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伯鲁. 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纲要[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99. [2]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510. [3]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627. [4] [英]罗杰·奥斯本. 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M]. 曹磊,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 2016:270-271.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6] [美]吉尔·琼斯. 光电帝国[M]. 吴敏,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3. [7]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8] 鄢显俊. 科技与资本的联姻之旅[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181. [9] Manuel Castells.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ty[M].Mass: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996:59. [10]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88. [11] 陆夏. 当代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态演化与技术全球垄断新战略[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11):54-63. [12] 贾利军.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下的技术创新[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1. [13] 杨云霞. 资本主义知识产权垄断的新表现及其实质[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3):57-66, 159-160. [14] 万长松. 论工业革命4.0与"超级权力"的兴起[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19):88-96. [1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695. [16] [美]道格拉斯·诺思.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陈郁. 罗华平,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17] 马克思. 资本论: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237. [18] 杨利华. 从"特权"到"财产权":专利权之起源探微[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3(1):40-43. [19] [英]约翰·洛克. 政府论两篇[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155. [20] 王广震. 美国专利法的演变——从宽松到限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89-97. [21] 王重远. 美国职务发明制度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2012, 36(1):135-140. [22] 张妮. 美国职务发明权属规则之演变及其启示[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2(4):88-98. [23] [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 美国人:南北战争以来的经历[M]. 谢延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790. [24] 杜传忠,刘英华.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基于三次产业革命的历史考察[J]. 江淮论坛, 2016(6):57-63. [25] 樊增强. 跨国公司技术联盟:动因、效应及启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3(10):65-68. [26] [日] 野中郁次郎,[日] 竹内弘高. 创造知识的企业[M]. 李萌,高飞,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43. [27] [英] 沙尔坦·克默尼. 大师论管人[M]. 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13. [28] 张乃根,路飞.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