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1-01
    能源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模式探索
    吴进, 雷云辉, 程静思, 刘刈, 邱坤
    2017, 19(6):  15-22.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17.07.24.02
    摘要 ( 101 )   HTML   PDF (386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农村沼气可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治理环境污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水平和农业发展方式。我国的沼气事业经历了“两落三起”的曲折历程,当前,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加”发展模式逐步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沼气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沼气产业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等。因此,我国农村沼气的现代化发展,应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推动沼气产业供给侧改革,努力突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沼气现代化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政治学与社会学
    论《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纪念《哲学的贫困》发表170周年
    刘浚, 杜仕月
    2017, 19(6):  29-3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17.09.20.01
    摘要 ( 160 )   HTML   PDF (355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问世,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哲学的贫困》在批判普鲁东主义的同时,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石,为世界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贫困》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已有170年,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哲学的贫困》既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时代,又属于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当代价值。核心要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道路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试论池田大作的和平文化观——基于2000年以来“SGI”纪念日和平倡言的思考
    贾凯
    2017, 19(6):  42-49.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17.06.26.02
    摘要 ( 132 )   HTML   PDF (404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对池田大作和平思想、文化思想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从“和平文化”视角切入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池田大作十分重视构筑“软”的和平文化对于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其文化思想也具有明显的“和平主义”特质。1983年以来,每年发表的“SGI”纪念日和平倡言集中体现了池田大作的和平文化观,其中2000年以来的和平倡言又有一些新的特点。通过梳理这些和平倡言可知,池田大作所着力构筑的和平文化实际上是以“SGI”运动为现实基础,以人民和NGO为主体,以对话为基本路径,这为构筑和平共生、每个人都有尊严的21世纪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羌族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与空间结构
    熊梅, 黄利利
    2017, 19(6):  50-56.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17.09.01.02
    摘要 ( 126 )   HTML   PDF (445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羌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聚落与传统村落关系的梳理,明晰传统村落是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羌族传统村落概念的辨析,探究羌族传统村落入选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的情况及其分布,概括羌族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特征,发现羌族传统村落相对集中,呈块状或条带状分布,主要沿河流一线展开,干流密集支流稀疏,海拔上具有“高密低疏”的垂直分布特征。从羌族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上看,羌族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数量不多、范围较小、职能单一、规模不大,与人口密度呈正比,村落之间联系有待加强。
    法学
    人工删除差评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朱静洁
    2017, 19(6):  57-6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17.07.03.01
    摘要 ( 106 )   HTML   PDF (348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购物已日益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方式,然而,部分经营者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受众群体庞大的特点,以不正当地人工删除差评行为来获取竞争优势。人工删除差评行为对于消费者决策、经营者竞争的显著消极影响,是对该行为进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主要动因。人工删除差评行为的出现,从主体认定、行为认定、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反不正当竞争法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应从多方面衡量人工删除差评行为的正当性、明确责任主体、适当加重相关法律责任等方面加强法律规制,以求达到有效规制人工删除差评行为、维护互联网交易平台正常竞争秩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