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8-04-20
    专家论坛
    油气藏工程
    当储层参数是分布函数时的储层分类方法
    魏勇 李允
    1998, 20(2):  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02
    摘要 ( 1698 )   PDF (314KB) ( 7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当储层参数是分布函数时的储层分类方法,引入了分布贴近度、综合分布贴近度概念,并以此作为度量点与点之间的接近程度的标准,获得了相应的新分类方法。如果储层参数的分部函数是通过纵向高密度取样而得,通过计算刻划储层参数变化复杂程度的量──吸引子关联维来分类。
     
    油柱高度的储盖层组合评价
    刘堂晏 燕军 刘正锋
    1998, 20(2):  8-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03
    摘要 ( 771 )   PDF (313KB) ( 7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储盖层组合角度出发,应用储盖层的两方面特性及水动力活动等参数评价了油藏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研究表明:储层物性决定了油藏的储集性能,而盖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气的运移方向。评价实例指出,由于缺乏盖层特性数据可能引入评价误差。

    基于神经网络的测井评价油层污染研究
    夏宏泉 廖明光
    1998, 20(2):  12-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04
    摘要 ( 854 )   PDF (276KB) ( 7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测井资料,在剖析传统的测井评价油(气)层污染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BP神经网络这一现代数理统计新技术来实现测井多参数评定油气层污染程度的方法和技巧;以华北二连油田实际资料为例,建立了测井判释油气层污染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可行,对污染评价参数预测精度较高,对污染程度评价合理准确,可作为油(气)层污
    分形插值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应用
    练章贵 张绍槐 焦棣 张开洪
    1998, 20(2):  16-1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05
    摘要 ( 814 )   PDF (296KB) ( 7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心分析和测井分析表明,沉积岩的物性分布常常具有分形特征;文中用改进实验变差函数分析某油田X探区测井和取心的孔渗数据,得到在某些井中孔渗参数具有分形特征,并采用fGn分形插值技术,得到井间参数的空间分布。


    天然岩石裂缝表面形态描述
    张仕强 焦棣 罗平亚 孟英峰
    1998, 20(2):  19-2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06
    摘要 ( 707 )   PDF (277KB) ( 8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岩石裂缝的性质与其表面形态紧密相关,描述裂缝的表面形态是深入分析裂缝力学性质和导流能力的基础。首次利用光电三维面形自动测量系统,测量了五1块沉积岩裂缝的表面形态,通过频谱分析得出了描述岩石断面形态的两个参数:分形维数和比例系数C。在对裂缝合成表面的频谱分析时,得出了描述裂缝两表面相关性的参数:裂缝的特征尺度。这些参数在分析裂缝井下闭合规律中是不可缺少的参数。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油气产量历史预测
    赵军 夏宏泉 刘红歧
    1998, 20(2):  23-2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07
    摘要 ( 1585 )   PDF (274KB) ( 8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常规油田开发模型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油气产量历史预测的可行性。油田实际资料验证评价结果表明:该法模拟预测精度高,效果好,简单实用,不失为油气产量动态预测的一条新途径。
    地质勘探
    粘土矿物产状和微结构对地层损害的影响
    康毅力 罗平亚 沈守文 沈明道
    1998, 20(2):  27-2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08
    摘要 ( 1036 )   PDF (160KB) ( 9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20块岩样XRD、SEM分析结果表明,下二门油田纵向粘土矿物演化规律明显,浅、上层系以蒙皂石—高岭石组合为主,中、下层系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组合,深层系为绿泥石—伊利石组合。发育七种粘土微结构类型,地层微粒的稳定性由占主导地位的微结构类型决定。微结构稳定性序列为层流状>绒球状>畴状>叠片支架状>絮团状>蜂窝状>支架状。预测碱敏、水敏、盐敏和出砂是最严重的地层损害方式。
    探井油层地球化学检测及实践
    戴鸿鸣 黄清德 王海 清林峰 王顺玉 孙洪斌 马常星 李明阁 潘秀林
    1998, 20(2):  30-3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09
    摘要 ( 1476 )   PDF (327KB) ( 7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辽河盆地滩海地区海南构造上新探井海南8井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利用储层沥青饱和烃色谱特征、储层沥青含量和族组成特征检测油层和预测原油物理性质的地球化学方法,达到了在钻探过程中经济、快速地发现油层的目的,这一方法具有耗时少、预测精度高和能在钻井过程中及时进行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内蒙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
    张尚锋
    1998, 20(2):  35-3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0
    摘要 ( 764 )   PDF (203KB) ( 7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赛汉塔拉凹陷的形成、演化及构造特征出发,探讨了凹陷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特征,阐述了凹陷油气赋存、断裂与油气的关系,指出:断裂活动的摩擦热以及岩断裂的火山喷发活动使该区地温梯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通过以遥感资料、地球物理(重、磁、电)资料、地球化学资料三者相结合的遥感化探新方法综合分析凹陷的含油气性,评价了各含油气区块的含油气级别,进而明确了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地区。

    钻采工艺与设备
    低压欠平衡钻井—勘探钻井技术发展新动向(待续)
    罗平亚 孟英峰
    1998, 20(2):  39-4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1
    摘要 ( 1544 )   PDF (429KB) ( 7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世界石油经济和供求前景分析出发,得到了石油工业上游领域必须重视难拿储量、重视改造挖潜、重视增产增效、重视提高探井水平的结论。从这些必须要重视的技术领域出发,分析了地质特点、储层特点和经济技术特点,指出了完成这些艰巨任务必须要采用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最后介绍了国外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西南石油学院近7年的储备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长庆油田提高固井质量与套管防腐技术研究
    郭小阳 张玉隆 杨远光
    1998, 20(2):  47-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2
    摘要 ( 1684 )   PDF (335KB) ( 8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长庆油田固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产难题—水泥返高不足和注水泥井段胶结质量不理想;分析了影响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水泥浆体系质量较差、井漏、长裸眼井段顶替效率不高、水泥浆凝结过程中油气水侵;提出了提高全井封固质量的技术对策、提高天然气井注水泥质量的主要工艺技术以及套管防腐技术。这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低温易漏井段和油气水活跃产层的注水泥质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硅酸盐钻井液稳定井壁机理分析
    梁大川
    1998, 20(2):  53-5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3
    摘要 ( 813 )   PDF (352KB) ( 8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硅酸钾或硅酸钠为主要处理剂的硅酸盐钻井液体系近年来应用较多,该类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井壁能力和环境相容性,其稳定井壁机理不同于其它常用水基泥浆体系。文中在介绍该类泥浆体系及应用情况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稳定井壁机理,认为有四个方面:①快速在近井壁堵塞孔隙和微缝,阻止滤液进入地层,减少压力穿透;②抑制页岩中粘土矿物水化;③硅酸盐和粘土矿物发生反应;④其它无机盐的协同稳定作用。
     

    深井钻井的压力平衡研究
    钟兵 施太和 方铎
    1998, 20(2):  56-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4
    摘要 ( 844 )   PDF (350KB) ( 7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井钻井具有高温高压及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间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极为狭窄的特点,这为在深井钻井过程中保持井眼系统的压力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深井钻井的特点,运用流变学、传热学和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建立钻井液循环和静止状况下的钻井液温度分布模式及高温高压密度模式和高温高压流变模式,应用这些模式和地层流体的PVT特性对一些实钻深井的溢流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眼水力系统流体热力学模型对深井、超深井的压力平衡控制至关重要。

    油田现行的产量递减率计算方法及分析
    张宗达 邓维佳 胡海燕
    1998, 20(2):  61-6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5
    摘要 ( 1144 )   PDF (298KB) ( 10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各种方法计算的递减率值,虽然都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产量的递减,但含义有所不同,不能当作相同指标来引用和对比。根据递减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不同递减率表达式基本含义的认识,研究了不同递减规律下递减率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推导出了年产量递减率、年产能递减率、月递减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式及其递减规律,能够快速而简捷地进行递减率指标预测,从而确定年度分月产量运行安排或开发生产规划安排,能有效地指导油田开发生产管理。

    采油气工程师助手OGPEA的研制
    蒋建勋 古发刚 郭建春
    1998, 20(2):  66-6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6
    摘要 ( 1702 )   PDF (182KB)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A(个人数据助理)是近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机电子产品。为便于采油气工程师在生产现场进行诊断、分析和决策,我们以掌上电脑为依托,开发了这套“采油气工程师助手OGPEA”。它属于国家863项目“PEPDA(石油工程个人数据助理)系列产品研究和开发”中的子课题。在OGPEA中,将采油气工程专业内容分为工程计算、操作规程、设备规范、生产管理四大部分。文中简要介绍了这四部分专业内容,同时还介绍了采油气工程PDA的开发背景、系统目标及OGPEA所具有的其它辅助功能。  

    水平井弯曲井段套管径向变形计算
    李黔 施太和 黎水全
    1998, 20(2):  69-7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7
    摘要 ( 790 )   PDF (238KB) ( 7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有限元三维管网单元和三维板壳单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平井弯曲井段套管柱径向变形问题的求解分析模型,模型考虑了轴向载荷对套管径向变形的影响,为水平井弯曲井段套管柱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论文以水平井中弯曲井段常用的244.47 mm套管为计算实例,对套管柱在水平井弯曲井段中可能存在的三种工况:套管上未装扶正器套管与井壁连续接触、套管上装有扶正器套管有效居中、套管上装有扶正器两扶正器之间套管与井壁有点接触的套管柱径向变形量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计算结果已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具有较高造斜率水平井中244.47mm的套管柱设计。
     

    振荡器引入扰动的实验研究
    廖荣庆 蒋海军 熊继有 孙文涛
    1998, 20(2):  73-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8
    摘要 ( 1020 )   PDF (180KB) ( 8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振荡腔室产生自激振荡的主次因素,在实验条件下对流体振荡器进行了比较和优选,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入扰动的实验研究,试图为钻头内腔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尤其是为小尺寸钻头水力系统设计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试图探索流体自激振荡增压的新途径。实验中采用了我们自行设计的可更换式振荡腔,它具有50 mm~70 mm三种腔径,腔长可无级调节,实验是在清水淹没无回压条件下进行的。在淹没非自由射流条件下,采用在振荡器侧面钻孔的方式引入扰动,测量振荡器出口射流的冲击压力,对实验结果进行波形分析和频谱分析。实验表明,引入扰动可以改变,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振荡器特性,设计大功率振荡器,产生自激增压,形成强有力的脉冲射流。
    圆形筛动力学分析
    李君裕 刘启森 胡华文
    1998, 20(2):  77-8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19
    摘要 ( 929 )   PDF (342KB) ( 6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圆形筛的运动简化为一般运动,视圆形筛框体及激振轴组成的振动体为一个简单的陀螺体。振动体的定点运动为作正向进动、负章动以及反向自转的规则运动;激振轴的定点运动为作正向进动、负章动以及正向自转的规则进动。选用莱沙尔系来建立并解出了振动体的定点运动微分方程,建立并解出了振动体质心运动微分方程。从而为求圆形筛上任一点的运动规律及圆形筛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油田自动化ESD系统及其应用
    王杰 范敏
    1998, 20(2):  81-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20
    摘要 ( 1605 )   PDF (169KB) ( 8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油田自动化紧急关断系统(ESD)是油田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避免和限制由于生产工艺故障或其它一些事故对工艺设备、生产系统、操作人员及环境的损害,保证生产系统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运行;介绍了油田自动化ESD系统的基本组成、国内外机构对ESD系统设计的一些标准和准则;针对油田自动化ESD系统的设计、选型提出了基本要求;给出了ESD系统在油田应用的实例。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分子筛捕捉的原子簇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赵果鲜
    1998, 20(2):  85-8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21
    摘要 ( 767 )   PDF (237KB) ( 7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Rh2(CO)4Cl2/NaY和Rh2(CO)4Cl2/BX催化剂,将其用于催化一氧化碳加氢反应,研究温度、载体及CO/H2(摩尔比)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用H2-O2滴定法及CO吸附法测定Rh的分散度及CO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催化剂具有稳定的高分散度,对CO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而对CO的吸附是很弱的。

    几种水溶性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粟松涛 胡星琪 何雁 李嘉
    1998, 20(2):  88-9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22
    摘要 ( 918 )   PDF (244KB) ( 8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导了以红外光谱表征油田勘探开发用聚合物结构、组成的部分研究结果,分析了TM,P(AM-TM),CPVP的分子结构,结合C13NMR确认了CPVP的原料与产物对位结构形态;提出了以不干挠特征谱带面积比测算AM-AN共聚物中AN含量的方法;探讨了粘土自身的基团相互作用和聚合物与粘土的相互作用。
     

    经济管理
    论油田内部小型企业改制的模式
    张明泉 刘谦峰 赵仕兵 李燕敏
    1998, 20(2):  91-9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23
    摘要 ( 1016 )   PDF (150KB) ( 6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油田内部小型企业而言,尽管已经在体制改革的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与改革的总体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搞活这些内部小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各油田普遍关心的一个紧迫问题。文章探讨了我国油田内部小型企业体制改革的环境条件和这些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油田内部小型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现实意义和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油田内部小型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应遵循的基本程序。


    石油经济管理
    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刘先涛 潘旭
    1998, 20(2):  94-9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24
    摘要 ( 1478 )   PDF (148KB) ( 8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石油工业管理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所面临的新形势—必须切实加强和重视项目经济评价工作,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分析和讨论了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其结果对石油工业的经济评价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凝析气藏开发的几个主要经济问题
    张淑英 雍岐东 张斌
    1998, 20(2):  97-10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8.02.25
    摘要 ( 842 )   PDF (264KB) ( 8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加快凝析气藏开发应解决的几个主要经济问题,即开发方式的技术经济论证、成组气田的经济开发和提高凝析气采收率与提高凝析气地面回收率相结合的整体经济开发等问题;给出了处理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采用不同的技术经济指标(稳产期、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对开发方式进行论证;采用优化方法对成组气田实行整体规划,以达到地面地下协调开发,理顺气价,调整税收结构对经济合理地开发凝析气藏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