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2-20
    地质勘探
    鄂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成湖盆底形成演化研究
    丁晓琪;;张哨楠;熊 迪;朱志良
    2011, 33(6):  1-6. 
    摘要 ( 581 )   PDF (866KB) ( 7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具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 是近年来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 明确盆地底形的演化规
    律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主要目的层的砂体堆砌样式、 半深湖—深湖区的迁移规律研究, 结合
    盆地大量存在的事件沉积, 表明: 上三叠统长 7 期是盆地西南缘秦岭造山最活跃的时期, 地震频繁、 火山喷发、 物源区发
    生隆升, 造山带前缘快速下沉, 湖盆中心迅速向西南缘迁移, 南陡北缓的不对称湖盆形成。湖盆底形由对称变为不对称、
    沉积相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为辫状河三角洲, 浊积岩、 凝灰岩、 砂岩脉的形成均与秦岭造山有密切关系。根据湖盆底形
    的演化规律, 认为盆地西南缘的华池—庆城—正宁地区长 7 段浊积岩砂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克拉玛依九区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与物性下限
    汤小燕
    2011, 33(6):  7-12. 
    摘要 ( 438 )   PDF (7892KB) ( 6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山岩油藏岩性复杂,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和物性下限难以确定, 致使对火山岩油藏试油、 试采以及压裂改
    造等带来不便。利用岩芯观察、 岩芯物性分析化验、 试油试采、 测井解释等多种分析手段, 从火山岩岩性特征、 岩相特
    征、 储集空间类型、 构造位置等与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出发, 研究了影响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物性
    的控制因素。在弄清储层物性主要控制因素的基础上, 采用生产动态资料刻度静态地质资料的方法确定了物性下限。
    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该区火山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岩相和构造位置, 其次是储集空间和风化程度; 并最终确
    定出石炭系不同储层基质物性下限值, 沉积岩类为 6.5%、 凝灰岩类为 5.0%、 熔岩类为 4.5%。
    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特征与类型
    秦 川;刘树根;汪 华;李德星;张长俊
    2011, 33(6):  13-19. 
    摘要 ( 447 )   PDF (4359KB) ( 7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岩芯观察、 岩石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空间
    类型、 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将储层划分为风化壳喀斯特型、 滩相白云岩型和热液白云
    岩型 3 类。风化壳喀斯特型储层在磨溪以东—龙女寺以西地区的雷三—雷四段地层较为发育, 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
    和后期成岩作用等控制; 滩相白云岩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底部 ( T2l1
    1) , 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屑白云岩、 残余砂屑白云岩等颗
    粒白云岩类, 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粒间粒内溶孔为主, 属中孔低渗型储层, 其形成发育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热液矿物及其组合的普遍存在, 可能暗示研究区存在与构造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的热液白云岩型储层。
    川东北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研究
    周 彦;黎 平;谭秀成;全永旺;何 莹
    2011, 33(6):  20-24. 
    摘要 ( 5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薄片样品的系统鉴定和研究, 详细分析了它们所经历的各种成岩作用, 探讨
    了这些成岩变化的发生机理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程度, 划分了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阶段, 并建立了其成岩演
    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 强烈的压实、 压溶作用和早期方解石胶结作用是造成本区须家河组砂岩原生孔隙大量消失的
    关键因素, 同时使地下酸性流体失去活动空间, 导致溶蚀作用不发育, 储层异常致密; 根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须家河组砂岩经历了多种成岩变化, 成岩作用强度大, 目前已处于晚成岩 B 亚期。
    梁白云岩四川盆地鱼洞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郝 毅;周进高;张建勇;倪 超;谷明峰
    2011, 33(6):  25-30. 
    摘要 ( 308 )   PDF (11336KB) ( 7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口凹陷西北部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
    剧永涛;刘 豪;辛仁臣;周心怀
    2011, 33(6):  31-37. 
    摘要 ( 498 )   PDF (4588KB) ( 6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 沉积结构、 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
    震反射特征, 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 可分为内扇、 中扇和外扇 3 个亚相。内
    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 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 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结合区域地质
    背景, 探讨了滑塌浊积扇的形成机理和主控因素。浊积扇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 灰
    黑色泥岩包围, 易形成岩性圈闭, 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 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齐古组储层特征与评价
    杨凤祥;吴月风;高祥录;何云生
    2011, 33(6):  38-42. 
    摘要 ( 299 )   PDF (4608KB) ( 7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齐古组主要为冲积扇沉积, 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碎屑成分中杂基、 胶结
    物含量较高, 成分成熟度低、 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 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 储层成岩作用相
    对较弱, 碳酸盐析出是原生孔隙降低的重要因素。喉道以弯片状—片状组合类型为主, 可分为 4 种孔喉类型: 粗孔粗
    喉型、 粗孔中喉型、 中孔细喉型和细孔细喉型。储层物性为中孔—中渗类型, 连通性较好。采用贝叶斯判别分析和 Q
    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G22、 G23、 G33 小层中 I、 II 类储层占较大比例, G32 小层中 IV 类
    储层比例较大, 综合分析认为, G22、 G23、 G33 是有利的勘探目的层。
    论文
    歧口凹陷滨海斜坡下第三系异常压力分析
    张兆辉;刘化清;苏明军
    2011, 33(6):  43-47. 
    摘要 ( 431 )   PDF (788KB) ( 6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歧口凹陷下第三系发现的油气藏几乎都与异常压力有关, 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分析, 结合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学研究, 认为东三段、 沙一中存在两个异常超压带。产生超压的因素主要为沉积物快速堆积, 烃类生成, 欠压实及粘土
    矿物转化。异常高压层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 致使油气富集于沙一下, 因此下步油气勘探应把沙一下作为重点主探层
    系, 在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 重点搜索低位体系域各类岩性圈闭油气藏, 同时在斜坡高部位还需注意构造岩性油气
    藏的寻找。
    地质勘探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成岩作用研究
    郝 军;曾 杰;谢洪顺;戴传瑞;谢亚妮
    2011, 33(6):  48-54. 
    摘要 ( 374 )   PDF (8576KB) ( 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 石油地质学、 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分析、 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 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 (E1t1) 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
    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的基础上, 进行了成岩阶段划分和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分析, 认为泰一段基本上没
    有进入中成岩 B 期及晚成岩阶段; 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泰一段储层的主要孔隙, 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
    区, 为认识研究区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大邑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
    范存辉;秦启荣;赵 玲;钟 灵
    2011, 33(6):  55-59. 
    摘要 ( 418 )   PDF (5325KB) ( 7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大邑地区须家河组属于超致密砂岩储层, 储层物性较差, 裂缝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储渗性能。研
    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发育构造缝、 成岩缝及异常高压缝, 部分井中见钻井诱导缝, 其中构造缝最为发育, 并以低角度缝和
    高角度缝为主, 为研究区主要裂缝。裂缝发育分布受断层控制, 裂缝发育带主要沿北东向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 断层
    夹持带及构造高陡部位裂缝较为发育。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包括构造应力、 构造部位、 岩石类型及岩层厚度等, 其中
    构造部位及岩石类型为控制裂缝发育分布的关键因素。
    白音查干凹陷缓坡带多物源方向及其模式探讨
    张立强;陈发亮;蔡其新
    2011, 33(6):  60-66. 
    摘要 ( 378 )   PDF (21159KB) ( 6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地震反射结构、 沟谷展布特征及岩石碎屑中轻—重矿物组合类型等研究成果, 探讨了白音查干凹陷
    缓坡带西部下白垩统多物源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白音查干凹陷缓坡带下白垩统地震相呈东西分带的特点, 西部
    和东部发育前积反射, 中部反射振幅相对较弱; 西部物源充足, 扇体规模相对较大。砂岩中的重矿物组合及碎屑组
    份在平面上差异性明显, 南部以岩屑砂岩为主, 西部、 东部为长石岩屑砂岩; 西部岩屑以花岗片麻岩为主, 东部以片
    岩等变质岩岩屑占优势, 南部含碳酸盐内碎屑等。缓坡带西部存在 3 个方向的物源, 分别是沿盆地长轴方向的西
    部物源、 短轴的南部物源和东南部物源。在盆地演化的早期短轴物源占主导, 中后期长轴物源影响较大。
    VSP 震源子波应用
    张固澜;容娇君;李可恩;金其虎
    2011, 33(6):  67-71. 
    摘要 ( 301 )   PDF (771KB) ( 6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 VSP 资料高保真处理和高分辨率角度出发, 结合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通过震源子波能量归一化来消除记录
    中的激发能量差异。以零偏 VSP 采集过程记录到的震源子波作为参考, 结合广义 S 变换进行 VSP 资料的吸收衰减补
    偿, 以使所采集的资料获得更高分辨率, 达到精细划分薄层的目的。对某一实际零偏 VSP 资料, 利用震源子波进行了
    激发能量差异处理和吸收衰减补偿, 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
    基于 RGB 三基色的探地雷达时频谱显示方法
    裴 海;张建中;黄忠来;黄吉林
    2011, 33(6):  71-74. 
    摘要 ( 424 )   PDF (3752KB) ( 7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探地雷达数据进行时频分析, 得到的是随时间、 频率和测站位置变化的振幅谱和相位谱。常用的频率切片
    图只能显示单一频率成分在剖面上的分布。要了解宽带雷达信号各种频率成分的展布, 就需要很多频率切片图。本
    文提出一种基于红–绿–蓝 (RGB ) 三基色的振幅谱或相位谱显示方法, 在一幅彩色平面图上显示所有频率成分, 不仅省
    时省力, 而且能直观了解不同频率成分在剖面上分布的相互关系, 给解释带来极大方便。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油藏水驱油机理
    王世洁
    2011, 33(6):  75-79. 
    摘要 ( 455 )   PDF (14235KB) ( 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提出了采用全直径岩芯对剖刻蚀缝洞网络系统的物理模拟方法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 然后再通过
    冷冻对剖拆开的方式观测缝洞网络中剩余油分布状态的基本思想。通过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水驱油
    机理研究, 考察了不同流体黏度、 不同含水饱和度对缝洞体油藏衰竭采收效果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不同流体黏度、 不同
    注入速度、 不同原始含水饱和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 总结了缝洞模型的注水驱油规律, 同时通过所获
    得的水驱油之后冷冻岩芯模型剩余油水直观图像, 分析了水驱前后的油水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对缝洞体油藏水驱油
    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水平井压裂携砂液摩阻定量计算模型研究
    李勇明;赵金洲;毛 虎;申 峰;乔红军
    2011, 33(6):  80-84. 
    摘要 ( 337 )   PDF (424KB) ( 6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 携砂液在压裂管柱内流动的沿程摩阻研究仍未取得实质成果, 而携砂液的沿程摩阻分析是指导压裂
    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因此, 有必要对携砂液的沿程摩阻进行研究, 推导可普遍应用的沿程摩阻计算模型。利用液固两
    相流相间的动量交换理论, 研究了携砂液分别在直井段、 造斜段和水平段流动时支撑剂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 滑跳
    移运动状态以及部分悬移, 部分滑跳移状态下的携砂液平均流速, 最终利用 Darcy-Weisbach 公式建立了可用于各类型
    井的携砂液沿程摩阻计算模型, 并计算分析了管径、 施工排量、 砂比、 压裂液及支撑剂性质对携砂液沿程摩阻的影响
    水平井分段压裂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李春芹
    2011, 33(6):  85-88. 
    摘要 ( 351 )   PDF (763KB) ( 9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樊 147 区块特低渗透低砂泥岩薄互层状油藏, 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水平井与直井联合注采井网的优化
    研究, 确定采用反九点注采井网; 通过渗流特征研究确定了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压力分布数学模型; 通过水平井参数的
    优化研究确定了水平井的轨迹沿着主力油层中部。根据油藏高压异常的特点, 采用井口带有防喷器的连续油管喷砂
    射孔、 分段加砂压裂技术。根据实际效果分析, 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是相邻直井的 3 倍, 稳定日产油 15 t 左右, 递减
    比直井慢, 一口水平井投资是直井的两倍, 因此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发低丰度油藏的优
    势和前景。
    一种模拟人工裂缝与水平井筒夹角的新方法
    柳 明;张士诚;王 雷
    2011, 33(6):  89-93. 
    摘要 ( 310 )   PDF (274KB) ( 7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征点拟合法在非牛顿流试井解释中的应用
    梁光跃;廖新维;赵晓亮
    2011, 33(6):  94-100. 
    摘要 ( 292 )   PDF (853KB) ( 7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板模型非线低渗透性渗流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薛成国;何 青;杨正明;王德安
    2011, 33(6):  101-104. 
    摘要 ( 301 )   PDF (416KB) ( 6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内压力变化速率对套管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
    王国华;熊继有;薛 亮;陈正茂;许红林
    2011, 33(6):  105-108. 
    摘要 ( 545 )   PDF (3126KB) ( 7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某油田 3 口典型井遇阻井段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这 3 口井出现的套管强度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 即在钻完盐膏层并固井以后, 如下部地层为稳定地层就需要降低钻井液密度, 当密度下降到一个值后, 套管出现弹
    性变形, 造成钻头难以通过, 因此, 套管内钻井液密度的下降过程也将对套管变形产生影响。通过建立管内压力变化
    速率对套管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当压力变化速率越快时, 套管代表单元上的
    应力增大速率也越快, 且最大值也越大; 降低管内压力变化速率可以有效降低套管中的应力值, 也即延长密度置换时
    间有利于套管抗挤, 防止套管变形。
    利用吸水剖面进行储层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郭文敏;刘玉忠;刘同敬;焦红岩;秦家敏
    2011, 33(6):  109-112. 
    摘要 ( 392 )   PDF (299KB) ( 7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考虑边界层效应及启动压力梯度的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 以注水井吸水剖面为边界条件, 考虑油井
    见水前、 后两种情况, 建立了以生产井累计产油量、 瞬时产液量、 含水率为目标函数的吸水剖面综合解释模型。以
    L11–41 井组为例, 对不同时间测试的吸水剖面进行了井间渗透率、 饱和度以及平均饱和度解释, 同时以该井组内
    L11–131 井解释饱和度与现场 PND 和 RT 饱和度测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吸水剖面综合解释结果与测井解释
    结果吻合。利用吸水剖面资料进行储层参数综合解释,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描述注采井间主渗通道参数大小, 为油
    田注采关系调整及井间挖潜提供指导。
    考虑高速紊流的含 CO2火山岩气藏数值模拟
    任 东;;童 敏;汤 勇;冉启全;董家辛
    2011, 33(6):  113-116. 
    摘要 ( 342 )   PDF (392KB) ( 6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火山岩气藏裂缝发育, 裂缝内极易形成高速非达西紊流, 而常规气藏的单一介质、 达西渗流理论不适用
    于此类气藏的问题, 通过对含 CO2火山岩气藏流态实验分析, 根据渗流力学基本原理, 建立了考虑天然气高速非达西
    紊流渗流特征的双重介质气、 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模型中气体渗流符合 Forchheimer 二项式方程, 并采用有限差分
    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长岭气田实际单井资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 考虑裂缝高速紊流, 稳产时间变短, 预测
    期末采出程度降低; 生产压差越大, 高速紊流影响增加, 压差达到 8.9 MPa 后, 影响幅度降低; 考虑生产压差 6.65 MPa
    时, 预测期末采出程度降低 1.17%。因此, 裂缝性火山岩气藏开发须考虑高速紊流的影响。
    单层剩余油饱和度定量预测研究
    冯其红;隋园园;陈先超;苏彦春;王守磊
    2011, 33(6):  117-120. 
    摘要 ( 487 )   PDF (1392KB) ( 8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单层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局限性, 基于油藏工程理论建立了单层规模的剩余油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
    运用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单层井点压差, 而动态劈分法的运用克服了一般劈分法预测单层剩余油精度低的局限性; 同时
    利用单井含水率校正分层含水率, 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和准确。与数值模拟方法相比, 占用内存小、 运算速度快、 计
    算精度高, 具有极大的矿场应用价值。
    砂致密岩气藏含气饱和度影响因素分析
    姜 林;;;柳少波;;;洪 峰;;;公言杰;;;田 华;;
    2011, 33(6):  121-126. 
    摘要 ( 451 )   PDF (1935KB) ( 6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库车前陆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岩芯孔渗参数测定, 分析致密砂岩储层孔渗性与含气饱和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储层渗透率与岩石颗粒粒级存在正相关性, 即粒级越小, 渗透率越低; 储层渗透率与上覆压力存在负相关性, 即上覆压
    力越大, 渗透率越小, 但上覆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对渗透率的影响很小; 储层含气饱和度与岩石颗粒粒级、 储层渗
    透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即粒级越小、 渗透率越低, 含气饱和度越高。根据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 初步提出了致密砂岩
    的渗透率级变和渗透率级变系数的概念。综合分析认为, 致密砂岩的非均质性和渗透率级变系数是决定其成藏规模
    与含气饱和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均质性较好的致密砂岩, 含气饱和度较高, 且局部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好的砂体更
    容易富集成藏; 渗透率级变系数越小含气饱和度会越高, 渗透率级变系数越大含气饱和度会越低。
    裂缝性油藏多尺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张 允;袁向春;张海莹
    2011, 33(6):  126-130. 
    摘要 ( 396 )   PDF (337KB) ( 7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裂缝性油藏内在的复杂性, 考虑到双重介质等模型的限制, 同时为了更好地表征裂缝和提高计算精度,
    提出了裂缝性油藏等效介质模型数值模拟方法, 建立了数学模型, 通过无需在小尺度上精确求解即可抓住大尺度解特
    征的多尺度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 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 形成了基于等效介质模型的裂缝性油藏多尺度有限元数值模
    拟方法, 最后将该方法通过实例进行检验, 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复合驱流度设计方法研究
    赵 明;;赵 伟;刘海成;周配配
    2011, 33(6):  131-134. 
    摘要 ( 390 )   PDF (347KB) ( 7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低界面张力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处理方法, 推导了低界面张力下水相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以流度设
    计的基本思想为基础, 结合聚合物的描述方法, 建立了复合驱流度设计模型。以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 Ng3单元为例,
    研究了控制二元复合驱流度的最小聚合物浓度, 并制作了相应的图版。研究结果表明: 含水饱和度越大, 界面张力越
    低, 控制复合驱流度的最小聚合物浓度越大; 复合驱段塞的流度要根据储层的水洗程度和主体段塞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的程度来设计。
    不同煤体结构组合下井径扩径的钻进主控因素
    倪小明;;石书灿
    2011, 33(6):  135-139. 
    摘要 ( 494 )   PDF (652KB) ( 6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气井钻井时井径扩径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固井对煤储层的污染程度, 最终影响煤层气井的产能; 不同煤体
    结构组合决定了井径扩径的钻进主控因素不同。根据焦作矿区恩村井田不同煤体结构的测井响应曲线结合钻井取芯资
    料, 得到不同煤体结构的声波时差值域; 统计了各煤层气井不同煤体结构的厚度, 划分出各煤层气井不同煤体结构组合及
    井径扩径严重程度; 根据目前的主要钻进参数, 系统剖析了不同煤体结构组合条件下的井径扩径的钻进主控因素。分析
    表明: 煤体结构以 I 类煤为主时, 钻井液密度对井径影响最大; 煤体结构以 II 类煤为主时, 钻井液密度、 天然裂隙发育与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关系对井径影响较大; 煤体结构组合中有 III 类和 IV 类煤参与时, 排量大小对井径的影响最大。
    高密度耐高温酸液研究
    李曙光;;郭大立;许江文;王维君
    2011, 33(6):  140-142. 
    摘要 ( 275 )   PDF (302KB) ( 5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高压深井酸化施工难度大, 现有酸化工作液体系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针对高温高压深井, 重点研究
    并解决了酸型及酸液浓度优选、 酸液加重、 高温缓蚀和缓速问题, 形成了高密度耐高温酸化工作液, 达到耐温 180 ℃、
    密度 1.5 g/cm3以上的技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的配方酸液各种性能好, 酸液密度可根据实际在 1.1 g/cm3至
    1.9 g/cm3间可调, 腐蚀速度为 68.9 g/ (m2·h) , 无点蚀现象, 液流摩阻与清水摩阻之比小于 40%。研究的高密度耐高温
    酸液为深井、 超深井酸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储备, 可促进油气勘探开发向深井、 超深井发展。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普通碳钢的一种 PVD 镀膜及其耐蚀性研究
    王 煦a;许露之b;张 明a;韦进勇a;周丽娜a
    2011, 33(6):  143-146. 
    摘要 ( 374 )   PDF (594KB) ( 7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水力喷射压裂中喷嘴的耐蚀耐磨性, 使用普通碳钢进行 PVD 镀膜, 研究了 3 种镀膜试样的表面物
    理性能和脉冲负偏压的影响, 采用失重法、 电化学法和 XRD 等测试了 PVD 镀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 脉冲负偏压
    在–400∼–700 V, 镀层的沉积速率和显微硬度随负偏压的增大而降低, 膜基结合力先增加后减小; 在高流速下, 3 种试
    样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磨蚀性, 模拟地层水流速为 6 m/s 时, 碳钢的磨蚀速率是镀膜试样的 4 倍; 单因素条件下, 3 种镀
    膜的腐蚀速率随 Cl−浓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随 pH 值增加而减小; 3 种镀膜中 AlCrN (厚) 镀膜的耐蚀性最佳, 这与镀
    膜的致密性和牺牲阳极保护作用有关。
    加重剂指标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 明;李早元;王思然;郭小阳
    2011, 33(6):  147-150. 
    摘要 ( 294 )   PDF (349KB) ( 6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地掌握加重剂对高密度水泥浆性能的影响情况, 考察了加重剂的密度、 水分、 杂质、 粒度分布等理化性
    能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 1)加重剂水分 ?1.0% 时, 水分含量递增, 水泥浆的密度递减, 水泥石的抗压强度
    也呈递减趋势; (2)加重剂泥质杂质 ?3.0% 时, 杂质含量递增, 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呈递减趋势; ( 3)加重剂的粒度分布
    对水泥浆性能影响较大, 粒径集中在 45 ∼ 106 µm 是较理想的粒度分布。通过研究, 得到了加重剂的颗粒级配、 粒度
    分布、 组分加量、 水灰比等因素对高密度水泥浆工程性能的影响规律。
    多功能防窜水泥浆体系研究与应用
    滕学清;刘 洋;杨成新;郭小阳;李 宁
    2011, 33(6):  151-154. 
    摘要 ( 370 )   PDF (520KB) ( 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固井后初次气窜问题, 从阻止气体发生界面窜流和基体内窜流入手, 提出了短静胶凝强度过渡时间、
    高气侵阻力、 低体积收缩率防窜水泥浆体系设计思想。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开展室内实验, 通过添加防窜剂 A1 和 A2
    优化水泥浆性能, 对比 2# 成熟防窜水泥浆体系和 3# 普通水泥浆体系的 3 个防窜关键性能参数, 结果表明: 设计出的
    1# 多功能防窜水泥浆体系防窜性能更为优良。1# 水泥浆在高压气井 D2–7 获得成功应用, 固井合格率达到了 88%, 后
    期生产作业也未发现环空带压现象。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他
    基于 CFX 双向固流耦合的涡轮发电机研究
    朱 迪;赵国臣;潘光玮;石峻峰
    2011, 33(6):  155-159. 
    摘要 ( 356 )   PDF (617KB) ( 6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际钻井中, 当钻井液排量为 28∼35 L/s, 电机转子转速需要达到 3 000 r/min, 而涡轮的设计对于该性能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不同涡轮叶片数量和涡轮出、 入口角度与发电机性能的关系, 采用有限元方法, 通过 Ansys
    Workbench–CFX 双向固流耦合的方式, 对不同的涡轮结构分别进行建模、 划分网格、 计算分析, 指出现有设计的缺陷,
    提出改型的意见。分析结果表明, 入、 出口角度 73° 涡轮在额定流量下转速偏高且气穴现象严重, 需要减小该角度或
    叶片数量, 并增加流筒的内径。
    双闭环液压盘式刹车自动化优化技术研究
    王 瑜;林 立
    2011, 33(6):  160-164. 
    摘要 ( 444 )   PDF (512KB) ( 5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钻探要求的不断提高, 液压盘式刹车的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响应特性和微调特性是液压盘式
    刹车工艺特性的两个重要方面, 液压盘式刹车在制动时具有一定的延迟特性, 压力的调节具有强烈的非线性。针对液
    压盘式刹车工艺的特点, 提出了采用外环控制悬重、 油压内环 PID 镇定的双闭环 PID 算法对其制动特性进行优化, 使
    制动压力和悬重得到精确镇定, 并将此技术应用到恒钻压自动送钻系统中。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优化
    使基于液压盘式刹车的自动送钻系统达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同时, 室内实验还为自动送钻的现场试验提供了准备平
    台, 也为其他刹车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基于 ACO-LS-SVM 的漏磁信号二维轮廓重构
    纪凤珠;孙世宇;苑希超;王 瑾;左宪章
    2011, 33(6):  165-169. 
    摘要 ( 453 )   PDF (471KB) ( 6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漏磁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铁磁材料的无损评估中, 由漏磁信号描述缺陷的几何特征一直是漏磁检测的难
    点。为此提出应用 LS-SVM 对缺陷轮廓进行重构的新方法, 利用蚁群算法优化 LS-SVM 及核函数的参数, 并采用剪
    枝算法改善 LS-SVM 的稀疏性。支持向量机输入采用漏磁信号 Bx、By分量的特征融合信号, 输出是缺陷轮廓数据,
    建立了由缺陷的漏磁信号到缺陷二维轮廓的映射关系。实现了人工裂纹缺陷二维轮廓的重构, 并与 BP 神经网络、
    GA-LS-SVM 和 PSO-LS-SVM 等 3 种方法重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该方法速度快、 精度高, 并有很好的泛化
    能力, 为漏磁检测定量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博导论评
    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分布特征及有利勘探区
    周 路;付 立;瞿建华;谢 安;陆 鹏
    2011, 33(6):  170-178. 
    摘要 ( 287 )   PDF (12848KB) ( 6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斜坡区井下钻遇白垩系清水河组 8 套砂层组, 各套砂层物性良好, 且都具有不同程
    度油气显示。通过多井精细砂层联井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建立了该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各岩性段与井旁地震响应之
    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井下钻遇各砂层厚度与岩性特征, 对各砂层组进行地震识别、 对比与精细解
    释, 识别出清水河组 8 套砂层组在车排子地区的地层超覆尖灭线, 该尖灭线围绕车排子凸起呈环带状分布。利用地震
    分频和地震反演方法验证了清水河组砂层由东向西沿车排子凸起超覆尖灭特征。综合构造背景、 沉积体系和地震属
    性特征, 对该地区清水河组油气勘探有利区进行预测, 认为北西向断裂与白垩系清水河组地层超覆尖灭线匹配良好,
    且三角洲比较发育区应是该地区清水河组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