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01
    能源发展研究
    合同能源管理民事纠纷的解决路径思考——基于“十三五”期间合同能源管理案件的类案分析
    闫海, 韩鸿声
    2022, 24(2):  1-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1.04.04
    摘要 ( 105 )   HTML ( 7)   PDF (373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了充分肯定。合同能源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有助于提升节能效率。但是,合同能源管理民事纠纷在“十三五”期间呈持续增加态势,严重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梳理和分析312个有效案例,发现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节能量核定主体不明确、用能方不履行给付合同款项义务、用能方滥用合同解除权、长期性导致合同难以完全履行等问题。为了实现“十四五”期间的节能目标,应当通过明确节能量核定主体及其义务、强化合同款项支付约束机制、完善合同解除适用规范、克服长期性引发的合同风险等措施,有效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民事纠纷,积极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实施。
    经济与管理
    论我国农村女性的生计能力减贫
    沈茂英
    2022, 24(2):  8-1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0.09.01
    摘要 ( 95 )   HTML ( 5)   PDF (41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女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贫困人口性别差异广泛存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贫困人口的女性现象。女性贫困治理是全球减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基于女性生计能力的减贫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女性生计能力提升是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重点,可行能力理论、性别红利理论、赋权增能理论可以构成我国农村女性生计能力减贫的理论基础。当前,农村女性生计能力减贫面临着家庭内部性别不平等、文化水平性别差异、公共空间社会排斥等社会环境的约束。提升农村女性生计能力,不仅是女性发展的核心,也是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更决定着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网络综合治理下的网民自律:内涵、动机与路径
    贾兆帅
    2022, 24(2):  18-2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5.25.02
    摘要 ( 121 )   HTML ( 0)   PDF (38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网民自律是重要组成部分。网民自律的内涵表现是网民在网络空间的价值认同与自我建构,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内在层面主要包含网络思想自律、网络道德自律,外在层面主要包含网络语言自律、网络行为自律。实现网民自律需要强化网民自律的动机选择,建构其内在的心理契约,并由此确定培育网民自律的路径选择。培育网民自律的路径主要包括:内外兼修(提升网民群体的网络素养)、以德润网(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明)、依法治网(健全网络空间的法治体系)、利益驱动(强化网络空间的正向激励)以及监督管控(健全网络空间的监督体系)等。
    试析绿色信贷政策与污染企业金融化的关系
    孙毅, 滕耀凯
    2022, 24(2):  26-3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9.16.06
    摘要 ( 70 )   HTML ( 0)   PDF (37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限制污染企业的非环保生产、增加环境规制是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金融部门从资金角度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信贷政策。绿色信贷政策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同时,也可能导致部分工业企业遭受更强的融资约束,加速资本脱实向虚。选取2006—2020年期间的工业行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探讨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和行业竞争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高了污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民营污染企业的促进效应强于国有污染企业;融资约束上升承担了显著的中介机制,但仅存在于民营企业中。研究还发现,行业竞争将弱化绿色信贷政策的企业金融化正效应。
    房价上涨对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杨斌, 丁笠晋
    2022, 24(2):  35-42.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5.20.02
    摘要 ( 180 )   HTML ( 10)   PDF (558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数量和结构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住房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刚需。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人口危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探究房价上涨对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利用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和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人口出生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价格平均上涨1%将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0.13%~0.22%;房价上涨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在东部省份以挤出效应为主、在中西部省份是以财富效应为主。当前,通过遏制住房投资投机性需求、给予“刚需”人群购房贷款优惠、适量增加东部省份土地供给等手段,可以助力解决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
    政治与法律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逻辑理路
    张晓洪, 何攀文, 潘艾冬
    2022, 24(2):  43-50.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1.14.01
    摘要 ( 97 )   HTML ( 1)   PDF (37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完整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转化、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是其生成逻辑;以战略地位论、价值目标论、根本原则论、内容体系论为整体布局,构建出严密的结构逻辑;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构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答卷、标定新时代青年成长奋斗的新方向是其价值逻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遵循。系统分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精髓要义,对于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演变历程探析
    裴文霞, 陈瑞旭
    2022, 24(2):  51-5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6.18.02
    摘要 ( 489 )   HTML ( 26)   PDF (364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技术是潜藏在社会劳动中的生产力,与其他生产力相比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观点,立足具体的国情、世情,不断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整体性和目标性相统一,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立足国情世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世界上后发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品格研究综述
    熊耀林, 禹旭才
    2022, 24(2):  59-66.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9.16.04
    摘要 ( 126 )   HTML ( 1)   PDF (38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品格是政治主体的精神脊梁,体现的是政党的宗旨性质与价值追求。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学界开始关注政治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品格研究逐步深入。总体而言,我国学界围绕政治品格的概念释义、基本要素、价值意蕴、主要内容与涵养路径等理论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已经形成了政治品格研究的理论谱系。然而,由于我国深入研究政治品格的时间不长,当前尚存在研究数量总体不足、研究议题不够多元、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要让我国的政治品格研究始终保持较高的知识创新度和理论生命力,学界需坚持学理导向,深化政治品格基础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治品格锤炼现状研究;坚持多元导向,推动政治品格跨学科跨领域研究。
    政治哲学视域下市场悖论的克服之道——兼论托克维尔方案的启示意义
    张建喜
    2022, 24(2):  67-7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8.09.05
    摘要 ( 73 )   HTML ( 1)   PDF (42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认识日益深刻。在政治哲学的视野中,市场呈现出积极性和消极性并存的悖论状态。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优越性,但市场无限扩张又会导致利己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盛行,造成社会公共美德的陨落和精神生活的贫乏。托克维尔在探究民主的本性时,认为现代民主社会的危机的表现形式与市场给伦理世界造成的威胁一致,据此提出的托克维尔方案主要是一种政治方案。托克维尔方案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带有西方中心论的色彩,但为克服市场悖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对我国进行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推进政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我国亲子关系异议制度论析——以《民法典》第1073条为中心
    张晓远, 余潇
    2022, 24(2):  76-8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0.18.02
    摘要 ( 161 )   HTML ( 2)   PDF (37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生活复杂性导致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子女关系与法律意义上的父母子女关系可能存在偏差,《民法典》第1073条确立了亲子关系异议制度。当前,亲子关系异议制度存在着如何认定“父”“母”“子女”的范畴、如何理解提起异议之诉时的“正当理由”、如何解决亲子关系否认或确认后产生的抚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成年子女仅能提起确认之诉是否合理、否定未成年子女请求权人资格是否合理等突出问题。考虑到平衡血缘真实与身份关系稳定的需要,应当通过适度扩展提起亲子关系异议的主体范围、赋予成年子女否认亲子关系存在的权利、请求权设置消失时效限制、建立亲子关系确立或否认后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亲子关系异议制度。
    企业刑事合规的路径思考
    刘方可
    2022, 24(2):  84-91.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1.21.01
    摘要 ( 115 )   HTML ( 2)   PDF (37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刑事合规的初衷是预防和监控单位内部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已经全面进入我国理论与实践的视野。企业刑事合规对于企业犯罪预防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凸显企业在犯罪预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缓解刑事法对企业犯罪惩治的不利影响。但是,刑事合规理论与实践面临诸多困境。从国际上看,存在着有效刑事合规标准不统一、无法满足全覆盖要求、刑事合规负面影响遭忽视等问题;从国内来看,存在着组织体责任冲击传统的单位刑事责任认定、企业合规刑事激励制度试点不顺畅等问题。当前,应当通过构建相对统一的合规标准、适当调整合规计划具体要求、切割单位与成员的刑事责任等措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合规不起诉制度。
    论责任刑的体系定位
    黄明儒, 张继
    2022, 24(2):  92-9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1.18.02
    摘要 ( 70 )   HTML ( 1)   PDF (33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司法实践不区分责任刑与预防刑,虽然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刑罚是否正当合理的质疑。实际上,责任刑与预防刑是刑罚的一体两面:回顾过去,对犯罪人施以报应惩罚;展望未来,预防犯罪人及其他公众再犯罪。目前,学界通说认为责任刑居于主要地位,预防刑居于次要地位。但是,并合主义产生的二律背反问题反射出学界不置可否的态度,进而在确定量刑基准时陷入点幅之争的旋涡。究其原因,在于未厘清责任刑的体系定位。在刑罚体系中,以消极责任主义为根基的责任刑应居于核心地位,责任刑并合预防刑,形成以预防刑附属于责任刑为原则、预防刑突破责任刑为例外的刑罚体系。在此基础上,量刑基准的确立可由静态的点幅之争转为动态的确立程式。
    从引证情况透析中国的民法学研究
    高毅, 刘争元
    2022, 24(2):  99-10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1.01.03
    摘要 ( 79 )   HTML ( 2)   PDF (34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论文的引证情况不仅反映研究主题的历史概况,更反映学界的交流与争鸣状况。通过分析《政法论坛》2001—2020年期间民法学论文引证状况发现:民法学论文的内外部引证数量不断增加,但与其他学科论文相比数量依然较低;主要引证法学尤其是民法学方面的文献,法学内部引证占据主要地位。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民法学研究至今仍未打破自我封闭的学术藩篱。在未来的民法学研究中,为了开创民法学研究的新视角,寻找民法学研究的创新点,推动民法学的良性发展,应当打破部门法学分立格局,破除单一部门法的限制;打破学科间分立格局,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借鉴;善用法学内部规范分析法的同时,注重运用外部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
    理论探索
    新时代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改革路径思考
    乔木
    2022, 24(2):  106-111.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9.03.02
    摘要 ( 57 )   HTML ( 0)   PDF (33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高等教育是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经历了创建、停滞、恢复、改革与调整和跨越式发展五个时期。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主要存在招考制度不完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生源规模和质量有所下降、考务组织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思考和探索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根本,把牢前进方向;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重构发展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明晰招生思路;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从而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健康有序发展。
    新时代视域下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
    马健永
    2022, 24(2):  112-120.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1.26.01
    摘要 ( 66 )   HTML ( 1)   PDF (410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宽广博大的理论视野、赤诚为民的政治情怀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思想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的鲜明品格:民族性表现为植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传统、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世界性表现为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开放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广泛持久的世界影响力。民族性与世界性融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融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主旨中,融通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