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期刊电子书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曾用刊名:四川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主办:西南石油大学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99年
ISSN 1674-5094
CN 51-1719/C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01
上一期
下一期
能源发展研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油气开发生产组织新模式探索
贾静, 陈林, 付新, 粟鹏, 李杨, 陈强
2022, 24(3): 1-9.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0.18.03
摘要
(
126
)
HTML
(
5
)
PDF
(469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化是强国战略的必备基础,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蓬勃兴起,全球石油公司不断通过数字化转型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油气开发生产具有全面感知、自动操控、趋势预测、优化决策的特征。目前,我国油气开发生产数字化转型面临四个困境:各油气田硬件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处于较低水平、传统的油气开发生产模式不适应智能化条件、智能化油气田建设运行尚无统一标准可供借鉴。智能化油气田开发生产组织新模式应以业务协作共享、一体化智能协同为主要特色,积极实现操作巡检维护、开发生产管理、协同研究、经营管理与决策的一体化智能运营。
经济与管理
虚拟社区中的城市:城市微博超话的可沟通性——以重庆微博超话社区为例
郭赫男, 何倩, 陈亚男
2022, 24(3): 10-20.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3.15.01
摘要
(
102
)
HTML
(
1
)
PDF
(60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城市微博超话研究往往聚焦于趣缘社群,可沟通性价值却被忽略。以重庆微博超话社区为研究对象,抽取400个微博样本,探究城市微博超话蕴含的可沟通城市的潜能和如何运用微博超话机制体现城市传播的三重维度,结果显示:基于信息网络,城市微博超话提供了城市居民寻求社会支持和交往的平台,守城人和城市观察者穿梭在其中;基于地理网络,具身实践书写空间体验,区县印象勾勒立体城市;基于意义网络,城市符号凝聚为城市共同体,城市居民有着“我是本地人”的城市认同。作为虚拟社区中的城市,城市微博超话具有极强的城市属性,体现了可沟通城市“多元融合、时空平衡、虚实互嵌、内外贯通”的内涵。
新时代突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思考
陈怡男, 李早博
2022, 24(3): 21-2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17.02
摘要
(
199
)
HTML
(
4
)
PDF
(338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责是实现党的政治功能。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国有企业中,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是解决政治功能薄弱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使得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够突出。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廓清突出政治功能的内涵和意义、从企业文化建设上构建文化支撑、从企业机制上做好保障、从具体实践上细化落实,才能有效突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探析
罗心欲
2022, 24(3): 28-3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12.04
摘要
(
81
)
HTML
(
0
)
PDF
(37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围绕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耦合机制展开研究,符合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客观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运用历史和理论相统一的逻辑,可以引申、推导出乡村振兴的文化向度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对应性。地方特色文化之所以能助推乡村振兴,在于乡村振兴的文化向度和两者间的多重价值契合。在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及其嵌入、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着眼于乡村社会结构的系统性、整体性,牢固树立乡村大文化观、全面振兴观,构建系统完善的文化开发嵌入机制和体系,最终优化乡村振兴效能。
乡村共同体自发性缔造与公共危机社会化应对——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
肖慧敏
2022, 24(3): 35-41.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9.01.02
摘要
(
111
)
HTML
(
0
)
PDF
(40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共同体主要依靠村庄内生力量建构和维持。以公共危机的社会化应对为视角,研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乡村共同体自发性缔造现象,发现自发性缔造的乡村共同体是公共危机社会化应对的重要形式。该行为遵循“冲击—应对”的发生逻辑:当不可预期的公共卫生事件给村民生命财产带来冲击时,村民在共同利益引导、主流价值认同与合作机制支撑的基础上自发地缔造乡村共同体。乡村共同体虽然能够有效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侵蚀村庄,但也面临着专业性不足、情感性缺失和可持续性较弱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加强村民与政府等主体合作、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践行集体意识、弘扬共同体文化等措施,促进自发性缔造的乡村共同体提质增效,打造公共危机综合治理模式。
政治与法律
十九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研究综述
陈胜锦, 黄艳芳, 卢成观
2022, 24(3): 42-52.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7.23.01
摘要
(
121
)
HTML
(
1
)
PDF
(411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至上法宝,是新时代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对党的制度建设的内涵界定、理论渊源、重大意义、推进路径以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存在着视野不够宏阔、内容不够全面、方法比较单一等弊端。未来一段时间,学界应当进一步拓宽党的制度建设的研究视野,深化党的制度建设的研究内容,优化党的制度建设的研究方法,进而深度挖掘党的制度建设的学术创新空间,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五大着力点
张映彬, 张培高
2022, 24(3): 53-59.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0.28.01
摘要
(
161
)
HTML
(
1
)
PDF
(406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决定着意识形态主导权,影响着意识形态安全。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众多话语主体的相继出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信息碎片化、表达泛娱乐化、话语“平权化”、传播方式圈层化等不利影响,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受到削弱。当前,必须把准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着力点,重点解决好“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向谁说”“在哪里说”等问题。应通过打造话语主体、创新话语内容、融合话语媒体、增强话语导向、扩大话语空间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胜任力、说服力、传播力、向心力及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筑牢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工伤预防激励法律制度研究
高一飞, 赵恒喆
2022, 24(3): 60-71.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14.01
摘要
(
65
)
HTML
(
1
)
PDF
(44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伤预防可体现诸多社会性价值,立法激励工伤预防具有正当性。但是,无论对于用人单位、科研人员还是服务组织而言,从事工伤预防事业都是不经济的,故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激励。我国现行的工伤预防激励法律制度,存在着激励主体不明确、激励对象有失片面、激励标准未合理设置、激励方式配置失衡、激励程序几乎缺位、激励责任空白、激励资金受限严重等问题。当前,应通过逐条明确激励主体、适当拓宽激励对象、合理设置激励标准、平衡配置激励方式、全面完善激励程序、明晰规定激励责任、强化保障激励资金等路径,不断完善工伤预防激励法律制度。
小额诉讼程序中裁判文书的简化
党振兴
2022, 24(3): 72-7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10.01
摘要
(
64
)
HTML
(
0
)
PDF
(36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化裁判文书体例和说理是提升诉讼效率、适应小额诉讼程序改革的基本要求。当前,通用的裁判文书格式固化、式样单一、内容繁杂冗长,已无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效司法的需要,难以与小额诉讼程序完全匹配,束缚了小额诉讼程序改革。简化裁判文书、提高诉讼效率,需要从增强法官的专业能力出发,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在加强说理和法治宣传的同时,对裁判文书的体例结构进行适当简化,创新裁判文书的式样,拓展无裁判文书适用的案件范围,完善当事人司法监督和权利救济渠道,做到程序规范、格式简化、说理透彻、处理得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小额诉讼程序改革,体现法治精神和社会价值。
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置的法理思考
余娜如, 刘鄂
2022, 24(3): 78-86.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16.04
摘要
(
154
)
HTML
(
0
)
PDF
(42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染病患者遗体处置的公共卫生政策既是医学问题,也是政治难题,考验着政府治理能力。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传染病患者遗体处置的相关规定,尚不足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卫健、民政等政府部门处置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主要依据是规范性文件。该做法与域外的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置方式存在着差异,相关制度的设计、启动、落实在科学性、正当性方面需要进一步补强。当前,在传染病患者遗体处置这一特定殡葬领域,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政策、尊重个体权利、提升法律制度系统性协同性等方式,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和殡葬制度,以便有效应对常态化的疫情防控。
我国公平竞争审查例外制度的适用困境与对策
吴太轩, 杨婉琪
2022, 24(3): 87-96.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1.23.03
摘要
(
149
)
HTML
(
3
)
PDF
(400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出于协调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考量,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设置了例外制度安排,允许实施具有限制竞争效果但符合规定情形和条件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相关规则抽象模糊,例外制度的适用存在滥用或误用的问题,有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效。当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已正式出台,但例外制度的适用在实体与程序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平竞争审查例外制度,在实体层面,应根据比例原则和附属限制理论明确例外情形和限制性条件;在程序层面,需要形成科学可行的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
理论探索
工匠精神应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
钱广
2022, 24(3): 97-10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3.12.02
摘要
(
120
)
HTML
(
4
)
PDF
(36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四史”融入大学课堂教学:功能、逻辑与路径
邹维
2022, 24(3): 104-110.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13.12
摘要
(
145
)
HTML
(
1
)
PDF
(362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史”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源、理论资源和方法资源,融入大学课堂教学是其落实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与必要举措。在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四史”主要作为思政课的知识材料被讲述,并未广泛有效地融入大学非思政课课堂教学。为促使“四史”全面有效地融入大学非思政课课堂教学,应明晰“四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扩容功能、明智功能、增趣功能和提质功能,梳理“四史”有效融入课堂的学科逻辑、发展逻辑与层次逻辑,更好地把握“四史”的主流主线、坚守学科知识的生产阵地、认识“四史”的课堂教学方法论本质、彰显“四史”的学科教学机智,更好地推动“四史”教育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扎实推进,打造“金课”,促进师生共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
社区道德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与实践向度
余辉
2022, 24(3): 111-11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27.06
摘要
(
89
)
HTML
(
1
)
PDF
(40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微观缩影和基本单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从现实空间布局审视,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需要以主体存在为支点要素,以现实交往为空间要素,以“共同善”为目标要素。嵌入社区的真实生活情境,多元价值观激荡之下居民的道德自我缺场、空间完整性剥离中居民的道德交往缺乏、风险社会语境中居民的道德审美流失成为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的困境之源。聚合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诸要素之“力”,需要在关注个体中引领道德主体的回归,在空间交往对话中激发道德情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道德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