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劳工消息(五月份)[J]. 国际劳工通讯,1937(6): 113-114.
[2] 邓云特. 中国救荒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戴秀荣. 民国以来历次重要灾害纪要(1917-1939年)[G]. 民国档案,1995(1):1-6.
[4]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大事记述[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川灾特辑:廿五年受旱灾各县核减田赋详数[J]. 四川经济月刊,1937(7):13-14.
[6]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民政志[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266-267.
[7] 黄仲英. 春荒后的四川旱灾[J]. 时代批判,1936(7): 10-13.
[8] 产业:各地旱灾情形[J]. 四川月报,1936(6):117-118.
[9] 任望男. 四川灾情专栏:四川旱灾之悲惨报告[J]. 中国公论(南京),1937(9):43-44.
[10] 产业:各县之旱灾(六则)[J]. 四川月报,1934(2): 75-78.
[11] 川灾特辑:廿五年受旱灾各县核减田赋详数[J]. 四川经济月刊,1937(4):82-83.
[12] 周仁贵. 短评:四川的旱灾[J]. 新世界,1937,10(8): 12-13.
[13] 国内外医药界消息[J]. 光华医药杂志,1937(7):51.
[14]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地理志[M].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1996.
[15]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气象志[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16]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农业志[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43.
[17] 刘方健.1937前四川近代工业发展迟滞的原因[J]. 财经科学,1985(5):51-58.
[18] 张学君,张莉红. 四川近代工业史[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212.
[19] 各县减免粮税办法[J]. 四川经济月刊,1937(6):15.
[20] 为四川灾民请命[J]. 中国公论(南京),1937(3):3. |