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5-01
    能源发展研究
    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余晓钟, 杜倩, 白龙, 王富平
    2021, 23(3):  1-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9.27.01
    摘要 ( 117 )   HTML ( 345)   PDF (384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区域深度合作的宏伟构想,能源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国际能源合作正在向纵深、宽广、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推进,但国际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则面临着能源高消耗高污染、能源体系不明确、能源合作模式缺乏创新、能源链单一分散等困境。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以完善绿色低碳机制、提高能源合作标准、营造多元共生机制、构建供需互补体系和建立供应链联盟为实现路径,探索更多的能源合作新机遇,为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奠定基础。
    经济与管理
    国内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边界、实践与展望
    王成, 周玉萍
    2021, 23(3):  9-1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1.12.01
    摘要 ( 80 )   HTML ( 5)   PDF (401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发展场景下,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有效回应了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对养老服务供给的基本要求。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因关乎公共利益,指标选取应注重把握老年人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型特征,指标选取和标准设定要防止制度成本的无效扩张,标准供给要预防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失灵。通过国家的连续性政策梳理与地方的针对性实践考察,当前,国内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总结出了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双向互动、试点经验与专家知识相互结合、行政主体与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等宝贵经验。未来的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应持续优化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路径,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标准体系化建设,构建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长效执行机制,探索向全行业辐射机制。
    文化养老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郭如良, 李慧聪, 刘小春
    2021, 23(3):  18-2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14.02
    摘要 ( 97 )   HTML ( 1)   PDF (389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作为反映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的一种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养老趋势。文化养老不仅顺应了社会转型的新变化,适应了积极老龄化的新理念,而且对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文化养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文化养老理念薄弱、供需矛盾突出、政策体制不完善、实施难度较大等诸多现实困境。为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我国文化养老,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驱动,需求导向、多样开发,开拓创新、多化并举等基本原则,积极探求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具体路径。
    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的交互影响
    朱勇, 方立凯
    2021, 23(3):  24-36.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2.12.01
    摘要 ( 61 )   HTML ( 172)   PDF (41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08—2017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之间的交互影响,探讨两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交互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受时间跨度影响,但区域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时间跨度异质性,短期内区域创新对金融发展影响不确定,而长期内区域创新反向促进金融发展,忽略这种反向影响会显著高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与金融发展均存在正向空间外溢性,临近地区金融发展促进本地区的区域创新,但临近地区区域创新对本地区的金融发展作用并不显著。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应当融合联动,互利共生,实现双赢。
    网络视频实时在线评论用户认可度的影响因素
    袁海霞, 陆亦蘅, 方青青
    2021, 23(3):  37-46.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14.01
    摘要 ( 68 )   HTML ( 2)   PDF (401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网络视频实时在线评论激增带来的信息爆炸,使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管理成为重要议题。以往对实时在线评论的研究多集中于个人行为结果方面,而缺乏对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管理问题的关注;同时,现有视频网站对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的管理也存在诸多局限。以爱奇艺视频网站热度榜中的电影为样本,基于信息质量维度框架并采用Tobit模型对实时在线评论用户认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时在线评论的新颖性、相似性、情感倾向性和信息丰富性,均对实时在线评论的用户认可度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新颖性和相似性影响作用最大。视频网站可以据此进一步强化实时在线评论管理,改善用户的体验,保持用户的粘性。
    创新与竞争:专利制度的前景属性
    左梓钰
    2021, 23(3):  47-52.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2.01.01
    摘要 ( 97 )   HTML ( 4)   PDF (332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前景理论,专利制度具有前景属性,通过赋予发明创造人专有权以实现对创新资源的管理、协调和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在与后来发明创造人协调的过程中促进新技术的产生。传统的激励理论突出了专利制度的垄断属性,而前景理论从实质层面说明了专利制度的基本性质,突出了专利制度的竞争属性。依据专利制度的前景属性,专利制度鼓励创新和竞争,不能解决但能引导租值消散的方向。因此,专利制度在专利标准的认定、专利权保护的范围和期限以及专利权种类和内容的法定上应更为审慎、明确和细致,在与国际接轨时也应依据本国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以前景理论构建专利制度,更有利于发明创造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进一步推动社会创新和市场竞争。
    政治与法律
    新型举国体制:演进、特征与价值
    苏贵斌
    2021, 23(3):  53-59.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2.21.01
    摘要 ( 387 )   HTML ( 4)   PDF (36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充分体现了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一体制的历史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举国”思想萌芽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传统举国体制的形成与探索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与发展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型举国体制的完善与提升阶段。与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在参与主体、资源配置、战略支撑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具有显著区别。在新发展阶段下,坚持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的战略举措。
    十九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综述
    郑伟, 朱柳
    2021, 23(3):  60-6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1.12.02
    摘要 ( 158 )   HTML ( 1)   PDF (39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政治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又是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就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理论渊源、意义、实践路径以及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且深入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虽然深化了我们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学理性认识,增强了我们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坚定性与自觉性,但仍然存在研究视角略显狭窄、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度发掘党的政治建设学术创新的空间。
    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对口支援——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考察对象
    王红云
    2021, 23(3):  68-7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1.08.01
    摘要 ( 147 )   HTML ( 1)   PDF (40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口支援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有着突出的治理作用。新冠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和国家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社会支撑为主要特征的对口支援主体。通过派遣医疗队、供应防疫物资等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领导机制、人员选用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等保障了对口支援的高效运行。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科学有效的对口支援不仅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抗疫精神、增强了人民战疫信心,而且为世界防控新冠疫情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试析证券行业慢走规则的法律责任
    吴椒军, 刘延芳
    2021, 23(3):  76-8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08.02
    摘要 ( 69 )   HTML ( 1)   PDF (42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证券行业违规举牌的现象层出不穷,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切实保护,上市公司也因此常常暴露在被野蛮入侵的风险之下。《证券法》第86条、《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13条、第14条虽然对慢走规则进行了规定,但由于我国目前关于慢走规则法律责任方面的立法存在缺失,导致该规定形同虚设,违规举牌行为屡禁不止,明确慢走规则的法律责任迫在眉睫。当前,我国立法领域可以借鉴域外国家的相关立法,通过对投资者违规增持的股份在一定期限内限制表决权、对违规者按照违规持有股份的一定比例处以罚款、对目标公司通过诉讼途径获取赔偿予以规范化等措施,进一步明确慢走规则的法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研究
    陈恋
    2021, 23(3):  85-9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30.01
    摘要 ( 86 )   HTML ( 2)   PDF (37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善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对于落实刑罚目的、规范执行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来看,财产刑检察监督规范了财产刑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但是,由于财产刑执行监督涉及面广,当前仍然存在信息渠道不畅、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方式落后、检察监督缺乏强制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畅通内外信息渠道、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监督方式、间接增强检察监督强制力、完善检察监督制约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新时代,检察机关应聚焦监督主责主业,将财产刑执行检察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理论探索
    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创作的史传传统重建——以曹三公子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为例
    吴长青
    2021, 23(3):  95-10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15.02
    摘要 ( 62 )   HTML ( 1)   PDF (53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历史主义创作手法在中国传统的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中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其对历史文学创作的影响日渐式微。网络历史类型小说是网络文学中的传统文学。网络历史类型小说诞生后,曹三公子创作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创意性阐释史传的手法,一方面唤醒了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史传性特征,另一方面也为网络历史小说的类型化开启了新的一页。在具体创作中,以曹三公子为代表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既有对传统史传小说的继承与发扬,也有对史传小说的合理改写。作为网络历史类型小说的起始文本之一,曹三公子创作的网络历史类型小说具有一定的网络文学史价值。
    法学本科人才培养适用现代学徒制的思考
    唐刚
    2021, 23(3):  104-112.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0.12.29.01
    摘要 ( 62 )   HTML ( 1)   PDF (406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学徒制多见于职业技术教育,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探索引入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在律师、法官、检察官、企业法律顾问等行业,师徒关系已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执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探索运用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可能。为了推动现代学徒制在法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得到有效应用,高校法学院系应与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企业等密切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积极建设素质平台课程、法学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岗位实践课程;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总之,将现代学徒制引入法学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对口率、增强学生社会服务能力,而且可以推动法学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法学教学科研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创新的伦理省思
    张瑞敏
    2021, 23(3):  113-11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01.06.01
    摘要 ( 89 )   HTML ( 5)   PDF (333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大数据的融合创新过程中,呈现出隐私侵犯、信息茧房、智能依赖、评价定势等伦理风险,对于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前提造成了威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创新出现伦理风险,与大数据应用主体泛化后的利益寻租、大数据本身潜在功能具有的伦理诱因、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外在保障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备息息相关。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过程中遭遇的伦理风险,当前亟待重塑积极的技术伦理观,谨守大数据应用的伦理原则,不断完善大数据应用的伦理保障机制,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进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