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01
    经济与管理
    PPP模式:乡村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共生的新选择
    义旭东, 赵佳伟, 兰虹
    2020, 22(3):  15-2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2.27.03
    摘要 ( 87 )   HTML   PDF (468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乡村环境治理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PPP模式的引入为乡村环境整治提供了新途径。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引入演化博弈分析框架,对不同场景下乡村环境治理的三方(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村民)共生条件进行探索,并结合现实案例检验基本结论,结果发现:PPP模式高度依赖政府的有效治理,特别是各级政府的有效监管对达成多方共生非常关键;政府的有效监管、社会资本守约的交易成本和村民在环保治理过程中受益是三方共生的基础,而设计合理的惩罚机制可以减少政府失职和资本方的违约动机,博弈结果将趋于三方共生。同时发现,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守约和村民参与恒不成立;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取决于参与的净收益,与受到的政府奖励无关。由此,可以通过改革乡村治理方式、加强政府有效监管、采取第三方定价和构建风险补偿机制、以村民受益为核心加快乡村组织建设、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等措施,不断推进乡村环境的治理。
    政治与法律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自我革命研究综述
    卢成观, 覃伟津
    2020, 22(3):  39-4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1.03.04
    摘要 ( 122 )   HTML   PDF (406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关键一招,有其内在的学理依据和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内在依据和内在逻辑进行了持续性的探讨,指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实现同向发力。近年来,随着革命话语的重新回归,学界围绕党的自我革命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在概念的权威界定上、在内在依据的深入挖掘上、在内在逻辑的研究强化上和在纵深发展的战略探析上仍需要进一步深化。今后,学界应在研究的内容、视野和方法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为新时代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张华春, 刘崇潇
    2020, 22(3):  48-5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3.03.03
    摘要 ( 64 )   HTML   PDF (348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包含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健康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的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的理论。当前,人民健康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国富民强以及国际形象树立,党和政府积极部署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道路是其现实逻辑。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指导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理念之一,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和执行,促进当前我国乃至世界人民所面临的疫情危机和困难的解决;更有利于展现中国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责任担当,提升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论以劳动为核心的马克思实践哲学——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实践哲学
    陆鹏飞
    2020, 22(3):  77-8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3.12.02
    摘要 ( 165 )   HTML   PDF (325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开创了现代实践哲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哲学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是何种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只有回溯到实践哲学的源头,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劳动为核心,研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宗教、政治等活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没有否定和抛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和伦理维度,而是既包含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自身即是目的”的实践,又包含了手段性的劳动。只有看到马克思将劳动提升为实践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才能驳斥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质疑。总之,将劳动作为实践的主要形式是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解释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关键。
    理论探索
    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世界学科排名的研究与启示
    张钊
    2020, 22(3):  102-10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2.17.02
    摘要 ( 69 )   HTML   PDF (329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THE、QS、U.S.News和软科“四大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发现世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具有共性特征:在指标内涵上强调论文产出,突出高影响力;在权重分配上强调学科分类,突出学科差异化;在评价形式上强调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在最新动向上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明确国际学科评价关注点的基础上,考察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在软科世界学科排名中的表现,结果发现:上榜总量较多且逐年上升,但名次分布靠后;工学领域表现强势,社会科学领域表现欠佳;论文数量与影响力具备竞争实力,但卓越科研、国际化水平相对落后。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未来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发展适度综合化、科研产出注重高质化、学科建设突出国际化、学科评价强调多元化和学科建设遵循本土化等方面进一步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