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风田. 获得感是社会发展最优衡量标准——兼评其与幸福感、包容性发展的区别与联系[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2):6-17. [2] 曹现强,李烁. 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J]. 人民论坛, 2017(2):18-28. [3] 熊建生,程仕波. 试论习近平关于人民获得感的思想[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8):105-114. [4] 原光,曹现强. 获得感提升导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策逻辑、关系模型与评价维度[J]. 理论探讨, 2018(6):50-55. [5] 李路路,唐丽娜,秦广强."患不均,更患不公"——转型期的"公平感"与"冲突感[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4):80-90. [6] 麻宝斌,马永强. 新时代政府信任的来源——社会公平和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力比较[J]. 理论探讨,2019(3):160-165. [7] Berry B J L, Okulicz-Kozaryn A. An urban-rural happiness gradient[J]. Urban Geography, 2011, 32(6):871-883. [8] Morrison P S. Local expression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J]. Regional Studies, 2011, 45(8):1039-1058. [9] 辛秀芹. 民众获得感"钝化"的成因分析——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6(4):56-59. [10] 邢占军,牛千. 获得感:供需视阈下共享发展的新标杆[J]. 理论导刊, 2017(5):107-112. [11] 文宏,刘志鹏. 人民获得感的时序比较——基于中国城乡社会治理数据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2018(3):3-20. [12] 李丹,裴育. 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 财经研究, 2019(4):111-139. [13] 周浩,龙立荣. 参照对象信息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攀比效应与虚荣效应[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2):70-76. [14] 李斌,张贵生. 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差异化: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获得感研究[J]. 理论学刊, 2018(1):99-108. [15] 阳义南. 民生公共服务的国民"获得感":测量与解析——基于MIMIC模型的经验证据[J]. 公共行政评论, 2018(5):117-137. [16] 黄艳敏,张文娟,赵娟霞. 实际获得、公平认知与居民获得感[J]. 现代经济探讨, 2017(11):1-10. [17] 田改伟. 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6):8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