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2-20
    专家论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校科技期刊科学发展
    张建华
    2009, 31(1):  1-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1
    摘要 ( 1610 )   PDF (170KB) ( 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角度,分析了国际科技期刊出版市场的垄断趋势,以及期刊的网络出版形势,论文的发表、传播途径日趋多元化的现象;归纳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指出没有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就不能准确反映高校的作用与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是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高校科技期刊对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转变办刊理念,面向读者办刊,提高高校期刊的影响力,加强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和出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科技期刊现代化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体制与编辑方法,提高出版效率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论述了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对石油天然气类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报及科技期刊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地质勘探
    考虑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效应的渗透率模型
    周军平 鲜学福 姜永东 李晓红 姜德义
    2009, 31(1):  4-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2
    摘要 ( 1186 )   PDF (312KB) ( 6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煤层气的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两个相反的效应:(1) 储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煤层裂隙压缩闭合,渗透率降低;(2) 煤层气解吸,煤基质收缩,煤层气流动路径张开,渗透率升高;建立了包含煤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理论模型,模型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反映的规律一致。根据模型得出在体积应力恒定条件下,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变化存在一临界压力,孔隙压力小于临界压力时,渗透系数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孔隙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渗透系数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给出了该临界压力的计算式。对不同情形下渗透率对孔隙压力的变化响应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临界压力的存在与否与影响渗透率的多种因素有关,应对影响煤层渗透性的众多因素进行动态耦合研究。

    塔里木盆地煤系烃源岩产气率变化特征
    肖芝华a;b 胡国艺 钟宁宁a;b 李志生
    2009, 31(1):  9-1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3
    摘要 ( 1163 )   PDF (455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开放体系下进行的全岩热模拟实验,对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的煤系烃源岩开展了产气率变化特征的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Ro低于1.0%或1.2%时,煤型烃源岩产气率非常低,一般不到总产气量的5%~10%,有时甚至更低,煤型烃源岩大量产气阶段一般始于Ro为1.2%,在2.2%或2.4%之前这段演化期间产气量很大,一般占总产气量的85%以上,但在Ro等于2.2%或2.4%之后,煤型烃源岩产气量很低,一般不足5%~10%。煤系泥岩累计产气率为179m3/t·TOC,Ro为2.4%之后,产气率降低很快,接近生烃死亡线。

    生烃潜力法在排烃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中振 庞雄奇 孙俊科 戴国威
    2009, 31(1):  14-1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4
    摘要 ( 1007 )   PDF (628KB) ( 6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讨论了生烃潜力法在研究源岩排烃特征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源岩中有机质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因此需要用同一深度段内生烃潜力指数的平均值来代替该深度的生烃潜力指数;第二,对于存在剥蚀历史的盆地,在建立排烃模式之前要先将剥蚀区采样点的数据进行“深度归位”;第三,剥蚀区烃源岩排烃历史过程中其排烃率在抬升剥蚀阶段不是减小的,而是保持不变,需要对其进行校正;第四,在对剥蚀区有效源岩厚度进行统计之前,首先要对该地区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然后再进行有效源岩厚度统计。

    库车东秋里塔格构造变形期与生烃期匹配关系
    金文正a;b 汤良杰a;b 万桂梅a;b 余一欣a;b
    2009, 31(1):  19-2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5
    摘要 ( 1862 )   PDF (576KB) ( 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生代以来库车拗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阳霞凹陷的烃源岩同样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烃源岩生烃期与构造圈闭形成期的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意义重大,在构造圈闭形成期或之后形成的油气有利于聚集成藏。通过平衡剖面分析和生长地层分析,厘定了库车拗陷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主要构造活动期是上新世库车期和第四纪。利用PRA软件对阳霞凹陷阳1井和人工1井进行了烃源岩成熟度史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上新世库车期至今,阳霞凹陷三叠系烃源岩和侏罗系部分烃源岩分别处于生湿气—干气阶段和生凝析气阶段,与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主要构造活动期存在良好的匹配关系。

    中国中部前陆盆地盆山耦合关系分析
    李斌 宋岩 孟自芳 夏斌 李相博
    2009, 31(1):  23-2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6
    摘要 ( 2504 )   PDF (787KB) ( 6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中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构成盆山格局,特提斯洋的演化是该区盆山耦合的动力。印支—燕山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致使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褶皱带和扬子古板块西缘龙门山造山带形成,并且形成了鄂尔多斯西缘和川西前陆盆地,构成了中国中部盆山耦合的格局。中部前陆盆地的形成经历了早期前陆拗陷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变形三个阶段复合而成,从盆山耦合类型分析属于陆缘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造山作用和前陆盆地之间具有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机制,造山带控制了前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

    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汤小燕 刘之的 邹正银 黄小平 马辉树
    2009, 31(1):  29-3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7
    摘要 ( 985 )   PDF (187KB) ( 5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火成岩岩性与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和成因有关,岩石类型多,识别难度大的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石炭系火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测井资料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岩性信息,从多个方面提供了识别火成岩岩性的资料,优选出自然伽马、声波、电阻率、密度、中子等测井参数。在建立了测井相—岩相统计模式之后,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研究工区的火成岩岩性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表明,该法能够较准确地对该工区的岩性进行识别,识别率可达90%以上。

    北16井区砂泥岩地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研究
    赵辉 司马立强 吴学刚
    2009, 31(1):  33-3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8
    摘要 ( 957 )   PDF (706KB) ( 6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16井区共有3段目的层,沉积环境各不相同,不同层段的储层孔渗性具有一定的差异。针对该区地层的特点,分别研究了砾岩、砂岩、含砾砂岩储层岩石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两两之间的关系,为测井精细解释模型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以取芯井岩芯分析为依据,采用岩芯分析资料刻度测井资料的思路,建立了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分层段建立了孔隙度解释模型;分岩性建立了渗透率模型。根据储层特点建立了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建立的解释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该方法对提高北16井区油藏储层测井精细解释的准确性具有实际意义。

    探讨与争鸣
    关于极差与渗透率极差及其他
    刘全稳
    2009, 31(1):  36-36. 
    摘要 ( 1618 )   PDF (41KB) ( 5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界讲究的是严密性与唯一性,推理、阐述、转述、引用注重准确性与正确性。学术论文的字、词、句、式,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理解。假如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理解,那文章就脱离了学术性,属于文艺作品或其他非学术性作品。
    “极差”为数学名词,意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的差。
    显然,“渗透率极差”是地质工程和石油工程领域在作样本的渗透率数值分析时,将数学中的“极差”法概念加以引用而产生的下位名词,它表示的应该是一组渗透率数据中最大的渗透率值与最小
    的渗透率值之差。
    有不少石油工程类论文的作者,在描述到“渗透率极差”时,指的是一组渗透率数据中最大的渗透率值与最小的渗透率值之比,这明显不符合“极差”的原始定义,是不对的,是对极差概念的误解
    和误传。有些作者为了维护这一错误的论点,引经据典,搬出鼻祖,也不能说明数学上的极差定义是错误的概念。
    更有甚者,有些作者用“级差”代替“极差”,采用“渗透率级差”之名,行“最大的渗透率值与最小的渗透率值之比”(极比)之实,则错上加错。连“极”与“级”的含义都不加以区别了。这
    也许是学术界个别领域一味追求“创新”所产生的一种泡沫,难道不是一种指鹿为马行为?文章做到这个份上,学术论文的严谨性被破坏,若用于科研,其成果可信吗?
    级差是指相邻两个数据间的差,当一组数列中两两数据间的级差相等时,即为等差数列。级差与极差的概念相去甚远,有人混淆二者的区别。宗教界,信徒们在一定环境下可以接受外界强加给他
    们信仰中忌讳的事物;生活中,人们也可以接受“唱歌代表解手”的约定;学术研究中,“极比”可以等于“极差”或“级差”吗?

    地质勘探
    基于迭代Tikhonov正则化的核磁测井解谱方法研究
    马建海a 孙建孟a 孙萌b 王子亭b
    2009, 31(1):  37-4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09
    摘要 ( 977 )   PDF (387KB) ( 6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磁测井解谱在核磁共振测井解释处理中是首要和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后续计算地质参数的准确性。解谱是一个线性逆问题,由于系数矩阵的高度病态性,需要正则化处理才能得到稳定解。应用迭代Tikhonov正则化方法对核磁共振测井回波串进行反演,给出了正则化参数的后验选取准则,给出了合适的不适定问题的迭代终止准则。该方法具有很快的收敛速度,能适应低信噪比的数据反演,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它比普通正则化方法的计算速度快得多,比联合迭代重建反演算法速度快、精度高,比改进的奇异值分解反演算法更能适应低信噪比的资料。

    不整合研究中的化学风化指标
    陈涛 蒋有录 宋国奇 刘华 赵乐强
    2009, 31(1):  41-4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0
    摘要 ( 1028 )   PDF (346KB) ( 5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不整合结构发现,不整合面下风化岩石同风化壳一样在元素含量上具有富Fe、Al、Ti,贫Ca、Mg、Na的变化规律,因此用于研究风化壳的化学风化指标(IWPVICA、ICWIPA等),同样适用于研究不整合面下风化岩石。由于母岩成分的差异,风化指标的适用性和界限值不同,VICAICWIPA指标可用于碳酸盐岩不整合结构划分,其中风化粘土层其他:ICA>90,ICW>95,V>10,IPA>95,半风化岩石:ICA介于50~90,ICW介于50~95,V介于1~10,IPA介于50~95;VICW指标也可用于碎屑岩不整合结构划分,风化粘土层其他:V>5,ICW>90,半风化岩石:V介于1~5,ICW介于50~90。利用化学风化指标可以定量地进行不整合结构划分,提高了不整合结构研究的精度。

    川北HBC构造飞三段地震属性分析
    张旭;杨辉廷 颜其彬
    2009, 31(1):  45-4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1
    摘要 ( 1516 )   PDF (411KB) ( 4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波穿过含油气储层时,会引起地震波波形、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速度、波阻抗等参数的变化。以四川地通南巴构造带HBC构造为例,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根据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钻井、测试资料及合成地震记录,建立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总能量、平均振幅、平均反射强度、平均瞬时频率、吸收系数等地震属性参数作为储层预测和含油气预测的敏感参数。最后根据各种地震属性进行了储层综合预测分析,预测了气富集区,指出有利勘探目标。研究表明,地震属性技术是该区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之一。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煤层气竖直压裂井与多分支水平井生产特征
    石书灿 李玉魁 倪小明
    2009, 31(1):  48-5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2
    摘要 ( 2270 )   PDF (349KB) ( 6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国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和竖直压裂井的生产特点,从垂直压裂井与多分支水平井的钻完井方式、增产措施、增产原理等方面阐述了两种煤层气井产气机理的异同;根据地下水流动特点及各自钻完井方式,结合达西定律得出两种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压力动态变化模型;根据地层供液能力及各排采阶段主要任务,把煤层气井饱和水阶段的工作制度划分为排采调整和稳定降液两个过程;把气水两相流阶段的工作制度划分为排采制度适应过程、井底压力稳定下降过程、控压稳产过程及配产生产过程共4个过程。提出了钻完井及生产排采过程中关键阶段应注意的事项,为煤层气的开采提供了依据。

    水平井井筒和气藏耦合的非稳态模型
    李松泉;廉培庆;李秀生;
    2009, 31(1):  53-5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3
    摘要 ( 1784 )   PDF (410KB) ( 5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Green函数和Neumann积原理,建立了盒式气藏水平井非稳态产能计算的无限导流模型和有限导流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此模型的方法。模型考虑了井筒压降、加速度和径向流入的影响,并可以应用于各向异性气藏。通过与Eclipse结果比较,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实例计算表明:早期非稳态流动阶段井筒压降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井筒内的压力损失将会使水平井的产量降低和井筒内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受井筒压降的影响,非稳态时的井筒流量分布比拟稳态时更不均衡。

    特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刘辉a 何顺利a 李俊键a 杨明慧b 尚希涛a
    2009, 31(1):  58-6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4
    摘要 ( 967 )   PDF (257KB) ( 5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特低渗油藏生产采用常规开发指标难以有效评价油藏生产动态的问题,引入有效驱动渗透率的概念,认为只有渗透率大于有效驱动渗透率的油层中的流体才参与流动。运用活塞驱替理论推导了含启动压力梯度两相流的有效驱动渗透率计算公式,可以确定油藏中参与流动的小层比例,并对各小层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参数加权平均计算后,运用产能公式得到各层流量,进而计算出油井产量,最终确定实际启动的地质储量,运用启动地质储量对采出程度等常规开发指标进行修正。结合长庆特低渗油藏开发动态研究表明,修正后的开发指标能准确有效地评价生产开发效果。

    缝洞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及渗流特征研究
    彭小龙 刘学利 杜志敏
    2009, 31(1):  61-6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5
    摘要 ( 1725 )   PDF (375KB) ( 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储层特征和渗流特征,将缝洞双重介质模型分为三类,从数学角度简化成两类模型,即裂缝-基岩型和裂缝-孔洞型。前者采用Woren Root等常规双重介质模型,后者需要建立缝洞系统的窜流公式才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缝洞的组合特征以及裂缝中的压力分布特征,推导了缝洞介质的窜流计算公式,并以商业软件ECLIPSE为基础,通过修改特定的关键字,实现缝洞双重介质模型的等效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缝洞双重介质的渗流特征:当窜流系数较低,单相流的双对数试井曲线出现凹形特征;当窜流系数足够大,单相流的曲线形态与单一介质相似,不出现凹形特征,但油水两相流动可导致油井的含水率出现阶梯状

    介质变形对低品位油藏开发的影响研究
    谢晓庆 姜汉桥 陈民锋 刘同敬 杨俊峰
    2009, 31(1):  65-6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6
    摘要 ( 1688 )   PDF (363KB) ( 4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介质变形对低品位油藏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介质变形产生的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产能影响比较大,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很多油田开发工作者忽略。运用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理论推导,量化了压敏效应对渗透率和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考虑压敏效应计算合理注水时机的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对江苏油田某区块进行了实际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介质变形造成的渗透率损失和产能的降低对低品位油藏开发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特别注意注水时机,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尽量减少其对开发的不利影响,改善开发效果。

    海拉尔盆地人工隔层控缝高压裂技术研究
    胡永全 谢朝阳 赵金洲 刘斌 钟灵
    2009, 31(1):  70-7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7
    摘要 ( 1851 )   PDF (454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拉尔盆地大部分井隔层/产层应力差小,有效控制压裂裂缝高度是保证施工成功的关键技术。假定浮式、沉式控缝剂在裂缝端部分别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应力强度(梯度)的人工隔层获得了裂缝剖面上的应力分布。应用线弹性断裂材料的I型裂缝静态延伸准则,首次建立了人工隔层条件下的裂缝高度延伸控制方程作用和人工隔层对裂缝高度延伸的影响。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模拟,研究了控缝剂对裂缝高度延伸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使用控缝剂形成人工隔层可以有效控制压裂缝高度。现场应用证明了采用人工隔层遏制海拉尔盆地压裂裂缝高度延伸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以用于现场控缝高压裂设计。

    高温高压油藏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技术研究
    徐晖a 秦积舜b 王建君a 王家禄b 赵书怀a
    2009, 31(1):  73-7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8
    摘要 ( 1712 )   PDF (440KB) ( 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胶结模型的特点,考虑实际油藏高温高压条件,建立了一套胶结三维油藏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系统。采用电阻测量原理,确定了饱和度测量方法;考察了多种材料和样品,最终选定了一种微型探针。重点解决了以下难题并形成技术:(1)高温高压胶结三维物理模拟饱和度测量技术;(2)饱和度探针密封技术;(3)内模型饱和度导线群集中外引密封技术。最后利用这套饱和度测量系统进行了聚合物驱三维物理模拟实验,通过聚合物驱开采曲线和饱和度场图,研究了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宏观渗流机理。

    疏松砂岩临界出砂压差的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彦利 陈小凡 邓生辉 霍东英 马成龙
    2009, 31(1):  78-8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19
    摘要 ( 2013 )   PDF (261KB) ( 5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气田开采速度与控制地层出砂之间的矛盾已逐渐成为困扰疏松砂岩气田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准确预测气层出砂的临界生产压差,以此作为气井配产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气井测试及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疏松砂岩气田的出砂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并运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计算气井出砂的临界生产压差。通过对比S气田多口气井实际出砂生产压差与计算的临界出砂生产压差,其符合程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合理,对疏松砂岩气田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三种WPS对不同区块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研究
    李伟 朱红
    2009, 31(1):  81-8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0
    摘要 ( 943 )   PDF (255KB) ( 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全量程界面张力测量仪,研究了3种WPS对胜利油田3个采油区块油水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从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所需的时间、稳定值的大小和时间窗口宽度的几个方面,考察了3种WPS对3个采油区块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为不同采油区块选用WPS提供了依据。并研究了注入水离子强度与界面张力的关系,通过对注入水离子强度的调整,改善其油水界面张力。

    纵向非均质油藏水驱油实验研究
    于春生 李闽 乔国安 陈浩
    2009, 31(1):  84-8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1
    摘要 ( 992 )   PDF (316KB) ( 6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纵向非均质油藏普遍存在层间矛盾突出、水驱采收率低、低渗储层难以动用的特点,纵向非均质严重影响了油藏的高效开发问题,开展了多层长岩芯水驱油实验。实验采用最新研制的带多测压点的多层长岩芯驱替模型,该模型可以记录沿程压力变化,更加准确地反映水驱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对中低渗层的采出程度影响很大;提高注入速度可以提高不同渗透层的压力,且渗透率越低压力提高幅度越大;层间干扰严重,不同工作制度下低渗层压力变化很大。该研究成果对于选择合理的开发层系组合、采取适当的注水方式具有指导意义,为今后非均质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2+3”采油技术调驱效率的室内研究
    蒲万芬 彭陶钧 金发扬 尹晓煜 杨晗
    2009, 31(1):  87-9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2
    摘要 ( 1635 )   PDF (366KB) ( 5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3”采油技术以既能提高水驱油藏波及系数又能提高洗油效率为出发点而被提出,该技术综合了调剖和化学驱油的优点,从机理上完善了二次采油的不足,并减小了单一化学驱带来的高投资、高风险,为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运用室内岩芯流动实验的方法,对“2+3”采油技术进行了调驱实验。为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该技术的驱油效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把“2+3”采油技术的调驱实验结果分别同调剖实验结果和化学驱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认为,“2+3”采油技术的调驱效率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非常好。

    CO2地下地质埋存原理和条件
    许志刚 陈代钊 曾荣树 郭凯 王旭
    2009, 31(1):  91-9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3
    摘要 ( 1149 )   PDF (571KB) ( 8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在石油和天然气储层、深层咸水层和枯竭的煤层等地质储层中实施CO2地质埋存的减排处理,是减缓温室效应最有效的现实选择。一旦将CO2注入埋存构造中,保留在地下的部分将取决于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捕集机理。而最有效的埋存方式是把CO2埋存在具有一定厚度和较低渗的盖层之下的储层中、或被煤层的微小孔隙所吸附、或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矿物质进行联合埋存。在进行CO2地下地质埋存前,需要综合考虑埋存空间的大小和有效性、埋存体及周边地层和构造的稳定性、盖层或隔水层的封闭性、合理的水文和流体运移系统、渗漏风险以及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于不同的存储介质,如煤、石油、天然气或咸水,由于其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进行CO2埋存时,要根据CO2与存储介质的差异性分类考虑,重点研究。

    CO2和地层水、储层配伍性实验研究
    李苗 郭平 易敏 孙良田
    2009, 31(1):  98-10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4
    摘要 ( 938 )   PDF (253KB) ( 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CO2驱油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它在国内尤其在国外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的实际,研究了注CO2采油过程中,当CO2到达储层后,与地层原油、地层水以及储层岩石相互接触,发生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使得储层的渗透能力也发生变化的问题。利用中原油田提供的地层水及储层岩石样品进行了CO2和地层水、储层配伍性的实验研究。测试了注CO2前后岩芯水测渗透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注CO2过程中不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堵塞孔道降低储层渗透率;相反由于CO2溶解于水中生成碳酸溶蚀了岩石的某些胶结物,使岩石渗透率得到改善。

    延缓和控制底水锥进的水平井完井新方法
    熊友明 罗东红 唐海雄 魏宏安 张林
    2009, 31(1):  103-10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5
    摘要 ( 1797 )   PDF (417KB) ( 7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底水油田水平井开发存在的底水锥进和后期堵水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能够延缓和控制底水锥进的完井方法研究,提出了采用两端套有ECP的盲管与筛管间隔排列方式,并利用ECP封隔井眼环空和采用长盲管段延缓底水锥进和方便层段封隔的完井方法,为合理开发底水油田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和配套的完井方法。已经在中国南海生物礁灰岩地层的大位移水平井中获得应用。

    Flagship在中高含水期水平井中的应用研究
    郭洪志;李冬梅;
    2009, 31(1):  107-11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6
    摘要 ( 1015 )   PDF (614KB) ( 4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斯伦贝谢公司的Flagship生产测井旗舰是在深入研究水平多相流流态的基础上开发的,适用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测井仪器组合,能为水平井提供高精度的生产测井数据。并以新颖的MaxTRAC往复式爬行器为传输工具保证测井顺利进行,另外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综合解释模型,保证生产测井结果真实客观地反映井下产出状况。以塔河油田一口中高含水、超深砂岩油藏水平井为例,总结了Flagship的测井设计原理、施工步骤、技术关键及测井评价效果分析,并提出了水平井生产测井尚待解决的问题,为油田使用这项技术提供参考。

    川西地区定向井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刁素 颜晋川 任山 李思洲 黄忠禹
    2009, 31(1):  111-11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7
    摘要 ( 844 )   PDF (404KB) ( 6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川西实践,总结出定向井压裂表现的特点:破裂压力异常、近井摩阻大、施工压力较直井高、压后效果斜井较直井差,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到近井效应显著、裂缝空间转向、多裂缝的形成是造成定向井压裂施工难度大和压后效果普遍较直井差的主要原因。围绕分析结果进行了定向井压裂工艺技术研究,提出了优化射孔、前置液段塞、线性加砂、变排量压裂工艺技术、以及变粘压裂液、增加前置液量、增大加砂规模等措施。2006年在川西马井和新都地区共进行了16井次定向井现场应用,施工成功率100%,工业气井建成率达94%;2005年马井区块平均直井、斜井压后无阻流量之比为2.05,2006年仅为1.39,同井组斜井、直井压后产量差距明显缩小。该研究为开发定向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增产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动态监测指标在预判区块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赵智勇 刘道杰 蒋华 刘志斌 申海华
    2009, 31(1):  116-12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8
    摘要 ( 907 )   PDF (396KB) ( 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油田实际生产环节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区块监测开发指标总体系,引入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理论,将区块监测指标特征作为系统输入,区块开发指标作为系统输出,用神经网络方法及微分模拟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实现系统输入输出的功能模拟,建立起区块监测指标特征与区块开发指标的关联关系,对区块监测指标特征进行统计趋势推断,以此为基础通过关联模型预测区块开发动态指标,由预测的区块开发指标对开发形势进行预判。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开发形势预判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膜分离法脱除天然气中H2S的实验研究
    赵会军 张庆国 王树立 赵书华
    2009, 31(1):  121-12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29
    摘要 ( 1838 )   PDF (346KB) ( 6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聚酰亚胺中空纤维做分离材料,进行膜分离法脱除天然气中H2S的实验,气体分离以溶解-扩散机理进行。室内开展了进气流量、膜两侧压差、温度变化等几组实验,研究了进气流量、膜两侧压差对脱硫率的影响,H2S传质通量与传质系数的影响因素及温度变化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进气流量提高而降低;膜两侧压差对脱硫率影响显著,提高膜两侧压差有助于增强H2S传质,但烃损失率增加;分离系数H2S含量为296mg/m3的原料气,单级膜组件脱硫率可达97%,产品气H2S含量低于管输标准。该实验提供了从天然气中脱除H2S的一种有效方法。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链刚性对其性能的影响
    吕鑫 郑焰
    2009, 31(1):  125-12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0
    摘要 ( 1577 )   PDF (328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C18DMAAC和AM两种单体的基础上引入含有芳香基团的单体苯乙烯,得到AM/C18DMAAC/Styrene三元共聚物,主要来考察链刚性的增加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耐温抗盐性、抗剪切性以及临界缔合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链刚性的增加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略有下降,而耐温抗盐性能以及抗剪切性明显增加,同时链刚性增加可以使疏水缔合聚合物的临界缔合浓度降低,并且链刚性越大二临界缔合行为越明显。说明链刚性的增加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性能改善作用显著。

    盐水完井液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梁发书 唐力 冷曼希
    2009, 31(1):  128-13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1
    摘要 ( 945 )   PDF (297KB) ( 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高温高盐的油气开发工程防腐的需要,以乙二胺、甲醛和亚磷酸为主要原料,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优选了实验,合成出一种在盐水完井液中使用的缓蚀剂。利用室内挂片失量法对该缓蚀剂体系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加量小、性能稳定、效果明显、抗温能力强、有较好的抗盐能力。在pH值为5~7,温度低于120℃,加量为0.2g/L时,能使腐蚀速度控制在0.0700mm/a以下,能有效阻止盐水介质的腐蚀。

    塔里木油田有机盐完井液腐蚀研究
    万里平a 孟英峰a 卢清兰b 蔚悯若 吴炜
    2009, 31(1):  133-13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2
    摘要 ( 1086 )   PDF (452KB) ( 7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塔里木油田腐蚀环境考察了有机盐完井液密度、温度、pH值对P110、VM140和HP13Cr三种油管材质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完井液密度的增加,管材的腐蚀速率逐渐降低;温度越高腐蚀越严重,随温度逐渐升高,试片由均匀腐蚀变为坑点较多的局部腐蚀;pH值增加,腐蚀速率逐渐下降,这与完井液适宜在偏碱性环境中使用相一致;相同条件下,腐蚀速率大小为P110>VM140>HP-13Cr;P110和VM140在低密度完井液中存在严重的局部腐蚀,相同条件下VM140抗局部腐蚀的能力强于P110,但二者的差异不大,HP-13Cr基本无局部腐蚀。当完井液密度低于1.15g/cm3或温度超过80℃时,P110和VM140腐蚀严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互穿网络聚合物凝胶调驱剂研制
    刘永兵;胡琴 宋文杰 冯积累
    2009, 31(1):  137-14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3
    摘要 ( 1005 )   PDF (188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聚乙烯醇(PV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原料,利用互穿网络(IPN)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互穿网络聚合物凝胶。采用正交设计与方差分析法优化改进了其合成条件。结果表明,主剂PVA、AM、AA的用量是影响IPN凝胶强度、溶胀性能、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各因子对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对凝胶的各个性能指标往往不能兼顾;用于油田深部调驱的IPN凝胶的合成条件取决于油藏实际应用环境,可以根据凝胶的实际应用性能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制具有最佳使用性能的IPN凝胶。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油井水泥低温早强剂室内研究
    杨远光 张继尹 马思平
    2009, 31(1):  141-14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4
    摘要 ( 2049 )   PDF (182KB) ( 6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温条件下,水泥浆因水化速度慢,候凝时间长,极易造成油、气、水浸,导致固井质量差和目前油田低温浅层固井可供选择的早强剂种类少的具体情况,根据油井水泥水化及低温早强原理,选择对油井水泥具有低温早强作用的水溶性无氯化工原材料,通过实验优选出无机物A、B,有机盐C和有机酸D,研制出一种新型无氯水溶性低温早强剂ZC-2S,该早强剂对常规密度和低密度水泥浆均有显著的早强作用,且与多种常用油井水泥添加剂体系配伍性好,可用于低温浅层油气井固井水泥浆体系,尤其是无干混装置的油田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淹没条件下星形喷嘴射流流动特点的模拟研究
    王明波 杨金莹
    2009, 31(1):  145-14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5
    摘要 ( 1785 )   PDF (405KB) ( 5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优化钻头水功率配置,提高井眼净化效果,对新近引入石油工程中的星形喷嘴射流进行了模拟研究,建立了喷嘴射流流场的流动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其进行离散,结合Realizable k-ε模型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并将计算结果与圆形喷嘴射流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发现,淹没条件下喷嘴出口截面形状对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射流的起始段,起始段内星形喷嘴射流流场较圆形喷嘴射流的要复杂。当喷距大于4倍喷嘴当量直径时,星形喷嘴最大、最小截面上轴向速度和湍动能的衰减趋势同圆形喷嘴的衰减趋势一致,两个截面上射流速度剖面满足自相似性。

    出砂量对射孔套管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
    于华伟 李茂华 牛卫东
    2009, 31(1):  149-15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6
    摘要 ( 932 )   PDF (346KB) ( 6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井生产中地层出砂会严重影响射孔套管的力学性能,造成套管损坏。建立射孔套管在出砂层段的三维力学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该出砂层段射孔套管力学性能。研究认为,在出砂地层射孔套管力学性能变化较大,表现为射孔处套管的抗挤强度减小,套管最大应力在射孔处产生。均匀载荷下,套管应力与地层中出砂高度成抛物线关系,生产中应减小或增加出砂量达到远离出砂高度临界值,以减小套管应力。非均匀载荷下,随着出砂量增加,产生的空洞高度增加,套管的应力逐渐减小。因此,在非均匀载荷下,应提高出砂量以增加空洞高度,达到提高套管的抗挤强度,延长套管使用期限。

    注过热蒸汽井筒沿程参数计算模型
    周体尧 程林松
    2009, 31(1):  153-15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7
    摘要 ( 1962 )   PDF (360KB) ( 5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稠油热采过程中,井筒蒸汽沿程参数计算及井底参数评价都是针对普通蒸汽展开的。与普通湿蒸汽不同,过热蒸汽是单相气体,普通蒸汽井筒热损失计算模型不再适用。在充分考虑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理基础上,引入过热蒸汽PVT数据体,建立了注过热蒸汽井筒沿程参数计算模型。通过编制程序,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沿程过热蒸汽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认为,随着井深的增加,过热蒸汽的温度、压力变化较大,过热度的增加对沿程热损失的影响不大。

    H油田超深水平井套损机理及防诊治技术研究
    王陶;蒋仁裕 韩易龙;张建华 张毅
    2009, 31(1):  156-161.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8
    摘要 ( 1737 )   PDF (653KB) ( 4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H油田,整体采用超深水平井开发,近年套损现象呈增加趋势,给生产造成被动。针对该现状,实施多学科协作攻关,系统研究套损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重点开展物理与化学机理研究,明确提出油藏与钻井、测井、井下技术相结合的套损“防诊治”一体化研究思路。经实践证明,预测的套损隐患井与实际吻合程度及套损井恢复率均较高,成功探索了超深水平井套损对策技术,为其他类似油田提供了有益借鉴

    串行数据传输在声波测井仪中的应用研究
    卢俊强 鞠晓东 成向阳
    2009, 31(1):  162-16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39
    摘要 ( 1022 )   PDF (479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代高性能声波测井仪器通常由若干个功能短节组成,仪器内部系统控制命令连接和局部高速数据传输接口乃至井下组合仪器系统之间的电气互联已经成为这类仪器和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现场串行总线CAN实现井下仪器之间的互联,仪器内部电子线路板之间和密封电子短节之间由专用串行命令总线完成主控制器对所有受控单元的控制连接,受控单元中的CPLD对命令进行译码并相应的设置参数,其传输速率为100kbps。板间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接口由发送和接收控制器构成,全部采用CPLD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5Mbps。串行数据传输方式连线简单可靠,便于隔离和屏蔽,并能达到所需的传输速率。基于该技术的声波测井仪器已经在油田生产现场完成了多口实验井和勘探井的测量,全面验证了所述串行数据传输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博导论评
    层状介质中大斜度井感应测井响应计算新方法
    范宜仁 杨震 邓少贵 文艺
    2009, 31(1):  166-16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40
    摘要 ( 961 )   PDF (384KB) ( 5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斜度井环境中的测井响应计算问题,感应测井仪器发射源简化为一系列的磁偶极子,将其在层状地层中产生的电磁场分解成彼此独立的横电波(TE)和横磁波(TM),得到层状地层电磁场含有Bessel函数的解析解。引进高斯积分方法来计算无穷复数域的Bessel函数积分,方便地解决了这类积分问题。根据此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当前常用的1503型双感应仪器在大斜度井中的测井响应特征,为正确认识和评价大斜度井感应测井资料提供重要依据。

    探讨与争鸣
    应力敏感对油井产能的影响
    李传亮
    2009, 31(1):  170-17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1.041
    摘要 ( 948 )   PDF (226KB) ( 5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采出流体后,地层压力下降,渗透率和油井产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即出现所谓的应力敏感。油井产能的应力敏感性可以通过室内岩芯测试的渗透率应力敏感进行评价,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指数与油井产量的应力敏感指数完全相等。室内岩芯的应力敏感性是外压增大所致,但通过本体有效应力转换之后,即可得到地层条件下内压降低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中低渗透油藏的应力敏感性都较弱,生产过程中可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