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01
    能源发展研究
    2021年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态势
    沈西林, 周诗琪, 冯朝阳
    2022, 24(6):  1-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4.07.05
    摘要 ( 50 )   HTML ( 5)   PDF (37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气在能源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基于2021年我国天然气行业景气指数,分析和探索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基本环境、现存问题和发展策略,发现在“双碳”目标牵引下,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持续向好,天然气需求增长空间广阔。但是,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为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世界能源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较大冲击等外在问题,以及我国天然气行业核心技术不足、供需不均衡、运行机制存在缺陷等内在问题。当前,需要在突破核心技术、提升调峰能力、深化市场改革等方面着力,以实现天然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与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声誉对消费者报复行为的影响——以新冠病毒肺炎的流行为背景
    白琳, 高洁
    2022, 24(6):  9-20.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1.02.02
    摘要 ( 121 )   HTML ( 3)   PDF (49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威胁的背景下,企业品牌危机爆发频繁,消费者报复行为成为企业经营必须认真应对的问题。基于认知失调理论,从品牌危机的消费者响应视角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危机类型对消费者报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声誉对消费者报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声誉能抑制消费者报复行为;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报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象征型危机情境比功能型危机情境更易引发消费者报复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品牌危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做好核心产品,还应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竭力避免被消费者视为伪善、失德的企业。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对大数据杀熟的抑制作用
    杨小杰, 汪昱妃, 姚璠
    2022, 24(6):  21-2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09.03
    摘要 ( 73 )   HTML ( 2)   PDF (373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实施消费者杀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对大数据杀熟现象具有抑制作用,情感态度在其中具有中介效用,但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运用效果层次理论探究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对大数据杀熟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产品差异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情感态度间接影响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抑制行为,网络口碑则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抑制行为。消费者应将产品差异、网络口碑纳入个人消费参考标准,以此提高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从消费端来抑制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行为。
    “双碳”背景下绿色承包商管理模式的建构
    王睿, 石凯, 朱林
    2022, 24(6):  29-37.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0.27.01
    摘要 ( 92 )   HTML ( 1)   PDF (378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绿色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双碳”目标是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重大体现,绿色承包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发展共识、降本提质增效、数字重构是建构和发展绿色承包商管理模式的主要动能。绿色承包商管理模式具有系统性、绿色性、生态性、和谐性的特点,表现为以绿色管理理念为指导、以业主需求为中心、以合同为准绳的全过程指导。在实施绿色承包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来自管理、组织、技术方面的挑战,应全面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承包商管理模式、绿色承包商内涵等要素。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郭慧婷, 吕学振, 王皓左
    2022, 24(6):  38-4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4.02.02
    摘要 ( 55 )   HTML ( 3)   PDF (503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总结资本市场助力脱贫攻坚的经验,对推动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2016-2019年期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为样本,探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与审计质量之间的正向关系在高媒体关注度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力量,新闻媒体要加强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报道与监督,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三者共同发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风险视域下进口食品的安全规制
    霍敬裕, 邵徽达, 杨旻
    2022, 24(6):  49-5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3.22.05
    摘要 ( 65 )   HTML ( 3)   PDF (369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类风险不断传播和蔓延,进口食品安全屡次成为重灾区。长期以来,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风险规制机制。该机制在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的同时,存在着规范体系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规制手段缺乏创新性和多元性、交流机制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等问题。当前,可以借鉴域外多元化监管工具、数字化治理手段、开放性信息交流等长效机制建设经验,通过强化合作规制机制、建构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定量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全球共治机制等措施,不断优化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规制路径。
    政治与法律
    因应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源流与规制
    刘乃梁, 宋思学
    2022, 24(6):  55-64.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4.06.04
    摘要 ( 48 )   HTML ( 1)   PDF (441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愈发紧密,金融市场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且呈现高度融合与加速发展的态势。当前,数字化转型下的金融市场风险逐渐显现:企业金融化普惠表象蕴藏高杠杆与高泡沫,数字技术发展构成的天然技术鸿沟加剧对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排斥,大数据应用于金融领域威胁金融数据安全。我国在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范式构建中,应通过厘清监管理念、激发市场活力,健全监管体系、增加监管专业性,打破金融壁垒、缩小信息鸿沟等措施,回应数字金融背景下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的新型风险,适应金融市场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
    论法院援引宪法的规范
    吴叶乾
    2022, 24(6):  65-73.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4.08.05
    摘要 ( 60 )   HTML ( 1)   PDF (41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宪法司法化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积极探索的重大问题。合宪性解释是宪法实施的重要方式,法院在裁判文书中援引宪法已经成为司法实践的常态。当前,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法院援引宪法规范,各级人民法院在援引宪法时各行其是,不利于维护宪法尊严和保障宪法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尽快出台法院援引宪法的规范,明确法院援引宪法的概念,规定法院援引宪法的情形,统一法院援引宪法的格式,同时通过完善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和指导性案例机制等措施,保障法院恰当援引宪法。此外,允许法院在援引宪法时对其作出法律方法层面的阐释,是法院援引宪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法院援引宪法规范的可期待内容。
    作为试验手段的复议前置制度
    王学辉, 唐成余
    2022, 24(6):  74-8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3.28.04
    摘要 ( 48 )   HTML ( 1)   PDF (39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推动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呼声越来越高。早期的行政复议制度存在同案不同判、中立性无法保证等弊端,导致其公信力较弱。实现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核心要义是完善行政复议制度,首要课题是恢复行政复议制度的公信力。从长远来看,应将行政复议前置制度视为一项试验手段,通过确立行政复议前置标准逐步扩大行政复议前置的适用范围,重建行政复议的制度公信力。结合行政复议前置的判定标准和行政行为的现实特征,当前可以将政府信息公开行为、负担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等具体行政行为确定为行政复议前置的试验领域。
    隐私权保护的民法转向与刑法因应
    陈小彪, 黄玉梅
    2022, 24(6):  86-98.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1.12.20.01
    摘要 ( 63 )   HTML ( 1)   PDF (47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私权是重要的人格权,必须立法保护。在我国《民法典》编纂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部门法为核心的隐私权保障体系。《民法典》沿用《民法总则》的保护模式,将隐私权从名誉权中脱离出来,与个人信息权并列为独立一节。民法对隐私权保护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刑法的隐私权保护。在刑法中,隐私权的独立法益地位尚未呈现,涉及隐私权法益的保护采取依托于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等法益的间接保护,可能导致隐私权法益保护的不周延和错位。鉴于民法承认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和刑法隐私权间接保护的困境,隐私权的刑法保护应着眼于风险控制。刑法需要探寻隐私权直接保护的新路径,以便构建我国隐私权全面保护体系。
    理论探索
    习近平全球生态治理观的生成、内涵与当代价值
    罗顺元, 黄佳慧
    2022, 24(6):  99-105.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3.28.03
    摘要 ( 110 )   HTML ( 4)   PDF (35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迅速,但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面对全球生态治理的重重困境,习近平提出了全球生态治理观。该治理观的形成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思想源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文化基因、以西方生态治理理论为理论借鉴、以全球生态治理的经验教训为实践基础,认为清洁美丽的绿色家园是全球生态治理的归宿,绿色发展是全球生态治理的动力,共商共建共享是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全球生态治理的原则。该治理观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理论,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探析
    李鹏昊
    2022, 24(6):  106-116.  DOI: 10.11885/j.issn.1674-5094.2022.03.26.01
    摘要 ( 133 )   HTML ( 2)   PDF (489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调研11所国内高校,分析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结果显示:在被调研高校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总体认知效果较好,但是仍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尚未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四分之一的学生无法自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此,高校需要坚持中国特色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基本原则,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阵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沿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才队伍、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和学生社团政治引领人队伍三个维度,构建起“一体两翼三维度”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