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铭暄, 马克昌. 刑法学:第8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506. [2] 周光权. 刑法各论:第3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24-125. [3] 楚雪华. 电信诈骗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研究——由"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7(S2):81-83. [4] 李丰沛. 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研究[J]. 理论观察, 2015(6):27-29. [5] 王尚卿.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 [6] 孔黎明.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7. [7] 王晓伟.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状、问题与对策[J]. 社会治理, 2017(1):40-47. [8] 高松林, 肖尚成. 伪基站电信诈骗犯罪的惩治困境及出路[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0(4):43-49. [9] 王姝, 陈通. 我国刑法对法益保护前置化问题研究[J]. 刑法论丛, 2017, 51(3):161-180. [10] 陈伟, 宋坤鹏. 个人信息依托型电信诈骗犯罪联防共治模式探究——基于某省400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J]. 犯罪研究, 2020(2):43-54. [11] 焦艳鹏, 杨红梅. 网络诈骗犯罪刑事司法样态实证研究——以389份生效刑事判决书为分析对象[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7(4):91-102. [12] 梁秀玉.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9. [13] 王昊. 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行为刑法规制的相关问题研究[D]. 内蒙古大学, 2019 [14] 翟博, 陈景新, 王玉珂.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破对策[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6(4):96-101. [15] 张翠. 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治理问题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 2018. [16] 陈兴良. 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J]. 中外法学, 2014, 26(1):103-127. [17] 孙道萃. 网络刑法知识转型与立法回应[J]. 现代法学, 2017, 39(1):117-131. [18] 张明楷. 网络时代的刑事立法[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3):69-82. [19] 娄永涛, 唐祥. 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 34(3):121-128. [20] 桑开明. 网络诈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长春:吉林农业大学, 2018. [21] 王敏. 电信诈骗犯罪的治理难点及对策[J]. 人民论坛, 2019(14):98-99. [22] 刘冠军. 新技术条件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 36(11):113-117. [23] 韩大彤.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链条治理探究——基于G省B县的调研[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0(1):31-36. [24] 陈家林, 汪雪城. 网络诈骗犯罪刑事责任的评价困境与刑法调适——以100个随机案例为切入[J]. 政治与法律, 2017(3):60-75. [25] 蔡国芹, 赵增田. 论电信诈骗犯罪立体防控体系的构建[J]. 犯罪研究, 2011(4):99-105. [26] 时延安. 个人信息保护与网络诈骗治理[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7, 25(6):3-24, 169. [27] 郑荣哲, 王成新. 犯罪社会学视域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研究[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 22(3):36-44. [28] 韦尧瀚. 电信诈骗犯罪防控举措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 31(11):98-104. [29] 肖军.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防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25(4):69-73. [30] 孙少石. 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的制度逻辑[J]. 治理研究, 2020, 36(1):10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