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芸.乡村振兴战略中共同体建设之必要性及路径[EB/OL].(2020-12-22)[2021-7-6]http://www.cssn.cn/gd/gd_rwhd/gd_ktsb_1651/gjrlmygtttjzltxxbg/202012/t20201222_5235465.shtml, 2020-12-22. [2] 刘祖云, 张诚.重构乡村共同体: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 2018(4):42-48. [3] 康胜.乡镇企业的集群化模式与乡村共同体的形态变迁[J].学术月刊, 2010(4):78-84. [4] 申鲁菁, 陈荣卓.现代乡村共同体与公共伦理文化诉求[J].甘肃社会科学, 2018(2):18-23. [5] 何阳, 娄成武.流动治理:技术创新条件下的治理变革[J].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110-117. [6]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2. [7] 吕方, 苏海, 梅琳.找回村落共同体: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来自豫鲁两省的经验观察[J].河南社会科学, 2019(6):113-118. [8] 颜克高.非营利性组织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J].探索与争鸣, 2006(9):29-31. [9] 吴晓林, 谢伊云.基于城市公共安全的韧性社区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 2018(3):87-92. [10] 程军.精准扶贫: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情感逻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3):116-124. [11] 王雨磊.缘情治理:扶贫送温暖中的情感秩序[J].中国行政管理, 2018(5):96-101. [12] 田园史起.日本视野中的中国农村精英:关系、团结、三农政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2:12. [13] 王思斌.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的关系及建构[J].探索与争鸣, 2016(3):4-8, 2. [14] 何阳, 汤志伟.新中国70年农村基层干部选任变迁及启示——兼论乡村振兴人才战略[J].理论视野, 2019(11):23-29. [15] 曹萍, 李艳, 王彬彬.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精神家园构建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6):194-199. [16] 田雄, 曹锦清."事件团结"与村庄生活共同体再造——基于一起乡村事件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6):37-46. [17] 陈天祥, 魏晓丽, 贾晶晶.多元权威主体互动下的乡村治理——基于功能主视角的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 2015(1):81-99, 200. [18] 邓大才.利益相关: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动力基础[J].东南学术, 2014(5):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