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2-20
    油气藏工程
    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构造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碱敏损害机理
    沈明道 唐洪明 康毅力 熊友明
    1998, 20(1):  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1
    摘要 ( 921 )   PDF (320KB) ( 8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采过程中,进入地层的流体与储集层敏感性组分不配伍常常导致地层损害。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油田下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与高PH值工作液的相互作用也是如此。采集该储层岩样品200余块,进行岩相学分析和敏感性实验表明:PH值越高,地层损害程度越大;而高PH值的工作液不仅引起粘土矿物的分散、运移,而且还导致部分矿物的溶解和新矿物的沉淀,使渗透率大幅度下降;同时,碱敏损害程度亦与盐度和流速有关。

    吐哈盆地巴喀油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研究
    赵志刚 李明 赵小军 芦玉社 黄奇志
    1998, 20(1):  6-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2
    摘要 ( 852 )   PDF (364KB) ( 7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喀油田中侏罗统砂岩产层,基质岩块平均渗透率为0.3×10-3μm2,发育有四种裂缝类型。地面调查和岩芯统计分析等表明:该油田砂岩裂缝与灰岩裂缝相比,具有规模小、充填剧烈、低渗透等特点;裂缝分布主要受岩性、层厚、地应力等影响;产层中裂缝是主要渗透通道,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基质岩块形态取决于裂缝类型及组合,尺寸取决于裂缝频率。最后提出了储层裂缝分布网络的概念模型。


    储层应力的二次分布及其对储层的损害
    段玉廷
    1998, 20(1):  11-1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3
    摘要 ( 1640 )   PDF (202KB) ( 7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打开后,由于原地应力平衡的破坏,井眼周围应力将重新分布。当储层胶结强度较低时,近井带存在塑性区。由于塑性区的存在和钻井过程中泥浆滤液及固相颗粒侵入的双重作用使近井带的渗透率很低,并将地层分为具有不同渗透率的三个带,即损害带(含塑性作用)、塑性带和弹性带。在测试、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流体的流入将增大塑性带宽度,从而加剧对储层的损害。临界流量与损害带的渗透率、地层的胶结强度成正比,与产出流体的粘度成反比。塑性带的宽度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胶结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关于储层分类方法的改进
    魏勇 李允
    1998, 20(1):  16-2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4
    摘要 ( 1649 )   PDF (188KB) ( 7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出了在地质数学群分析理论中认为比较完善的δ逐次形成分类系统的方法,仍然具有许多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一个既与序号无关,又严格受控于给定分类标准,且能形成分类系统的新分类法。并通过新方法应用的实例验证,新方法确实避免了δ逐次形成分类系统的方法的缺陷。最后给出了分类是否适当的定量判别法。

    新开地区油气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评价
    钟大康 陈景山 林维澄   
    1998, 20(1):  21-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5
    摘要 ( 993 )   PDF (185KB) ( 7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辽河油田新开地区沙一段和沙三段不同相带、不同地区、不同埋藏深度的储层物性参数特征;研究了这些参数与岩石组分和结构、沉积相带以及埋藏深度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物性条件、不同相带、不同地区、不同埋深的储层铸体薄片进行了选择性观察。研究认为:影响该地区储层物性的因素有溶蚀作用、充填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沉积条件。在这几个因素中,溶蚀与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对该地区储层物性起了决定性控制作用;压实作用次之;沉积条件只在一定程度上对储层物性有影响。

    油气勘探开发综合信息系统集成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陈明强 李允 黄纯国 晏永胜
    1998, 20(1):  25-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6
    摘要 ( 1499 )   PDF (277KB) ( 7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已带给各种企业领域显著的效益。石油天然气工业是技术、资金、人才密集的行业,计算机应用已普及到各个生产与科研环节。针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需求,应用软件的开发正向综合、集成、智能的方向发展。根据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给出了基于YHCSBroker集成中间件,运行在分布、异构、开放特性的分布式Client/Server网络模型环境的油气勘探开发综合信息系统集成方案与实现步骤。

    吸附对气藏及凝析气藏储量的影响探讨
    郭平 孙良田 孙雷 李士伦
    1998, 20(1):  29-3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7
    摘要 ( 1022 )   PDF (323KB) ( 7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化工中的可动吸附模型[1]应用于气藏工程中,建立考虑吸附的原始地质储量的理论模型。首先对化工中分子筛上的单组分吸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在此基础上对双组份吸附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预测,通过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模型的可靠性;然后采用Clark[2]在砂岩及砂岩-粘土多孔介质中测得的单组分吸附实验数据和单组分吸附延伸扩展方法,获得了其它单组分的吸附扩展实验数据和基础吸附参数,应用此参数分别对实际的天然气和凝析气在不同多孔介质中的吸附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说明不同介质及不同体系组成的气藏在原始条件下考虑
    吸附对常规地质储量产生的影响程度。
    石油地质勘探
    松辽盆地大安-新肇地区天然气聚集成藏条件研究
    罗群 白新华 张树林
    1998, 20(1):  34-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8
    摘要 ( 873 )   PDF (318KB) ( 8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大安—新肇地区天然气分布在形式上受构造因素控制而集中在各个鼻状构造的高点或轴部,但不同的鼻状构造上探井天然气显示的不均匀性暗示着本区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复杂性,实际上,控制本区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是断裂与砂体展布,鼻状构造倾没方向和断裂走向以及砂体变薄与尖灭方向三者的匹配关系决定了本区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难易程度、规模、类型和分布,而断层倾向盘的天然气聚集效应是本区断层控制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表现。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陆相有机质演化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李耀华
    1998, 20(1):  38-4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09
    摘要 ( 1024 )   PDF (293KB) ( 9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四川盆地区域地质概况;采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论述了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陆相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特征和成油气史;研究了生、运、聚与油气成藏关系;指出位于生油中心西南侧的早期古隆起圈闭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

    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划分及其沉积体系配置
    胡受权
    1998, 20(1):  42-4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10
    摘要 ( 1570 )   PDF (367KB) ( 7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泌阳断陷历经中生代小型拉分盆地、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和晚第三纪坳陷盆地等三个盆地原型的演化、叠合过程,形成了三个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所对应的三个构造层序,其界面皆为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沉积总体样式分别为冲积扇—洪水-漫湖沉积体系组合、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组合、冲积平原—砂-泥坪-滨浅湖沉积体系组合。泌阳断陷湖盆沉积充填主体为构造层序Ⅱ(即下第三系),共可划分为七个地震层序,各地震层序具有特定的沉积体系配置关系。作为泌阳断陷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段的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可进一步划分为十二个层序,其界面或为沉积相不连续面,或为沉积相转换面,少数为陆上侵蚀面或沉积间断面。其中,核三上段包括跨时分别为1.08Ma、1.40Ma、1.02Ma的三个层序,由南往北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的沉积体系空间配置。泌阳断陷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一个典型的特定体系域有其特征性的小层序组堆叠型式,并具有特征性的沉积相配置。

    相关技术在随钻地震中的应用
    韩继勇
    1998, 20(1):  49-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11
    摘要 ( 746 )   PDF (299KB) ( 8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钻地震技术采用钻井期间钻头产生的振动作为井下震源,使钻头产生的连续信号记录于安装在钻柱顶部的参考传感器和布置在井轴附近已选好位置的检波器上。通过参考信号和检波器信号进行互相关实现了两个目的:1)建立了互相关函数—钻头振动通过地层传播到地面检波器的旅行时间减去钻头振动向上经钻柱到参考传感器的旅行时间的一种量度,即使钻头振动是连续的,在互相关函数中它们仍被压缩成脉冲信号;2)互相关过程加强了弱反射钻头能量。互相关既可计算钻头波传播的时间;也可减弱不相干噪声。

    钻采工艺与设备
    ASP三元复合体系宏观流变特征研究
    陈铁龙 董范 尤冬青 成燕良
    1998, 20(1):  53-5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12
    摘要 ( 1618 )   PDF (281KB) ( 7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HAAKE RV-100旋转流变仪和TR-1加压式毛管粘度计,在10-1s-1~104s-1的剪切速率范围内,测定了不同配方的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变特性。流变数据处理结果认为,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可用Carreau模型来描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条件下(碱浓度0.5%~1.5%、聚合物浓度800 mg/L~1200 mg/L、表面活性剂浓度800~1200 mg/L),三元复合体系表现出类似于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征,在低剪切速率和高剪切速率下,体系表现出牛顿流体特征;在中等剪切速率下,呈现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随着碱、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的零剪切粘度下降,剪切变稀性能减弱。

    水平井九点井网产能研究
    李春兰 程林松 张丽华 郎兆新
    1998, 20(1):  56-5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13
    摘要 ( 854 )   PDF (299KB) ( 7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基本的渗流理论(保角变换、镜像反映、叠加原理等理论)出发,推导出了三种水平井九点井网产能计算公式,并与电解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连续油管柱振动分析  
    蔡亚西 施太和 王幼金
    1998, 20(1):  59-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14
    摘要 ( 675 )   PDF (208KB) ( 9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连续油管柱内流体的液动压力对连续油管柱纵向振动的影响问题。建立了一个考虑流体液动压力的连续油管柱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并给出了这种情况下连续油管柱纵向振动的频率方程,是探讨连续油管柱内流体对连续油管柱纵向振动规律影响的一个尝试。

    测试井封隔器胶筒径向变形探讨
    邓雄 梁政
    1998, 20(1):  61-6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15
    摘要 ( 817 )   PDF (156KB) ( 6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摒弃胶筒体积不可压缩的常规假设基础上,利用拉梅公式及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弹性力学解,获得了胶筒的径向位移表达式,算例表明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大得多。实验测试发现,封隔器胶筒的弹性模量比现有文献给出的值要大一个数量级,但由此算出的深井胶筒径向变形仍比实际的值大。在此基础上,认为现有封隔器的设计计算中广泛采用的拉梅公式只可近似地用于浅井封隔器胶筒分析,不适用于深井封隔器胶筒。提出了浅井中两端受到限制的封隔器胶筒分析应采用弹性力学空间轴对称理论求解,进而应该考虑封隔器胶筒在深井中的物理非线性问题,由此
    可望获得该问题的较准确解。

    石油与天然气储运工程
    输油管道热力计算及程序设计
    梁光川
    1998, 20(1):  75-77(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19
    摘要 ( 972 )   PDF (277KB) ( 9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价埋地热油管道的的热工状况,首要的问题是计算管道周围土壤的非稳态温度场。针对埋地热油管道的一般形式,以二维非稳定传热方程来描述输油管道的传热过程,建立了计算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在边界条件中充分考虑了地面温度的变化以及管径等参数对管路温降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数值理论对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并由此求得了热油管道的有关热工参数。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了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油气化学工程
    轻油部分循环对丙丁烷收率的影响及其应用
    诸林 尹平 邓兰
    1998, 20(1):  78-79(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20
    摘要 ( 1514 )   PDF (244KB) ( 7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田轻烃回收装置随着原料气气质、气量的变化,丙丁烷的收率普遍偏低。提高丙丁烷的收率成了许多浅冷装置急待解决的问题。轻油部分循环法是方法之一,该方法从脱丁烷塔塔底引一股稳定轻油循环至蒸发器前的管线中,从而对汽液平衡施加影响。本文考虑温度、压力和组成对烃类混合物相平衡的影响,选用SRK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研究轻油循环掺合比与丙丁烷收率的关系。经计算表明,在温度、压力一定时,只要有轻油循环,丙丁烷的收率就要提高,且随着掺合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不尽相同。适宜的掺合比应根据经济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在油田气轻烃回收浅冷分离工艺的技术改造中运用轻油部分循环法可有效地提高丙丁烷的收率。

    经济管理
    改进灰色预测在油田多目标规划决策中的应用
    练章贵 戴安礼 李洪伟 
    1998, 20(1):  80-8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21
    摘要 ( 724 )   PDF (269KB) ( 6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S油田勘探、开发、炼化、机械、公用工程等多个部门和全局的非线性多级目标优化规划模型,应用关联分析、改进灰色预测、回归分析求取规划模型的约束方程并线性化;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使之快速预测和优化油田各部门“九五”各年的投资和产值;并将优化结果与油田过去或计划值加以对比,给油田规划决策带来一定的参考。

    论油田开发经济寿命分析方法
    张斌 张明泉 雍岐东    
    1998, 20(1):  84-8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22
    摘要 ( 930 )   PDF (269KB) ( 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正面临两个根本转变,石油工业确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是极其重要的课题。文中以我国后期开发油田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影响经济寿命的因素入手,提出了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并首次采用系统集成建模与仿真思想,建立了能反映后期开发油田生产规律的技术经济指标预测模型、经济寿命计算模型、采炼一体化黑箱模型、成本动态控制模型、措施优化模型,同时还结合油田实际情况,提出了延长后期开发油田经济寿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方法研究
    刘险峰
    1998, 20(1):  88-9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23
    摘要 ( 1707 )   PDF (292KB) ( 7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掀起了信息化浪潮,尤其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更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这种信息化的趋势,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更多的是挑战。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需求各异的顾客,以及大量的信息,企业要想在世界大市场中自由翱翔,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更新经营管理的观念,采用新的管理方法。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趋势对企业管理组织形式的影响,提出了综合采用“企业再造工程”、“全成本管理”、“现代博弈论”等思想和方法,使企业能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跟上信息化的步伐,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础研究
    二次极大pd子群为2-闭且p-幂零的有限群
    涂道兴
    1998, 20(1):  93-9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24
    摘要 ( 708 )   PDF (245KB) ( 7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出了二次极大pd—子群为2—闭且p—幂零的有限群的一个完全分类。

    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陈伟 段永刚 蒋红
    1998, 20(1):  96-9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25
    摘要 ( 787 )   PDF (234KB) ( 7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网络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如何优化网络结构目前尚无理论指导,应用遗传算法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学习过程研究网络结构设计,实例表明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网络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性能。

    接触力学中的变分原理
    张焱 孔祥安 陈平 施太和
    1998, 20(1):  99-10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1.026
    摘要 ( 1808 )   PDF (337KB) ( 9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接触问题是工程结构、加工工艺中经常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石油工业中钻铤螺纹联接、钻柱与井壁的/接触、钻头与岩石的接触等;铁路工业中桥梁与混凝土基础的准静态接触,火车车轮与轨道的滚动接触等都是接触问题的典型例子。而接触问题中最难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建立其变分泛函和求解的方法。介绍和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接触力学中变分原理发表的有关文献和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对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建立适合于石油钻铤螺纹联接的接触变分原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