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3-10-20
    地质勘探
    微生物降解作用对稠油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廷山 任明忠;蓝光志 王红娟 姜照勇
    2003, 25(5):  1-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1
    摘要 ( 811 )   PDF (274KB) ( 6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的主要机理之一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质组分,降低原油粘度和凝固点,以达到改善原油物化性质的目的。利用从原油及含油污水中分离、选育出能有效降解稠油中重组分的菌种对青海、胜利、辽河、大港等油田的稠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实验,分析了细菌降解对原油饱和烃、芳烃以及胶质、沥青质各组分在原油中相对含量和内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作用引起原油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9%以上,其组成和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原油饱和烃轻重组分比值变大,粘度和凝固点分别降低15%和20%左右,大大改善了原油的物化性质。

    碳酸盐岩剖面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夏宏泉 刘之的 陈平 张智勇
    2003, 25(5):  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2
    摘要 ( 1653 )   PDF (294KB) ( 7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等效深度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重点讨论了碳酸盐岩剖面地层正常压实趋势线的构建问题,并利用所构建的正常压实趋势方程对川东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剖面裂缝-孔隙型储层的地层孔隙压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等效深度法对碳酸盐岩剖面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同样也有一定的实用性。


    东濮凹陷下第三纪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史忠生 陈开远 杜雪晴 柳保军 刘刚 何胡军
    2003, 25(5):  8-8–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3
    摘要 ( 719 )   PDF (356KB) ( 6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介绍了锶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锶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东濮盐湖下第三系的87Sr/86Sr值普遍偏高,且大于海水87Sr/86Sr值,因此推断东濮盐湖属于一个内陆盐湖,其湖水锶同位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高87Sr/86Sr(0.720±0.005)的壳源硅铝质岩石;同时对下第三系的古气候也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该区在E4上段到Es3段时期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而从Es3段到Es1段时期气候变得更加干旱。

    模糊评判方法在圈闭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樊敬亮 黄志全 钱铮 欧阳华
    2003, 25(5):  12-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4
    摘要 ( 716 )   PDF (175KB) ( 5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评价圈闭含油气的可能性。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评价圈闭,考虑了不同地质因素对圈闭含油气性的不同影响,并根据地质家的经验和地质过程对圈闭含油气性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地质因素不同的权重,使圈闭地质评价定量化,能及时、迅速地为勘探规划部署指明方向,并提供较准确的目标。华北油田2001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方法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经济的。

    前梨园环洼沙三段层序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分布
    王世坤 胥菊珍;王欲晓 刘淑
    2003, 25(5):  16-1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5
    摘要 ( 756 )   PDF (320KB) ( 6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前梨园环洼下第三系沙三段层序界面的分析、对层序地层划分和体系域的研究;建立了前梨园洼陷的几种层序地层模式;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和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分析了其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对前梨园环洼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出了新思路。

    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杨鹏飞 张磊 李大伟
    2003, 25(5):  19-19–2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6
    摘要 ( 779 )   PDF (288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我国第一个浅海-极浅海特大油田—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定量评价以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特征,指出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微相带、砂体发育密切相关,并建立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四种类型的孔隙结构模式,对指导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进行各种开发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研究
    刘成林;朱筱敏 费安玮 朱玉新 张英
    2003, 25(5):  23-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7
    摘要 ( 382 )   PDF (278KB) ( 6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进行研究。认为: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和D亚相,下寒武统幕府山组(∈1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烃源岩为B亚相,生油气潜力大;无论一次生烃还是二次生烃,烃源岩总的产烃能力是一定的,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有一定连续性;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二次生烃史极为复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根据成藏基本要素的不同,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下部油气成藏模式(下古生界)和上部油气成藏模式(上古生界)。

    石油工程
    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压力降落试井分析
    黄全华 李士伦 孙雷 郭平
    2003, 25(5):  27-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8
    摘要 ( 947 )   PDF (373KB) ( 6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析气井的试井解释,基本上仍沿用干气井的单相拟压力方法,或在解释中根本就没有考虑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的吸附影响。大量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多孔介质吸附对凝析油、气的渗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渗流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稳定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将多孔介质吸附影响直接纳入了模型之中。提出了多种外边界条件下的压力降落试井分析方法。实例分析表明,与不考虑多孔介质吸附影响的情况相比,因多孔介质吸附的影响,试井解释有效渗透率将降低,表皮系数增大,气井有效泄流半径与单井控制储量亦将降低。对于重烃含量较高和孔隙度较低的凝析气藏,多孔介质吸附的影响将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多孔介质界面现象对凝析气井的渗流特征与试井解释的影响不应忽视。

    一种新型的产能递减曲线研究
    李春兰 韩树刚 程林松
    2003, 25(5):  31-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09
    摘要 ( 1449 )   PDF (239KB) ( 8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总结H递减曲线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通过理论推导对其进行修正完善,得到了一种新型的、符合守恒定律的产能递减曲线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递减参数求解方法。最后,分别用H曲线和修正曲线对一口压裂水平气井产能递减阶段的产量进行预测计算,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修正递减曲线,一方面保持了H递减曲线能够在递减初期与产量上升或稳产阶段产量平滑衔接的优点,另一方面又弥补了H递减曲线自身存在的在难以精确确定递减0时刻的情况下进行预测产生较大误差的缺陷,从而使修正的递减曲线预测精度更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可以用来实例预测计算。

    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欧成华 李士伦 杜建芬 邓奎
    2003, 25(5):  34-3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0
    摘要 ( 892 )   PDF (358KB) ( 6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国内外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展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煤层气吸附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入手,吸附实验的研究应注重所测实验体系的完备性和模拟实际环境的真实性,吸附理论的研究则应注意理论模型针对的实际情况的适用性和具体使用时的简洁性。

    油田开发最优控制之神经网络实现
    肖伟 杜俊怀 刘前云
    2003, 25(5):  39-4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1
    摘要 ( 798 )   PDF (186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把握油田注水开发的动态过程从而实现最优控制开采及预测开发指标,长期以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描述了神经网络功能模拟开油藏及其辨识开发系统参数的一般性原理,达到用神经网络功能实现各开发指标之间的复杂函数关系(这种关系很难用准确的函数解析式表述),从而实现开发过程的最优控制及其开发指标的预测。最后将这一原理应用于中原某油藏进行指标预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边水驱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
    张勇 沈燕来 杨寨
    2003, 25(5):  43-4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2
    摘要 ( 744 )   PDF (237KB) ( 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顶底不渗透边水油藏中水平井的合理位置是确保水平井高产稳产、延长无水采油期的关键所在。利用镜像反映及势函数的叠加原理,在获得顶底不渗透边水油藏中任意一点的势函数后,得到了顶底不渗透边水油藏中水平井底势差和水平井的产量方程,由此研究影响水平井产量及见水时间的因素,通过研究获得了顶底不渗透边水油藏中水平井的合理位置,为水平井开采具有顶底不渗透边界的边水油藏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埕岛油田跟踪优化注水开发及效果
    张胜利 黄咏梅 牛明超 朱凯
    2003, 25(5):  46-4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3
    摘要 ( 906 )   PDF (246KB) ( 6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的高渗透、高饱和、稠油、疏松砂岩油藏。根据开发方案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馆陶组在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附近转注,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由于实施注水工程滞后两年,油藏进入溶解气驱阶段,原制定的注水时机、注采比用1.0等技术政策已不能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在对储层发育状况及馆陶组开采特征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应用跟踪数值模拟技术,对埕岛油田馆陶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实施注水后,通过强化跟踪分析,及时调整,注水开发见到较好效果。
    东辛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实践
    唐波 周杰 张萍 周军
    2003, 25(5):  49-5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4
    摘要 ( 710 )   PDF (250KB) ( 6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断块油田因其构造的复杂性和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的巨大差异性,严重制约着油田开发管理水平和油田采收率的提高。层系概念模糊和层系划分太粗,又直接影响着中低渗透油层的潜力发挥。1997年以来,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综合运用细分开发、攻欠增注、不稳定注水等多种方法,对东辛油田辛16断块区进行综合调整,增加可采储量56万吨,采收率从32.55%提高到37.79%,探索出了一整套复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配套技术和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变温对地层结构稳定性和出砂的影响
    刘向君 何湘清 晏建军 罗平亚 练章华
    2003, 25(5):  54-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5
    摘要 ( 786 )   PDF (233KB) ( 5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简化的二维有限元网格模型,计算分析了储集层内温度受到外界影响而升高或降低时,储集层内的应力分布,并通过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研究了各种不同作业环节可能对地层出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原油流动能力增强,而井壁及其附近地层的稳定性将可能降低,因此,保持地层稳定和提高原油流动能力相互矛盾,在稠油开采中有必要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评价钻井液完井液对裂缝性地层封堵效果的新方法
    李春霞 黄进军 崔茂荣
    2003, 25(5):  57-5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6
    摘要 ( 757 )   PDF (333KB) ( 6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泥页岩比表面积测定方法,泥页岩水化膨胀测定方法、钻井液泥饼压缩性评价方法等现有诸多评价方法,都是针对泥页岩地层垮塌进行的研究,而对如何稳定破碎性地层及裂缝发育地层,目前还没有一种可行性的评价的方法。探讨了利用387-42型泥浆失水仪来评价钻井液、完井液的封堵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是现场评价钻井液、完井液封堵的评价方法。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自由基聚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分解速率常数
    唐蜀忠 刘瑾 杨旭
    2003, 25(5):  60-6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7
    摘要 ( 706 )   PDF (270KB) ( 9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过硫酸盐与亚硫酸盐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溶液聚合中的引发作用,观察到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不同摩尔比时,聚合反应速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摩尔比对分解速率常数值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聚合速率,在30℃下当SO32-与S2O82-摩尔比为6.7∶10时,分解速率常数和聚合速率达到最大。从引发速率及分解速率常数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其分解速率常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分解速率常数值的范围,并认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分解速率常数随其摩尔比的变化而变化,是催化因素的影响。

    纤维素/AM/AA接枝高吸水树脂的反应机理及表征
    周明 蒲万芬 杨燕 赵金洲
    2003, 25(5):  64-6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8
    摘要 ( 693 )   PDF (237KB) ( 8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纤维素/AM/AA接枝高吸水树脂的接枝共聚机理,其机理为自由基接枝共聚机理,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键终止和氧化过程。通过IR谱实验特征谱的出现表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已接枝到纤维素上。采用溴化法对接枝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高吸水树脂的接枝效率为76%。

    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处理与加工中的应用
    税蕾蕾 刘瑾 卜继勇
    2003, 25(5):  67-7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19
    摘要 ( 1376 )   PDF (338KB) ( 8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处理与加工领域中的应用状况。随着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分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类新兴的化工分离单元操作,在油气处理与加工领域得到迅速推广。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金刚石与碳化钨的复合堆焊
    黄本生 李西萍 刘清友
    2003, 25(5):  71-7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20
    摘要 ( 692 )   PDF (189KB)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特殊方法将金刚石包熔在较厚的金属合金中,并制成以金刚石和WC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焊条。堆焊试验表明:包熔处理后避免了焊接高温对金刚石的烧损、可焊性良好、金刚石的高抗磨性得到了有效地发挥。

    气动刹车橡胶活塞膜ANSYS分析及设计
    黄志强 李琴 刘德明 李国忠 任杰 张弭 相臻
    2003, 25(5):  74-7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21
    摘要 ( 762 )   PDF (323KB) ( 5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钻井工艺对钻机气动刹车橡胶活塞膜性能的要求,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其材料选择、形状设计、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气动刹车橡胶活塞膜的形状、结构和材料,并给出了新设计的橡胶活塞膜的三维实体模型。相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橡胶活塞膜使用寿命大大提高,试件的各项性能指标与ANSYS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抽油杆扭转振动形成因素浅析
    祝效华 刘清友 李飞 刘富 童华
    2003, 25(5):  78-8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22
    摘要 ( 681 )   PDF (241KB) ( 5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综合分析抽油杆破坏形式的基础上,肯定了采油过程中抽油杆扭转振动的客观存在,分析了抽油杆产生扭转振动的原因。根据分析的结果初步建立了抽油杆扭转振动的上下端边界条件,为抽油杆的扭转分析和扭转破坏的量化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从筠连县民用天然气工程看我国小城镇气化
    梁光川 郑云萍 李又绿 古小平 钟振华 安建川
    2003, 25(5):  81-8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23
    摘要 ( 1420 )   PDF (233KB) ( 5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筠连县民用天然气工程的建设条件、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和设备、经济评价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小城镇的特点,对我国的小城镇气化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筠连县民用天然气工程的特点对我国的小城镇气化事业提出了建议,提出了用“子母站”的方式解决多个小城镇同时气化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评价系统探讨
    刘先涛 丁颖 何静 高军 李玉枝
    2003, 25(5):  84-8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3.05.24
    摘要 ( 622 )   PDF (239KB) ( 5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评价是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项目决策科学性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分析了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然后从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技改项目评价四部分讨论了项目评价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新的项目评价系统。指出:新的项目评价系统与传统的评价系统[1]的最大区别在于增加了项目中评价内容,并且对其它大、中型建设项目也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