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01
    地质勘探
    自贡地区嘉陵江组台内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刘宏, 王高峰, 刘南, 乔琳, 崔健
    2017, 39(5):  1-9.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4.27.02
    摘要 ( 243 )   HTML   PDF (3272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陆表海台内浅滩单滩体规模小、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平面分布具随机性、地震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为例,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及测井等多种资料,开展了陆表海台内浅滩型储层基本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认为陆表海台内浅滩型储层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孔喉结构及孔渗关系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储层非均质性强。指出了台内浅滩型储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层,储层发育受多因素联合控制,其中海平面多旋回的震荡变化决定了台内滩单个储集体厚度小、纵向上多期叠置的分布样式,而台地内部次一级微地貌差异决定了台内滩型储层在早期就具有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同生期岩溶作用是台内浅滩型储层主要的溶蚀作用类型,云化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储渗性能,构造破裂及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储层质量。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集空间及主控因素
    王鸿军, 张海宁
    2017, 39(5):  10-18.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3.28.01
    摘要 ( 215 )   HTML   PDF (7598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含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面孔率特征及葡萄花优质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南地区葡萄花含油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种孔隙,溶蚀孔隙占总孔隙的57.4%。不同沉积微相的孔隙类型及面孔率存在差异,席状砂的孔隙最发育,以碳酸盐胶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原生孔隙和溶蚀孔面孔率分别为7.42%和5.33%;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的孔隙相对最不发育。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和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控制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刚性物质含量高、结构成熟度高有利于原生孔隙的发育和保存,长石、碳酸盐等易溶物质含量高有利于溶蚀孔发育,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最重要因素。

    惠州凹陷HZ25转换带构造特征与成藏条件
    葛家旺, 朱筱敏, 陶文芳, 黎明, 葛德发
    2017, 39(5):  19-3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3.06.01
    摘要 ( 186 )   HTML   PDF (8416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最新采集处理的高质量三维地震及3口钻测井分析化验资料,探讨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5转换带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精细构造解释、相干体切片及断层位移-距离关系分析表明, HZ25转换带是在NW-SE向拉张作用下形成的同向叠覆的构造转换带,连接F1断层的下盘和F2断层的上盘,断层总位移量在其内部基本保持不变;构造转换带应力区还伴生形成F3和F4断层,并构成复杂的构造-古地貌格局,分割洼陷并控制储集体分布和油气运移方向;构造转换带是盆外隆起水系的入口,为大套粗粒三角洲及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相对高部位密集发育的断裂系统及三角洲砂体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优良场所,构造变换带与其控制发育的厚层辫状河三角洲耦合,形成地层-岩性复合圈闭。HZ25构造转换带文昌组的油气突破,为惠州凹陷古近系油气勘探打开局面并提供了方向,分布在惠州凹陷边缘的一系列构造转换带是未来值得重视的勘探地区。
    沉积成因约束的辫状河三角洲泥质夹层表征
    许磊, 范洪军, 范廷恩, 高云峰, 王晖
    2017, 39(5):  31-4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3.30.02
    摘要 ( 319 )   HTML   PDF (13233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缺少岩芯、动态资料不完善,海上稀井网油田精细表征储层和泥质夹层分布规律难度较大。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将珠江口盆地X油田珠江组海相砂岩储集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质量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并借鉴陆上相同沉积环境的露头研究成果,分析泥质夹层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泥质夹层有小规模海泛成因、堤岸成因及前积成因等3种类型。为满足生产需求,可将夹层划分为3个级次。在级次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地震属性资料作为约束沉积相展布研究的基础,通过剖-平联动,确定了不同级次、不同成因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手段,表征和预测了不同成因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玛湖凹陷及周缘石炭系储层与流体相态预测
    刘海磊, 尹鹤, 陈刚强, 李啸, 杨帆
    2017, 39(5):  41-5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4.19.01
    摘要 ( 246 )   HTML   PDF (20092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玛湖凹陷及周缘下二叠统-石炭系发育一系列继承性构造圈闭,埋深普遍超过6000 m,成藏条件优越。通过优选,选择最为有利的达1井背斜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石炭系是否发育有效储层,圈闭流体相态及油气成藏模式是什么,是达1井背斜石炭系构造圈闭勘探能否获得成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单井资料匮乏的情况下,通过重磁电等资料与已钻井资料标定,认为达1井背斜石炭系发育中基性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根据玛湖地区烃源岩演化阶段、地震层速度、浅层试油等资料预测达1井背斜为气藏;通过构造演化及烃源岩分析,认为达1井背斜为源边多期不整合侧向运聚成藏。综合储层、流体相态、成藏条件及埋深等因素,分析认为,达1井背斜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有望获得重大突破并发现规模大气田。
    陇东致密区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
    刘行军, 杨新宏, 何小菊, 吴建华, 孟庆夺
    2017, 39(5):  51-6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4.28.02
    摘要 ( 170 )   HTML   PDF (9758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X、长7Y储层纵向连续性差、横向上变化快,给水平井测井解释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准确计算水平井储层参数,提高油层钻遇率,以研究区储层特征、测井资料为基础,围绕着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分析,给出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水平井储层划分建议,提出了储层各向异性分析步骤及计算方法,建立了水平井段分段分级评价方法,给出了水平井自然伽马、电阻率测井围岩校正方法,研究提高了水平井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的计算精度,为水平井射孔段优化、提高水平井产能奠定了基础。
    地质统计学储层建模发展述评
    黄小娟, 李治平, 周光亮, 刘倩, 李洪
    2017, 39(5):  61-69.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7.01.22.01
    摘要 ( 206 )   HTML   PDF (1848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点地质统计学储层建模通过变差函数确定随机变量的相关关系,解决了地质变量的空间线性插值问题,借助在不同方向上定义的独立变差函数,这种插值算法还能表征地质变量的各向异性。多点地质统计学(MPS)模拟主要有基于像素的模拟和基于样式的模拟等两大类算法,根据对样式分类与模拟过程的差异,又可将基于样式的模拟算法分为直接模拟算法、基于过滤器的模拟算法和基于距离的模拟算法。从地质统计学的算法演化角度出发,总结了两点地质统计学和MPS算法及其适用性;以图像识别为基础, MPS在识别沉积体中薄的非渗透夹层、集成生产数据、模拟井间储层连续性及裂缝分形特征模拟等方面拓展了两点地质统计学的研究领域。
    多井约束条件的宽频速度建模方法
    罗伟, 朱焱辉, 何敏, 彭光荣, 万琼华
    2017, 39(5):  70-8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5.17.01
    摘要 ( 162 )   HTML   PDF (20110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目前勘探遇到的低幅构造难以落实的问题,应用基于多井约束条件下的宽频速度建模技术建立区域速度模型,落实靶点构造形态。讨论了该方法的思想、技术路线和应用步骤,并与PSDM方法得到的深度构造图进行了对比分析。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多井约束条件下的宽频速度建模技术受断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绝对误差,但同一层位的相对误差较小,研究工区速度体刻画更为准确,能更好地刻画低幅构造形态。探索出了一套针对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低幅构造的宽频速度建模分析方法。
    北卡那封盆地沉积演化规律与烃源岩发育特征
    杨婷, 康洪全, 刘东旭, 李欣, 赵忠英
    2017, 39(5):  81-91.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4.07.01
    摘要 ( 181 )   HTML   PDF (3494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研究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中生代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的关系为目的,根据盆地内400余口钻井及分析测试资料,首次系统开展了盆地中生代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评价了北卡那封盆地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深入探讨了沉积环境对烃源岩有机质发育的影响。研究认为,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北卡那封盆地中生代沉积格局发生多次转变:晚三叠世发育大型三角洲沉积,侏罗纪为隆拗相间的浅海、局限海沉积,早白垩世局部发育三角洲-海底扇沉积,晚白垩世为开阔海、半深海-深海沉积。盆地中生代发育两套优质烃源岩:上三叠统Mungaroo组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倾气型烃源岩和上侏罗统Dingo组局限海环境倾油型烃源岩,其中Mungaroo组倾气型烃源岩为盆地主要的供烃层系。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水驱优势通道下微观潜力分布及改变流线挖潜
    肖康, 穆龙新, 姜汉桥, 李威
    2017, 39(5):  92-10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5.08.28.01
    摘要 ( 215 )   HTML   PDF (32108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中高渗油藏优势通道孔喉分布特征,建立了具有不同优势通道发育规模的二维刻蚀模型,对优势通道下剩余油微观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改变流线动用方法适应性,初步揭示了优势通道下剩余油改变流线动用机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量化了改变流线动用策略。结果表明,提高驱替速度可使弱优势通道下剩余油大幅降低,而强优势通道变化较小;根据优势通道下剩余油赋存形态、形成机制,将其分成了4类,即死角式、并联式、包围式、绕流式,其中前两类受优势通道规模、驱替速度影响极小,而后两类仅在优势通道规模较小时,才会随驱替速度增加而大幅减小。应以利用与克服优势通道的角度去设计流线动用改变方式,在流线动用方式合理改变时,强优势通道注采比应适当降低,而弱优势通道相反。
    气体混相驱与最小混相压力测定研究进展
    梁萌, 袁海云, 杨英, 杨云博, 蔺江涛
    2017, 39(5):  101-112.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1.14.01
    摘要 ( 263 )   HTML   PDF (2265KB) ( 4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体混相驱具有对地下环境影响小、采收系数高、可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封存等优点。在优选注气工艺时,岩芯驱替实验、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测定(MMP)是油藏实现混相驱的基础。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讨论了混相驱岩芯驱替实验的影响因素,其次分析了地层温度、气体组成、原油组成等条件对MMP的影响,再次,对比分析了不同测定MMP的实验方法,最后,对近年来新研发的MMP测试手段进行了归纳总结。当用天然岩芯进行混相驱研究时,为达到混相建议选择尽可能长的岩芯。MMP的测试手段种类繁多,但目前仍未形成公认的实验方法。
    渤海聚合物驱油藏聚窜预警方法研究
    梁丹, 唐恩高, 康晓东, 谢晓庆, 何春百
    2017, 39(5):  113-119.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1.08.02
    摘要 ( 282 )   HTML   PDF (702KB)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油田多采用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生产井段长,纵向上非均值性强,且储层疏松,在聚合物驱过程中容易发生窜流现象,为了能够掌握窜流通道的发育情况,从聚驱动态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实时判识及预测的聚窜预警方法。首先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相互独立的聚窜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界限及权重,然后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聚窜判识模型,最后通过灰色预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相结合来确定聚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发展趋势,从而对后期聚窜的发生情况进行预警。该方法在渤海J油田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预测精度高达86%。
    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相融合的钻井安全评价模型
    李建, 李珂, 王兵
    2017, 39(5):  120-128.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1.19.02
    摘要 ( 177 )   HTML   PDF (1493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动态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较强的钻井作业现场,开展了安全评价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评价的方法。首先以粗糙集为基础来构建BP神经网络的前置系统,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属性约简。其次,根据约简结果以及作业当天的事故情况完成了BP神经网络输入层和输出层的设计,并根据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通过试凑法确定网络隐含层的神经元数量范围,并采用训练样本对不同神经元个数所对应的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选择网络误差最低的网络作为所构建的网络模型。最后,选取16 d的测试样本对网络进行验证,将网络的输出同作业现场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有14 d的网络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测试准确率达到了87.5%。
    气体钻井钻柱内声波信号传输规律分析
    马骁, 孟英峰, 陈一健, 陈秋实
    2017, 39(5):  129-13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3.11.05
    摘要 ( 182 )   HTML   PDF (1739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气体钻井随钻测量问题,参照医用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提出在气体钻井中利用钻柱内声波进行井下信息传输的方法;通过建立钻柱内声波传播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出钻柱内声波信号传输的衰减规律;利用声波导理论对钻柱的声波导特性进行分析,计算钻柱内声波的截止频率。通过管道声波传输实验,将采集声波信号与计算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气体钻井钻柱内声波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随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加剧;钻柱的内径尺寸决定了内部各阶声波的截止频率,内径越大,声波的截止频率越低;声波信号传输载波频率的选择时,应兼顾钻柱内声波信号的衰减规律和不同尺寸钻具的声波导特性,尽量选择钻柱截止频率内较低的频段,减少因高次波激发造成的衰减,延长声波信号的传输距离。
    碳酸盐岩高压高产气井异常产能资料解释方法
    徐燕东, 谷海霞
    2017, 39(5):  137-142.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3.24.02
    摘要 ( 166 )   HTML   PDF (451KB) ( 4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X01井是在塔中北坡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发现的第一口高产气井,由于特殊的储层特征,压力计难以下至储层中部,造成压力资料品质很差,影响了产能的准确评价。利用前人对气液两相垂直井筒压力研究成果,对异常资料进行甄别,形成生产数据计算并校正出井底压力方法,计算误差0.2%。基于Firoozabadi和Katz理论,建立了考虑高产时气体高速脉冲流动的碳酸盐岩高压高产气井产能方程,利用约束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并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井无阻流量比常规方法计算小10%左右。获得的三项式产能方程及其求解方法,更符合研究区的矿场实际。
    白云岩油藏低渗透条带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曹鹏, 戴传瑞, 马慧, 闫晓芳, 常少英
    2017, 39(5):  143-15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6.12.01
    摘要 ( 285 )   HTML   PDF (15075KB)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M白云岩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采期,如何寻找剩余油并进行挖潜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该类型储层中普遍存在低渗透条带,建立机理模型,通过对低渗透条带的渗透率、厚度、产状及与储层渗透率的组合关系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渗流阻挡作用的强弱主要与其渗透率大小有关,当渗透率小于0.01 mD时,能够起到较好的渗流阻挡作用;同等条件下,厚度越大,渗流阻挡作用越强;根据分布形态与样式不同,对剩余油的控制程度I类> Ⅱ类> Ⅲ类> IV类;若有两条交错的低渗透条带,则对剩余油的控制程度V类> VI类。低渗透条带在一定生产时间内可以形成渗流屏障,成为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
    存在有限导流断层的条带状油藏试井新模型
    曾杨, 张烈辉, 康晓东, 谢晓庆
    2017, 39(5):  155-162.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0.18.01
    摘要 ( 158 )   HTML   PDF (749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对断层封闭性的试井研究主要集中于封闭断层,用现有的试井解释模型对具有非封闭断层尤其是有限导流断层边界的油气藏试井资料进行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通过引入界面表皮的概念,建立了条带状油藏中存在有限导流断层的试井解释新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流体通过断层面,还考虑了断层内部流体的流动,并利用Fourier余弦变换和Laplace变换等数学物理方法求得了井底压力表达式。绘制了模型的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曲线共有7个流动阶段。分析表明,无因次导流能力FCD值越大,曲线下凹程度越大;界面表皮S值越大,曲线上翘程度越大,当S值足够大时,表现为封闭断层的特征;无因次导压系数ηfD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下降的多少;流度比、厚度比、导压系数比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上升和下降。

    石油机械与油田化学
    钻柱与实钻水平井眼接触形态及摩阻影响分析
    刘清友, 敬俊, 祝效华
    2017, 39(5):  163-169.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1.31.02
    摘要 ( 187 )   HTML   PDF (775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地层结构、钻具振动、钻头侧向力、岩屑沉积等因素易导致实钻井眼轨迹发生连续小幅偏斜。该种偏斜虽不会引起实钻井眼轨迹的严重偏离,但将改变钻柱与井壁的接触形态。受现有测井方法的限制,该种偏斜常被忽略。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水平段井眼轨迹在井斜平面内连续小幅偏斜波动条件下的钻柱与井壁接触形态及其对摩阻的影响。研究认为,钻柱与偏斜波动水平井眼间易发生"悬跨"接触,该现象降低了现有解析法求解钻柱力学相关问题假设条件"钻柱与井壁连续接触"的合理性。钻柱自重和轴向力对悬跨钻柱弯曲位移及悬跨接触最大临界跨距的影响最大。悬跨接触将减小钻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增大钻进摩阻。
    深井/超深井双作用强侧切开窗钻头研究
    张德荣, 孔春岩, 梁政, 钟琳
    2017, 39(5):  170-177.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1.11.05
    摘要 ( 235 )   HTML   PDF (4089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深井/超深井套管开窗侧钻中套管壁厚且强度高、岩石可钻性差、钻头切削齿极易先期钝化导致的开窗效率低/开窗失败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双作用强侧切开窗钻头。设计中考虑了开窗钻头钻进的稳定性及载荷分布的均匀性,钻头冠部设计为内锥双圆弧面和柱面,采用"等切削、等功率与等磨损"布齿理念和"螺旋高低交错"布齿规律,既能满足高效侧切金属又能快速切削岩石的设计目标;通过专有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完成了该新型开窗钻头的加工制造,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磨铣式铣锥开窗相比,研制的双作用强侧切开窗钻头由于采用了优化的布齿设计,钻头轮廓剖面扁平、切削面较短、横纵比较小,在窗口处有较强侧切力,切削套管产生的铁屑为大片状,效率提高了2.6倍以上,节省了窗口形成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能很好地适应深井/超深井硬地层的开窗侧钻作业。
    硫酸钡结垢动力学瞬态模型研究
    李洪建, 余先政, 周文静, 杨彬
    2017, 39(5):  178-18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4.14.02
    摘要 ( 179 )   HTML   PDF (1031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水是维持地层压力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主要开发方式。当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由于注入水中的SO42-与地层水中的Ba2+的化学不相容性,将产生BaSO4垢,堵塞储层的孔隙与喉道,造成严重的储层损害。为了定量预测硫酸钡结垢量,首先,在Bedrikovetsky经典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含扩散项的硫酸钡结垢动力学瞬态模型,对模型有限差分并利用第四和第五阶Runge-Kutta方程求出数值解,避免了国内外已有的模型求解过程中做出岩芯入口端Ba2+浓度与SO42-浓度比远小于1的假设,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然后,通过岩芯瞬态驱替实验测定岩芯出口端Ba2+的浓度,利用浓度数据反演出模型中的两个重要系数——扩散系数和反应速率常数。最后,研究了低SO42-浓度的注入水驱替不同PV时岩芯中硫酸钡结垢量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驱替体积增加,岩芯内的硫酸钡结垢量增大;沿岩芯长度方向上的结垢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岩芯内最大结垢量的位置向岩芯中部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