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6-20
    石油工程计算技术
    混合遗传算法在气田产量构成优化模型中的应用
    刘志斌 邓勇 凡哲元;
    2006, 28(3):  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1
    摘要 ( 1302 )   PDF (389KB)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气田开发规划产量构成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单目标模型的改进遗传算法,把无约束优化中的直接解法Powell方法作为一个与选择、交又和变异平行的算子嵌入到基本遗传算法中;并利用了一种新的退火精确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运用MATLAB6.O编写算法程序,选取开发规划产量构成优化模型中的定成本产量最大模型,实例分析该算法在气田开发规划产量构成优化模型中的具体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利用边界元方法研究非封闭边界均质油气藏井底压力动态特征
    刘启国 徐坤吉 祁玉莲 李强
    2006, 28(3):  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2
    摘要 ( 1025 )   PDF (355KB) ( 6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际油藏中非封闭边界普遍存在。对于恒压边界和封闭边界的渗流问题,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求解;但时于非封闭边界的渗流问题,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论述了应用边界元方法(Boimd娜ElemenoMethod)研究非封闭边界均匀介质油藏中的渗流力学问题,建立并求解考虑井筒储存效应和表皮效应影响的任意形状非封闭边界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对渗流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用边界元方法进行处理得到拉普拉斯空间解,再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求得实空间解,并对井底压力动态的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
    水平裂缝油藏整体压裂改造数值模拟研究
    黄波 曾晓慧 屈怀林 郭大立
    2006, 28(3):  8-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3
    摘要 ( 777 )   PDF (230KB) ( 5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生产特点和水平压裂裂缝的渗流特征,考虑到油藏非均质和各向异性、裂缝导流能力随生产时间的失效性以及不同井网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三维油水两相的油藏和水平裂缝渗流数学模型,并构造了模型的高效数值算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水平裂缝参数优化软件,通过计算不同裂缝半径和导流能力对油井产量、含水率、采出程度和最终采收率等指标的影响,优化合理的裂缝参数,用于指导现场的评价和设计工作。
    气水同产井流人流出动态关系曲线研究
    常彦荣; 李允 李晓平 吴锋 曾玉强
    2006, 28(3):  11-1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4
    摘要 ( 739 )   PDF (255KB) ( 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水井生产系统分析是目前采气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研究的难题,气水井生产系统分析的关健在于气水井的流入动态分析研究。基于气水井的流入动态的研究成果,将其与流出动态相结合,探讨了气水井的流入流出动态关系,为气水井的生产系统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注水井中固体颗粒对井伤害的数学模型研究
    杨旭 吴小庆 李进
    2006, 28(3):  13-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5
    摘要 ( 860 )   PDF (338KB) ( 5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污水中固体颖粒侵入地层,堵塞孔隙降低地层渗透性,对其建立数学模型,将模型归结为问题1和问题2。问题1是一个确定p、sw、s。、劝的偏微分方程反问题,对于问题1,建立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求解;问题2是一个确定Cp,的初边值问题,在问题1的基础上,其求解可用特征线法,由Cp、Φ又可计算出油层渗选率及伤害半径等。求解过程是问题1和问题2辗转进行。
    对童氏“7.5B”计算及乙型水驱法的改进
    凡哲元;任玉林;姜瑞忠
    2006, 28(3):  17-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6
    摘要 ( 1637 )   PDF (304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童宪章院士“7.5B”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指出了“7.5B”方法只适用于多个油田的统计计算,而不完全适应于单一油藏。从理论上推导了“7.5B’’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一条准确计算该值的有效途径。对童氏水油比与采出程度关系乙型水驱法及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图版作了改进。

    时间推移试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屈怀林 曾晓慧 黄波 郭大立
    2006, 28(3):  20-2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7
    摘要 ( 1434 )   PDF (302KB) ( 5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压力监测井点的动态监测信息在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和历史的继承性,根据历次的试井资料、生产动态信息并结合地质静态资料,应用时间推移试井理论,采用神经网络技术,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实现了对静压、有效渗透率和表皮系数等试井参数变化趋势的预侧。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利用试井历史信息进行时间推移预测的有效性。

    裂缝型底水油气藏开发模式研究
    陈军 李俊军
    2006, 28(3):  23-2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8
    摘要 ( 906 )   PDF (367KB) ( 5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型底水油气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底水供给充足,储油岩层裂缝系统极其发育,造成油气藏极易在开发过程中发生水窜,而裂缝发育的不均质及产状类型的多样化,使水窜进入油气藏后的油气水关系变得十分复杂。“水窜式”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降低了油气藏的有效厚度和单井泄油范围,在油气层和井筒中消耗油气藏的能量,降低油藏的采收率。针对裂缝型底水油藏水窜特点,在建立基岩一裂缝超双重介质模型基础上,通过全隐式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析比较T两向裂缝对油气藏动态开发指标的影响。

    关于输气管道的一个泄漏点的检测问题
    吴小庆 王宇 江茂泽
    2006, 28(3):  27-2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09
    摘要 ( 1755 )   PDF (210KB) ( 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考虑天然气输气管道一个泄漏点的检测问题建立了存在一个泄漏点的输气管道的偏徽分方程反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正交变换法找出了泄漏点的漏失量与泄漏位呈之间的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矛质方程组,找出了泄漏点位里,并用MATLAB编程实现。

    海量地层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实现
    赵正文 唐红光
    2006, 28(3):  30-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0
    摘要 ( 945 )   PDF (464KB) ( 5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对海圣地形数据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具有一般意义的海童地层数据研究较少。针对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城的数据特.叙,建立海黄地层数据组织和管理的一种途径,为大规模的三维地质建模、实时显示作数据准备。基于数据分区、八叉树索引、访问预浏等相关技术,实现海责数据的快速访问、快速检索、空间算法等。

    油田生产产量监控体系及预警系统
    常彦荣; 李允 彭炎 刘志斌
    2006, 28(3):  34-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1
    摘要 ( 1380 )   PDF (301KB) ( 7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油田生产环节,引入产量实时监控及生产状况预誉机制;以国内外成熟的预浏预警方法为基础,对监控预警指标的选取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得出了切实可行的监控预警指标选取标准,实时监控、分析其各管理层面和地质层面的生产管理状况;运用预测预警理论和当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预测预警软件系统,并对生产状况异常的监控对象给予及时报警处理。研究结果和实际应用证明,该毛统时于油田穗产及增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多因素关联关系的油田开发措施结构优化方法研究
    侯春华
    2006, 28(3):  38-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2
    摘要 ( 755 )   PDF (292KB) ( 5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油田开发历史动态信息出发,研究分析了影响油田措施产量的各种因素,利用功能模拟原理(微分模拟方法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油田措施产量与其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措施产量最大、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措施结构优化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油田措施产量、成本、工作量的最优构成问题,并成功应用于油田措施结构优化。
    蒙脱石与酸反应固柑变化实验研究
    唐洪明; 黄小琼 袁续祖 陈耀礼
    2006, 28(3):  41-4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3
    摘要 ( 962 )   PDF (369KB) ( 5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利用X'Pert PRO -X谢线衍射分析仪、XL- 30能语电镜分析等岩矿测试手段,系统评价了蒙脱石在5% HCl ,0.5%HF+S%HCI,1.0%HF+S%HCI,0.5%HF,l.O%HF,8%HBF4,5%HCl t7%HBFQ七种常见酸体系中的化学行为,重点分析了酸液反应后蒙脱石固相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指出:酸对蒙脱石晶体中的铝氧八面体破坏性强于硅氧四面体,导致残酸中硅/铝(Si/Al)元素重量比值比理论值低,酸性残余物中刚好相反。7% HB凡和7% HBF4 +5%HC1两体系与蒙脱石反应2小时后d(001)晶面破坏,并出现新峰,因此F,B等有利于促进蒙脱石矿物转化。
    地质勘探
    多波多分量直接油气检测方法研究
    彭才 朱仕军 黄东山 谢芳 夏陵 何建秋
    2006, 28(3):  44-4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4
    摘要 ( 875 )   PDF (1105KB) ( 5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地震资料解释主要利用纵波来识别岩性和检测气水层,其结果多解性较大,而利用多分蚤地震资料提供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及由此导出的泊松比、纵速度比、纵波、道积分和转换波的波阻杭反演联合解释来直接预测含油气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很好,说明利用多波资料能提高地震预测油气藏的可靠性和精度。
    保山盆地永铸街气田沉积物源分析
    吕儒明;陈宗太;汪彦;陈明瞩;周移兴;李光恒;伍佳明
    2006, 28(3):  48-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5
    摘要 ( 754 )   PDF (844KB)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研究区的基本资料和相应成果,在分析保山盆地基本构造格局的基抽上,发现因保山盆地主控断层的西边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隆升状态,从而造成不同地带砾岩的分布和含1存在差异,在钻浏井、地震资抖中的体现也不相同。通过多种方法对永铸街气田的主物源方向进行论证后,认为永铸街气田的物源来自西边。
    薄差储层预测技术在葡南油田的应用
    侯君 王金荣 王长生 程林松
    2006, 28(3):  53-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6
    摘要 ( 929 )   PDF (658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南油田葡一组油层属薄差储层,用普通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解决薄砂体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在忠实于原始地震反射的波胆抗反演数据体基础上,针对本区自然电位曲线对砂泥岩识别明显、深侧向电阻率曲线对含油性判别较好的特点,结合构造建模、小层精细划分和对比,利用地质统计和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并同位协同波阻杭反演结果进行自然电位和深侧向电阻率体的岩性模拟,建立储层岩性预测模型。模拟结果的地质统计特征与原
    始数据的统计特征相符,用新完钻的18口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砂体预测厚度符合率达78%,能够较好地解决油田薄砂体储层横向预测难题。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对油藏及流体适应性研究
    王选茹; 程林松 刘双全 关宇 贺永利
    2006, 28(3):  57-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7
    摘要 ( 1557 )   PDF (590KB) ( 5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对油藏及流体的适应性及范围进行了研究,给出了SAGD对原油粘度、油层水平渗透率、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油层埋藏深度的适应性界限,制作了累积油汽比及平均日产油量随上述因素变化的关系图版,并得出上述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式,进而得到三维关系曲面。利用这些图版和关系式可以对类似油藏SAGD的开发效果及适应性进行分析预测,为同类油藏开展SAGD技术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研究
    张国强 孙雷 孙良田 吴应川 郭肖 杜志敏
    2006, 28(3):  61-6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8
    摘要 ( 930 )   PDF (540KB) ( 5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所形成的众多小断块单元油藏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而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方式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针时复杂小断块低能量油藏单元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然后建立了针时实际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吞吐的地质和数值模拟模型,在对注气前油井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基础上,时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讨论注气时机和周期注入量对小断块单元油藏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末同注气时机CO2吞吐前后近井地层原油饱和度和压力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的有效时机和最佳操作参数选择,为小断块单元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方法。
    求取压裂气井无阻流量的BP神经网络法
    罗天雨 郭建春 赵金洲 吴建发
    2006, 28(3):  67-6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19
    摘要 ( 1569 )   PDF (220KB) ( 6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现在流行的求取压裂气井无阻流量的方法相比,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它勿需考虑压裂后气井的复杂渗流规律,也不需数值模拟。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训练时只需知道目标井的压后评估数据和区块内部分试井数据,为提高经济效益、快速、高效开发低渗气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裂缝性油藏射孔参数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研究
    李海涛 王永清
    2006, 28(3):  70-7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0
    摘要 ( 741 )   PDF (339KB) ( 6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缝性油藏射孔参数优化设计与常规孔隙性砂岩油藏有较大的不同,裂缝的存在使得射孔完井油井的产能评价变得十分复杂。在对裂缝孔隙性油藏射孔参数与油井产能定量关系研究的有限元模拟基础上,时一组水平缝、一组垂直缝、两组垂直缝和三组直交缝情况下射孔参数时油井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和分析,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结论,研制了裂缝性油藏射孔参数优化设计软件,对裂缝性及裂缝孔隙性油藏的射孔参数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油井产能。
    提液措施对聚驱效果的影响
    黄伟
    2006, 28(3):  74-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1
    摘要 ( 793 )   PDF (208KB)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数值模拟是研究聚合物驱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数模方法建立一注四采典型模型,研究聚驱合理的提液时机、不同渗透率级差对提液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提液对油井剖面改善情况的影响,为油田提供聚合物驱动态调整依据及有效手段。研究认为:无论单层还是多层非均质地层,聚驱时提液的增油效果均好于聚驱不提液的效果,提高采收率7.25%~8.77%;多层非均质地层比单层聚驱效果差;纵向渗透率2倍级差和5倍级差时,提液最
    佳时机为整体见效后;10倍级差时,注聚时提液和见效时提液效果相同;对于纵向非均质程度高的地层,高峰期后提液不利于扩大中低渗透层波及体积。
    乐安油田气顶砂岩稠油油藏开发实践和认识
    陈树营
    2006, 28(3):  77-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2
    摘要 ( 1544 )   PDF (332KB) ( 6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顶砂岩普通稠油油藏具有油稠、储层疏松的特点,复杂油气水关系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通过分析乐安油田草31断块气顶砂岩普通稠油油藏地质背景和三角洲沉积特点,将Es3H一两个小层作为一套层系开发。结合草31断块单井试采生产情况,总结了油区和气顶变化规律,研究了沙三段储集层的开发井网分布特点和井距,论述了注水开发的可能性。开发实践表明,应用多种防砂配套技术和螺杆泵携砂冷采工艺,控制单井合理产油量和合理采
    油速度,将获得较高的一次采收率,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基于“数列灰预测”的输气管道腐蚀预测
    苏欣 袁宗明 黄坤 张琳 张鹏 赵文军
    2006, 28(3):  82-8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3
    摘要 ( 805 )   PDF (228KB) ( 5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气管道腐独涉及因素较多,关系错综复杂,且随着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对于这些因素的确定也存在不确定性和模栩性。利用“数列灰预测”建立了管道腐性预测的新模型,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四川气田某输气管道的腐蚀速度和腐蚀深度的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的误差小,可以用于现场实际工作中,为管道的腐蚀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利用瞬态正压波确定天然气管道冰堵位置
    刘恩斌 李长俊 廖柯熹 彭善碧 刘华
    2006, 28(3):  86-8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4
    摘要 ( 1357 )   PDF (345KB) ( 6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利用管道水击过程中的正压波确定天然气管道冰堵位里的原理和方法。其原理为当管道堵塞时,在管道首端发出一正压波,正压波沿管道向下游传播遇堵塞物后反弹向首端传播,在管道首端可以获得两次正压波信息,通过采集管道首端压力信号,并利用小波变换法提取压力信号突变信息,获得正压波两次通过传感器的时间差,最后结合正压波波速确定管道冰堵位置。具有所需设备少,操作费用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金1井安集海河组钻井液技术对策及措施
    梁大川 蔡雨田 刘新义 罗兴树
    2006, 28(3):  89-9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5
    摘要 ( 869 )   PDF (227KB) ( 5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技术难度大,其中安集海河组最难对付。在分析安集海河组地层粘土矿物组成及水化性能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钻井液技术对策,并针对金l井安集海河组的井下复杂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保证了该地层顺利钻进。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聚硅悬浮液对有机物堵塞的溶解作用
    陈兴隆 秦积 李治平
    2006, 28(3):  92-9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6
    摘要 ( 1422 )   PDF (434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聚硅材料对有机物堵塞的溶解作用,对聚硅材料的性质做局部分析。由于聚硅材料是分散在柴油中,所以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对比方法排除柴油的干扰。静态和动态溶解实验可以考察聚硅悬浮液对有机物的溶解速度,在此采用溶解比值Kr作为定量分析的参数。经证实聚硅材料促进了有机物的溶解速度。动态实验显示的溶解速度快与静态实验,但是溶解比值与静态结果接近。玻璃模型的微观观察可以直观地证实,聚硅悬浮液的溶解作用优于柴油。模拟油层条件的宏观驱替实验则更明显地证明了聚硅悬浮液对有机物的溶解可以提高岩石的渗透率,是增注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钻井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
    王兵 徐辉
    2006, 28(3):  96-9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7
    摘要 ( 940 )   PDF (286KB) ( 6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井废水来源于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过程,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类钻井液添加剂和石油类污染物。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好氧生化处理钻井废水,通过刚定微生物生化呼吸速率曲线考察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了微生物营养、微生物浓度、活性污泥的驯化对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废水具有可生化性,钻井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时驯化后的活性污泥是易降解的。
    水泥浆中高分子形态与失水关系的研究
    严思明 王晓栋 宋芳 毛学强 邝青
    2006, 28(3):  99-10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8
    摘要 ( 1506 )   PDF (494KB) ( 5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丙烯耽胺与丙烯磺酸钠共聚物(AwAs)、舟乙基纤维素(HEC)、聚氧化乙烯(PEO)三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作水泥降失水剂,用不良溶剂来改变高分子形态,研究高分子在水泥装体系中的形态变化对水泥装降失水的影响,了解高分子降低水泥泉失水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不良溶剂加童超过e溶剂中不良溶剂加童时,高分子在水泥颖杜表面的吸附、卷曲和沉淀,有利于堵塞失水通道,降低滤饼渗透率,水泥泉失水量大幅度减小。

    硅灰对水泥净浆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改善作用
    肖佳 邓德华 元强 潘武略 陈烽
    2006, 28(3):  103-10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29
    摘要 ( 1619 )   PDF (315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水泥净装试件在5%N、50;溶液中长期浸泡,用试件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和试件中物相的XRD分析,研究了硅灰对水泥净泉抗硫酸盐侵独性能的影响。在N气S久溶液侵性下,普通硅酸盐水泥净装试件强度随浸池时间先增长,然后急剧降低;外观和XRD相分析表明,其原因是由于形成了膨胀性钙矶石,造成试件开裂破坏;加入硅灰的水泥净菜试件强度损失明显减小,尤其是抗折强度没有降低,其抵抗强度下降系数还略有增加;原因是由于硅灰的稀释作用和火山灰效应减少了水泥净泉中Ca(OH):的量,从而降低了水泥净莱试件在硫酸盐溶液侵蚀下形成的膨胀性钙矶石的量。因而,硅灰时水泥混凝土杭硫酸盆侵独性能有改善作用。

    采油微生物对地层注水的影响
    伊向艺 卢渊 王惠
    2006, 28(3):  106-10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30
    摘要 ( 882 )   PDF (275KB) ( 5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注水效果是很多高含水油田巫待解决的问题。生长、代谢在水中的微生物通过降低水的pH值、生物酸的生成等使水的酸性琢强,并增强注水效果。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聚合物,可增加水相粘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和降低水油比。生长繁殖的菌体和代谢物与重金属形成的沉淀物也形成物理堵塞,起调剖作用,可进行选择性封堵以改变水的流向。细菌进入水驱油层并在油层孔陈的孔喉处产生聚合物,时含水层的孔陈进行有效的封堵,还有助于减少注
    水量。

    大庆外围东部葡萄花油层酸渣伤害机理研究
    周万富; 康燕 周泉 王庆国
    2006, 28(3):  109-11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6.03.031
    摘要 ( 925 )   PDF (464KB) ( 6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立足于研究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原油防止酸渣形成的方法入手,从原油胶质沥青质、酸液类型、三价铁离子和各种类型的杭渣别等方面,考察了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的原油(一个区块)与酸接触,形成酸渣的可能性。室内实验表明,盆酸和土酸与原油形成酸渣的趋势强于磷酸和乙酸,酸渣量达19以上;酸渣童随着Fe,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残酸和乏酸也能形成一定量的酸渣;好的杭渣剂能明显减少酸渣生成量。这为预防酸渣形成,保证酸化施工质童和效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