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大浚. 唐代边塞诗选注[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0. [2] 西北师院中文系. 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选粹[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88. [3] 费振纲. 唐代边塞诗传[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4] 柴剑虹. 岑参边塞诗和唐代的中西交往[J]. 西北大学学报, 1984(1):53-60. [5] 胡大浚. 边塞诗之涵义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2):47-55. [6] 陶尔夫,刘敬圻. 盛唐高峰期的西部诗歌——岑参边塞诗新探[J]. 文学评论, 1987(3):130-140. [7] 赵伯陶. 李益及其边塞诗略论[J]. 文学遗产, 1987(4):72-79. [8] 韩玉珠. 琵琶起舞换新声——评唐代边塞诗中的西部风情美[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1993(3):110-114. [9] 兰翠. 从李益的边塞诗看唐代边塞诗的兴衰[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1999(2):60-64. [10] 任文京. 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11] 王志鹏. 玉门关在唐诗中的歌唱及其文学意义[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49-55. [12] 高建新. "丝绸之路"上耸峙的雄关——唐代玉门关诗意蕴再探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21-28. [13] 石云涛. 唐诗中的玉门关意象[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93-100. [14] 陈习刚.《全唐诗》所见玉门关[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8(9):1-5. [15] 李并成. 玉门关历史变迁考[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9-16. [16] 蒋方. 唐诗中的阳关[J]. 古典文学知识, 2004(2):43-48. [17] 庞娟,李斌. 唐诗中的阳关、玉门关[J]. 北方文学, 2014(1):162-164. [18] 石云涛. 唐诗中的阳关意象[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454-458. [19] 王兆鹏. 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J]. 文学评论, 2011(2):151-156. [20] 郝润华. 唐诗"凉州"意象及其嬗变[J]. 阅江学刊, 2017(3):118-126. [21] 郝润华. 从《凉州词》创作看声诗的断代问题[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6):99-104. [22] 郭丽. 唐代边地民族乐府《凉州》考论[J]. 民族文学研究, 2016(6):141-150. [23] 朱瑜章. 试论唐诗中的凉州都市文化[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1-7. [24] 马真明. 唐诗中的"临洮"意象与边塞情怀[J]. 兰州学刊, 2011(5):207-209. [25] 连振波. 唐宋诗歌中"临洮"意象发微[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1):50-54. [26] 刘梅兰. 高适河西纪行诗述评[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6):16-19. [27] 刘梅兰. 唐代河西边塞诗史论[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6):102-107. [28] 刘梅兰. 文学地理学视阈下的唐代河西边塞诗歌研究[J]. 文艺评论, 2017(1):87-96. [29] 刘梅兰. 唐代河西边塞诗歌历史地理背景论[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4):28-39. [30] 刘梅兰,刘全山. 汉匈关系与河西边塞诗[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1):10-15. [31] 高建新. 李益边塞诗及其对唐代中国北疆的书写[J]. 中文学术前沿, 2015(2):30-42. [32] 郭锋. 论李益边塞诗歌与陇右的关系[J]. 兰州学刊, 2007(3):140-142. [33] 刘畅. 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由李白边塞诗看其对战争的态度变化[J]. 南都学刊, 2001(2):62-64. [34] 徐兴菊. 浅论李白边塞诗中的民族观念[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3):21-25. [35] 张瑞君. 论李白的边塞诗[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93-96. [36] 王守芝,严寅春. 李白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浅谈[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115-117. [37] 彭飞,沈文凡. 论唐太宗东北边塞诗创作[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86-90. [38] 刘国利. 启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唐太宗李世民边塞诗研究[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7(1):44-51. [39] 马强,潘玉渠. 隋唐时期敦煌令狐家族谱系考略[J]. 敦煌研究, 2013(6):73-80. [40] 马强,潘玉渠. 隋唐时期敦煌令狐氏家族文化研究[J]. 唐史论丛, 2016(1):28-47. [41] 阎晓雪,薛志清,勾正刚,冀素兰. 唐代令狐家族上行流动之原因探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2):35-39. [42] 石云涛. 河湟的失陷与收复在唐诗中的反响[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4):76-87. [43] 王树森. 唐蕃角力与盛唐西北边塞诗[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4):80-89. [44] 徐乐军. 唐朝收复河湟始末探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0(1):73-75. [45] 陆离. 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制度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 2011. [46] 顾浙秦. 敦煌诗集残卷涉蕃唐诗综论[J]. 西藏研究, 2014(3):73-82. [47] 钟书林. 唐代开元盛世的边疆格局及其西北民族关系——以敦煌遗书P.2555陷蕃组诗为中心[J]. 文史哲, 2018(5):97-115. [48] 李军. 唐代河陇陷蕃失地范围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137-142. [49] 郑红翔. 唐安史乱后河陇陷蕃问题再探[J]. 敦煌学辑刊, 2017(4):53-62. [50] 李明伟. 唐代文学的嬗变与丝绸之路的影响[J]. 敦煌研究, 1994(3):134-141. [51] 杨晓霭. 唐代陇籍诗人诗作与关陇文化渊源[J].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7(3):46-51. [52] 杨晓霭,胡大浚. 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J]. 文史知识, 1997(6):13-19. [53] 杨晓霭. "丝绸之路"上的人物往来与唐诗境界的开拓[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6(3):132-142. [54] 杨晓霭. 瀚海驼铃[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9 [55] 崔凤珍. 陇右文化与盛唐边塞诗[J]. 语文学刊, 2009(6):55-60. [56] 马悦宁. 唐代丝绸之路的盛衰与边塞诗风的嬗变[J]. 豳风论丛, 2015(4):33-37. [57] 高建新. 展开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学景观——再读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J]. 临沂大学学报, 2016(6):47-52. [58] 高建新. 诗圣笔下的丝绸之路[N]. 学习时报, 2016-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