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全华.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21(7):75-80.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97.
〔3〕 傅红冬.嬗变与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演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2.
〔4〕 张占斌.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J〕.前线,2019(10):4-7.
〔5〕 叶得盛.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与实践〔J〕.红旗文稿,2021(10):33-35.
〔6〕 张琳.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的坚守与深化〔J〕.学习与探索,2019(7):27-32.
〔7〕 李春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J〕.人民论坛,2021(7):28-32.
〔8〕 范国睿.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价值、内涵与制度保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13.
〔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39.
〔10〕 周洪宇,李宇阳.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J〕.现代教育管理,2022(1):1-13.
〔11〕 辛涛,李刚.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新时代内涵〔J〕.人民教育,2021(1):17-20.
〔12〕 芦咏莉,申继亮.教师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
〔13〕 陈法宝,李学书.旨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国际教师评价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50-55.
〔14〕 郝世文,饶从满.由问责走向合作: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PAR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19(10):90-95.
〔15〕 俞正强.建立评价共识是形成教师评价力量的关键〔J〕.人民教育,2021(7):51-54.
〔16〕 汪珊珊,王洁. 迈向新时代的教师评价: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发展论坛述评〔J〕.比较教育学报,2021(5):132-140.
〔17〕 托尔斯顿·胡森,张人杰.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上)〔J〕.外国教育资料,1987(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