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01
    院士思维
    原油的快速评价
    陆婉珍 禇小立
    2012, 34(1):  1-5. 
    摘要 ( 582 )   PDF (723KB) ( 8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些年原油的快速评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原油快速评价的重要性和需求,以及近红外光
    谱和中红外光谱方法用于原油快评的优势和特点,及其与标准方法之间的准确性比较。
    地质勘探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
    袁海锋;倪根生;邓小江
    2012, 34(1):  6-12. 
    摘要 ( 612 )   PDF (11803KB) ( 6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藏为较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圈闭闭合高度低、储层致密、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分析了须家河组气藏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和圈闭条件,认为其成藏条件优越;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和Easy%Ro化学动力学模拟技术重建了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史,结合构造演化再现了须家河组气藏的充注过程,将其分为3 个成藏阶段,中侏罗世末期的油气初次充注期,白垩纪末的大规模充注期和喜马拉雅期的气藏改造和重新定位阶段。指出了须家河组岩性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是物质基础,古今构造均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储集物性和圈闭闭合高度控制了气水的分布,局部裂缝发育带则是成藏及高产的关键因素。
    萨尔图油田辫状河储层三维层次建模
    尹艳树;张昌民;尹太举;赵磊
    2012, 34(1):  13-18. 
    摘要 ( 445 )   PDF (2705KB) ( 6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辫状河储层精细建模的层次建模思路,根据辫状河储层的层次性,首先建立辫状河道与坝的分布;其
    次建立辫状河道内部河床与废弃河道分布,以及坝内部坝核与坝顶的分布;最后建立河床、坝核、坝顶结构内部的泥质
    夹层分布。建模时不同层次储层之间互为约束,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层次储层之间内在联系和分布规律。以大庆萨尔
    图油田P13 小层辫状河储层为例,逐层次建立了不同储层结构的三维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很好体现了不同层次储层形
    态以及分布特征,具备较高的精度,能够应用于油田生产。
    井震联合窄小河道砂体预测方法研究
    伊振林
    2012, 34(1):  19-24. 
    摘要 ( 523 )   PDF (2635KB)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充分挖潜窄小河道砂体剩余油,以大庆油田北二西为例,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用波形聚
    类、相干体、分频、属性分析等地震预测技术对窄小河道砂体预测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技术对窄小
    河道砂体边界识别程度是不同的,波形聚类可以大致判断河流方向,对于窄小河道边界识别不明显;相干体对于窄小
    河道边界的识别好于波形聚类;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窄小河道砂体边界细微变化。通过对RMS 属性分析,建立了薄
    互层砂体预测厚度与砂体实际厚度的关系,并利用后验井进行了验证。对于厚度>2 m 的砂体,预测精度高,对于厚度
    为12 m 的砂体,在预测相对误差<35% 时,预测精度可以达到60%,对于厚度<1 m 的砂体,属性预测不可靠。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杨超;陈清华;任来义;张鸿超;史海军
    2012, 34(1):  25-33. 
    摘要 ( 603 )   PDF (6595KB) ( 8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明确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深化对盆地的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规律、油气分布特点、基底岩性、起伏特征、重磁电资料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等构造单元划分
    依据的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甘森—小柴旦一线在沉积构造特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区
    性。西区构造变形强烈,可划分为祁南逆冲带、一里坪拗陷和昆北逆冲带3 个构造单元;东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可划
    分为德令哈拗陷、欧龙布鲁克隆起和三湖拗陷3 个构造单元。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区分析
    牟中海;刘得光;唐勇
    2012, 34(1):  34-40. 
    摘要 ( 452 )   PDF (7859KB) ( 6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展布、构造演化过程、裂缝分布规律、已知含油气层分布区、岩
    性与油气层的关系、不同岩性岩相的物性特征、烃源条件等进行分析,认为陆西石炭系存在上、下两个层序,这两个层
    序的顶界均为区域性不整合面;火山岩相主要有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等4 种类型,不同层序相分
    布有所不同;陆梁隆起的雏形形成于中海西运动第一幕,晚海西期得到定型与加强;上层序物性最好的岩相是溢流相,
    其次是爆发相,物性最好的岩性是玄武岩,其次是火山角砾岩;有利储层分布区有两个,一个位于夏盐凸起东部的夏盐
    1—石南3 井区,另一个位于夏盐凸起西部及三个泉凸起区;陆西地区的烃源主要来源于玛湖凹陷。最后指出陆西石
    炭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主要位于夏盐凸起与三个泉凸起的西部。
    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喷发模式特征
    陈欢庆;胡永乐;冉启全;衣丽萍;许磊
    2012, 34(1):  41-48. 
    摘要 ( 604 )   PDF (8626KB) ( 6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火山喷发的构造环境、火山喷发旋回特征出发,结合原始岩浆来源、火山岩岩性特征、火山喷发类型等,总
    结了徐深气田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喷发模式,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穿基底的深大断裂在火山喷
    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的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 个旋回,旋回I 对应YC1III,旋回II 对应YC1II1 和YC1II2,旋回III
    对应小层YC1I1 和YC1I2。火山喷发以裂隙–中心式喷发为主,中心式喷发为辅。火山喷发模式控制着不同类型火山
    岩相的发育特征。靠近火山口的爆发相的高部位、溢流相下部亚相、顶部亚相、上部亚相、火山通道相的火山颈亚相等
    是有利的开发区域。
    车莫古隆起对古油藏及油气调整控制作用
    王京红;杨帆
    2012, 34(1):  49-58. 
    摘要 ( 555 )   PDF (3357KB) ( 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次生油藏受古油藏位置及规模控制,为揭示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对古油藏、油气调整及次生油藏的控制作用。从井、震、油气水资料入手,利用流体包裹体GOI 值,确定古油藏油水界面,在古构造恢复基础上,按背斜油藏类型确定古油藏范围;根据古构造范围内砂体展布和厚度,参考已探明油藏参数,确定古油藏规模。准噶尔盆地由南向北掀斜后形成单斜背景,古油藏遭受破坏,综合考虑构造、断裂、不整合、砂体等因素,从古油藏出
    发确定油气运聚方向、路径和次生油藏发育区,提出腹部中浅层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勘探对象,由以前“沿梁”勘探走
    向斜坡带,改变了以寻找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勘探思路,指导了莫17 等井发现。
    苏南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有效裂缝的厘定
    段宏亮;王红伟
    2012, 34(1):  59-63. 
    摘要 ( 578 )   PDF (586KB) ( 6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裂缝宏观、微观特征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等手段,研究了苏南
    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裂缝的发育期次,厘定了有效裂缝的形成时间。认为,苏南地区青龙组发育6 期裂缝,其中
    第I 期为水平缝合线,形成于青龙组沉积初期;第II 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形成于印支—燕
    山早期;第III 期为构造张裂缝,被方解石充填未盈,原油显示丰富,形成于仪征运动早期;第IV 期为倾斜缝合线,形
    成于仪征运动中期;第V 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或无显示,形成于三垛运动早期;第VI 期为
    构造裂缝,未被任何物质充填,形成于盐城运动期。仪征运动早期形成的张裂缝晶洞及溶洞发育,原油显示最为丰富,
    为有效裂缝;青龙组灰岩裂缝型储层预测应以仪征运动早期的构造应力场强度为重要参数。
    低碳背景下促进我国页岩气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云箭;钟宁宁;王嘉麟;张玉;吴小斌
    2012, 34(1):  64-70. 
    摘要 ( 594 )   PDF (4195KB) ( 7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能源安全和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日益控制,加大天然气资源开发力度、大规模清洁能源替代将是推动中
    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最现实途径之一。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凭借其资源量大和碳排放量低的优
    势,必将伴随着低碳发展的大潮迎来新一轮开发利用高潮。从分析页岩气资源储存特点入手,归纳总结了美国促进页
    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发展模式,并对制约中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面临的配套政策、勘探开发理论、关键
    技术等3 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应建立配套政策和加
    快技术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川西拗陷与北美致密砂岩气藏类比分析
    陈昭国
    2012, 34(1):  71-76. 
    摘要 ( 558 )   PDF (723KB) ( 6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川西拗陷与北美致密砂岩含气盆地类比分析发现,两者在前陆盆地特征、岩石致密化和超压特征以及成
    藏特征上既有其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差异。北美落基山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简单,川西拗陷致密砂岩气成藏复杂。川
    西拗陷在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活动演化背景下,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超压气源为核心,在三维空间内随着岩性、岩石
    致密化进程差异、构造形变和裂缝分布的变化、地压场的多期和多方式调整,造就多个纵向叠置的天然气成藏子系统
    和多种类型气藏分布的格局。
    测井联合地震反演在辉绿岩蚀变带识别中应用
    姚军;李双文;刘化清;倪长宽
    2012, 34(1):  77-82. 
    摘要 ( 589 )   PDF (20587KB) ( 5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骅拗陷地处渤海湾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大且频繁,致使该区火成岩非常发育。其中辉绿岩在该地区多有分
    布,受辉绿岩烘烤形成的蚀变带储集层为寻找新的油气藏类型提供了方向。以大港油田R 区钻遇辉绿岩蚀变带己知
    井的测井资料为出发点,总结了其测井响应及波阻抗特征;结合地震反演所得出的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和多属性反演自
    然伽马数据体,对辉绿岩蚀变带的分布和厚度进行了预测。所得出的辉绿岩厚度与己知井统计吻合良好,为该区域辉
    绿岩蚀变带储层的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曲线重构反演在储层横向预测中的应用
    熊冉;高亮;杨姣;赵继龙
    2012, 34(1):  83-89. 
    摘要 ( 443 )   PDF (5559KB) ( 6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声波曲线是目前进行基于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工作所必备的基础资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声波资料
    经常不能很好地反映地下岩性的变化规律,因此有时需要参考其他测井信息进行曲线重构工作。本文在对测井曲线
    重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真正反映储层特征的多曲线声波重构技术。这种方法由于是在保持声
    波曲线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补偿中子及电阻率曲线(经过标准化和归一化校正)参与重构,故既能
    保持声波曲线的时深关系和所有频率信息不变,又能充分利用参与重构曲线的特征信息。通过对D 区实际例子进行
    波阻抗反演和储层预测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曲线重构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强敏感性低渗透储层的改造模拟实验初探
    操应长;远光辉;葸克来
    2012, 34(1):  90-96. 
    摘要 ( 562 )   PDF (1053KB) ( 6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白垩系储层中低渗透储层占73.11%,储层中粘土矿物以蒙脱石及无序伊/蒙混层矿物
    为主,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整体含量较低,但局部富集。室内敏感性实验分析表明:研究区低渗透储层具有敏感性
    复杂、多种敏感性共存的特征,敏感性尤以水敏最强,是造成主力油层低产、无产的直接原因。酸敏实验表明:常规土
    酸酸化不能有效改善研究区的储层物性,也不能有效降低储层水敏性。针对研究区储层具体特征,筛选配制了配方
    为8% 盐酸+2% 醋酸+2% 氟化铵+1.5% 粘土稳定剂A+2% 铁离子稳定剂TLJ 的复合解堵液。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
    件,进行了水敏样品的解堵改造实验和原样提高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蒙脱石及伊/蒙混层矿物相对含量高、绿
    泥石相对含量低的储层,该复合解堵液具有较好的解堵效果和物性改良作用。
    火烧油层注气加热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潘竟军;周杨平;陈龙;马远乐
    2012, 34(1):  97-102. 
    摘要 ( 613 )   PDF (1352KB) ( 6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火烧油层的注气加热过程中,需要根据点火需求优化注气参数。考虑了空气在井筒、油层的流动及换热过
    程,包括空气进入油层的混合过程、水蒸发进入空气和湿空气降温后凝结为水的组分及相态变化、油层之间的导热过
    程,建立了相应的瞬态模型,提出了基于龙格库塔法的求解方法。利用该模型及求解方法进行了模拟注气验证,并用
    于油田的实际火烧油层点火过程的监测系统。研究表明:点火过程中加热带扩展速度非常有限(6 d 后加热带半径仍
    小于0.6 m),并且受油层中含水率影响较大,加热带温度主要受电加热器功率和注气速度影响,受注气时间长短影响
    较小。点火过程中应保持电加热器功率和注气速度稳定。
    深部地质环境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李光泉
    2012, 34(1):  103-107. 
    摘要 ( 610 )   PDF (717KB) ( 7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壁失稳是制约深井、超深井快速钻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深部井周应力、井周温度扰动以及孔隙压力
    等因素的条件下,建立了深部地质环境条件下的井壁稳定性力学评价模型。基于该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深部复杂地
    质条件下地应力状态、地层温度及地层孔隙压力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地应力状态对井壁稳定性有
    决定性的影响,原地三个主应力差异增大,将加剧井壁失稳;(2)井壁温度升高将加剧井壁的剪切破坏失稳,而有利于
    减弱破裂失稳;相反,井壁温度降低,将有利于抑制井壁剪切失稳,而增大井壁张性破坏的可能性。(3)其他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地层孔隙压力升高将加剧井壁失稳。
    储层伤害试井评价新方法研究
    霍进;陈陆建;王本成;桑林翔;刘海上
    2012, 34(1):  108-114. 
    摘要 ( 426 )   PDF (1653KB) ( 6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储层伤害试井评价的污染带渗透率求取存在较大偏差,进而影响表皮系数准确分解的问题,建立了
    改进的麦金利图版试井分析新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进行了求解,并编程绘制了新的分析理论图版(改进的麦金利
    图版),获得了新的拟合解释方法,可以非常准确地求取污染带渗透率。再利用Hawkins 公式,优化计算真表皮系数和
    污染半径,从而利用污染带渗透率、污染半径和真表皮系数进行储层伤害试井评价。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符合
    现场实际,为改善储层、采取措施提供了依据。
    高浅南区边水断块油藏类型及剩余油特征
    李志鹏;林承焰;史全党;李润泽;彭学红
    2012, 34(1):  115-120. 
    摘要 ( 506 )   PDF (19304KB) ( 6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
    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
    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体等将边水断块油藏划分为3 类: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以及封闭
    型边水断块油藏。并研究了每种油藏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挖潜潜力。发现: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高、
    剩余油少而分散;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低、剩余油多而连片;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介于两者之间。在以
    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种油藏类型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挖潜的技术对策。
    凝析气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合理生产压差探讨
    李骞;李相方;李艳静;彭翼;崔力功
    2012, 34(1):  121-126. 
    摘要 ( 585 )   PDF (3208KB) ( 7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凝析气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地层中会析出凝析油,严重影响气井的产能。但是,在
    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凝析油的析出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调整合理的工作制度来尽可能多地采出凝析油
    气。因此,基于实验和理论的方法研究凝析油气的渗流特征及毛管数效应对凝析油开采的影响,提出将凝析气藏衰竭
    式开采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按不同的开发阶段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研究认为,对于定容封闭的凝析气藏可适当增
    大生产压差或采取变压差的方式来增加气井的产能以及凝析油的采收率,最后通过实际凝析气井的生产动态验证了
    以上的观点。
    分支井连接段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吴欣袁;练章华;林铁军;江文
    2012, 34(1):  127-133. 
    摘要 ( 571 )   PDF (15823KB) ( 4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支井作为一种能够更加有效地开采油气藏的钻井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普遍推广。然而在应用该技术的
    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井壁稳定性就是其中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分支井连接段
    的三维模型,综合考虑各向异性地应力,流体对岩石骨架的影响和方位角、倾角变化等,得出连接段附近的应力–应变
    和渗流场分布规律。并根据摩尔–库仑准则,利用有限元后处理程序图形化了井壁稳定的预测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当支井方位角为90&#9702;,即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时连接段井壁最稳定;井眼直径和连接段位置深度对井壁稳定性影响
    较小;后期生产压差过大也会增大裸眼完井井壁失稳的可能性。
    高温高压气藏地层水结垢规律实验研究
    李丽;刘建仪;张威;张广东;张俊良
    2012, 34(1):  134-140. 
    摘要 ( 528 )   PDF (270KB) ( 6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国内外缺乏直接检测高温高压地层水离子含量设备的问题,设计了测试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际气藏
    流体中地层水离子含量及结垢量的静态实验。采用实际气藏流体进行了高温高压PVT 分析及离子含量检测实验,测
    试不同条件下水中气、气中水含量及地层水离子组成,确定地层流体结垢量,综合研究了高温高压地层水相态变化和
    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随地层压力降低,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的蒸发加剧,地层水
    矿化度升高,结垢趋势增加。一定的低压高温条件下,地层流体中的无机盐结垢且结垢量随压力降低而增加,随温度
    降低而减小;实际地层流体结垢量比脱气地层水低且结垢量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
    油井含砂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任闽燕;赵益忠;宋金波;崔爱梅;崔峻
    2012, 34(1):  141-146. 
    摘要 ( 561 )   PDF (3826KB) ( 7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口含砂在线监测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实时监测油井出砂研究手段。在引进SandQTM 含砂
    监测系统基础上对其配套技术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FEPG 系统开发了三维声波传导有限元程序,对井口声波测试
    弯管壁厚进行了优化,建议壁厚为510 mm;其次,建立了近井渗流稳定时间分析有限元模型,优化井口测试程序,结
    果表明,对于高渗疏松砂岩油藏,生产制度调整后24 h 以内近井渗流即可达到稳定,结合现场实际,将油井工作制度
    调整频率设计为1 次/d;最后,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对于抽油机及电潜泵井采油树均具有较好适应性,
    对于产出液黏度较小的油井适应性强、测试精度高,对于产出液黏度较大(动力黏度>1 824 mPas)油井,适应性较差。
    低渗透油田反九点井网面积波及效率影响研究
    吕栋梁;唐海;郭粉转;曹峰;段春林
    2012, 34(1):  147-153. 
    摘要 ( 633 )   PDF (2036KB) ( 7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低渗透油藏面积注水开发的特点,在流管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反九点井网面积
    波及效率和油井见水时间计算公式,解决了低速非达西渗流不同于达西渗流的面积波及效率理论计算问题。研究表
    明,低渗透油田反九点井网中角井和边井的见水时间和面积波及效率不同,需要对边井和角井采取不同的工作制度以
    调节水驱均匀程度。为低渗透油藏反九点井网的开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注水泥循环温度影响因素探讨
    刘洋;艾正青;李早元;郭小阳
    2012, 34(1):  154-158. 
    摘要 ( 559 )   PDF (2210KB) ( 6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温度的准确预测是保障固井作业安全和固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特别对深井而言,水泥浆性能对
    温度十分敏感,温度预测偏低5 ℃会严重缩短水泥浆可泵送时间,易引发固井事故,温度预测偏高会延长候凝时间,甚
    至可能发生超缓凝,水泥柱顶部十天以上都无强度,延误后续钻进作业。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固井质量,根据井下传
    热特点及施工流程,建立了一种新的二维瞬态注水泥循环温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固井前应多周循环钻井
    液,并适当提高循环排量,可以有效降低注水泥循环温度;(2)冬季最高循环温度低于夏季,尤其对浅井而言差别更加
    明显,冬季适当降低循环温度设计值不会影响安全泵注,而且能减小水泥浆体系设计难度;(3)深井温度系数高于浅
    井,井眼尺寸越大,循环温度越低。
    汽油组分的实际胶质生成规律研究
    任连岭;熊春华;温亮;司现宝
    2012, 34(1):  159-164. 
    摘要 ( 459 )   PDF (290KB) ( 6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43 ℃催速储存方法,考察了车用汽油组分实际胶质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实
    际胶质和储存时间的一次回归方程,利用相关分析法对实际胶质生成速率与化学组成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大
    部分组分的实际胶质与储存时间的线性关系明显,实际胶质的生成速率k 与烃族组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环状烯烃和
    异构烯烃对实际胶质的生成具有最大的促进作用,而链烷烃对实际胶质的抑制作用最大;芳香烃对实际胶质的作用不
    明显;实际胶质与酸度、色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他
    混砂车搅拌叶轮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研究
    黄天成;王德国;周思柱;吴汉川;祝克强
    2012, 34(1):  165-171. 
    摘要 ( 519 )   PDF (1400KB) ( 6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流体作用力、离心力及重力等载荷对混砂车搅拌叶轮模态的影响,建立了混砂车搅拌系统的三维模
    型,分别对叶轮的静态模态和预应力模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载荷对混砂车叶轮模态固有频率影响不大,叶轮
    在两种工况下固有频率变化较小,最大变化率仅为0.61%;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叶轮振型的第2 阶及第3 阶振型最大值
    有所减小,其他各阶振型最大值无显著增大。
    复合片斜镶角对钻头钻进性能的影响
    张绍和;谢晓红;王佳亮
    2012, 34(1):  171-175. 
    摘要 ( 544 )   PDF (9909KB) ( 6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复合片钻头的钻进性能,利用车削实验模拟不同斜镶角的复合片钻头在钻进时与岩石的相互作用,研
    究复合片斜镶角对钻头钻进性能的影响。实验设定了5 组不同的斜镶角,在正压力和摩擦路程不变的条件下,分别测
    得复合片的体积磨耗,并从力学角度以及有限元分析两方面对复合片斜镶角影响钻头钻进性能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论
    证。结果表明,在相同力的作用下,随着斜镶角的减小,一方面复合片切削刃各相同位置的应力增大,另一方面复合片
    的体积磨耗增大,钻头使用寿命减短。可见,复合片切削齿的斜镶角存在一个最优值。
    博导论评
    龙岗地区礁滩储层有效性评价
    司马立强;吴丰;缪祥禧
    2012, 34(1):  176-182. 
    摘要 ( 605 )   PDF (22790KB) ( 6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岗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的生物礁、三叠系飞仙关组的鲕粒滩都是很有潜力的礁滩型储层,根据储层特点将其
    分为4 种类型:飞三—飞一上部灰岩孔隙型储层,飞三—飞一中部云岩溶孔型储层,长兴组灰岩孔隙型储层,长兴组
    云岩孔洞、裂缝–孔洞型储层。通过薄片、压汞、MDT 测试、电成像、斯通利波等综合评价4 套储层的有效性,认为长
    兴组云岩孔洞、裂缝–孔洞型储层有效性最好,飞三—飞一中部云岩溶孔型储层其次,飞三—飞一上部灰岩孔隙型储
    层以及长兴组灰岩孔隙型储层有效性最差,较难形成工业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