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建嵘. 抗争性政治: 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221. [2] 蒋南平, 曾伟. 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 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J]. 经济学家, 2012(4): 52-62. [3] 陈振华. 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城市职能转变与空间规划策略思考[J]. 城市规划, 2014(2): 28-33. [4] 贺雪峰. 地权的逻辑Ⅱ: 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3. [5] 近10年供地减50%但地价却翻了近4倍5月全国地价大涨[EB/OL]. (2018-06-14)[2022-06-17]https://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77754.html. [6] 马海涛, 等. 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我国土地出让金——兼论房地产税背景下土地出让金的存废之争[J]. 中国税务, 2019(9): 72-79. [7] Tiebout C.M.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5): 416-424. [8] 谭术魁, 李志恒. 公共投资与土地价格互动关系研究[J]. 中国房地产, 2015(9): 14-21. [9] [美]亨利·乔治. 进步与贫困[M]. 吴良健, 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 308. [10] 赵燕菁. 为什么说"土地财政"是"伟大的制度创新"?[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4): 6-16. [11] 李增元, 周平平.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腐败及其逻辑机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5): 13-22. [12] 李一花, 化兵. 财政赤字、土地财政与房价的关系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8(11): 3-14. [13] 郝晓薇, 兰婷. 土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农民征地价值补偿研究[J]. 理论探讨, 2018(6): 115-121. [14] 周泽将, 王怡晨. 房地产存货、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江淮论坛, 2020(1): 110-115. [15] 张云华. 论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融合[J]. 发展研究, 2019(6): 4-8. [16] 周黎安.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 经济研究, 2004(6): 33-40. [17] 范子英. 土地财政的根源: 财政压力还是投资冲动[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6): 18-31. [18] 流畅. 益贫式增长视角下公共财政支出对房地产市场影响[J]. 财经问题研究, 2012(5): 32-40. [19] 曾盛聪. 土地红利分配的正义之维——基于政府公共性的视角[J]. 哲学动态, 2012(10): 91-96. [20] 邓宏乾.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土地收益分配改革[J]. 江海学刊, 2007(3): 64-69, 238. [21] 李瑛. 土地增值税调控与税制重构[J]. 税务与经济, 2014(5): 102-108. [22] 王荣宇, 谭荣. 德国土地税收制度及其改革探索的启示: 基于土地收益共享的视角[J]. 中国土地科学, 2015(12): 81-87. [23] 欧阳君君. 集体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及其界定[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 79-85. [24] 杨建顺. 论土地征收的正当程序[J]. 浙江社会科学, 2019(10): 4-20, 156. [25] 王磊. 论我国土地征收征用中的违宪问题[J]. 法学评论, 2016(5): 23-29. [26] 赵燕青. 土地财政: 历史, 逻辑与抉择[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1): 1-13. [27] 桂华. 论地权制度安排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兼评"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6): 72-81, 160. [28] 闾丘露薇. 拆迁中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J]. 中国社会保障, 2007(6):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