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华社评论员.共同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评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 (2020-10-2)[2021-9-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1002/c40531-31882473.html. [2]彭丽媛在21世纪人类消除贫困事业与妇女的作用——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暨全球妇女峰会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致辞[EB/OL].(2020-9-17)[2021-9-2].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9/17/nw.D110000gmrb_20200917_5-03.htm. [3]中共全国妇联党组.新时代妇女扶贫减贫的中国经验[EB/OL].(2020-12-16)[2021-9-2].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12/16/c_1126857517.htm. [4] [美]彼得·埃德尔曼.贫富之惑:美国如何才能消除贫困[M].苏丽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5] [日]上野千鹤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M].邹韵,薛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6]黄晓薇.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再建巾帼性新功[N].学习时报, 2020-04-17(1). [7] [英]安·奥克利.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M].汪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39。 [8]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EB/OL].(2021-01-20)[2021-05-02].World Employment and Social Outlook:Trends 2020.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dgreports/-dcomm/-publ/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734455.pdf [9]沈茂英,张小华.基于职业性别隔离的女性就业创业问题研究[J].西北人口, 2016(4):88-95. [10]四川省统计局网站.四川省统计局关于发布2020年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公告[EB/OL]. (2021-06-01)[2021-09-02].http://tjj.sc.gov.cn/scstjj/c105897/2021/6/1/cd4887e719634d1a88ef1111cbc5b23a.shtml. [11] [法]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M].景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30。 [12]李小云,陈邦炼."妇女贫困"路径的减贫溢出与赋权异化-一个少数民族妇女扶贫实践的发展与观察[J].妇女研究论丛, 2019(2):5-12. [13]梁栋,吴慧芳.农业女性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对农村性别关系的影响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 2017(6):85-97. [14]章梅芳,刘兵.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与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8):116-125. [15]陈登源.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1):71-75. [16]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17] World Economic Forum.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0[EB/OL].(2021-01-18)[2021-06-23].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GGR_2020.pdf. [18] [美]苏珊·穆勒·奥金.正义、社会性别与家庭[M].王新宇,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19]杨菊华.让性别红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N].中国妇女报, 2018-05-22(B). [20]杨云彦,石智雷,张婷皮美.从人口红利到性别红利[J].人口与健康, 2019(1):7-8. [21]陆杰华,汪斌.中国性别红利的发展潜力、制约因素及其战略构想-基于性别平等视角[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3):. [22]石智累,张婷皮美.性别红利: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4):. [23]佟新.照料劳动与性别化的劳动政体[J].江苏社会科学, 2017(3):43-54. [24]李雪萍,魏爱春.摆动型生计:生计能力视阈下的生存策略选择——以重庆市M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65-74. [25]张硕勋,王晓红.论现代化转型时期藏区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4):4-25. [26]叶敬忠.留守女性的发展贡献与新时代成果共享[J].妇女研究论丛, 2018(1):11-13。 [27]谢治菊.社会排斥型差等正义批判及其矫正[J].山东社会科学, 2015(9):84-90. [28]张翠娥.性别之网:社会转型中的农村妇女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142. [29]胡业方.家庭及村庄核心功能变迁与妇女权力的建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4):99-106. [30]沈茂英.农村女性角色、地位与生态扶贫研究[J].西藏研究, 2020(5):20-29. [31]李卓,左停.深度贫困地区妇女反贫困的逻辑路径探析-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9):1-15, 17. [32]谭琳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性别平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7:71-87. [33]朱爱岚.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M].胡玉坤,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