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曾用刊名:四川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主办:西南石油大学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99年
ISSN 1674-5094
CN 51-1719/C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01
上一期
下一期
能源发展研究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递延“法相”要论——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修订为背景
陶青德
2021, 23(2): 1-10.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0.01.01
摘要
(
98
)
HTML
(
7
)
PDF
(474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制度是《石油天然气管道法》的核心部分,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管道安全保护带的主要性质、划定依据、权利结构等的认识并不统一。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是以“不得危害和危及管道安全”为原则,以管道本体为中心,按照对管道安全构成危险的危险源性质和距离管道中心线宽度不等的危险等级划分的连续禁限作业地带,包括管道安全核心保护带、管道安全重点保护带、管道安全高危风险控制带。在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禁限作业等级地带,因危险源的性质、等级不同而成立不同的法律关系,共同构成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核心保护带、管道安全重点保护带法律制度。
经济与管理
顾客价值共创参与行为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
程春
2021, 23(2): 11-19.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9.25.03
摘要
(
127
)
HTML
(
5
)
PDF
(372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造价值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提升顾客价值是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服务主导逻辑认为,顾客可以参与价值的创造。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构建信息搜寻、信息共享、人际互动、责任行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顾客价值共创参与行为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维度对顾客购买意愿的贡献存在差异;顾客体验在顾客价值共创参与行为与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息搜寻和责任行为对顾客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信息共享和人际互动对顾客体验没有显著影响;顾客体验在信息搜寻和责任行为与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顾客体验在信息共享和人际互动与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成立。
西部农村老年妇女养老模式的选择
金淑彬, 朱国龙, 张志鹏
2021, 23(2): 20-29.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0.14.03
摘要
(
92
)
HTML
(
4
)
PDF
(419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养老模式是老年群体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反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在西部农村老年妇女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是基础。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孝文化逐渐缺失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正在发生动摇。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符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意愿,越来越为西部农村老年妇女所接受。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有社区分散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居家养老两种方式。机构养老的服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比较适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人群。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思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姚小飞
2021, 23(2): 30-3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7.27.03
摘要
(
142
)
HTML
(
2
)
PDF
(33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民国时期,为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当时的优秀知识分子提出了促进乡村发展的系列思想: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学派提出的把重心放在乡村建设进而振兴中国的乡村建设理论,以吴景超为代表的都市救济学派从城乡关系一体化的视角提出的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理论,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院派提出的从土地里长出乡土工业进而长出民族工业的乡村内生城市化道路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世情国情农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主题审视这些理论观点,从中可以发现诸多有价值的理论思考和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宝贵的本土资源。
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时空演变特征
王成武, 张旭, 汪宙峰, 靳鑫, 洪星
2021, 23(2): 36-4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01.03
摘要
(
64
)
HTML
(
7
)
PDF
(4969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对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特征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四川省独特的自然地质环境,运用计量地理学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65—2015年期间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主要为集聚型;虽不均衡但有向平均分布发展的趋势;已演化成以环四川盆地的高密度分布多核区域和高密度分布片区带为主导、川西和川西南呈高密度片区带状分布的格局。研究还发现: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的重心迁移轨迹呈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趋势,逐渐接近四川省的几何中心。
政治与法律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主体响应能力
查唐龙, 杨艳春
2021, 23(2): 44-52.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07.02
摘要
(
83
)
HTML
(
4
)
PDF
(42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的回答,需要全世界不同主体积极参与和响应。但是,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共时性矛盾、部分国家基于镜像思维导致的价值理念冲突、全球治理能力与现实诉求之间不平衡等因素,深刻影响着部分国家、政党、国际组织等主体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响应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行为实践,国际社会必须明确不同主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强化核心主体的集体认同、增强中坚主体行为的定向凝聚性、推动国际组织体制机制变革、增强传播主体的正向驱动性等路径,最终发挥现实的人的能动性,有效改善并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响应效果。
《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的比较研究
李竞平
2021, 23(2): 53-59.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15.01
摘要
(
159
)
HTML
(
3
)
PDF
(392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历经了三个阶段,产生了“三个稿本”,分别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及其终稿《共产党宣言》。目前,《共产党宣言》广为人知,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却较少被提及。《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政党的全过程,均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晶。《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关注的焦点具有高度一致性,始终围绕着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核心内容,全面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演进历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深刻性,使得《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永放光芒。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卢成观, 李文勇
2021, 23(2): 60-6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5.07.08
摘要
(
97
)
HTML
(
6
)
PDF
(38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世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成分多元、民族文化浓厚,是我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格局的典型区与集中区,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导向。在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必须始终坚持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在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西南民族地区教育环境、发挥西南地区高校育人作用和注重西南地区家教家风养成等方面狠下功夫。
新冠疫情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多维审视
李春燕, 陈毫, 何红玉
2021, 23(2): 68-7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1.30.02
摘要
(
270
)
HTML
(
4
)
PDF
(39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成为我国开展抗疫工作的力量源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魂,团结精神和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为中华儿女抗击疫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抗击疫情的自信之核,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谋划战“疫”布局,体现出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卓越的治理优势。红色革命文化是战胜新冠疫情的基因密码,在抗疫中表现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是中国人民团结勇敢、积极乐观精神最真切的体现。
新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应对困境及出路
赵桂英, 王浩, 黄俊杰
2021, 23(2): 75-8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1.17.01
摘要
(
143
)
HTML
(
4
)
PDF
(45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利用网络技术衍变出的涉众型金融犯罪新样态,具有隐蔽性更强、手段更新、整体性更明显、网络化与组织性更突出等特征,加大了司法机关对其发现、认定、调查、取证等方面的打击难度。新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严重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了防范和化解新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带来的重大金融风险,检察机关应加强刑事司法介入的职能,坚持打防结合,强化内外联动,通过提升刑事打击能力基础、创新运用监督监管手段、构建协作共建机制等措施,建立司法机关治理新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工作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体现出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
智能合约的合同法分析
王竹, 杨仕龙
2021, 23(2): 86-9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21.01
摘要
(
136
)
HTML
(
2
)
PDF
(41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区块链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底层区块链的技术特征深刻影响着智能合约的技术特征,随之带来了新的民法问题。结合智能合约订立合同的技术障碍和我国监管层面的具体情况,为了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需要对智能合约的自治秩序进行适当突破:智能合约可以成为订立合同的方式和承载合同内容的形式;除非当事人明示该合约没有法律约束力,否则采用智能合约并不代表当事人没有创设合同法律关系的意愿而排除合同法的适用。同时,区块链网络节点对于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的运行存在着事实上的管控和维护关系,而且节点对合约的正常运行较他人应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
理论探索
科技与制度互动:机理·阻碍·对策——基于协同演化理论的视角
朱晓, 王欢
2021, 23(2): 96-10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0.22.03
摘要
(
53
)
HTML
(
5
)
PDF
(416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发展能够拓展制度效用边界,制度变迁可以构建科技创新的激励环境。科技与制度基于双向互动交流形成协同演化的创新系统,二者向彼此施加的非线性作用存在多重反馈的可能性。当前,制度变迁落后于科技创新步伐、制度设计背离科研工作实际、制度施行局部不协调等问题凸显,导致科技发展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协同演化步伐放缓、路径偏离社会需要、层级冲突加剧,协同发展效力损耗严重。为了维持科技与制度协同创新系统的开放与远离平衡态,需从制度系统入手,疏通创新系统要素流动的制度通道,制定科学高效的制度管理系统,统一地方与全局的利益战线,保障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双引擎作用。
高校篮球运动课程的思政机理探索
刘武军, 向剑锋, 王海飞, 杨红丹
2021, 23(2): 105-112.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6.03.04
摘要
(
173
)
HTML
(
6
)
PDF
(411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篮球运动课程同样蕴含着深刻的育人要素和思政元素:篮球运动的哲学规律、技术阶段的变化特征以及竞技水平的提高规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高度契合;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篮球技术中丰富的引申含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篮球技术背后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引领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篮球运动课程可以凝练出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探究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育人要素和思政元素,教师采用不同的融合方式和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充分发挥高校篮球运动课程的育人功效。
论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的诗学观
何泽棠
2021, 23(2): 113-120.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6.29.01
摘要
(
91
)
HTML
(
3
)
PDF
(69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宋代诗歌批评史上,北宋诗歌评论家张表臣的诗学观占有一席之地。《珊瑚钩诗话》是张表臣的代表作,他结合多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和事迹,论述了其基本诗学观。在《珊瑚钩诗话》中,张表臣就“诗能穷人”提出异议,认为诗人创作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外在的“穷”或“达”的境遇,而在于诗人内在的创作天赋,即“能诗与不能诗”;张表臣提出,创作应祖述前人,但又必须创新,而创新的首要问题在于立意,次则须炼句、炼字;张表臣强调,诗歌的风格追求应以含蓄天成、平夷恬淡为上,反对支离破碎、怪险蹶趋。在《珊瑚钩诗话》中,张表臣还对一些文体、作家、作品作了具体的分析,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