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01
    地质勘探
    井中偶极声源激励下的反射横波实验研究
    魏周拓,陈雪莲
    2013, 35(6):  1-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1
    摘要 ( 260 )   PDF (1541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偶极横波远探测测量模式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模拟研究了井中偶极声源激励下来自井旁地层界面的反
    射横波,分别测量了不同声源位置、不同声源振动方向和不同地层界面特性下的地层和井孔全波。实验结果表明:井中
    偶极声源除了激发出沿井传播的直达弯曲波之外,还会向地层中辐射SH 和SV 两种类型的横波。随着偶极声源振动方
    向与地层界面走向的夹角从0° 增至90°,反射横波幅度逐渐减小,验证了偶极声源对于井旁反射体具有明显的方位指向
    特性,可以用来反演井旁反射体的走向。在固–液或固–气地层界面特性下,SH 波在界面处会发生全反射,而SV 波则会
    在界面处发生模式转换,SH 反射横波更有利于进行远探测反射波成像,尤其对于井旁裂缝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地震古岩溶学理论及应用
    李宗杰1,2,刘群2,李海英2,邓光校2,彭军3
    2013, 35(6):  9-1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2
    摘要 ( 303 )   PDF (1262KB) ( 5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古岩溶洞穴型储层预测的难题,开展了古岩溶地质理论指导下的三维地震
    储层预测技术研究,提出了地震古岩溶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基本观点、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发展趋势、研究意义。
    地震古岩溶学是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精细成像数据,通过模型正演、井震标定,建立古岩溶洞穴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及识别模式,并结合古地貌、古水系,断裂检测及地震属性,预测古岩溶洞穴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优选有利勘探目
    标,对古岩溶缝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为例,开展古岩溶洞
    穴型储层预测研究,为塔河油田井位优选提供理论依据,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证明了地震古岩溶学的应用效果。

    川东北黄龙场地区嘉二段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周路1,张斐劼1,2,李飞3,李先艳4,倪华玲1,2
    2013, 35(6):  20-3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3
    摘要 ( 195 )   PDF (9538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龙场构造位于川东大巴山褶皱带与川东弧形褶皱带交汇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复杂,地震剖面上发育深、
    浅两套断层褶皱构造体系。通过地震剖面和水平切片反射特征分析,厘清了断裂类型与分布特征,建立了对应的构造
    样式,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正演数值模拟以确定构造样式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分析,指出
    了黄龙场构造发育时期和构造演化特征。中生代以来,黄龙场地区先后经历了印支早期低幅度隆起发育期、印支晚期
    大幅度冲断褶皱发育期、燕山期小规模挤压调整发育期和喜马拉雅期继承性隆升发育期4 个构造发育阶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东斜坡深层成藏领域研究
    陈刚强1,阿布力米提1,白雷2,张家浩1,卞保力1
    2013, 35(6):  31-3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4
    摘要 ( 251 )   PDF (845KB) ( 5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化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的油气勘探,通过分析成藏特征与有利条件,研究了东斜坡地区深层的油气成
    藏和勘探新领域。结果发现,二叠系/三叠系不整合界面上下是油气成藏和勘探的重要目标,其目的层系油质轻、保存
    条件好、存在有利相带与相对优质储层,因而具备形成高产的潜力,并可能主要位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单井相、
    地震相分析和井震结合等方法,预测了有利相带的空间分布及主要发育的圈闭类型,发现有利勘探面积大,岩性—地
    层圈闭广泛发育,且当前勘探程度低,故勘探前景广阔,可望开辟勘探新领域,值得在下步勘探中加强探索。

    黏土矿物对低渗致密砂岩储渗性能的影响
    蒋裕强1,张春2,邓海波3,王猛1,罗明生4
    2013, 35(6):  39-4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5
    摘要 ( 217 )   PDF (1236KB) ( 5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黏土矿物是碎屑储集岩中最重要的填隙物,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低渗致密砂岩中,对砂岩
    储渗性能起着重大的影响。以典型区块营山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电子探针等实验技
    术手段,对砂岩中黏土矿物的类型、产状、性质及其形成机理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系统分析了黏土矿物对储层发
    育的影响。研究表明:(1)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次为绿泥石,少见混层伊利石/蒙皂石和书页片状高岭石。(2)自生
    绿泥石类型属于铁镁过渡型偏富含铁的绿泥石,主要是由新生沉淀形成的,高岭石的成岩转化和下伏雷口坡组蒸发盐
    的物质来源极少。(3)自生绿泥石主要生长时期可能在早成岩期之前,并在成岩中、晚期普遍继续生长。(4)自生绿
    泥石和伊利石的形成对储层发育具有双重作用,绿泥石和伊利石包膜作为孔隙衬里对残余原生粒间孔隙的保护作用
    必须是早成岩的,并具有一定厚度和数量。充填于粒间的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皂石主要对储层起堵塞作用。

    巴喀地区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预测
    吴勇1,康毅力1,季卫华2,刘仕文3,盛荣4
    2013, 35(6):  48-5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6
    摘要 ( 205 )   PDF (1339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微观地质统计分析发现,巴喀地区砂岩粒度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建立测井解
    释模型,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定量表征砂岩粒度参数及储层储集参数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储层微观参数地质统计分
    析和测井模型计算结果,应用储层微观地质统计参数反演与相干体分析技术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
    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特征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主要分布在柯柯亚构造带断背斜高
    部位及其紧邻的斜坡区,储层粒度较粗,渗透率相对较高,在一定范围内,孔隙度也相对较高,为巴喀地区致密砂岩气
    藏的有利储层分布区和有利勘探区。

    曲率法致密砂岩储层裂缝预测
    李志军1,2,张瀛1,2,窦煜3,李小刚1,2
    2013, 35(6):  57-6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7
    摘要 ( 202 )   PDF (685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分布非均质性强、难以预测的问题,开展了致密低渗砂岩裂缝分布预测研究。以ZZ
    油田S32
    储层为实例,采用曲率法预测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分布,分别选用样条函数法、趋势面拟合法、三点圆弧法、差分
    法等4 种方法建立了计算岩层曲率模型,计算结果表明,4 种方法计算的曲率数值与区内气井测试无阻流量均具有良
    好的正相关性,说明曲率法能很好地预测地下构造裂缝的分布范围,其中样条函数法相关系数最大,预测结果最优,具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白音查干凹陷缓坡带储层预测效果分析
    王辉1,张亚敏2,张文博2,董利刚2,陈发亮3
    2013, 35(6):  64-7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8
    摘要 ( 269 )   PDF (865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白音查干凹陷缓坡带腾格尔组薄互层含油砂层组的砂体分布问题,采用构建地质地球物理关系、地震多
    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砂泥岩薄互层砂岩的阻抗特征不明显,单一的储层
    预测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2)砂体在地震多属性分析预测结果上有很好的反映;(3)地震多属性能够精细
    描述砂泥岩厚度的横向变化,预测效果与实钻资料比较吻合。近来在近洼带预测目标上成功钻探了X27 井,发现了富
    集区块,控制地质储量上千万吨,实现高效勘探,对断陷凹陷的岩性圈闭预测和油气勘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松辽盆地断陷层火山机构测井响应特征
    张建荣,李林
    2013, 35(6):  71-7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09
    摘要 ( 177 )   PDF (928KB) ( 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岩石结构,可将松辽盆地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火山机构划分为碎屑岩类、熔岩类和复合类,各类火山机构
    根据岩石化学成分又可细分为酸性岩型和中基性岩型。中基性岩火山机构的伽马平均值小于80 API,酸性岩火山机
    构的伽马平均值大于110 API。当低幅光滑–微齿箱形–漏斗形的曲线长度超过声波时差或密度曲线的70% 时为熔岩
    火山机构,当中–高幅齿化—微齿箱形–钟形/漏斗形的曲线长度超过声波时差或密度曲线的70% 时为碎屑熔岩,处
    于二者过渡的则为复合火山机构。基于地质属性–测井响应关系,据此反映曲线的齿化程度参数(方差、变差方根)、
    形态参数(上/下斜率及其二者的相对差值)可将测井曲线划分为6 类,其中两类对应熔岩类火山机构,四类对应于碎
    屑(熔)岩类火山机构。结合伽马值参数可进行火山机构测井识别。

    塔里木油田凝析气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研究
    陈文龙1,2,赵军1,吕波2,雷震宇3
    2013, 35(6):  78-8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0
    摘要 ( 189 )   PDF (483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相继探明牙哈、吉拉克、英买力、迪那等13 个高压凝析气田,在实际生产中,随着温度和
    压力的下降,在井筒中凝析气会反凝析出凝析油,形成油气两相,这种相态的转变使得凝析气井的产出剖面解释与普
    通的油气井的解释很大不同。针对牙哈、英买力凝析气藏的具体特点,采用八参数生产测井资料,在充分分析测井响
    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PVT 相态图和油气两相流模型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凝析气井单层油气产量。实际应用表明,PVT
    相态图法在塔里木凝析气井的应用效果更好。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典型低渗油区储层特征及水驱可动用性研究
    杨正明1,边晨旭2,刘先贵1,王学武1
    2013, 35(6):  83-8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1
    摘要 ( 198 )   PDF (629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石油探明储量逐年增加,低渗透油藏未动用储量占未动用总储量的比例较高,急需进行微观孔
    隙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长庆和大庆外围低渗透油区大量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岩芯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
    油区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渗透率的关系及不同油区不同渗透率级别喉道半径和核磁共振T2 弛豫时间
    图谱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油区不同渗透率岩芯的喉道半径分布特征和核磁共振T2 弛豫时间图谱的变化特征
    是不同的,可以用1.0 µm 的喉道半径所占的比例和核磁共振T2 弛豫时间图谱的左峰和右峰相互关系作为储层水驱
    可动用渗透率的评价界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庆和大庆外围油区水驱开发渗透率的下限,为科学合理地开发特
    低渗透油藏提供了理论基础。

    北美页岩气高效压裂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曾凡辉,郭建春,刘恒,肖勇
    2013, 35(6):  90-9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2
    摘要 ( 261 )   PDF (455KB) ( 10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对于中国能源安全和供给至关重要,但由于页岩储层表现出低孔、特低
    渗的特征,必须通过水力压裂才能获得理想经济产量。根据页岩气开采的特点,综述了北美地区先进的开采技术,结
    合中国页岩储层特征和开发现状,探讨了中国页岩气大规模开发的研究方向。分析表明:北美地区页岩气井的经济开
    发得益于储层评估、水平井钻井和压裂技术的进步。指出中国在借鉴、参考北美地区页岩气先进开采经验的同时,应
    结合中国储集层特性通过开展勘探开发全过程优化、体积压裂机理及配套、页岩气开发负面效应评价等方面的攻关,
    实现中国页岩气的高效、经济开发。

    基于核磁共振的水平井开发孔隙动用机理研究
    刘凡1,姜汉桥1,张贤松2,李俊键1
    2013, 35(6):  99-10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3
    摘要 ( 168 )   PDF (706KB) ( 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三维物理模拟大模型驱替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及T2 谱测量技术,建立了一套研究高含水后期水
    平井挖潜动用规律的实验技术。应用本技术对Ng5–6 油层水平井开采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不同孔喉尺寸孔隙动用规律
    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期,小孔隙开发程度对于驱替程度较为敏感,而大、中孔隙随驱替程度变化较小。开
    发过程中,大–中孔隙的原油优先动用,当油藏开发至一定程度后,小孔隙中的原油开始动用;水驱开发后期,小孔隙的
    动用程度甚至大于大–中孔隙的动用程度,这是由于小孔隙的渗吸作用产生的。应用水平井可以有效开发小孔隙,对主
    流线区和水平井附近区域的剩余油控制尤其突出,水平井附近区域对采出程度的贡献最大,高含水期采出程度高。

    采油速度影响因素及理论值研究
    姜凤光1,2,王小林1
    2013, 35(6):  104-10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4
    摘要 ( 257 )   PDF (393KB) ( 5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油速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重要开发指标之一,采油速度太高或者太低都将影响油田的最终开发效
    果,因此研究理论采油速度及影响因素对于油田生产决策至关重要。前人主要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及数理统计方法来
    研究油藏采油速度,但是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角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含水率分流方程,建立了采油速度与
    油藏属性、含水率及含水上升速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各因素对采油速度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油水相对渗
    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回归的系数b 值对采油速度为负相关影响;对于含水率,当fw<50% 时为负相关影响,当
    fw>50% 时为正相关影响;而不同含水率阶段,含水上升速度越快,则采油速度越大。该方法可用于具体油藏不同开发
    阶段的理论采油速度的评价。

    长垣油藏开采过程中油水渗流规律研究
    魏洪涛1,林玉保1,石京平1,杨爽2,周宇3
    2013, 35(6):  109-11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5
    摘要 ( 231 )   PDF (537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庆油田的长垣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水油比急剧上升,油水分布情况和开发动态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为了认识油水渗流规律,从推导适合长垣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公式和开发指标公式开始,对实际区块的含水上升率
    与含水率关系,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关系,采油指数递减率与含水率关系,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随含水率变
    化曲线加以分析,清楚地认识了油藏开采过程中油水微观渗流规律,为油田开发规律及开发模式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储气库固井水泥石关键力学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刘健1,郭小阳2,李早元2
    2013, 35(6):  115-12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6
    摘要 ( 255 )   PDF (550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测量储气库固井水泥石关键力学参数抗拉强度和胶结强度,分别设计了测量两个力学参数的新方
    法,通过对6 套典型储气库固井水泥石的实验测量和对比分析,发现新方法对储气库固井水泥石测量效果更佳,测量
    值更具合理性。典型储气库固井水泥石的抗拉强度值大致分布在1.5∼3.5 MPa,与抗压强度之比分布在7%∼13%,水
    泥石力学改性对抗拉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低密度水泥石的纵向胶结强度大致为0.7∼1.5 MPa,正常密度水泥石大致为
    1.5∼2.5 MPa,强度远超过支撑套管重量的要求,水泥环受套管作用而破坏的危险点不在纵向上而是在横向上。

    本期导读
    塔河油田堵水选井选层因素分析及方法探讨
    秦飞,吴文明,杨建清,刘广燕,何龙
    2013, 35(6):  121-12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7
    摘要 ( 145 )   PDF (556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油田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藏非均质性强且底水活跃。由于前期开采强度较大,水淹、水锥、
    水窜现象日益严重,关井、缩嘴、注水压锥方式已不同程度失效,堵水逐步成为油田稳油控水的主要方式。作为堵水的
    第一步,选井选层直接关系到油井堵水的效果,是堵水获得成功的前提。结合塔河油田堵水的具体实践,从地质、开
    发、工程工艺3 方面总结了堵水选井选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五项基础综合分析法、权重分析法、神经网络法选井作
    了一定的对比分析,进而提出了系统选井法的理论。所总结的因素和方法对塔河碳酸盐岩油藏的堵水工艺发展有重
    要的指导作用,适用于同类油藏。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鱼骨水平井不稳定产能分析及分支形态优化
    蒋开1,李闽2,何志雄2,薛国庆1
    2013, 35(6):  127-13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8
    摘要 ( 206 )   PDF (486KB) ( 4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气体不稳定渗流方程,通过Green 函数方法和Newman 乘积原理推导出气藏水平井不稳定渗流压降方
    程,应用坐标转换和压降叠加原理推导出平面鱼骨型水平气井不稳定产能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离散化求解,得到鱼
    骨型水平气井的产量和沿各井段的流入量。运用产能模型对鱼骨型水平气井分支摆放位置、分支角度和分支数进行
    了研究,得到了合理的分支摆放位置、分支角度和分支数,并对各井段单位长度井筒流入量和主干井筒内流量分布进
    行了分析,计算了流入量剖面和流量分布规律,为鱼骨型水平井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牛地气田低压低渗地层固井技术研究
    宋健
    2013, 35(6):  133-14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19
    摘要 ( 265 )   PDF (616KB) ( 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牛地气田在勘探开发初期固井质量非常不稳定这一难题,开展了对工程地质、钻井液、水泥浆等情况
    的分析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实验对比的方法,发现了影响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不利因素,采用颗粒级配原
    理优化了水泥浆组成,并提高了水泥浆防气窜性能;依据混合能量对水泥浆性能影响规律,优化了现场水泥浆试验流
    程;使得水泥浆入井性能与室内实验结果一致,并达到设计要求。同时通过采用钻井液性能优化、抑制井壁坍塌和改
    进现场施工工艺等技术措施,优化了井眼条件,为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打下良好基础。研究结果经现场应用,取得了
    优良的固井质量,解决了固井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气田勘探开发的顺利进行。

    油气化学工程
    有机凝胶控水及堵水技术研究
    贾虎,蒲万芬
    2013, 35(6):  141-15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20
    摘要 ( 324 )   PDF (761KB) ( 9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内外有机凝胶调剖堵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聚合物本体凝胶、有机硅凝胶、热/盐/pH 敏感性凝胶、
    就地聚合凝胶以及聚合物微球五大类体系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各种体系的作用机理、优缺点和现场应用情况。其中
    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凝胶体系有低毒、抗温、抗盐等许多优点,可用于恶劣油藏堵水作业。从化学调剖堵水技术发展
    趋势来看,合成孔喉尺度匹配的各种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将是未来深部调驱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有机凝胶调剖堵
    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将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和现场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稠油热化学脱水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寇杰1,杨文1,王秀珍2
    2013, 35(6):  153-15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21
    摘要 ( 175 )   PDF (514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稠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稀油的方法,结合所优选的破乳剂,进行了稠油热化学脱水的实验研究。针对所采
    用的稠油及稀油性质,筛选出4050 破乳剂有较好的脱水效果,通过降黏率及脱水效果的对比,确定了掺稀比为1.0。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温度、浓度对破乳剂脱水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含水率对破乳剂有效浓度范围及破乳有效温度范围
    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破乳剂浓度范围内,较低温时可能不存在有效浓度范围,较高温时破乳剂有效浓度范
    围将会变大;在一定的脱水温度下,含水率由低到高增大时,破乳剂有效浓度范围将会变大;在一定的破乳剂浓度时,
    含水率由低到高增大时,破乳有效温度范围也将变大。

    基于CFD 的自推进破岩喷嘴流场仿真研究
    胡坤1,彭旭2,李杰3,付必伟1,艾志久1
    2013, 35(6):  159-16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22
    摘要 ( 245 )   PDF (706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低渗透油井径向水力深穿透增产工艺中,自推进射流喷嘴是核心工作元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
    射流喷嘴内外流场,并对喷嘴的自推进力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多喷口喷嘴在井底形成局部高压区,同时在
    井底中心区域形成高压带,有助于破碎岩石。(2)喷嘴射流在井底形成的壁面剪切力成对称分布趋势,合理设计喷嘴
    结构有助于提高壁面剪切力。(3)尾喷口流道中的最大速度趋于集中在一侧壁面上,会导致喷嘴结构磨损,合理设计
    尾喷口的角度及尾喷口与喷嘴简单的连接结构,有助于改善尾喷口射流流场,提高喷嘴寿命。(4)利用CFD 计算喷嘴
    的推进力与实测结果较吻合,因此,利用CFD 预测喷嘴的推进力是可行的。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他
    深井钻机动力上的HZM 混合燃料技术应用
    李循迹1,龙平1,熊继有2,宣培传3,侯秉仁4
    2013, 35(6):  166-17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23
    摘要 ( 171 )   PDF (554KB) ( 4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ZM 混合燃料技术通过控制进入柴油机的燃气来实现对柴油的替代,但该过程中燃气不参与调速,且对原柴
    油机改动工作量较小。塔里木油田引进的HZM 混合燃料技术用于深井石油钻井是降低钻井成本、保护环境的较好方
    式之一。现场应用表明:在柴油替代率为40%、在额定功率的30%~80% 柴油机运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两
    种动力机组改造,包括混合燃料系统本身的操作性能,混合燃料运行对机组的影响,只要柴油机组在全柴油状态下能
    承担钻井作业要求,柴油机组在混合燃料状态下同样能完成。两年内,HZM 混合燃料技术已经应用于9 个钻井队,井
    数14 口,使用天然气约301×104 m3。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可靠,推广价值高。

    博导论评
    元坝气井射孔完井近井壁渗流场分析
    练章华1,丁士东2,赵旭2,郑建翔1,3,罗文浩1
    2013, 35(6):  173-18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3.06.024
    摘要 ( 193 )   PDF (1015KB) ( 5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东元坝地区主要为超深水平井气井,超深井井底高温、高压下,近井壁天然气的密度、黏度和压缩系数随压
    力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流场问题,很难用解析解研究射孔完井近井壁的渗流场问题,用COMSOL Multiphysics
    多物理场软件建立了元坝气井射孔完井近井壁渗流场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包含了井眼尺寸、孔深、孔径、孔
    密、相位角、钻井污染程度、渗透率、流体密度、黏度以及压缩系数等,可以方便地调整任意参数,得到相应的近井筒渗
    流场的分布规律。根据建立的渗流场有限元模型,详细分析了不同相位角、不同孔密时,近井筒渗流场的相互干扰情
    况,为水平井气井射孔完井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