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36. [2] 刘益,陈烈.旅游扶贫及其开发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04,24(4):396-400. [3] 严春艳,王兴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社科纵横,2009,(1):49-50. [4] 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56-162. [5] 王芳礼,王云星.略论布依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问题[C].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 [6] 兰雄现,蔡雄.发展旅游业加速了少数民族脱贫——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扶贫的调查[J].广西物价,1996,(12):35-38. [7] 吴忠军.论旅游扶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4):18-21. [8] 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理,2002,22(2):241-244. [9] 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7(1):17-21. [10] 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23(4):558-560. [11] 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2):89-94. [12] Ashley C,Boyd C,Goodwin H.Pro-poor tourism:putting poverty at the heart of the tourism agenda[Z].Natural Resource Perspectives,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2000:51. [13] Sofield,T and De Lacy,T and Lipman,G and Daugherty,SA.Sustainable Tourism-Eliminating Poverty:An Overview[Z].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Sustainable Tourism,2004. [14] 周兴维,蔡晓萍.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106-109. [15] 庄天慧,张海霞,杨锦秀,傅新红.四川省民族地区新农村发展战略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91-94. [16] 田世政,杨桂华.社区参与的自然遗产型景区旅游发展模式——以九寨沟为案例的研究及建议[J].经济管理,2012(2):107-117. [17] 黄燕,任燕,李勇.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2):47-51. [18] 杨延昭.民族地区贫困原因与扶贫对策[J].理论月刊,2005(3):33-35. [19] 六茸农布.民族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47-149. [20] 任燕.西安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6):56-61. [21] 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22]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5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