3大挤压走滑断裂系统,断裂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滑脱断层、反转断层等。平衡剖面复原表明,柴达木盆地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1) 断裂在中新世(N1)定型;(2) 断裂在上新世(N2)—第四纪(Q)期间发育形成;(3)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在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这些断裂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侏罗纪的扩张、古近纪的初步挤压反转、新近纪大幅度逆冲走滑、第四纪最终定型等阶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金晓辉;闫相宾;李丽娜
    2010, 32(6):  53-5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1
    摘要 ( 867 )   PDF (723KB) ( 7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岭断陷层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火石岭—营城组是主要烃源岩,丰度较低、成熟度较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饱和烃参数、芳烃三芴系列组成特点均表明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微咸-半咸水湖泊的弱氧化-还原环境中,物源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其次为低等水生生物。烃源岩及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特征、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芳烃系列分布特征与对比均表明,油源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整体波场延拓法基准面校正与常规方法对比
    刘文革
    2010, 32(6):  57-6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2
    摘要 ( 666 )   PDF (20587KB) ( 5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除近地表对地震波场所造成的影响,常规的解决方法是静校正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当勘探区域近地表出现较大的地形起伏或速度横向变化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则成为唯一有效的选择。传统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在双域对炮点、检波点分别进行延拓成像。为此,作者曾提出一种新的近地表问题解决方法——整体波场延拓法基准面校正(WEDD)。本文对WEDD方法和常规基准面校正方法在理论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各基准面校正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背斜速度成图方法研究
    何开泉;许海涛;常庆龙;景海璐;阿依努尔
    2010, 32(6):  65-6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3
    摘要 ( 761 )   PDF (5559KB) ( 7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地质勘探的不断深入,对构造图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构造成图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杂构造地区,特别是逆冲断裂带较为发育的山前高陡构造区,常规的速度分析和常速成图方法得到的构造图精度低,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本文对二维地震山前高陡构造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采用上、下盘分别建立速度场,利用钻测井资料分析区域速度变化规律约束层速度,总结出了适合于复杂构造区的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成图方法。通过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实际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复杂地区速度场和构造图的精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滨海相储层建模中的应用
    周金应;桂碧雯;林 闻
    2010, 32(6):  70-7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4
    摘要 ( 994 )   PDF (1505KB) ( 7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是应用“训练图像”来代替变差函数并采用序贯算法进行随机模拟,综合了基于像元方法的易忠实于条件数据和基于目标方法的易再现目标几何体形态的优点。在对传统的随机建模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应用该技术首次对南海西部珠江口盆地某区块新近系珠江组一段滨海相储层进行了多点地质随机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随机建模方法更能再现储层空间结构特征,更具有优越性。最后,讨论了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的井筒波压制
    张固澜;张彦斌;容娇君;蔡志东
    2010, 32(6):  75-7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5
    摘要 ( 616 )   PDF (802KB) ( 5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VSP资料中经常出现能量比较强的井筒波,目前其压制方法主要利用中值滤波和F-K滤波。由于中值滤波存在统计效应,而F-K变换经常存在空间假频,都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基于井筒波和有效信号的时频差异,提出利用改进的广义S变换(采用宽度可变的高斯窗函数,其时窗宽度随频率呈正比,在低频段时窗较窄,获得较高的时间分辨率;高频段时窗较宽,故可获得很高的频率分辨率)对井筒波进行分离和压制。理论推导和实际数据计算表明,基于吸收改进的广义S变换的井筒波压制明显突出了有效信号,提高了信噪比。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基于生产压差的深层气层出砂预测
    夏宏泉;胡南;朱荣东
    2010, 32(6):  79-8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6
    摘要 ( 688 )   PDF (308KB) ( 6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油气开采程度的不断加大,地层出砂现象日益增多。深部储层压实作用较强,岩石致密且稳定性较好,只有生产压差过大时才会导致岩石发生剪切破坏或拉伸破坏,表现为地层出砂。准确把握和计算产层的合理生产压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大北气田埋藏较深的白垩系产气层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建立临界生产压差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利用测井资料快速准确地计算生产压差,用于出砂定量分析与确定最优完井方法,旨在为防砂增产提供决策依据。
    荔湾3-1气田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周耐强;朱国金;张茂林;杨宝泉
    2010, 32(6):  84-8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7
    摘要 ( 815 )   PDF (518KB) ( 5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荔湾3-1气田气藏流体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资料及研究成果所得到的地层物性参数,结合构造形态和井点信息,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完成气藏地质储量拟合。从井网部署、初期采气速度、气层动用秩序、断层的连通敏感性及最小井底流压敏感性等多方面对气藏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气田实际开发生产。

    井下流量测量装置在MPD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石 磊;陈 平;胡 泽;付英军
    2010, 32(6):  89-9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8
    摘要 ( 752 )   PDF (430KB) ( 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常规钻井和欠平衡钻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控压钻井(MPD)技术已经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的井下流量测量装置采用节流压差法,接在近钻头处,能够随钻监测井下环空流量,并通过随钻测量技术(MWD)把数据及时传至地面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及早发现溢流或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该技术与现有控压钻井系统结合,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从而提高钻井的安全性及降低钻井成本,为安全可靠地进行控压钻井提供保障。

    草舍油田CO2驱中沥青质沉淀分析及防治措施
    刘伟;李实;王思然;孙 雷;
    2010, 32(6):  93-9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19
    摘要 ( 942 )   PDF (263KB) ( 6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2驱油容易引发地层原油中的沥青质沉淀,使渗透率降低、润湿性反转,造成地层伤害,降低注气采油效率。针对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CO2驱实际,开展了CO2混相驱过程中沥青质沉淀条件、沉淀机理及其危害的研究,探讨了CO2注入参数与沥青质沉淀的热力学关系,获取了沥青质沉积前缘与注气前缘一致,在注入端、泡点压力附近沥青质沉淀最多,低驱替压差比高驱替压差对应的沥青质沉淀量高的实验结论。利用P-X相图表征第二液相与沥青质沉淀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多次接触过程中沥青质沉淀的相态预测模型,指出较低的CO2注入压力和较高的驱替压差或注入芳烃类溶剂有利于减少沥青质在近井地带沉淀,提高CO2驱替增油效果。

    多油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层系细分研究
    罗水亮;曾流芳;李林祥;闫效义
    2010, 32(6):  98-10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0
    摘要 ( 856 )   PDF (943KB) ( 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滨南油田毕家断块沙三下亚段属于多层砂岩、强非均质性油藏,其纵向上含油小层多达58个,开发过程中暴露出层间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分析,提出利用K-均值算法对小层进行分层聚类,建立定量化的开发层系划分标准,指导开发层系的划分。通过K-均值算法将滨南油田毕家断块沙三下亚段细分为三套开发层系,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利用K-均值算法对开发层系进行定量划分是可行的,细分开发层系后渗透率极差变小、层间矛盾减缓,预测15年后采收率提高13.4%。

    阿尔及利亚某油田富气混相驱数值模拟研究
    魏旭光;王生奎;
    2010, 32(6):  103-10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1
    摘要 ( 759 )   PDF (622KB) ( 5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相驱数值模拟是验证室内实验结果以及开展敏感性分析、注入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油藏流体模拟和长细管、试验井组的混相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较为吻合,确定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最小混相组成MMC(37.1∶62.9)在油藏条件下能达到混相状态,经压力、温度以及注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在Ⅳ区推荐交替注入方式(周期半年),累计混相段塞大小0.1PV,注Ⅱ、Ⅲ层;采Ⅰ、Ⅱ、Ⅲ层。

    塔里木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对策研究
    张学磊;胡永乐;樊茹;焦玉卫;张守良
    2010, 32(6):  107-11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2
    摘要 ( 671 )   PDF (215KB) ( 5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洞型油藏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严重,油气水关系复杂,给这类油藏的开发带来了很大困难。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缝洞型油藏的开发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油藏井型、水体能量、开采速度、开发方式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底水存在的单缝洞模式适合采用直井开发,而有水体的单缝洞情形更适合用水平井进行开发。结合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藏注水的成功实例确立了注水吞吐等主要的开发技术对策,为此类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缝洞型油藏三重介质数值试井模型影响因素
    张冬丽;李江龙;吴玉树
    2010, 32(6):  113-12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3
    摘要 ( 707 )   PDF (3436KB) ( 5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缝洞型油藏三重介质数值试井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各个模型参数对试井曲线的敏感性,确立了数值试井模型的参数体系。这些参数直接对应着油藏渗透性、缝洞大小、长度等物理量,更直观具体。不同的参数对曲线的影响方式不同:原始地层压力和裂缝渗透率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的位置分布,表皮系数、井筒储集系数主要影响早期的曲线形状,基质渗透率等其他参数的影响则反映在曲线上的两个拐弯处,这些结论在曲线拟合求参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级脉冲高能气体压裂裂缝动态扩展分析
    孙志宇;刘长印;苏建政;李宗田
    2010, 32(6):  121-12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4
    摘要 ( 695 )   PDF (245KB) ( 7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高能气体井下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内高能气体流动质量、动量守恒方程,并确定了其边界条件,应用半解析法定性分析了裂缝入口处气体加载速率与爆燃气体压力在裂缝内分布的关系。基于断裂力学中的动态能量释放率分析法,考虑裂尖动态响应情况,分析高能气体作用下裂缝起裂和扩展。通过设定井下多级脉冲气体压力历程曲线,在离散时间域内,气体流动方程和动态能量释放率方程联合迭代求解,可以计算裂缝扩展速度及裂缝扩展长度,并得到裂缝起裂、止裂压力与时间。算例分析进一步表明:多级脉冲高能气体压裂裂尖动态响应对裂缝扩展结果影响的显著性,与准静态结果相比,止裂时间提前,止裂压力升高,裂缝长度明显减少。

    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数值试井模型
    彭朝阳;龙武;杜志敏;李传亮
    2010, 32(6):  125-12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5
    摘要 ( 714 )   PDF (538KB) ( 6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多重介质试井模型不符合缝洞型油藏网络状分布、非均质性极强的地质特征,建立了新的试井模型,将大尺度溶洞(流体主要的储集空间)视作零维模型,裂缝、孔洞发育的条带状地层(沟通溶洞的渗流通道)作为控制流体流动的一维模型,从而构成离散介质网络(DMN)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油水两相数值试井模型,对渗流通道的储渗性能、大尺度溶洞的容积和距测试井的距离等因素对测试井压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油藏试井压力导数曲线上类似“凹子”的特征是由大尺度溶洞向渗流网络的窜流造成的。实例分析表明,新模型解释结果与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一致。


    稠油蒸汽驱生产井井筒温度计算
    桂烈亭;刘贵满;马春宝;张世民
    2010, 32(6):  130-13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6
    摘要 ( 914 )   PDF (538KB) ( 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对蒸汽驱生产井井筒温度实时动态监测的目的,以传热学和两相流理论为基础,以能量守恒为依据,基于温度和压力对热物理参数的影响,着重考虑了蒸汽驱受效层对地温梯度变化的影响,推导出蒸汽驱稠油井井筒温度分布的非齐次微分方程,建立了井筒温度场的二维数学模型。据此可直接由井口温度、产量等参数准确计算出井筒温度分布规律,为进一步预防闪蒸、提高泵效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的井筒温度与实测温度吻合。
    稠油出砂规律及出砂模拟实验研究
    房茂军;曾祥林;梁 丹;孙福街;
    2010, 32(6):  135-13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7
    摘要 ( 1290 )   PDF (360KB) ( 6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依据径向流动进行室内大型出砂评价的思路,研制了油井出砂的模拟实验装置。针对渤海区域常用的金属纤维防砂管、金属网防砂管和割缝管,进行了围岩应力作用下的出砂流动实验,对地层在围岩应力状态下出砂和流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流出砂的粒径变化情况,观察和模拟了环境控制条件下的出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网布筛管对泥质的防堵塞效果最好,割缝管次之,金属纤维防砂管对泥质较敏感,泥质含量高的情况下不宜使用金属棉防砂管;对不同防砂管产出砂进行粒度分析,产出砂粒径开始时较大,可远远超过防砂精度,最大的可超过防砂精度的2~3倍,后迅速降低,说明在防砂管周围有砂桥形成。环空周围堆满砂后,产量迅速下降,随着微小砂粒的流出,孔渗结构得到改善。金属纤维防砂管产量低,产量稳定,割缝管和金属网防砂管产量高,割缝管产量有略微下降趋势,金属网防砂管产量有波动。
    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水驱规律研究
    孟立新;任宝生;鞠斌山
    2010, 32(6):  139-14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8
    摘要 ( 892 )   PDF (431KB) ( 6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港油田油藏类型大多为断块油藏,断层多、断块小、储层非均质性强,且绝大多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目前,水驱效果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应用室内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断块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水驱油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块油藏水驱油效率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变化而逐渐增大;在极限含水以后,通过提高注水倍数虽然仍能提高驱油效率,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耗水量。研究成果对高含水油田开发调整思路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渤海油田原油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刘立伟;向问陶;张 健;
    2010, 32(6):  143-14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29
    摘要 ( 722 )   PDF (302KB) ( 6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考察了温度、含水率、剪切速率和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渤海油田原油乳状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黏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随含水率上升而上升,随剪切速率上升而下降,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在0~55℃含水率高于40%时,乳状液体系呈现非牛顿流体特性,在55~70℃含水率低于40%时,乳状液体系呈现牛顿流体特性,渤海油田一号平台原油的转相点为含水率70%左右,二号平台原油的转相点为含水率60%左右。

    稠油胶质特性及其对沥青质吸附行为研究
    叶仲斌;程亮;向问陶;刘义刚;李纪晖
    2010, 32(6):  147-15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30
    摘要 ( 977 )   PDF (349KB) ( 6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4种稠油胶质的分子结构特性及其对塔河、辽河沥青质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胶质吸附行为与沥青质分散稳定性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 4种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曲线形状是胶质多层吸附及渗透进入沥青质微孔结构的综合反映。4种胶质吸附等温曲线形状与其分子结构特性对照表明,塔河、渤海和辽河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在低平衡浓度部分产生紧密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曲线平滑;在高平衡浓度部分, 因其较强极性导致正庚烷对其亲和作用力不及沥青质从而发生相态分离, 在沥青质表面产生积极吸附造成曲线斜率急剧增大; 较弱极性的华北胶质未产生明显相态分离现象, 而是随浓度增加成比例渗透进沥青质聚集体中产生吸附。4种胶质的吸附行为与其分散稳定沥青质的有效性之间关系显示了胶质对沥青质的分散稳定能力既与其吸附量有关,也与其分子结构特性有关。


    免焙烧FCC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杨红健;梁香娜;王 欣;张舜光;侯凯湖
    2010, 32(6):  155-15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31
    摘要 ( 634 )   PDF (520KB) ( 5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免焙烧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助剂P和螯合剂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O、MoO3负载量分别为3%和12%的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助剂P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选择性,但对活性影响较小;螯合剂柠檬酸(CA)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较显著,当每摩尔(Co+Mo)中添加0.75mol的CA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轻质油蜡样分析和固体防蜡剂的研制
    周成裕;陈明燕;陈馥;萧瑛;黄文章
    2010, 32(6):  159-16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32
    摘要 ( 924 )   PDF (617KB) ( 6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国西部部分油田油井结蜡而存在的生产实际问题,现场采集了油井的结蜡样品,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采集蜡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蜡样中含有芳烃、正构烷烃和沥青质等相对大的颗粒物质。根据蜡样的特点,在室内对固体防蜡剂的主剂和助剂等进行了优选和复配,最终研制出了适用于轻质油油井防蜡用的固体防蜡剂。运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该固体防蜡剂在原油中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得出该固体防蜡剂的溶解速度分别为
    1.094mg/L?min-1(50℃)、2.112mg/L?min-1(55℃)、4.925mg/L?min-1(60℃)时,防蜡效果较好,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防蜡率超过50%。并通过评价结果分析研究了防蜡剂产生效果的机理,同时得出了在油田现场实际施工时要注意井深情况的结论。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他
    利用更新比率恒定理论整合多学科信息建模
    尹艳树;赵磊;吴晓龙
    2010, 32(6):  164-16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33
    摘要 ( 1300 )   PDF (512KB) ( 4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更新比率恒定理论及其整合多学科信息建模方法。与传统的整合多学科信息方法相比,概率更新比率恒定理论其假设条件较弱,符合实际,数学推导严谨,且整合多学科信息方法简单,方便将不同来源、分辨率和可信度的信息整合到储层地质模型中。实际应用研究也表明,概率更新比率恒定理论在综合多学科信息方面更具备优势,所建立的模型与地质研究结果匹配程度高,抽稀检验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更高。为油田开发后期多学科信息综合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

    管道冬季泄漏土壤热波动及原油渗流数值计算
    马贵阳;杜明俊;付晓东;张冬泽
    2010, 32(6):  169-17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34
    摘要 ( 675 )   PDF (471KB) ( 6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埋地管道泄漏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相变数学模型,对冬季热油管道不同位置泄漏前后大地温度场的变化及原油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管道泄漏后,一定时间内管道周围土壤温度波动剧烈,由于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泄漏前锋原油温降较快,很快达到凝点,并出现不同形态的动态凝油层,致使原油渗流速率降低,热影响区范围变化逐渐趋于平稳。且随泄漏位置的不同,地表温度变化及土壤中原油分布差异较大。应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检测管道泄漏是可行的。

    静压、压差与泊松比对定子衬套变形的影响
    祝效华;石昌帅;童华
    2010, 32(6):  175-17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35
    摘要 ( 771 )   PDF (12848KB) ( 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压、压差及橡胶泊松比对螺杆钻具的输出性能和机械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以用量最多的5/6头螺杆钻具的定子衬套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静压及静压与压差同时作用时定子衬套的受力状态、变形规律以及橡胶泊松比对衬套变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压的改变不影响变形规律,但对变形幅值影响很大,会影响密封性能;压差作用会引起衬套变形规律与变形幅值的变化,随内压增加,压差对衬套变形的影响有所减小;橡胶泊松比的微小变化即会对定子衬套变形规律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应严控橡胶质量,尽量增大定子橡胶的泊松比。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衬套过盈量的选取及线型的优化设计,以提高螺杆钻具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