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12-20
    专家论坛
    泡沫流体在井筒内流动时的耦合数学模型
    李兆敏a 王登庆a 黄善波b
    2008, 30(6):  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1
    摘要 ( 1820 )   PDF (266KB) ( 5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均质平衡流模型,根据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了计算泡沫流体在井筒内流动时的密度、压力和温度分布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编程求解,给出了泡沫流体的压力、温度和密度沿井深的分布规律。计算分析表明,泡沫流体在井筒内流动时的密度、压力和温度是相互影响的。泡沫质量越大,泡沫流体的温度变化越大,而压力和密度变化则相对平缓。在将泡沫流体应用于深井作业时,不能忽略温度变化对泡沫参数及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在大泡沫质量下。由于考虑了传热和温度变化对泡沫流体的影响,该模型比常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更广。
    地质勘探
    北三台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地震响应及分布规律
    周路 靳利超 雷德文 贾希玉 汪长明
    2008, 30(6):  5-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2
    摘要 ( 1116 )   PDF (764KB) ( 8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山岩是北三台凸起石炭系主要储集层,从下向上可划分出3个火山序列,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技术可建立井下火山岩相与井旁地震响应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借助三维地震资料对各个火山序列界面进行地震对比解释,然后对每个火山序列进行地震相划分,共识别出5种主要地震相。根据单井相标定关系可将地震相转换为火山岩相,从而再现了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相的分布特征。综合石炭系顶部遭受剥蚀程度、断裂发育、火山岩岩相分布特征、石炭系上覆盖层发育程度、井下油气显示情况和与生烃凹陷的距离等因素,确定出北三台凸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砂特征及成藏模式探讨
    方朝合 李剑 刘人和 拜文华 王义凤
    2008, 30(6):  11-1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3
    摘要 ( 1149 )   PDF (298KB) ( 6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该区多处发现油砂露头,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该地区油砂特征和成藏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砂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油砂为例,采用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油砂的物理特征及油砂含油率特征,初步计算出该区油砂油的地质资源量;通过对地质、构造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油砂的富集模式,发现该区砂体空间展布和物性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这两个主控因素对该区油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利津—民丰Es4-Ek气源岩生烃时空有效性分析
    蔡东梅;蒋有录 刘华 徐昊清 孙立东 
    2008, 30(6):  14-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4
    摘要 ( 1040 )   PDF (322KB) ( 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热流史的恢复结果对利津—民丰地区沙四上亚段、沙四下亚段第一、二、三套和孔二段5套主力气源层的成烃史进行了研究。热流史恢复结果表明,自新生代以来,古地温梯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孔一早期为5.28℃/100m,降至现今为3.60℃/100m;不同层段、不同构造部位的气源岩演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沙四上亚段气源岩现今开始大量生油和伴生气;沙四下亚段第一套气源岩主要生裂解气时期为馆陶组沉积末期至今;孔二段气源岩主要生裂解气时期为沙一沉积时期至今。
    开放体系下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研究
    张辉;彭平安
    2008, 30(6):  18-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5
    摘要 ( 1121 )   PDF (301KB) ( 8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生烃动力学方法对烃源岩进行定量评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对Ⅰ、Ⅱ型干酪根在开放体系下的热解模拟实验,研究了Ⅰ、Ⅱ型干酪根热解生烃演化特征,获得了Ⅰ、Ⅱ型干酪根的生烃动力学参数。Ⅰ型干酪根生烃的活化能分布范围为230~276kJ?mol-1;Ⅱ型干酪根活化能分布范围为234~276kJ?mol-1。在此基础上,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将此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实际地质中。结果表明,Ⅰ型干酪根主要生烃期在130~180℃(Ro在0.80%~1.63%);Ⅱ型干酪根主生烃期在141~177℃(Ro在0.92%~1.56%)。生烃动力学方法可较好地将实验数据外推到地质实际过程,在烃源岩评价与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塔北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储层特征与成藏规律
    旷理雄 郭建华 刘辰生 黄太柱
    2008, 30(6):  22-2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6
    摘要 ( 1256 )   PDF (369KB) ( 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等方法,总结了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荧光薄片与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油气注入史与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砂岩、中砂岩、砾质不等粒砂岩和砾质砂岩,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大容积、渗透性能好的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中的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区内中部YQ3—YQ4—LX4—LX2井区一带。提出断裂是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燕山期油气藏逐步建立、喜马拉雅期圈闭定型与油气藏重建是重要的成藏机制,构造圈闭和断裂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
    火山岩储层裂缝的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王建国 何顺利 刘红岐 宋运武
    2008, 30(6):  27-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7
    摘要 ( 860 )   PDF (409KB) ( 6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为例,阐述了岩芯裂缝的总体发育特征,论述了裂缝在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利用曲线元的原理和算法建立了裂缝的定量判别标准。最后将常规测井的判别结果与岩芯裂缝、成像测井进行了对比。实践证明,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在裂缝识别方面可以互为验证和补充,综合多种方法方能有效地判别火山岩储层裂缝,对于其他类型储层的裂缝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研究进展
    薄冬梅 赵永军 姜林 龚永杰 李宗亮
    2008, 30(6):  31-3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8
    摘要 ( 1069 )   PDF (188KB) ( 6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影响渗透率差异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从裂隙系统的发育、煤储层有效应力、煤层构造演化、煤岩变质程度几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与高渗区空间分布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对其研究技术、手段、主要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性、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
    磨溪气田嘉二段沉积相再认识
    罗冰 邹娟 唐青松 丁熊 黄勇斌
    2008, 30(6):  35-3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09
    摘要 ( 1501 )   PDF (598KB) ( 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川中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环境的判别一直存在潮坪相和非潮坪相的争论,以磨溪气田岩芯精细描述、薄片鉴定、测井曲线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嘉二段沉积古地理背景、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发现磨溪嘉二段并非大面积分布的潮坪相,而是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蒸发海台地相,并以潮下还原环境为主,类潮坪沉积特征仅见于嘉二2B层,可识别出台坪、粒屑滩、滩间海、半局限-局限泻湖、蒸发泻湖等亚相及其多种不同的沉积微相。嘉二1亚段主要为半局限-局限-蒸发泻湖夹风暴岩沉积,嘉二2A层以发育鲕粒滩微相为特征,嘉二2B层以台坪亚相为特色,嘉二2C层发育砂屑滩和蒸发泻湖亚相。不同微相储集性能分析表明云坪、砂屑滩和鲕粒滩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特点及勘探前景
    谢继容 张健 李国辉 唐大海 彭军 
    2008, 30(6):  40-4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0
    摘要 ( 1123 )   PDF (220KB) ( 8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特点,指出须家河组是在上扬子地台西缘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由于其独特的生储盖组合,是四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层系之一。须家河组气藏纵向上发育了3套“三明治”式的成藏组合,岩性气藏、构造-岩性复合气藏为主要的存在形式,具有成藏组合多,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关系复杂,气藏类型多样,受烃源、储层、古今构造及前陆盆地结构等多元叠合控制的特点。认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匹配总体较好,存在5个天然气有利富集区带,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印尼J区块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
    刘亚明;薛良清 杨福忠;张春雷;
    2008, 30(6):  45-4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1
    摘要 ( 1747 )   PDF (544KB) ( 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酒泉石大凹陷第三系储盖组合与勘探潜力分析
    易定红 王斌婷 王天琦 苟迎春 苏玉平
    2008, 30(6):  50-5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2
    摘要 ( 1941 )   PDF (425KB) ( 5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二、三维地震资料,在酒泉盆地石大凹陷第三系火烧沟组和白杨河组中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SLSC1和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研究表明石大凹陷第三系SLSC1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和滨浅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详细分析了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第三系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有利储集体分别是位于LSC1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冲积扇扇中和扇缘辫状水道砂以及位于LSC2基准面上升半旋回辫状水道砂,在平面上位于白南5井以北、单7井以南及白南2井以西冲积扇扇中与扇缘过渡区域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和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关于粒内裂缝分布带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
    刘金华a;b 杨少春a;b 任怀强a;b 梁 芹a 陈 旋b 
    2008, 30(6):  54-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3
    摘要 ( 1520 )   PDF (363KB) ( 6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进行以岩芯铸体薄片和普通薄片为基础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许多井中发育分布较广的粒内裂缝。针对工区内断层下盘裂缝发育区的范围和裂缝的发育程度均明显比上盘要小,并且离断层越远,裂缝发育越少,在宽度和条数上也有变小的趋势等特点,经过分析和论证认为此种裂缝不是由正常的地层沉降压实产生的,而是挤压环境下逆冲断层作用产生的。经统计分析发现裂缝带发育的宽度与断层的断距存在密切的关系。利用统计和回归等方法提出了一种预测裂缝带发育的宽度与断层的断距关系的方法,可以定量预测裂缝发育带的宽度。
    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雷卞军 刘斌 李世临 王小蓉 刘华明
    2008, 30(6):  57-6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4
    摘要 ( 1645 )   PDF (366KB) ( 7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地区上古生界山1-盒8段地层为一套富含同沉积火山物质的致密砂岩,其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关系密切的实际,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和20口井的300余块常规薄片观察分析得出:本区盒8、山1段砂岩储集层主要成岩作用有水化反应、压实作用、碎屑物质的蚀变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其成岩序列为水化反应-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火山物质的碳酸盐化、火山物质和长石的高岭石化、火山物质的硅化作用)-溶蚀作用-高岭石胶结-自生石英胶结-方解石胶结。压实和溶蚀作用分别为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和建设性成岩作用,二者对砂岩储层孔隙发育影响较大
    地层倾角测井沉积构造与层序界面识别
    李国永 徐怀民 刘太勋 王海更昌伦杰
    2008, 30(6):  62-6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5
    摘要 ( 1718 )   PDF (657KB) ( 7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相关对比法对关键井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处理,结合地质构造图反映出的构造倾向,确定倾角资料长相关处理参数;结合岩芯照片对倾角资料进行微细处理,确定短相关处理参数。利用确定的长、短相关处理参数,对哈得逊地区的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建立了东河砂岩储层典型的层理和微构造倾角解释模型;对中泥岩段开展了层序地层研究,根据长窗长倾角矢量图和累积倾角图,在中泥岩段识别出1个完整的三级层序、2个准层序组和5个准层序;利用短窗长处理的倾角矢量图,结合原始电导率曲线和倾角测井解释结果,进一步识别出中泥岩段有7个岩层组和16个岩层。
    西峰油田长8油组沉积相与油气分布规律
    司学强 张金亮
    2008, 30(6):  67-7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6
    摘要 ( 875 )   PDF (501KB) ( 5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详细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认为西峰油田长8油层为河控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据沉积层序特征,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3种砂体微相。在沉积微相垂向和平面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并对沉积时期的气候、地形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叠合形成的指状砂坝砂体是研究区最具特色砂体类型,而指状砂坝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河口砂坝砂体共同构成了研究区内的主要油气储集体,研究成果为储集相带的预测及下一步的勘探奠定了基础
    埕岛油田沉积微相定量识别
    焦巧平
    2008, 30(6):  72-7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7
    摘要 ( 1607 )   PDF (315KB) ( 6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埕岛油田范围大、井多、目的层多、取芯井多的实际,采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沉积微相定量识别模式,研究表明,结合该油田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由取芯井推及非取芯井的难易程度,选出本区表征沉积微相的5个特征参数(砂厚、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和粒度中值),建立了曲流河的4种优势微相判别函数,对取芯井样品回代验证表明正判率为86.7%,在此基础上定量识别310口井12个主力层的沉积微相,判别分析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走滑构造与油气成藏
    范秋海;吕修祥 李伯华 
    2008, 30(6):  76-8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8
    摘要 ( 1480 )   PDF (317KB) ( 7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走滑构造现象有大型、中型和小型之分,发育部位及石油地质特点存在很大差别的问题。研究了走滑断裂与油气成藏关系,认为:大型走滑断裂带是油气富集地带,沿线一般发育有走滑盆地。走滑盆地具有沉积速度快等沉积特点,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优质储层的发育。走滑断裂活动可形成雁列、花状等一系列典型的伴生构造,这些构造往往紧邻生油凹陷,并且经断裂与烃源岩相通,是良好的油气圈闭。走滑断裂不但可以形成利于油气成藏的静态要素,而且走滑活动还利于生油母质向油气转化、可改善储层物性、利于油气的排出和运移。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深井随钻扩眼钻柱扭转振动分析
    石晓兵 陈平 熊继有
    2008, 30(6):  81-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19
    摘要 ( 955 )   PDF (253KB) ( 7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深井、超深井、高压油气井等钻井作业中安全高效的扩眼问题,研究随钻扩眼钻具组合在井下的实际受力情况,对随钻扩眼钻进钻柱扭转振动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提出了研究扩眼器的质量偏心、钻机顶部支撑等因素对扭转振动作用的力学分析模型,并讨论了随钻扩眼钻具组合的扭转振动频率和动力学强度等力学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减少扭转振动带来危害的技术措施,为油气深井高效随钻扩眼的钻井参数的优化和安全钻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下部钻柱有限元动力学仿真研究
    林元华 付建红 卢亚锋 戴荣东 阎振来
    2008, 30(6):  85-8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0
    摘要 ( 942 )   PDF (360KB) ( 5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下部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的振动状态,分析了振动机理,并建立下部钻柱组合节点单元三维动力学模型,运用强迫频率理论和高斯列主消元法对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不同转速下的最大径向变形及弯曲应力,绘出相应的幅频响应曲线,确定相应的临界转速。研究表明,钻柱转速对钻柱振动影响较大,通常钻柱工作转速要避开钻具组合谐振频率,可减缓钻柱振动,保护钻柱。
    轻油油藏高压注空气油与空气反应的活性研究
    杜建芬 郭 平 王仲林 孙玉凯 刘滨
    2008, 30(6):  92-9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2
    摘要 ( 1804 )   PDF (413KB) ( 5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压力差热分析实验(PDSC)和热重与差热分析实验(TG/DSC),研究了鄯善轻油油藏原油在岩石矿物组成、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下,同空气反应的活性情况,以及由于氧化反应引起的自动升温及放热情况。结果表明,对鄯善油样,在温度低于300℃时,同氧气的反应能力很强,并能产生大量的热,同时增加压力能急剧提高氧化反应速度,在低温范围内,氧化反应放热量增加,热流曲线变得陡直;当压力达到4136kPa、温度215~220℃时油样表现出剧烈放热反应,出现气相中的燃烧或爆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油样的氧化反应,也由于表面积的增加而加强,由于地层岩石中可能含有微量元素,起到催化作用,增进了油样氧化反应;在低温范围内鄯善油样有很强的挥发趋势,并没有反映出油样在气相中的氧化反应情况;同时油样具有较高API重度,低压条件下TG/DSC测试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氧化反应的趋势,高压条件下的TG/DSC或PDSC测试以及ARC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孔隙介质中油相非平衡吸附的数学模型
    樊建明 郭平 陈建文 孙良田
    2008, 30(6):  97-10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3
    摘要 ( 937 )   PDF (199KB) ( 4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理论上描述储层孔隙介质时对流体吸附的研究很少的问题,把油相(凝析油、原油)看作为一个多组分液态烃的高分子溶液,以吸附过剩量为基础,用基团贡献法(UNIFAC法)确定溶液中各组分的活度系数,引入相平衡数据热力学一致性的检验方程(GibbsDuhem),并结合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相和体相的逸度相等、以及其他关联式得到平衡态吸附数学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同时考虑到相间存在质量传递,相平衡过程不可能在瞬间完成,从而引入与时间相关的组分模型,得到非平衡吸附的数学模型。
    A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江山;蒋明煊 程彦武 
    2008, 30(6):  101-10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4
    摘要 ( 926 )   PDF (227KB) ( 6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国内外已投入开发的大量油田都己经进入中高含水期和产量递减阶段,大量可动原油采不出来的问题,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洛伦茨曲线法研究了A油田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得出A油田存在较严重的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具有中等程度的层内非均质性。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认为洛伦茨曲线法比统计学方法更实用,更直观,操作更简便,并且能定量地研究储层非均质程度。
    油砂开采技术和方法综述
    郑德温 方朝合 李剑 葛稚新 王义凤
    2008, 30(6):  105-10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5
    摘要 ( 1018 )   PDF (246KB) ( 8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点对加拿大等国油砂开发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详细叙述了目前世界上油砂开采的各种有效技术和方法,对露天开采和地下就地开采的技术适应条件分别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不同的油砂所适合的不同开采方法,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今后油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特低丰度超薄油层水平井开发影响因素
    张国良;罗中华 赵德利 刘月田
    2008, 30(6):  109-11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6
    摘要 ( 1134 )   PDF (359KB) ( 5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特低丰度超薄油层水平井的开发问题,研究了影响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敏感程度,现有井网的渗流与开发特征及调整方法。以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为例,其最突出特点是油层厚度小,单位面积油藏供液能力和吸水能力弱,研究认为:水平井必须充分扩大控制面积才能保证足够的产油量和开发效益,单位面积油藏内有效水平井段长度(即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保持较小状态,就可以与特低丰度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即满足油层产液的需要;该类油藏布井的关键是要精确控制钻遇点在水平面上的位置。阶梯状水平井井网油水驱替前缘及剩余油区域均为不对称、不均衡状态,影响井网开发效果,利用不均衡分层注水或分支水平井代替阶梯水平井等调整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开发效果。
    粘弹性稠油的驱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徐丕东;王丽霞 苏玉亮
    2008, 30(6):  113-1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7
    摘要 ( 875 )   PDF (390KB) ( 6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粘弹性稠油一维两相驱替数学模型基础上,考虑影响稠油松弛特性的两个因素:温度和胶质-沥青质含量(体积分数),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松弛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水驱稠油的影响。分析表明:温度越高,松弛特性越弱;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松弛特性越强,粘弹特性越显著;松弛特性可以降低驱替压力梯度,提高含水饱和度,推迟见水时间,延长开采时间,提高采收率,改善水驱粘弹性稠油的开发效果,但其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胶质-沥青质含量的降低而减弱。研究成果为粘弹性稠油的驱替特征及其开发效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低渗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数值模拟研究
    于洪敏 任韶然 杨宝泉;左景栾 唐汝众
    2008, 30(6):  117-12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8
    摘要 ( 1671 )   PDF (266KB) ( 6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采收率,基于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拟合氧化实验的压力降、产出气体含量,建立了注空气低温氧化(LTO)模拟模型,评价了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对比了注空气与注N2的驱油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实际应用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方法可行;胜利油田渤南罗36断块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注气速度、油藏温度、剩余油饱和度、油藏倾角、射孔位置等;注空气相对于注N2而言成本低,驱油效果好。为胜利油田低渗油藏注空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气水交替驱油藏注入能力分析及优化
    李菊花a;b 姜涛c 高文君 刘滨
    2008, 30(6):  121-1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9
    摘要 ( 1190 )   PDF (362KB) ( 7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注入能力降低是制约气水交替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的问题,以相似理论中的检验分析法推导了气水交替注入无因次注入能力方程,运用考虑相渗和毛管滞后效应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无因次注入能力的因素影响,讨论并优化了注入水气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定油藏体系,通过增加注入气的富化度提高粘滞力重力比来达到改善驱替效果的方法比片面地增加注气速度更高一些;水气比越高,达到相同开采效果所需气量越小,但因此而出现较明显的注入能力下降的趋势。对于低粘滞力重力比的注气条件,选择水气比为2最佳;而对于高粘滞力重力比,则水气比为1是最佳选择。建议在水气比的优选时充分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注入流体特性进行分析。
    储层毛管压力曲线构造方法及其应用
    刘晓鹏 肖亮 张伟
    2008, 30(6):  126-1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0
    摘要 ( 1180 )   PDF (456KB) ( 7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连续获取储层毛管压力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针对储层毛管压力资料非常有限这一问题,以169块不同类型的岩芯压汞资料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利用常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并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模型。通过与实际岩芯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构造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优选综合物性指数模型来连续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将该毛管压力曲线应用于实际储层评价中以求取平均毛管半径、最大毛管半径和储层含水饱和度等地层参数以及评价储层的孔隙结构,与岩芯分析结果以及油田现场利用测井模型解释获取结果对比表明,新模型计算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超高密度水泥浆加重剂粒径和加量优化模型
    徐璧华a 刘汝国;刘 威a 姚恒申b 林科雄a
    2008, 30(6):  131-13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1
    摘要 ( 1521 )   PDF (247KB) ( 6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超高密度水泥浆由于体系中惰性颗粒较多,水泥浆流变性能与水泥石力学特性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以颗粒级配和紧密堆积原理为理论依据,通过计算水泥石单位面积上加重剂所占面积比,建立了加重剂不同粒径匹配模型和不同粒径加重剂加量的数学模型。调整体系加重剂的颗粒粒径匹配,并对加量进行优化计算,使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模型计算出添加三级颗粒时,粒径的最佳匹配关系为r1∶r2∶r3=1.00∶0.40∶0.07,三级颗粒的体积加量为V1∶V2∶V3≈354∶45∶1。大量实验表明,密度为2.6g/cm3的超高密度水泥浆经过合理粒度级配、加量控制的水泥石抗压强度可达到12MPa(24h,50℃常压养护)以上,且流动性能良好,在现场能够一次完成配浆。
    RMT在宝浪油田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
    徐静 高伟 楚延军 吴奎员
    2008, 30(6):  135-1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2
    摘要 ( 1755 )   PDF (266KB) ( 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宝浪油田多年注水开发使原始的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关系因水淹而破坏的实际问题,采用了RMT(Reservoir Monitor Tool,油藏监测仪)测井对该油田的典型井进行监测、评价,准确地提供了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诸多地层参数。实践应用表明,结合油田的地质特征,设计适当的监测层段,采用合适的解释模型能够对油田的水淹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对油田的稳油控水措施的实施可起到关键指导作用。
    计算气井储量新方法
    张风波 王怒涛 黄炳光 陈 军 冯国庆
    2008, 30(6):  138-1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3
    摘要 ( 908 )   PDF (201KB) ( 6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采用弹性二相法结合物质平衡方程作为计算全井储量的新方法。弹性二相法主要用于气藏开发进入拟稳态以后,要求压力和产量的测量精确,气藏的工作制度对弹性二相法储量也有很大影响,其计算可靠程度已被矿场实际证实;物质平衡方程在开发初期计算精度不高。将弹性二相法与物质平衡法结合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该方法既能很好地应用弹性二相法,又能体现物质平衡,使得该方法适用范围更广,计算结果更可靠,对致密气藏具有更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实例气井动态储量进行的验证对比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实际验证是可行的。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注空气催化氧化渤海稠油降粘工艺可行性探讨
    唐晓东;崔盈贤 孟科全 周郁良 刘晓辉
    2008, 30(6):  141-14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4
    摘要 ( 1719 )   PDF (357KB) ( 6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SZ361稠油进行了室内空气氧化探索实验,检测和分析了氧化稠油酸值以及尾气中含氧量变化,证实了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机理,并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稠油催化氧化有一定效果,氧化5d后,尾气中O2含量(体积分数)从空气中的21%消耗低至仅2.5%;在稠油50g,催化剂用量1.4%,空气压力0.7MPa,反应温度90℃,氧化48h,加水60%,300r/min搅拌的实验条件下,对海上稠油进行催化氧化降粘实验,粘度由2004mPa?s降至100mPa?s,降粘率可达95.0%。
    胶凝含蜡原油屈服时间研究
    彭建伟 张劲军 侯磊 韩善鹏
    2008, 30(6):  145-14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5
    摘要 ( 910 )   PDF (232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胶凝含蜡原油的屈服规律问题,定量描述了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控制应力模式下,使用RS150流变仪对胶凝大庆原油、北疆原油和吐哈原油等3种含蜡原油进行了应力阶跃式加载和应力匀速加载两种作用方式下的屈服特性实验。发现对于胶凝含蜡原油,随应力加载速率的减小屈服时间单调增加,数据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很好的幂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胶凝含蜡原油应力加载速率与屈服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结合量纲分析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利用国内外文献中的不同胶凝含蜡原油的实验数据对该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式具有通用性。
    复配稳泡剂泡沫体系高盐增效性及粘弹性研究
    刁素 朱礼平 黄禹忠 周明 
    2008, 30(6):  149-1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6
    摘要 ( 1044 )   PDF (305KB)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研制出的复配稳泡剂泡沫体系,在80℃下开展了高盐对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和表观粘度影响的研究,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含盐、含盐度为7.08×104mg/L和20.30×104mg/L的泡沫的微观结构,试图找到高盐增效性的作用机理;运用HAAKE流变仪研究了高矿化度泡沫体系的粘弹性。实验结果显示:泡沫体系具有高盐增强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和表观粘度的效应,同时,该泡沫体系还存在一个最佳抗盐度;扫描电镜显示高浓度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形成了高强度的复合膜,从而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粘弹性。首次对泡沫体系的高盐增效性进行了研究,丰富了泡沫体系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安全优化钻井实时监控智能系统模型及应用
    郭建明
    2008, 30(6):  153-1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7
    摘要 ( 1813 )   PDF (367KB) ( 6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钻井工程信息管理、钻井参数实时采集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集成为一体,设计并实现一个安全优化钻井实时监控智能计算机系统。系统的知识模型由领域层、推理层和任务层组成;知识的表示应用了本体论中的科学方法,建立基于本体的安全优化钻井领域知识构架,对钻井数据、信息、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实现安全优化钻井知识整合。系统可用于钻井设计、施工、完钻总结阶段的钻井异常问题的检测、识别、预测、诊断、预防和处理,实现安全优化钻井的目标。
    复杂工况下热油管道泄漏识别与定位方法研究
    陈志刚;张来斌 梁伟 陶 华
    2008, 30(6):  157-1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38
    摘要 ( 1173 )   PDF (255KB) ( 7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复杂工况下热原油管道泄漏难以准确识别的难题,提出采用基于多元支持向量机的管道泄漏诊断方法,并建立了识别模型,可以在小样本情形下完成模型的训练工作,实现多种工况下对压力波动信号的分类识别,从而提高评判泄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针对热油管道负压波波速受油品及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所导致的定位误差,分析了管道沿程轴向温降以修正负压波波速,并采用牛顿-柯特斯积分方法对传统泄漏定位公式进行了改进。现场实验表明,基于多元支持向量机的检测方法能有效地识别管道运行异常状态,改进的漏点定位算法使得定位精度从原来的2.5%提高到1.0%。
    基于DDS技术随钻测井仪发射电路研究
    刘升虎 邢亚敏
    2008, 30(6):  161-164. 
    摘要 ( 1897 )   PDF (327KB) ( 7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了一种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仪的发射电路。在电磁波测井仪中,频率源是关键的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性能。锁相式频率合成器以较高的频率精度、分辨率及频谱纯度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当需要窄频率步进时,环路带宽需要降低,致使锁定时间变长,不能满足要求。而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出现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利用高精度、低功耗的DDS芯片AD9850组成频率为2MHz和400kHz数字电路作为随钻测井仪发射源,使对相位和幅度的控制和调试更方便快捷,并设计出具体的电路,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
    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的数据挖掘研究
    吴飞鹏 陈德春 蒲春生 尉雪梅
    2008, 30(6):  165-16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40
    摘要 ( 996 )   PDF (306KB) ( 6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稠油蒸汽吞吐井生产时流入动态变化复杂,当前用于确定其流入动态变化规律的主要方法为数值模拟法,其限制条件多、研究时间长等问题,在结合现场实际油藏,并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上,对于影响稠油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的周期注入量、蒸汽温度、蒸汽干度、注汽速度、焖井时间等注汽参数,进行了影响规律的研究,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各个注入参数进行了定量的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回归得到了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在内的稠油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计算模型。经检验,此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计算方便、容易掌握,可以用来指导现场实际生产。
    博导论评
    用等效外径法对塔式钻具组合防斜问题探讨
    练章华 林铁军 宋周成;孟英峰 魏臣兴
    2008, 30(6):  169-17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41
    摘要 ( 1011 )   PDF (269KB) ( 6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气体钻垂直井中塔式钻具组合防斜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在三弯矩方程的基础上,提出等效外径法对不等截面的塔式钻具进行力学特性研究,以等效外径法计算为依据,开发了简易的VB程序实现塔式钻具组合的力学分析以及对钻具组合优化设计和钻井参数调整,同时用ANSY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ADPL语言编程实现塔式钻具组合侧向力的计算,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等效外径法计算的钻具侧向力大小,也可以得到有限元软件计算出的侧向力数据,并进行两种结果的对比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所编写的VB程序能得到比较准确而且高精度的计算结果,同时探讨了影响钻具防斜效果的原因和改进方案。
    探讨与争鸣
    低渗油藏岩石压敏性及其对渗吸的影响
    王锐 岳湘安 谭习群 刘雄志
    2008, 30(6):  173-1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42
    摘要 ( 857 )   PDF (244KB) ( 6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基质中大量原油滞留而采不出来的特点,结合岩芯压敏性实验和渗吸实验,分析了该类油藏周期注水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不同渗透率岩芯静态渗吸实验、岩芯的渗透率压力敏感性实验、不同压降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并将三者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渗吸采收率随着岩芯渗透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岩芯渗透率损失主要是发生在有效压力增大的初期阶段;降压幅度和降压速度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周期注水过程中,压力波动幅度较小时,岩芯压敏性起主要作用;当压力波动幅度较大时,压力波动产生的内外压差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